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1965年9月,北京八一學校。從北師大中文系畢業后已在這里教了5年書的陳秋影老師,又迎來了新一屆學生。她與一位勤學好思、宅心仁厚、樸實謙遜又特別熱愛杜甫詩歌的12歲少年學子就此結下師生之緣。此后50年間,無論環境如何變遷,這對師生的聯絡從未間斷。在今年教師節來臨之際,陳秋影老師欣然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談起了這位令她驕傲一生的學生--習近平,娓娓講述習近平50年來尊師重教之事。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陳秋影引述孟子所言來概括習近平青少年時代的經歷。擔任教師工作近20年的陳秋影,教過的學生超過千人,她能夠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來判斷孩子們的家教和素養。在習近平升入中學的年代,他的家庭正遭受磨難,父母在政治上備受委屈,但“一個12歲的少年,卻能表現得如此平靜,小小年紀就‘每臨大事有靜氣’”。
稱習近平仁厚 愛求知喜杜甫
陳秋影老師記得,習近平剛升入初中時,是1965年秋季,當時習近平和他的一些小學同班學友,都進入一(四)班學習。在班里,習近平年齡稍小,大約剛滿12歲。不過陳老師很快就發現,這位小小少年很少在課間休息時喊叫打鬧,十分穩重仁厚,他在課堂上勤學多思,下課后還要向老師請教一些問題。
陳秋影喜歡杜甫的詩,在課堂上講杜甫的詩“是那種悲天憫人的、充滿人民性的、懷抱蒼生的詩歌”,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同學都能有如此認識。她還記得,當講完杜甫的《絕句》,習近平在下課之后主動來找她,說他十分喜愛杜甫這位大詩人,還希望更多地讀一些杜甫的作品。這件事讓陳老師看到了習近平在求知方面永不滿足的優秀品質。
“文革”遭受磨難 精神支持學生
“做教師是我的宿命,也是我的天職”,陳秋影對記者說,她自幼生長在充滿文化氣氛的知識分子家庭,她的小學、中學和大學時代分別在著名的輔仁小學、貝滿女中、北京師范大學度過。這些良好的教育,給她的一生留下深刻印記。甚至在“文革”那個癲狂的年代,這些自幼形成的品格,令她敢于批評違反政策的種種暴行,給予八一學校那些家庭遭受磨難的少年人真誠的關心和心靈慰藉。
“他曾跟我講起過一件事,有個作風很差的小學體育老師,在‘文革’武斗之風興起時欺負他,說他是‘黑幫子女’,我就告訴他,這樣的人不配稱老師,就是流氓。”年逾古稀的陳老師回憶起這件事仍十分激動,談到動情處甚至眼含熱淚。她說,在當時很多人已經嚇到不敢說話的時候,她敢于站出來堅決反對,“其實我當時沒有具體幫助習近平什么,只是在情感上同情他”。
滴水恩涌泉報 攜妻看望恩師
1968年習近平剛15歲,即赴陜西農村插隊鍛煉,后來又經歷了一些曲折才得到進入清華大學學習深造的機會。畢業后主動選擇到基層,一步步走上從政的道路。作為習近平少年時代的老師,陳秋影一直通過各種渠道,關注著這位優秀學子的進步和成長。她曾經在一封書信中對習近平說:“你是大器之才,我相信你在各個不同的崗位上,都能把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希望今后能夠經常得到你的好消息!”
陳秋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習近平身上有最實際的體現。他對曾經的母校和老師們一直記掛在心。習近平在外地工作期間,每逢有來北京開會或是處理公務的機會,他總會抽出一些時間,和少年時代的學友相聚,或是去拜望教過他課業的老師。陳秋影在上世紀90年代遭遇過一次車禍,習近平曾親自到家中探望。當過習近平班主任的齊榮先老師,身體一直不好,習近平來京開會時,曾帶妻子彭麗媛一起去齊老師家中看望,還囑咐身邊的同志為老師找醫生,找對癥的藥品。這種細致的關心照顧,使老師們內心十分感動。
“您永遠是我的老師”
“我看了習近平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上講話和閱兵,他講到‘三個必勝’時傳遞出浩然正氣,有大國領袖的胸懷和氣度”,陳秋影的言語中難掩贊許之情。
作為語文老師,陳老師尤其關注學生的文學造詣。“習近平對熱愛人民和腳踏實地工作的干部格外有感情,我看他為焦裕祿填了一首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這首詞的韻律、平仄處理都非常好,看來他在研習古典詩詞方面確實下了很多功夫。”陳秋影充滿欣慰地說。
不只是老師看到學生進步深感欣慰,學生對于老師的成績也由衷高興。陳秋影說,她在1975年離開八一中學,到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工作,近年來更是出版不少兒童文學著作。當年習近平在得知陳秋影的著作發表后,曾高興地告訴周邊人,“我的老師現在是作家啦!”
1999年夏天,已退休的陳秋影老師筆耕不輟,創作出版了一冊十余萬字的童話集,由湖南少兒出版社出版。她把散發著油墨香氣的新書寄贈習近平,作為精神上的溝通與交流。
不久之后,習近平寄來回信,信中對陳老師退休之后仍辛勤耕耘表示敬佩。他寫道,“尊師敬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如毛主席對徐特立老人所說的那樣:您過去是我的老師,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將來還是我的老師。”這封信寄出的時間是1999年11月19日,但是陳老師至今仍能背誦這封感人至深的信。她還在為其他老師授課時講起這封信,“很多老師被這種尊師重教的真摯感情所打動,流下熱淚”。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