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李長久|美西方阻擋不住其世界霸權地位走向終結
點擊:  作者:李長久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  發布時間:2022-06-15 22:15:56

 

2019年8月2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法國駐外使節會議上演講中坦承:“我們正經歷西方世界霸權的終結。從18世紀起,我們就適應了建立在西方霸權基礎上的國際秩序。西方霸權在18世紀是經歷啟蒙運動的法國霸權,19世紀是經歷工業革命的英國霸權和20世紀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后擁有經濟和政治統治地位的美國霸權。但是,現在一切都變了,一切都被西方所犯的錯誤和美國政府(不僅特朗普政府)近些年來的選擇所顛覆。”

 

1.jpg

 

一、美國:從唯一超級大國到多極之一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后,從美蘇兩極到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20年10月17日發表美國國家利益中心主任喬治·畢比題為《平衡2021年之后的大國政治》的文章指出,數十年來,美國一直依賴借款來為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其他地區的軍事行動支付費用,加上為減緩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這場新冠疫情的沖擊而實施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這使我們受害不淺,美國的國債規模很快就會超過我們的整個國內生產總值(GDP)。但國家實力遠不止是一種軍事或經濟現象。它還植根于諸如社會凝聚力、活力和自信等無形因素。如今缺乏這樣的素質。畢比認為,美國綜合國力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都在下降,因此,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明白,美國無人挑戰的全球霸權時代已成過去。

 

2021年3月,美國總統拜登承認:“我們的世界正處于一個拐點。全球態勢已經發生變化。新的危機需要我們的關注……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只有在共同的事業上與最親密的盟友和伙伴合作,并增強我們生生不息的國力源泉,才能成功推進美國的利益,維護我們的普世價值觀。”美國趁俄羅斯在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之際把西方國家團結在一起,以西方七國集團(G7)為主導和以經濟合與發展組織(OECD)富國俱樂部36個成員國為基礎,出錢出槍利用烏克蘭人與俄羅斯進行“代理人戰略”,旨在削弱俄羅斯實力,維護美國乃至西方世界的全球霸權地位和繼續從全球奪取超額利潤。但是,美國國內已經無力阻擋美國從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變為多極之一的大趨勢。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首席執行官弗雷德里克·肯普認為:“比質疑我們的價值觀更糟糕的是,我們的伙伴和盟友擔心我們的行動能力。”

 

(一)兩黨惡斗與社會撕裂

 

2021年1月6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承認敗選并煽動其支持者圍攻和占領國會大廈,被廣泛稱為美國“國恥日”。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2021年1月11日發表美國外交學會會長理查德·哈斯題為《毀滅親歷記》的文章指出,美國國會出現目無法紀現象和暴力活動,其后果遠遠超出了美國本土。“后美國世界不再以美國的首要地位來定義,它到來得比人們普遍預料的要快——與其說是因為其他國家不可避免的崛起,不如說是美國自作自受。”美國戰略與國際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首席執行官弗雷德里克·肯普:《歡迎來到2022年,與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危險共存的一年,但美國將推動形勢的發展》,《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2021年12月18日。

 

問題研究中心網站2022年1月3日發表作者威廉·賴因施題為《“恥辱日”一年后》的文章認為:“美國的國際聲譽受到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對我們來說,宣揚法制將變得更加困難。羅納德·里根口中的‘山巔之城’(里根對美國的比喻)暴露出在其根基上的裂縫。”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前景和影響,舉世關注。美國《新聞周刊》網站2021年12月20日發表作者戴維·H·弗里德曼題為《如果特朗普在2024年敗選,數百萬憤怒的美國人準備武力奪權》的文章介紹,美國聲勢浩大且主要由共和黨倡導的槍支權利運動,與許多共和黨人日益增強的信念相吻合,即聯邦政府是一個非法的暴政,必須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予以推翻。這種一觸即發的模式增加了在2024年總統大選前后大規模武裝襲擊的危險。《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2022年1月7日發表文章警告說,打算暴力襲擊政府官員并倡導白人至上主義的武裝民兵組織正在美國不斷壯大。文章指出,這些民兵組織中有不少團體曾在2021年1月6日參與國會山暴亂事件。這些民兵組織中的極端人員在公共場合攜帶武器、穿著軍裝并支持各種陰謀論。數十年來一直跟蹤右翼極端主義動向的美國人權研究和教育研究所(IREHR)5月13日公布的研究報告發現,美國有1/5的共和黨州議員與極右翼團體有關聯。在2021-2022年的國會會期期間,IREHR將美國全部7383名州議員的個人、競選和官方臉書賬號資料與數千個極右翼臉書群組進行了交叉對比,研究人員發現,有875名議員——除3人之外都是共和黨人——是789個極右翼臉書群組中的一個或多個群組的成員。這相當于所有共和黨州議員的22%。共和黨人正在將極端主義帶入美國主流。

 

自1791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賦予公民持槍權以來,美國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槍支。截至2021年底,美國人口3.3億,但全社會保有槍支早已超過4億支。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美國生活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36%的人口(近1億成年人)認為“傳統的美國生活方式正在迅速消失,以至于我們可能不得不使用武力”,近40%的共和黨選民認為“如果民選領導人不能保護美國,人民應該自己行動,即使需要采取暴力手段”。內戰專家芭芭拉·F·沃爾特斯2022年1月6日出版的新書《內戰如何開始以及如何阻止》分析認為:“美國具備發生內戰的所有條件”。

 

 

(二)世界上最大債務國與富人越來越富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022年2月1日報道,美國國債首次突破30萬億美元,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債務國。美國消費者債務從2020年的14.6萬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15.6萬億美元。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022年5月14日提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認清100萬新冠逝者的構成以及這個國家是如何辜負他們的,至關重要。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幾千萬勞動者失業,幾十萬人無家可歸,富人卻越來越富。

 

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希拉里在接受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后說:“在美國,最頂層的1%的人得到了

 

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達納·米爾班克:《共和黨人正在將極端主義帶入美國主流》,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2021年12月18日。

 

馬里亞諾·阿吉雷:《美國的內戰?》,西班牙環球網站2022年1月18日。

 

全國90%的收入,錢都集中到了他們口袋里。”她表示絕不會再讓華爾街侵犯美國普通民眾的利益。但是,幾年來,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期間,美國收入和貧富差距急劇拉大。美國前勞工部部長、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羅伯特·賴克指出,美國經濟制度的核心是讓股東得到的利潤最大化,處在美國體制核心的是500家大公司,它們的總部在美國,但是,制造、采購和銷售分布在全世界。這些大公司采取一切手段提高股價、壓低工資,實現利潤最大化。40年來,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后,美國最頂層的1%的成年人平均收入相當于低層50%的成年人平均收入之比已從1981年的27倍擴大為81倍。美國《新聞周刊》2022年5月13日發表作者戴維·弗里德曼題為《臉書、谷歌面臨監管清算,科技巨頭霸權和終結》的文章指出:“一言蔽之,科技巨頭賺得盆滿缽滿。”2021年,當世界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五大科技巨頭元宇宙平臺、谷歌、亞馬遜、蘋果和微軟的收入激增。這幾家公司的進賬加起來超過1.2萬億美元,比2020年多出近2000億美元。在截至2021年12月25日的季度中,蘋果公司的市值達到2.8萬億美元,相當于印度(13.24億人口)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3.08萬億美元的90%。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在對美國從1981年到2002年的約1800項政策進行分析后得出結論:美國已淪為少數權貴控制的“寡頭政體”!美國最大投資家、億萬富豪沃倫·巴菲特在2006年的講話中說:“無疑,存在階級斗爭。但是,是我的階級——富人

 

羅伯特·賴克:《忘記中國吧——是美國的經濟制度出了問題》,英國《衛報》網站,2019年6月23日。

 

階級在發動戰爭,而且我們在取得勝利。”美國社會不斷加劇的撕裂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美國正逐步演變成這樣一個“1%的人的國家”——經濟和政治都只為那1%的人而存在,也被那1%的人操縱著。這1%的人主要聚集在美國一些最強大、最富有的利益集團,包括金融、科技、能源、軍工、制藥和醫療保險等各個行業。據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的民調顯示,70%的美國人認為美國體制“不公平”。

 

(三)從唯一超級大國到多極之一

 

美國自1776年建國240多年間只有16年沒有打過仗,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2019年6月在一次演講中坦承:美國堪稱“世界上最好戰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個地區發生248起武裝沖突,其中美國挑起201起,約占81%。據美國《史密森學會雜志》統計,2001年“9·11”事件以來,美國借“反恐”之機、為一已之私發動的對外干涉和戰爭足足覆蓋了人類生存“這個星球上約40%的國家”。

 

21世紀初以來,美國以謊言為依據,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相繼發動了入侵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和利比亞等戰爭,造成這些國家大量平民死亡,嚴重破壞了這些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也大大削弱了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和信譽。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保羅·肯尼迪說,他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寫《大國的興衰》最后一章時已經有證據表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該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行動網絡主席杰弗里·薩克斯:《美國已成為富人有、富人治、富人享的國家》,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聞》網站,2021年12月21日。

 

明,世界正朝著多極局面轉變。但如今,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里,全球格局似乎更加豐富多樣。如果說美國依然是頭號國家,這個說法即使正確,但并不充分——因為美國即使是叢林里最大的猩猩,也不過是眾多猩猩之一。在整個20世紀,美國的經濟規模是其他任何一個大國的2到4倍。珍珠港遭偷襲時,美國經濟規模約為日本的10倍;希特勒貿然宣戰時,美國經濟規模約為德國的3倍。這種獨一無二的局面要結束了。中國的人口眾多和經濟繁榮使國際形勢發生逆轉。中國有14億人口,而美國只有3.3億人口,中國人均收入只需要達到的美國的一半,其經濟總量就能達到美國的兩倍。無論美國總統是民主黨人還是共和黨人,都改變不了這一點。這將為《大國的興衰》再添一個氣勢恢弘的篇章。

 

法國《費加羅報》2021年9月24日報道,保羅·肯尼迪在接受該報記者洛爾·芒德維爾采訪時表示,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不是一個美國的世界,而越來越變成一個多極世界。

 

二、歐盟:從倡導“戰略自主”到屈從美國

 

法國總統馬克龍一再倡導歐洲要“戰略自主”。法國《世界報》網站2022年5月16日發表記者維爾日妮·馬蘭格爾題為《“對美國不依賴也不屈從”——專訪歐盟委員蒂埃里·布雷東》的文章介紹,布雷東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們需要在實力和自主性上加強自己。否則,我們就會暴露在依賴和屈從面前。歐盟(對美國)“既不依賴也不屈從,這應成為我們的目標”。但是,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盟

 

保羅·肯尼迪:《中國崛起是否意味著美國衰落》,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2021年9月1日。

 

被美國置于與俄羅斯對抗的前線并承擔著美國與俄羅斯對抗的成本和風險。德國外交政策網站5月23日發表題為《華盛頓的戰爭矛盾》的文章援引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紐約時報》在一篇引人注目的編輯部文章中,敦促西方糾正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路線——這可能對柏林和布魯塞爾產生深遠影響。

 

《紐約時報》編輯部的文章反對諸如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宣布美國將支持烏克蘭“直到勝利”之類的聲明,美國絕不能將俄烏沖突拖入一場曠日持久的與俄羅斯的全面戰爭,因為這樣做引發不可控風險的可能性很高。

 

在俄烏沖突如何發展之際,曾經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爭、現為歐洲第一經濟大國的德國內外政策變化,舉世關注。德國已經通過1000億歐元的軍事開支預算,德國是否實施“再軍事化”?德國破例大量向烏克蘭提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將加劇俄烏沖突升級。德國、歐盟推動俄烏沖突升級導致歐洲再次成為大戰場,歐洲有可能再次走向衰落從而加速西方世界全球霸權地位終結。

 

歐盟不斷擴大和升級對俄羅斯制裁,對歐盟國家的沖擊和影響越來越大。

 

(一)破壞了俄歐互補互利經貿合作

 

歐盟所需天燃氣的40%、石油的近30%和煤資源的27%都來自俄羅斯,歐盟宣布與俄羅斯煤炭脫鉤、提出2022年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減少進口俄羅斯天燃氣,轉向進口高價美國液化天燃氣,既難以滿足歐盟的能源需求,又導致能源價格暴漲,致使歐盟經濟增速急劇放慢。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報告指出,在OECD覆蓋的地區中,歐洲經濟受俄烏沖突的影響最嚴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2022年歐元區19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下調1.1個百分點至2.8%。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2022年5月23日報道,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對美歐國家提出警告,美歐要放棄不切實際的妄想。敦促西方不要試圖在烏克蘭境內對俄羅斯軍隊施加毀滅性打擊,并警告說這將對歐洲的長期穩定造成災難性后果。基辛格指出,西方圍剿俄羅斯也將是災難性的。他認為,如果西方被一時的情緒沖昏頭腦,忘記了俄羅斯在歐洲力量平衡中應有的位置,后果將是致命的。

 

(二)削弱了歐元的地位和作用

 

俄羅斯在減少對美元依賴過程中,增持了歐元儲備和以歐元進行貿易結算。截至2020年底,在俄央行外匯儲備中歐元已占近30%,歐元已占俄羅斯對外貿易結算貨幣的36%以上。

 

歐盟緊隨美國對俄羅斯進行金融制裁,迫使俄羅斯加速去美元、歐元化進程。俄羅斯總統普京2022年4月30日對德國總理朔爾茨說,俄羅斯現在只接受包括歐盟在內的“不友好”國家用盧布購買天燃氣,需要采取這種支付方式是因為,俄羅斯央行的外匯儲備已被歐盟凍結。德國等一些歐盟國家擔心,如果歐盟國家拒絕用盧布支付,俄羅斯可能切斷供應天燃氣。德國、意大利等一些歐盟國家已批準購買俄羅斯天燃氣的企業設立盧布帳戶。

 

歐元誕生20多年來,一直遭受美國打壓。俄羅斯減持歐元和以盧布結算,將進一步削弱歐元地位和使用。

 

(三)美歐與歐盟內部出現分歧

 

美國利用俄烏沖突,大量向歐洲國家銷售武器和高價出口能源。曾在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從事26年分析工作的富蘭克林·斯平尼2022年3月初在博客文章《國防開支的毒品如何毀了理性的國家大計》中指出,北約東擴與俄烏沖突息息相關,后者引發的恐懼效應正在被操弄成發動21世紀“新冷戰”的情緒基石。美國軍工產業在俄烏沖突中賺得盆滿缽滿,讓美國一些人開香檳慶祝!

歐盟緊跟美國不斷升級對俄制裁,導致地處美俄在烏博弈前沿的歐洲國家面臨烏克蘭危機外溢的諸多復雜問題、矛盾和風險。

 

美國控制與歐洲一些國家反控制的矛盾日益凸顯。美國推動俄烏沖突長期化,既要削弱俄羅斯又要加強對歐洲的控制。法國等一些歐洲國家力促緩和俄烏沖突和俄烏談判實現和平。法國總統馬克龍2022年5月9日在作為其第二個總統任期的首次訪問柏林前重申:“永遠不要屈服于羞辱或復仇的誘惑”。馬克龍在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關于歐洲未來的會議結束時發表了此番講話。馬克龍稱,“我們的責任是實現停火,而不是使沖突蔓延到歐洲其他地區”。法國繼續推動歐洲“戰略自主”進程。法國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蒂埃里·德蒙布里亞爾指出,俄烏沖突“讓歐洲明白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

 

歐盟內部分歧和矛盾增多。德國聯邦議院2022年6月3日通過了在德國憲法中加入新的第87а款。新條款規定,德國政府可以繞過債務剎車政策,通過貸款為聯邦國防軍提供高達1000億歐元投資。聯邦議院左翼黨議會黨團主席迪特馬爾·巴爾奇把與該決定相關的擴充軍備描述為“瘋狂”。俄羅斯外交部指出,德國“重新軍事化”將使歐洲的安全失去平衡。德國大規模擴充軍備將引起越來越多歐洲國家的擔擾。

 

德國《世界報》網站2022年4月12日發表巴黎政治學院中歐問題專家雅克·魯普尼克題為《中歐因烏克蘭戰爭而分裂》的文章分析,中東歐一些國家緊跟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打擊俄羅斯,而匈牙利既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又不準其他國家通過匈牙利向烏克蘭供應武器。意大利總理說,幾乎所有歐盟大國都反對烏克蘭“插隊入盟”。塔斯社網站2022年5月31日發表文章分析,烏克蘭入盟將導致東西歐分裂。

 

如果歐洲經濟形勢加劇惡化,歐盟內部分歧和矛盾加深,社會更加動蕩,歐洲將加速衰落和西方世界全球霸權地位的終結。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22年4月24日發表全球未來研究所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錢德蘭·尤奈爾題為《俄羅斯——烏克蘭戰爭,歐洲沒有與亞洲結盟》的文章指出,歐洲需要接受一個嚴酷的現實,即美國不站在歐洲一邊,因為在地緣政治上驅動美國的最終是它的國內利益。歐洲應該接受帝國的終結和幾個世紀特權的終結,并主動與亞洲大國接觸,這些亞洲大國將塑造21世紀進程。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022年5月31日發表該報首席財經評論員馬丁·沃爾夫題為《對當前世界的12點看法》中展望:“長遠來看,亞洲有可能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地區。”

 

(作者李長久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華語智庫”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