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4年8月3日,美國國防部網站發表《五角大樓官員:聯盟是美國核威懾優勢的關鍵》文章說,五角大樓一名高級官員昨日表示,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美國將通過其全球盟友和伙伴網絡保持對華不對稱的核威懾戰略優勢。
文章指出:“2021年由非政府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西部正在建設數百個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同樣在2021年,情報界透露,中國加快了核擴張,并評估說,中國政府可能會在未來10年內部署超過1000枚作戰彈頭。”
國防部負責太空政策的代理助理部長維平納朗(Vipin Narang)表示,隨著核風險的增加,國防部專注于繼續加強其在全球的聯盟和伙伴關系,作為其競爭方法的關鍵支柱。
納朗在華盛頓公共政策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主辦的一場討論中表示:“盡管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尋求在威懾和軍備控制之間達成平衡,但我們現在發現自己正處于一個新的核時代。”他說,新時代的特點是“前所未有的多種修正主義核挑戰者的組合,他們對軍備控制或降低風險的努力不感興趣,每個人都在迅速現代化和擴大自己的核武庫,并公開威脅要使用核武器來實現他們的目標。”
納朗說,中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構成越來越多的核挑戰。
他說:“這些核挑戰中的任何一個本身都會令人生畏,但它們之間的同時性、日益增長的合作和勾結的證據是前所未有的,迫使我們以新的和謹慎的方式思考挑戰,例如升級動態和在這個新的核時代遏制機會主義侵略。”
納朗說,奧斯汀部長反復強調,應對中國挑戰是美國國防戰略的“重中之重”,“美國國家安全面臨的最全面、最嚴重的挑戰,是中國正以越來越咄咄逼人的姿態,試圖重塑印度-太平洋地區和國際體系,以符合其利益和威權偏好。”
他指出,美國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核挑戰的競爭方法包括三個支柱:部署現代核威懾力量;培養下一代戰略思想家和領導人,以塑造未來的核政策和能力;繼續加強全球聯盟和伙伴關系,增強戰略核威懾能力。
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美國一直專注于與包括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在內的關鍵地區盟友開展有針對性的對話,討論的議題包括常規核整合、危機磋商以及加強對美國核威懾態勢和能力的共同理解的努力。
納朗說,美國面對日益增長的挑戰所采取的步驟“可能有助于激勵我們的對手參與戰略武器控制討論”,“然而,如果我們的對手繼續做出讓他們和世界更不安全的選擇,美國準備采取必要措施,在這個新的核時代成功遏制侵略,并向我們的盟友做出保證。”
針對美國的核威懾,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筆者一貫認為,應當認真貫徹毛澤東關于“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的軍事思想,上上之策就是直接攻擊美國本土。
近日,美國國防部負責研究和工程的副部長海蒂·舒尤(Heidi Shyu)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防工業協會2024年導彈防御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表示:“全球范圍內的短程、中程和遠程導彈威脅正在迅速上升,我們顯然生活在危險的時代”,她說,“我們的對手越來越多地投資于導彈技術,以在區域和戰略上投射力量,使各國能夠從相當遠的距離發動攻擊,并增強其在全球舞臺上的軍事態勢和影響力。”她強調,我們對手手中的中程和遠程導彈技術所構成的威脅正在以令人擔憂的速度加劇,他們越來越多地尋求擴大其進攻范圍并威脅顛覆全球和平與穩定,美國持續投資導彈防御和威懾能力勢在必行。
據彭博新聞報道,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今年6月16日發表全球核力量的年度報告,西方媒體炒作“中國核武器威脅論”,批評“中國首度在非戰爭時期把少量裝在導彈上的核彈頭部署為高度戰備狀態”,中國的核彈頭庫存從去年的410枚增加到了500枚,中國首次將少量核彈頭裝配在導彈上,處于高度戰備狀態……
可見,美國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我們發展中遠程彈道導彈,那么敵人害怕什么我們就干什么,那就對了!我們有必要組織“攻擊美國本土”的針對性研究,重點發展遠程核打擊和太空打擊“殺手锏”武器。在確認敵方可能對我核打擊時,先發制人,從太空到陸地再到水下全方位,對敵軍事、行政、科技、金融等事關國運的重要目標實施立體的精準打擊,絕不手軟。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圖片源自美國防部網站)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