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快刲了,我不禁想起了幾年前的一場熱議。事情是這樣的:
上海一個小學的教師,在教過《孔融讓梨》的課文后,給學生出了一道這樣的作業題:“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么做?”一個學生在答卷上寫道:“我不會讓梨”。教師在閱卷時給打了個“叉”,引起學生家長強烈不滿,“一氣之下”把試卷拍下發到網上“求公道”。“一石擊起千層浪”,結果一天就被轉發了2000多次,評論多達400多條。此后,仍然被炒得熱火朝天,連國外都引起關注了。
這位老師也就成了“反面人物”,“被批判的對象”,而那個學生則成了“正面人物”、“光輝形象”。我摘抄幾段對那位學生的贊美之詞于下:
“孩子說了真話,比那口是心非說‘讓’的好。”
“孩子講的是真話,是言行一致的表現,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這是彌足珍貴的獨立判斷力,這祥的孩子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如此真實的童心,值得呵護,而不是傷害。”
……
一小學生在學過《孔融讓梨》的課文之后,居然沒有受到丁點教育、啟發,在答老師出的作業題“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樣做?”時,他寫道:“我不會讓梨”。從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角度看,這個學生學了這一課,應該懂得謙讓,而他卻說“不”。可見這一課他的確是沒學好,不應該給分。老師給了一個“叉”,這叉沒有打錯呀!但有人偷換命題,借題發揮,說是“老師不讓孩子說真話”,“逼著孩子撒謊”,是“扼殺孩子的天性”,“限制人的獨立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等,倒是把一些廉價的贊譽之詞給了那孩子,一時間把他捧到天上去了,成了國內外的新聞人物,好不“風光”!
學生學習不認真,該理解的課文精神他不理解,或者他逆反、頑皮,故意同老師唱反調。對這樣的孩子,做家長的以及我們這些“做大人的”,本來應該配合學校老師共同對他進行教育引導,使他提高認識,懂謙讓、講禮貌、樹美德;使他懂得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讓孩子身心都能健康成長。而不應該寵他、慣他、捧他、吹他。可是,不知怎么了,不少“教師爺”“一窩蜂”涌了出來,“嗡嗡嗡”地為他大唱贊歌,讓他儼然成了“英雄”。我真耽心,這么一來呀,不僅會把上海那個孩子捧得飄飄然忘乎所以,而且有可能把全國各地孩子的腦袋搞成“一桶漿糊”,感到這個世界太茫然,不知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是非都分不清!
這場爭論,雖過去幾年了,但并未看到權威人士做出一個正確的結論,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甚至是“以邪壓正”、“西方壓倒東風”(捧錯誤學生、批正確老帥的人多于對方),不了了之。所以,我再把這個“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拿出來說它一說,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如何教育孩子,有種觀點叫“棍棒底下出人才”。我不贊同這種觀點,并認為,“棍棒教育”不能出人才,只能出庸才、奴才,或者出“逆才”(逆反心理特別強的逆子),會斷送孩子的一生一世。這就是人們說的“棒殺”。這種現象古代社會中比較多見,例如《紅樓夢》中“手足耽耽小動唇舌 不肖種種大承笞撻”這回書寫的賈政教子,就是很典型的一例。那次賈政打兒子是真的下了狠心往死里打的,要不是“老祖宗”賈母聞訊及時趕到現場制止,賈寶玉那小命真的會被活活打死(雖是虛構的小說,但反映了當時的真實生活)。賈政的“棍棒教子法”,真的是沒有人性。封建社會那種“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觀念,應該徹底批判。過去很流行的“棍棒底下出人才”的做法,當然也不可取,應予拋棄。
不過,實事求是、有的放矢地說,我們現在要警惕的,主要的是“捧殺”而非“棒殺”。因為“棒殺”現象在如今社會中很少見到了,而寵孩子、嬌孩子、慣孩子、捧孩子的現象卻隨時隨處可見。不是嗎?你看現在不少孩子,往往成了全家人的“中心人物”?都被親人(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等)“眾星捧月”“百鳥朝鳳”般捧著、嬌著、慣著。大人們對小寶貝大多是百依百順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無論哪樣,基本上是孩子想要什么,大人就給買什么,而且隨要隨買,不得誤時。大人稍有遲疑,小孩一嚷一哭,那就等于“皇帝下了圣旨”,“奴才不敢不遵命”了,得停下手頭一切事情,馬不停蹄趕緊去“遵旨照辦”。就是天上的月亮,也巴不得找架天梯爬了上去把它摘下來,送給“小皇上”玩耍。所以,現在的孩子,自私、任性的很普遍,是共性。在這樣的“國情”下,孩子格外需要接受“大公無私”、“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以及經受挫折、委屈一類的教育,就像花木幼苗需要陽光照曬、雨水淋澆一樣。
有人認為,自私是人的本性,孩子自私是他們的“天性”。天性就應任其自由發展,不該限制、約束。這種觀點,本人不敢茍同。并且認為:假若真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那就更加說明人需要受教育,需要限制、約束其自私的“天性”,而不能讓其私心無限澎脹,發展成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貪得無厭的角色。現實生活中因為私心太重而導致欺蒙拐騙、貪贓枉法,最終落入法網,坐牢的坐牢、殺頭的殺頭,難道還少嗎?你引導孩子保持、發展其自私“天性”,就不怕他們將來走上這些邪路、險路?小心把孩子“捧殺”了啊!
還有人說:“小孩子不可能人人成為孔融,圣人在人群中永遠只能鶴立雞群。”言下之意是說,不要苛求、難為、苦了孩子。這種觀點也欠妥當。的確,不說是小孩,就是包括我們這些大人,不可能全國14億人個個都成為“圣人”、英雄模范。然而,人人不能成為“圣人”、或當不上英雄模范,就難道向他們學學也“不可能”“不必要”嗎?應該說,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越是同先進人物、“圣人”有差距,就越需要向他們學習;差距越大,就越要多學。全部學到,要成為“圣人”是很難,但學到一點是一點,使自己多少有些進步,多點公心,少點私心,這總可以吧?必要吧?是可能做到的吧?不要以為這樣做是苛求孩子、難為孩子,會苦著孩子、累著孩子,是父母和大人們“不愛孩子”的表現。打著“愛孩子”的幌子寵孩子、放縱孩子,實則是害了孩子!
“慣子如殺子”,我們社會中被嬌慣壞,使他們變成極端自私的孩子,難道還少嗎?有為爭丁點私利與同學打架打得身體嚴重傷殘的,有因嫌老人看電視吵了他學習而拿刀殺死老人的,有仿效歹徒挷架人質索取同學錢財的,甚至有為了提早“繼承遺產”而殺害親生父母的!以上這些駭人聽聞的少年犯罪案件,都是我這孤陋寡聞的人從報刊雜志或網絡上看到的。不知沒有在新聞媒體爆光的類似案件還有多少?
咱們那些高談闊論我國教育如何如何的專家們、教授們,請求你們行行好,為了孩子的茁壯成長,為了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再也莫要“捧殺”孩子了,行么?
(作者:歐植竹,又名歐陽植竹,昆侖策特約評論員,湖南省作協會員,省文聯第四、五屆委員,省文藝理論研究理事會理事,省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委員,郴州市文聯原主席。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