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月,劉少奇在七千人大會上作報告,當他講到過去有些老實人說老實話吃了虧,而不老實的人卻占了便宜時,毛澤東插話說:總有一天要吃虧的。劉少奇接著毛澤東這句話進一步作了闡述:“因為老實人吃點虧,黨內同志是看到的,人民是看到的。黨和人民終究是會信任這些好同志的。怕吃小虧的‘聰明’人,不老實的人,最后是要吃大虧的。因為你總是說假話,長期這樣搞,黨和人民就不會信任你了。”
然而這樣淺顯的道理卻未被所有人信奉。近日與一位朋友聊天,他劈手就是一句:“我這人不會說話,我只講實話。”
現實中,像他這樣理解“講實話”的人還真不是孤例。
長期以來,在很多人心目中,不加藻飾地“只講真話”,似乎天經地義地成了“不會說話”,而不顧事實的巧舌如簧反倒備受推崇。實話似乎成了“軟柿子”好捏,生生被歧視、欺負。難道“講實話”天生就該被視為“不會說話”?
義理、考據、辭章是桐城派三位一體的論學論文術語。姚鼐首次系統地提出和闡述了義理、考證(考據)、文章(辭章)三者相統一的觀點,樹立了桐城派文論的綱領和旗幟。義理、考據、辭章相統一包含三層意思:一是三者作為構成“學問”、“文章”(“且夫文章學問一道也”,姚鼐《謝蘊山詩集序》)的一部分,各有存在的需要和價值,不可偏廢;二是三者應該互相吸收和補充,以使各自更加豐富和完善;三是三者的關系是有層次的,“義理為干,而后文有所附,考據有所歸”(王先謙《續古文辭類纂序》)。
按說,能做到義理、考證(考據)、文章(辭章)三統一,應該是“最會說話”的,然而為什么長期以來,“講真話”反而被顛覆式地最不被待見,許多人把“只講真話”定義為“最不會講話”呢?
這就是真話某種程度上在市場上難以流通造成的畸變。孔子早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什么時候,“我最會說話,因為我只講真話”能夠變成多數人的話語自信呢?
(作者: 陶余來 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