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文藝作品討論會,來的嘉賓很多,主持人開始逐個介紹:“某某元帥之子某某,某某上將之子某某,某某中將之子某某,某某副總理之女某某,某某參謀長之子某某.......”。于是這樣一路介紹下去,足足好長時間,全是名家后裔。此時后排的同志早就站了起來,會議要討論什么作品,人們大多已經忘記。這樣,一個好端端的作品討論會,變成了什么名家之女之子的見面會和聚餐會。會議又是合影又是留電話,好不熱鬧。于是,會議完后,人們對于會議到底干什么的,早已忘卻腦后,只記得我見到了誰誰的兒子,我見到了誰誰的女兒,等等。如果能在會議上和這些名家之后合個影照個相,那就可以吹乎很長時間。其實仔細看看,這些名家之后也已經大多耄耋之年,白發蒼蒼的老者,拄起了拐杖,甚至要人攙扶著,但是受人之邀,還不得不來。甚至有的被討論作品的一方,很可能已經寫入協議,一定要求來一批名人之后,就是要這個排場。于是一批“老拐杖”、老花眼等等便在眾人的攙扶下來到會場。我在猜想,這些名家之后聽到這些“某某之子”、“某某之女”的稱謂改作何思考?我想,大概無非有這樣幾種情況。一是他們中有人覺得自己已經老了,或許覺得出頭露臉的機會不多了,還有人請自己出頭露面,何樂不為呢?也還有一種人,很有自知之明,覺得自己并沒有什么學術專長,不過借機與一些老家伙和兄弟姐妹聚聚而已,這樣或許是多數。當然也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覺得從小到大生活在父輩的光環里,從來沒作為個人的獨立性存在過,如今老了,還被人整天稱作“某某之子、某某之女”的,很覺得不爽。記得有一次聚會,就碰見這樣的事情,一群所謂名門之后聚會,年逾七十的李西平站起來正經八百的提議:從今天開始,咱們這些七老八十的人能不能作為獨立的個人被人稱謂,不要再稱什么某某之子、某某之女的好不好。提議立即得到大家一致擁護,有人說,早就覺得被人這樣叫很不舒服了。前輩的光榮屬于前輩,我們已經白發蒼蒼了,不能這樣一輩子靠老一輩锃光。還有的已經當了將軍了,還動輒就是某某之子,聽了很不順耳不舒服。這讓我思考一個問題,假如毛主席活到如今,他老人家會怎么看這個問題。我想這個問題不用多想,毛主席肯定非常堅決地反對和杜絕這樣一種稱謂。因為關于防止這類人八旗子弟化、特殊化的講話,毛主席從延安就已經開始講,到了全國解放后,更是不斷提醒黨的各級干部,千萬不可助長黨內在子女問題上的特殊化、脫離群眾的風氣。萬壽路一所十一中學,是軍委系統的子弟學校,因為當時孩子們都比誰家接送上學的汽車闊氣,居然驚動了毛主席,毛主席親自過問這件事,下令從嚴考慮和管理,從此規定從黨中央領導到普通將軍一律不準用公車接送子女。這類事情當時多了去了。把“某某之子”、“某某子女”作為一種光環和榮譽,整天掛在嘴上,副作用很大,其中最大最為突出的問題便是引導一種高高在上的脫離群眾的情緒。其次助長了干部子女之間的互相攀比,誰誰元帥之子,誰誰大將之后,久而久之,便會助長干部子弟們這種高人一等的驕傲自滿情緒,養成一種不求進取的心理。到哪兒就覺得該受人抬舉和尊重,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這樣的年齡段處在青少年,便很容易養成不求進取的懶惰心理,如果人家不這樣稱呼你,便覺得很不適應。被人捧著供著,畢竟非常不利于自己的成長。老一輩的光榮屬于他們那一代,畢竟代表不了后代,后代當學習老一輩的精神品格,創造屬于個人的新天地,這才是正確的選擇。再說,今天,如果再動輒說某某之后,還很容易在群眾中產生非常不好的負面作用。這樣更加得不賞識。因此,還是規規矩矩該叫什么叫什么,不要一定把父輩光榮當作自己的光榮。
(作者系著名文藝評論家、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