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是中國政府對終身教育概念的最新提法。在世界加劇演進,時代經歷重大轉型、黨的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制訂了面向2035第二個百年宏觀目標下,2035教育綱要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使用這一提法提出了新歷史起點上的教育改革發展目標,這是一個高瞻遠矚的目標,引領時代的目標,也使我國面向第二個百年的教育現代化,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但人們對此還缺乏應有的認識,十四五期間準確理解和實踐這一目標,必須對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核心要義,及其理論突破與創新之點,有深刻的認知和準確把握,唯其如此,才能付諸好的實踐推進,本文為此做如下探討:
一、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理論表達更接近終身教育精髓
種種跡象表明,從現存階段性教育走向終身教育已是歷史發展的大勢所趨。那么,終身教育的核心要義何在?其與現存的學校教育及其他各類教育的關系如何?這是終身教育理論界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也是終身教育理論亟待解決的基本問題,這些問題關乎到未來需要構建一個什么樣的終身教育體系的問題。終身教育的精髓是其不可分割的整體性,但是,一直以來,人們的認識依然處在種種碎片化的誤讀中,從而導致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實踐的無所適從。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新表述,正是在這里超越了此前的誤區,實現了理論的突破與創新。
(一)突破了國民教育與終身教育兩個體系相持的局限
這在中國終身教育發展中還是第一次。此前,關于這一理論與實踐困境所出現的種種問題,無不與“國民教育體系與現代終身教育體系的關系究竟為何”的問題息息相關,所衍生出的問題:一是終身教育理念下發展起來的成人教育及其各類其他校外教育何去何從問題,二是傳統的學校教育系統如何融入終身教育體系的問題,或者說國民教育體系與現代終身教育體系兩大陣營如何實現統一,從而構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終身教育體系問題。雖然在改革開放后40多年的推進中,對此理論難題和實踐困境的突破,不斷取得進展,但依舊困難重重。“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革命性地打破了這一僵局,第一次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教育研究思考框架,這實際是從縱向上界定和統一了終身教育與國民教育體系的關系問題。
(二)突破了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兩相隔離的誤區
終身教育一定是以全方位和一切形式的終身學習為前提的,沒有終身學習的充分展開,終身教育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前提。但現實中把二者割裂看待的大有人在,以至于盛行一種終身學習興起,終身教育已成過去時的認識誤區。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提出,使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第一次真正成為了同一語段內的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革命性意義還在于,把“服務全民終身學習”作為了構建新教育體系的先決條件,這與終身教育理論的內生性內涵:始初即是以終身學習的充分發展為先決條件這一點不謀而和,是最本真的終身教育思想的體現,這實際是從橫向上解決了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及學習型社會的關系問題。
(三)突破了終身教育與現代教育各說各話的局限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頒布,提出一個從現在到2035我國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現代教育體系問題,其重大理論突破在于國民教育體系提法不見了,代之以中國現代教育體系的提法,其引人注目之處是,在這個現代化教育體系之前加上了“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限制詞,首次使用“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這一終身教育新提法,定義了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內涵,這就清晰了這個現代教育體系實際是終身教育體系,并實際明確了2035我國要建成的現代教育體系,就是能夠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終身教育體系,它是新時代扎根于本土現代化偉大進程中的終身教育體系。2035規劃是我國第一個以“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界定教育現代化主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規劃第一次將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終身教育建設目標統一到中國現代化進程,使現代化教育體系與終身教育體系的關系實現了統一,也把終身教育有機地統整在各級各類教育之中,使面向人人,面向終身成為2035教育現代化的鮮明底色。
二、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立場理念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
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是貫穿2035教育現代化目標的靈魂和主線。“服務”一詞的使用,突顯了教育的功能和責任,其所旨歸的教育體系內涵,更是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最新報告的回應和發展;同時,“服務全民”的限定詞,鮮明地體現了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人民的中國特色,并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內涵從青少年拓展至了全民。這啟示我們要跳出原有教育框架,另辟路徑,來尋求和思考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可為、應為、必為的新空間。
一直以來,我們把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目光往往只局限在了學校教育,教育所追求的有學上和上好學,視線都僅僅局限于學校教育系統,關注的都是這一個階段的教育,而事實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的時期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新標準,對美好教育的向往已經完全不止于子女的教育。上正規大學,上好的正規大學,學習自己喜歡專業,已不僅只是年輕人的追求,也不僅只是老百姓對自己孩子的渴求,而是今天所有成年人的教育需求!但此類現象還沒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很多討論的教育熱點也好,教育研究也好,往往都只限定在學校教育這一塊,關于學生的概念也都是就青少年和在校學生而言,甚至把改革開放后終身教育的發展都忽略了,這其實是把大部分人的教育向往都忽略在視線之外了。
今天,人民滿意的教育已經大大超出僅僅局限于青少年的教育了,教育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圍繞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社會主要矛盾,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如果說公平是終身教育的精髓,那么,教育公平應該“體現在準入、參與、保留、完成和學習結果方面消除所有形式的排斥、邊緣化、不公正的差異性、脆弱性和不平等問題。”[1] 這種大環境提倡的公平和享有的權利,就需要超越疆域局限和人為藩籬來實現,否則,人們的學習權利就可能會被隱性剝奪。沒有學習機會,是人力資源的浪費,國家可惜,個人也可惜。終身教育體系對個人、單位和國家都太重要了。
中國2035將實現什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國家強大、民族復興的時代。教育所代表的價值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標志。按教育部相關負責人的解讀,教育優質化、普及化、公平化、終身化和創新服務能力囊括了教育現代化的主要內涵,教師隊伍專業化、治理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是2035新階段的教育現代化的總目標。
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的追求,打開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大視野,確立面向人人的新標準,“全民”就不僅僅是青少年群體,“終身”就不只是青少年一個階段。在全民終身學習的視野下,重構人人平等的教育新秩序,應該成為2035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新工程。
三、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思想框架為新時代教育起點奠基
當今世界正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和大調整,人類社會處在又一個歷史巨變的十字路口,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正加速這場大變局的進程。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6月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一個重大論斷,即“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2] 這一重大判斷,為我們準確把握這場巨變的本質內涵提供了科學方法,同時揭示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處在了這場巨變的中心,也處在了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登高望遠,此兩個十字路口的同步交織、相互激蕩地正悄然開啟著新世界教育起點的窗口。[3]
我國2035教育現代化階段,正處在這一時代巨變的中心,是國家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偉大轉折和偉大進程中的現代化,突破與整合是這個階段現代化的顯著特征。重構多維立體化的思考框架,不僅體現在形式上,同時要體現在內涵上各個維度的突破性與整合性上。其中新的終身化現代教育體系,具有與傳統教育完全不同的價值內涵及形式樣態,要將其作為一個全新的生命整體,進行整體系統的重新規劃和設計。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正是這樣一個全新的理論框架。
這對沖破沿襲至今的頑固的成人教育化的終身教育的理論誤區,以及教育治理理論誤區,都是一個重大突破,不僅提供了走出長期存在的理論困境的新方向,同時打開了整體性教育的新視野。
一方面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方向選擇,順應了人類教育發展的總趨勢,是國內發展積極對接2030可持續發展和教育2030目標的戰略選擇,另一方面引發了許多我們亟待加深的對國際趨勢與人類教育發展的總方向的深層內涵的理解。比如,打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全新視野后,真正實現教育的公平性全民性終身性目標,我們需要面對的是如何認識教育資源的組織與分配問題。這需要我們從理論視野上跟上國際前沿的腳步。作為全球教育治理思想實驗室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最新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提出教育和知識應被界定為需要社會集體努力的“共同利益”,超越“公益事業”的產品性和個人收益的觀念,全球教育治理走向全球共同利益階段。
原來只強調政府一方的責任,現在強調多元責任。是為了所有人,政府起主導作用,協同各個合作伙伴,為所有人提供每個人需要的學習權力和機會。這個概念實際上對原有教育制度是一個根本性的超越,在服務人人的教育要求下,原有教育制度已經不能支撐新教育了,無論在實踐上還是在認識上都反映出了問題。這樣情況下,所有學校教育智慧集中起來也不夠,所以不能只套在學校框架了。依然用傳統的學校教育體系來講,再也講不通了,僅靠開放大學也無論如何滿足不了的,必須超越以學校為基礎的國民教育框架才有可能為之。
但對于這個新理念,我們還沒有真正從深層次把握其要義,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根深蒂固的概念,還依然是教育的公益性,公共產品性。未來我們推進教育發展,推進教育現代化,更多的要走融合發展、共建共享之路。落實2035我們依然更深入的研究和把握其精神實質,需要對國際趨勢與人類教育發展的總方向增加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結語
綜上各點,“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是對現代終身教育理論的重要的突破和創新,為創建扎根中國大地的新時代終身教育體系提供了理論基石,是我國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里程碑,應將其作為一個特別寶貴的理論用語來珍視;與此同時,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各類群體都提出過終身學習的要求,國家頻頻使用的“人人、處處、時時”提法,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用以表達中國終身教育的特征。表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終身教育體系的框架輪闊已然可見,需要我們敏銳捕捉和系統研究。
同時,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的提出,也引發了更深入的理論思考,包括相關政策文本2035規劃本身的一些表述,如為什么不再將“建成學習型社會”作為戰略目標來提了?“學習大國”和“學習型社會”之間是什么關系?如何理解十九大加快學習型社會建設與2035學習強國建設目標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理解服務人人終身學習與其他發展目標之間的關系?等等,這些深層理論問題都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澄清。
總之,十四五期間,在第二個百年目標開局的起步點上,如何強化基礎研究,走出理論困境,解決好對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既關鍵又緊迫的重要問題,已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因為,這些問題不解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理論內涵,就不會被人們真正認識到,也就不會有良好的實踐推進。
參考文獻
[1]徐莉, 王默, 程換弟. 全球教育向終身學習邁進的新里程——“教育2030行動框架”目標譯解[J].開放教育研究,2015,21(06):17.
[2]肖楠.“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N]. 北京日報,2019-01-14(013).
[3]周洪宇,徐莉.“在人類歷史拐點處尋求教育變革之路徑”[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4(7): 3.
[4]徐莉.終身教育研究[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6):41.
(作者:徐莉:河北師范大學 初等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昆侖策網【作者授權】,首發【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班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