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繼今年夏糧和秋糧豐收,農民增產不增收之后,多地又暴露出了農產品滯銷問題。滯銷的農產品包括蔬菜、瓜果梨桃與畜產品,涉及種類如芹菜、辣椒、蘋果、玉米、大棗、西瓜、柑橘、火龍果、羊肉、牛肉等等。下面摘錄幾條消息: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聊城農民李秀峰望著自家種植的100多畝剁椒,愁得吃不下,睡不著。現在辣椒每斤才三毛錢左右,摘一斤,雇工就得兩毛錢,連本都收不回來。再過幾天霜凍來臨,剁椒就會被凍壞,爛在地里。而過了小麥種植期,如果剁椒一直賣不出去,就只能忍痛毀掉辣椒田。
“西芹種植之鄉”的濱州陽信縣,今年芹菜同樣出現豐收卻賣菜難的情況,往年同期已經銷售一空的芹菜,到現在賣了還不到一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陽信縣8000畝芹菜,目前賣了還不到一半,除了900畝是訂單的形式,大部分都像老王那樣以散戶的形式賣到蔬菜市場。在濱州市蔬菜辦工作人員看來,這一輪價格到了低谷,明年價格說不定又會上漲。雖說價格由市場決定,但要提高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傳統的散戶經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http://sd.china.com.cn/a/2015/sytt_1102/415251.html
荔枝原產于中國南部,與香蕉、菠蘿、龍眼共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味香美,但不耐儲藏。廣東揭陽的荔枝今年大豐收,但不少熟透了的荔枝已經變黑腐爛。果農告訴記者,雇人采摘,一個人每天成本150元,但今年荔枝才6毛錢一斤,都沒人要,雇人虧本。目前連肥料的錢都難回本。
http://news.sina.com.cn/o/2015-07-07/152432082057.shtml
中新網11月24日電北方紅棗滯銷的消息牽動眾多果農的心。短短一個月內,壞消息不斷傳來:被譽為紅棗之鄉的山西省呂梁市臨縣紅棗豐收,價格過低無人采摘,果農只能忍痛喂羊;陜西佳縣50萬畝紅棗迎來豐收,價值10億元的大棗也無奈喂了豬羊;新疆焉耆縣紅棗同樣找不到出路只能爛在地里……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1124/173323839375.shtml
“現在成熟的賣出去的還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基本上都是去鎮上的學校門口賣的,一斤能賣2元錢。”甘肅省榆中縣和平鎮豆家山村村民趙洪榮說,自己今年種植了25畝杏樹,如今果子已成熟過半,但銷售情況卻很不樂觀。
豆家山村黨支部書記唐致春介紹,該村有1100畝杏林,原來一直種植小麥、百合等農作物,2000年左右村里實施退耕還林改種杏樹。這些年來,大多數時候由于氣候原因產量不大,今年雨水好,杏樹也未受凍,目前杏林已成熟400畝,獲得了難得的豐收,但銷售前景卻讓大家憂心。
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大塘鎮永平村,種植大戶們面對豐收同樣苦惱不已。2日下午,記者驅車趕到永平村的永恒豐火龍果種植場看到,在種植場內一片約十多畝的魚塘中,漂浮著大量的火龍果,將整個魚塘“染”成一片紅色。在岸邊的一處傾倒處,還殘留著一堆腐爛的火龍果。
一位在現場傾倒火龍果的種植場女工告訴記者,現在場里水果比較難賣,因為高溫每天都有大量火龍果腐爛,她每天要挑20多擔變壞的火龍果倒入魚塘中。按照每擔80斤估算,每天至少有上千斤火龍果被倒入魚塘喂魚。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7/02/c_127978595.htm
眼看秋糧成熟,豐收在望,即將歸倉,可壺關縣一些鄉鎮不少農戶卻在為自家去年的余糧屯在家里沒賣出而犯難。近日,筆者在壺關樹掌,石破、鵝屋等幾個鄉鎮采訪時了解到,受經濟形勢和市場價格等影響,許多農戶出現玉米滯銷。從去年秋收到現在,玉米不僅價格比上年低很多,而且沒人收,賣不出去。許多農民只好將玉米堆在屋里、積在囤里,甚至露天放在院子里。據初步統計,僅壺關縣樹掌,石破兩個鄉鎮目前待售余糧近200多萬公斤。
http://www.cnjidan.com/news/704438/
進入秋季以來,祁連縣畜牧業生產中需出欄的60余萬頭只牲畜中,有近30萬只羊滯銷,出欄率、商品率下降,對牧民群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針對今年藏羊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祁連縣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教育引導群眾擯棄惜售思想,農牧等相關部門積極作為,主動出擊,以多舉措多方式,開展畜產品銷售對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http://roll.sohu.com/20151021/n423828525.shtml
十一過后,微信朋友圈“賣蘋果”的消息持續發酵,“我是幫大學同學忙轉發消息的,據說他家幾萬斤蘋果還都在果園里,他爸媽非常上火。”一位從事IT工作的女孩昨日對遼沈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稱。
據記者了解,今年,僅大連的蘋果產量大約在88萬噸,而目前,遼寧省主要蘋果產地普遍出現滯銷現象。
提到蘋果的價格,營口大石橋果農劉常山大吐起苦水:“蘋果剛開園的時候直徑80毫米的果子地頭價賣2.6元一斤,而去年同樣的蘋果賣到3.8元一斤。”劉常山說,盡管今年蘋果收成比去年增加了近一成,但今年的實際收入減了4成左右。“這還幸虧我早點賣出去了!”劉常山說,蘋果開始采摘之后,價格就一直往下掉,現在直徑80毫米全紅蘋果收購價低到了1.6元一斤,差一點的大眾蘋果8毛錢都沒人買,“關鍵還遭遇賣果難,到現在大石橋有差不多一半的蘋果都還沒賣出去。”
http://liaoning.nen.com.cn/system/2015/10/27/018557721.shtml
農產品滯銷的原因,也復雜也不復雜,核心的原因是盲目擴大規模,一窩蜂地上產品,而不知道市場容積量到底有多大。農產品生產下來,農民說了不算,大都賣到中間商,下鄉的中間商再賣到城市農貿市場的中間商。農產品銷售徹底交給市場,沒有一定的計劃性,加上中間人趁機壓價,滯銷恐慌加重供大于求。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沒有計劃的盲目生產勢必造成產品過剩,造成滯銷。
上世紀50-80年代,我國的農業生產當年實行計劃經濟,那個時候是不會存在農產品滯銷的,相反還要憑票供應。如果說當年的做法是走了政治“一刀切”的極端路線,今天完全放任市場的做法則是走了經濟的極端路線,是在重復西方經濟危機的老路。
農產品滯銷,不僅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眾所周知,當今的農產品是重數量輕質量的,在養殖過程中使用激素、抗生素、重金屬,造成這些物質超標,會污染生態環境,尤其水源和食物鏈;在種植過程中,使用大量化肥、農藥、地膜、除草劑、人工合成激素,甚至非法使用轉基因種子,這個過程也嚴重污染生態環境,造成了寶貴的水源浪費。然而,使用上述物質生產的農產品,因為滯銷直接變成了垃圾,且還田連肥料的資格都不具備。除了勞動力付出沒有回報,對自然資源的浪費是令人痛心的。
以種植芹菜為例,每畝芹菜種子100多元,種植費200多元,肥料50多元,打農藥大約400元左右,加上每畝收割費300元,因此每畝成本就要1000多。這里只是計算了成本,那些用錢購買的化學物質造成的耕地退化成本是沒有計算的,水資源浪費也是沒有計算的。這還不夠,上面的計算僅僅計算了單產,如果滯銷面積足夠大,資源浪費加起來可能就是驚人的數據。為此,環保和土地部門還要開展專門的生態治理或國土修復工程,這些都是后續的費用。
原本國內市場就疲軟,一些企業或主管部門,貪圖便宜,大量進口國外,消化盲目生產造成的農產品過剩,且價格更低,這就更打壓了國內農產品市場。中國政府沒有必要為西方盲目生產造成的農產品過剩買單,即使進口,也要進口那些安全放心的非轉基因食品,保護國人健康。實際上,廉價進口的食品實際上直接或間接變成了食物垃圾。中國餐桌浪費嚴重,據估計可夠3億人吃,這些浪費的食物變成污染物,加大了資源浪費力度。
人的肚皮是有限的。中國人到底能夠吃多少食物?有多少人希望吃上安全放心食物,國內能夠滿足多少?需要配額進口多少?農民在種植或養殖之前,有沒有考慮賣給誰吃?城里人吃的是誰家的產品,是用什么方法生產的?這些顯然都是要心中有數,是要有計劃的。建議有關部門大力扶持無環境污染、無資源浪費、生態修復型的生態農業,將寶貴的扶持資金向質量農業過度,將盲目的數量供應,變成精確的質量控制,從而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人民健康,杜絕資源浪費,以實際行動建設生態文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