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美國“拉森”號軍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非法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鄰近海域。對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7日表示,我們奉勸美方三思而后行,不要輕舉妄動,不要無事生非。其實,美國啟動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就加大了對該地區的戰略關切及軍力布局。為此,美軍拋出了“空海一體戰”理論,后又更名“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以用以指導在亞太地區軍事力量的重新布勢。
一、由“空海一體戰”到“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
美國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初衷,就是針對中國快速崛起打破了亞太地區的平衡狀態,從地緣政治、經濟和軍事平衡中國對其他國家的不平衡。其中,“空海一體戰”就是在軍事領域落實亞太“再平衡”戰略,并以其指導亞太地區軍事力量布勢。
“空海一體戰”的前身是“空地一體戰”理論,后者是美陸軍和空軍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用于遏制蘇聯軍隊穿越歐洲,挺進至英吉利海峽。然而,“空地一體戰”并沒有應用于美蘇軍事對抗,而是在冷戰后美國進行的局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其思路也延續到了如今的“空海一體戰”。自2010年首次正式公布后,“空海一體戰”的概念一直備受美軍高層重視,在美軍聯合作戰條令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
然而,以重點發展海空軍為目標的“空海一體戰”在美國由來已久的軍種競爭中受到了來自陸軍和陸戰隊的強烈抵制。“空海一體戰”概念引發的軍種內斗,既有損軍種間的聯合,也造成了國防資源的浪費,令五角大樓深感頭痛。美國國防部負責采辦、技術與后勤的副部長肯德爾曾公開表達對“空海一體戰”概念的失望。
2015年1月8日,美軍參聯會聯合參謀部主任、空軍中將大衛·高德費恩簽發備忘錄,將“空海一體戰”作戰概念更名為“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五角大樓稱,新概念并非試圖以“介入與機動替代空海作戰”,也不意味著對“空海一體戰”概念的全盤拋棄。更名后,新作戰概念的開發工作將主要由聯合參謀部聯合部隊發展局“操刀”,預計于2015年秋公布。美軍突然宣布棄用“空海一體戰”這一提法,其背后用意值得推敲。
美軍將“空海一體戰”更名為“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意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新概念旨在維護美軍在太空、網絡、海洋、天空等全球公共領域的行動自由。在當前亞太地區島嶼主權爭端持續升溫,地緣政治博弈不斷加劇之時,一向善于借“維護國際水域和領空行動自由”之名插足別國事務的美國突然如此更名,頗用了一番心思。這樣一來,不僅可淡化原來概念里遏制對抗的冷戰色彩,還可實現美軍的身份轉換:即試圖從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攪局者”,變成維護全球公域自由通行權的所謂“捍衛者”。
從目前情況看,與“空海一體戰”概念相比,“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的最大不同是目標更加明確:即確保美軍獲取和保持全球公共領域的行動自由,而不是謀求徹底擊敗目標國。這意味著,在新概念框架內,美軍可能放棄或者克制對目標國內陸縱深目標的打擊,將主要戰場限定在全球公域范圍內,如12海里領海外的海洋公域。這就相當于為未來沖突劃定了紅線,為軍事沖突裝上“剎車”系統。對于美國國內反對人士和亞太盟友而言,這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二、亞太“再平衡”戰略指導下的軍事力量調整
一種作戰理論的實施必須要運用相應的實戰準備。為將“空海一體戰”樣式落到實處,美國前國防部長哈格爾于2013年6月1日表示,美軍將向亞太地區投入更多空軍、陸軍力量及高科技武器,以落實“亞太再平衡”戰略。隨著阿富汗戰事終結,大量軍事裝備將從中央司令部轄區轉到太平洋司令部轄區,以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如今,一張由太空、空中、水面、水下網絡空間交織而成的作戰網絡體系正在編織過程中。
(一)新理論指導下亞太地區武器裝備部勢
近年來,美國海、空、陸及海軍陸戰隊等各軍種大量新式武器接踵問世,且幾乎全都第一時間部署與運用于西太平洋最前沿,并不斷進行試驗與檢驗。尤其是近期,美軍海、空軍兵力兵器更換更加頻繁,西太平洋地區和東亞海域的主戰武器裝備調整也更加迅速,海空戰場準備更加到位。
1.海軍艦艇紛紛開赴亞太
為了滿足“空海一體戰”的需求,美國五角大樓2012年宣布,計劃用10年時間將海軍60%的軍力轉移到亞太地區。2013年6月,哈格爾表示,海軍向亞太地區轉移軍力的計劃推行順利。隨著2015年年初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2.0版的出臺,美軍對亞太地區的空軍、海軍以及其他武器裝備進行重新調整和部署。5月27日,美國防長卡特宣布,為了落實奧巴馬總統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美軍計劃到2020年前將把60%的軍事力量部署到亞太地區。目前,美國海軍動作幅度極大,研發并加入現役的武器裝備涉及多個層面。
一是在水面艦艇方面。首先,替換導彈巡洋艦。美國海軍使用“安提坦”號導彈巡洋艦來替換同級別的“考彭斯”號導彈巡洋艦,前者已完成中期現代化升級改裝,是現役“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中性能最先進的。其次,替換兩棲攻擊艦。使用“好人理查德”號兩棲攻擊艦替換同級別的“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并常駐日本,前者于2011年4月已完成現代化升級改造,是美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中作戰能力最強的。再有,部署瀕海戰斗艦。2013年4月,首艘瀕海戰斗艦“自由”號抵達新加坡并展開輪換部署計劃。今后將有四艘瀕海戰斗艦在新加坡輪換部署。2014年11月17日,另一艘“沃思堡”號瀕海戰斗艦又開赴新加坡,執行為期16個月的亞太作戰部署任務。瀕海戰斗艦是美軍“空海一體戰”的重要利器,它具有全隱形、高航速、適航性極強、自動化程度高等突出特點,主要負責近海巡邏、支援作戰、特種作戰等任務,其攻擊目標一般是游擊戰性質的小型艦艇。按照五角大樓設想,到2020年美國海軍計劃裝備的50多艘瀕海戰斗艦大部分都將部署在亞太地區。2015年10月6日, “阿利·伯克”級“本福爾德”號導彈驅逐艦已從圣地亞哥出發,前往日本的橫須賀。“本福爾德”號的任務是提升美國第七艦隊的實力,從而穩固美軍在印度-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戰斗力。作為導彈驅逐艦,“本福爾德”號在船身上增加了彈道導彈防御能力。美國海軍此舉旨在令第七艦隊配備最具實力的艦船,一旦時局緊張,便可迅速做出回應。
為滿足“空海一體戰”的作戰需求,美國海軍計劃將正在研發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新一代導彈驅逐艦“朱姆沃爾特”號部署在亞太地區。2013年10月,美國海軍滿載排水量近1.5萬噸的新一代超隱身、多用途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宙斯盾”戰艦正式下水。該級艦從隱身設計、電機動力、指揮通信、網絡信息、偵測導航到武器系統等方面幾乎全部超越當今前沿的頂尖科技,開創了美國海軍的先河。這是一種以新概念開發的海軍最新型先進裝備,具有高隱身性和遠程飽和攻擊能力。此外,未來還將在亞太以輪換方式部署包括6艘航母、大部分巡洋艦、驅逐艦、瀕海戰斗艦在內的水面艦艇。
新型航母編隊配備察打一體無人機。X-47B察打一體無人機擁有強大的偵察和攻擊潛力,是美軍“空海一體戰”的專用兵器和對付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的重要利器。2014年8月17日,在美國海軍的“羅斯福”號核動力航母上,X-47B艦載無人作戰飛機技術驗證機與有人駕駛艦載機一起完成了首輪合作式飛行演示驗證。2017年前后,美軍新型航母編隊將配備6~8架X-47B察打一體無人機,屆時,美國海軍與空軍兵力兵器部署的前后順序、協調配合將更加緊密,總體威懾力和打擊力都將更強。
二是在亞太地區全面加強潛艇部署。加快輪換常駐關島的“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步伐。美國海軍從2002年10月開始在關島部署核潛艇,到2007年共在關島部署了“基韋斯特”號、“芝加哥”號和“俄克拉荷馬城”號三艘“洛杉磯”級核潛艇。相比于珍珠港或圣迭戈,駐關島的潛艇前往作戰區的航程更短,同時可以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區域執行更長時間的巡航任務。2015年6月,美國海軍在關島海軍基地部署了第四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托萊多”號,突破了原先在關島只部署3艘的限制,這意味著美軍進一步向亞太轉移兵力。
美軍還向關島部署第四艘“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是美國海軍21世紀近海作戰的主要力量。2013年4月,利用朝鮮發射衛星導致半島局勢緊張之際,美軍“夏洛特”號攻擊型核潛艇又入駐關島,使該地區的“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達到四艘。“夏威夷”號攻擊型核潛艇是美國新一代“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其隱身性能、監視能力以及特殊作戰能力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適合淺水海域隱蔽行動,擁有能夠容納多達9名海豹突擊隊員的封閉艙,因而有助于實現美海軍多任務作戰要求。根據美國計劃部署,30艘“弗吉尼亞”級中將有2/3都被部署到珍珠港。與傳統的攻擊型核潛艇不同,“弗吉尼亞”級既可在深海執行反潛任務,又能潛伏近海打特種戰。“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上背負著“先進海豹運輸系統”,其艇身內部還有獨立的特種任務艙段,可保證“海豹”突擊隊員從核潛艇內部直接進入微型潛艇,在較遠的距離上對敵方海岸進行水下滲透。可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確實是一種兼顧遠海和近海作戰任務的“水下特種兵”。
另外,美國海軍還將把4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中的2艘部署到亞太地區。如今,美國海軍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已經走上了“核常兼備”的二元化發展道路。自2013年12月以來,“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密歇根”號就一直部署在亞太地區。加強潛艇在亞太地區的部署,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強“空海一體戰”對陸地、空中和水下打擊能力,以有效對抗中國防止美軍靠近領海的“拒止戰略”。
2.空軍裝備陸續轉場亞太
就空中力量而言,2012年以來,美國空軍先后將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部署于厚木基地、將MV-22“魚鷹”旋翼運輸機部署于普天間基地、將F-22“猛禽”戰斗機部署于沖繩嘉手納基地。哈格爾2013年6月1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2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宣布,為重新平衡軍力,美國空軍六成海外軍力將轉移至亞太地區,在亞太地區優先部署美軍最先進的戰斗裝備,并會向亞太地區調集相似比例的太空和網絡力量,從而強化美國空軍的行動速度、作戰范圍及靈活性。
一是在關島組建“全球打擊特遣隊”。近年來,美國一直強化B-52、B-1B、B-2A戰略轟炸機在位于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的部署與保障能力。2015年8月,美國空軍把密蘇里州懷特塞德空軍基地的三架B-2轟炸機和225名相關飛行員以及地勤人員派駐到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在太平洋進行常規訓練。B-2“幽靈”隱形轟炸機是美空軍唯一具有遠程滲透打擊能力的轟炸機機隊。B-2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作戰半徑約為6000海里,進行空中加油后,其作戰半徑可擴展到10000海里。沒有其他任何一架飛機能具備B-2一樣從美國本土起飛打擊位于地球另一端的目標的能力。2015年5月13日,美國國防部亞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大衛·希爾在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聽證會上宣稱,美國將在澳大利亞部署空軍力量,包括B-1B戰略轟炸機和偵察機。
美空軍計劃在關島組建一個“全球打擊特遣隊”,包括6架B-2隱身轟炸機、12架KC-135空中加油機、48架F-15E戰斗機和1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B-2轟炸機堪稱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其隱身性能可與小型的F-117隱身攻擊機相比,而作戰能力卻與龐大的B-1B轟炸機不相上下,續航時間比先前機種長的多,最大航程10400千米(不加油),若經空中加油一次航程則大于18520千米。2013年1月,美空軍兩架B-2隱身戰略轟炸機臨時轉場至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這兩架隱身戰略轟炸機之后曾多次趕赴沖繩附近空域進行遠程奔襲演練。
二是臨時部署最新型的F-22隱形戰斗機。為加強在亞太的空中力量,美軍最先進的F-22戰斗機定期飛往關島駐訓。2014年1月14日,駐日美軍第5空軍司令部宣布,為了顯示美國決意在亞太地區履行自己安保責任的決心,將在美軍駐日本沖繩嘉手納基地臨時部署最新型的F-22隱形戰斗機。部署戰斗機數量為12架,配備官兵300人。根據五角大樓新的五年計劃,美軍將在2017年完成F-22、F-35和B-2等隱身戰機在亞太的部署。為此,美空軍在亞太地區采取了極不尋常的武器裝備戰略部署。
三是新型電子戰飛機進駐日本。2012年7月,美軍在日本厚木基地部署了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這種電子戰飛機不但能執行電子偵察任務,還能對我國的電子情報系統實施干擾。12月,美國又向日本三澤基地部署了一個中隊的“咆哮者”,這是美軍在日本部署的第二支“咆哮者”中隊。2014年初,美國海軍航空兵再次在日本三澤基地展示升級后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升級內容包括傳感器系統和數據網絡,能更快、更精確地定位有威脅的目標,從而大幅提升作戰性能。
另外,EA-18G先進的設計使其不僅能在陸地上較好地遂行機載電子攻擊任務,而且還可以作為航母艦載機遂行海上電子攻擊任務。因此,美軍已用6架EA-18G型電子戰飛機替換“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上原來的5架EA-6B飛機。由于EA-18G“咆哮者”可以在航母上起降,不受陸基空軍基地的限制,其作戰范圍可以涵蓋亞洲大陸的所有近海區域,這無疑會對亞洲地區的戰略態勢產生重大影響。
四是MV-22“魚鷹”旋翼運輸機部署日本基地。2013年9月25日,美軍第二批向日本沖繩縣普天間機場部署的12架新型MV-22“魚鷹”旋翼運輸機完成全部部署工作,使普天間機場的“魚鷹”機已達到24架。MV-22“魚鷹”傾轉翼飛機的最大時速為原先CH-46型運輸直升機的兩倍,搭載量也是后者的兩倍,作戰半徑達到后者的5倍。
五是加強航空偵察平臺的部署。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一份報告指出,鑒于天基偵察系統比較脆弱,且實時監視能力較差,美軍計劃將空中偵察作為針對區域大國的主要手段。目前,美軍在日本的三澤和嘉手納空軍基地先后部署了更新的航空偵察平臺。其中,三澤基地除部署美國空軍第1空中偵察電子戰中隊的RC-135偵察機、第1預警航空聯隊的E-3A預警機及海軍航空兵第1偵察中隊的EP-3電子偵察機外,從2013年起還部署了美國海軍的P-8A“海神”反潛巡邏機。嘉手納基地現駐有美軍最強大的戰術偵察機群,包括EP-3電子偵察機、E-8C監視與指揮機、P-3C反潛巡邏機、RC-135偵察機和WC-135W特種偵察機等,從2013年起,該基地也迎來了P-8A反潛巡邏機。
3.構建亞太地區一體化反導防御系統
一體化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體系是促進亞太地區更為密切的安保合作的基石。長期以來,美國及其盟友以應對朝鮮導彈威脅為由,在亞太地區持續開展彈道導彈防御系統裝備的部署,不斷深化該領域的合作。美國國防部在2013年12月發布的《聯合的一體化防空反導:2020年構想》政策指南文件中,要求美軍與盟友集成防空反導能力,引領盟友為此做出貢獻。為了提高亞太平地區的導彈防御能力,美國計劃把90%的反導系統部署在亞太地區,用以加強東北亞、關島和東南亞地區的區域反導力量建設,其中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是其推進亞太地區反導系統建設的重點。
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了一系列的彈道導彈防御資產,其中包括:在“宙斯盾”驅逐艦上裝備的“標準”-3(SM-3)攔截彈;在該戰區軍事基地部署的“愛國者”-3連隊;各種預警探測系統,包括日本部署的兩部AN/TPY-2雷達,海基X波段雷達,天基預警系統。2013年初,為應對朝鮮的威脅舉動,美國防部決定在關島提前兩年部署THAAD系統。海軍還將在未來10年內遞進式增強其彈道導彈防御能力,逐步具備攔截較復雜的中程彈道導彈(MRBM)、中遠程彈道導彈(IRBM)的能力。美國正在探索與其他國家聯合對彈道導彈防御投資,構建亞太分階段適應性(APPAA)反導系統;美國國防官員表達了對彈道導彈防御開展三邊合作的愿望。2014年12月,美軍在日本部署了第二部AN/TPY-2雷達(在京都附近的京岬通信基地);2015年初,美國又考慮在韓國部署THAAD系統,以應對朝鮮的挑釁。由于多種因素,韓國目前尚未答應美國的要求。作為美國堅定的盟友,澳大利亞在幾座預警雷達基地的維護上與美國開展了長期合作,但當前并無彈道導彈防御攔截能力。澳大利亞海軍計劃采購兩艘裝備“宙斯盾”系統的軍艦,使其未來具備對近程彈道導彈(SRBM)和中程彈道導彈(MRBM)的防御能力。
4.構建針對亞太地區的太空攻防作戰武器體系
美軍“空海一體戰”理論的要旨是以太空和網絡力量為先導,以空、海軍一體化打擊部隊為核心,與潛在對手在西太平洋進行戰役層次的“高端戰爭”。為此,美國加緊構建針對亞太地區的太空攻防作戰武器體系。近年來,隨著美軍建軍備戰重點向打贏,美軍在備戰太空方面動作頻頻。從更新政策條令到增設太空戰機構,從強化太空態勢感知能力到研發太空戰武器,一個龐大的針對亞太地區的太空作戰體系已悄然成型。
一是部署新型衛星系統。美軍太空戰攻防武器體系主要由對地支持太空系統、太空態勢感知系統和反衛星武器系統組成。近年來,在太空霸權思維的影響下,美軍加快了對太空作戰和支援系統的升級換代,力求牢牢掌握太空優勢。2010年,美國開始部署安全性更強的第二代GPS衛星,導航精度將提升一倍。2012年,美空軍啟用了新型“天基紅外系統”,彈道導彈發射探測能力成倍增長。此外,美軍還陸續部署了“新一代光電系統”“薄膜光學即時成像儀”等新型偵察衛星,以及“移動用戶目標系統”“先進特高頻通信系統”等新型通信衛星。上述衛星系統的部署到位,將顯著增強美軍太空系統對地面行動的戰術支持能力。
二是編織太空態勢感知網。上世紀末,美軍就已建成由30多部大型地面雷達、光學望遠鏡、深空探測系統組成的地基太空監視網。近年來,為確保在未來空間對抗行動中掌握信息優勢,美軍又著手打造“密不透風”的天基太空監視網。去年3月,美軍首次公開“同步太空態勢感知項目”,并在年內連續發射兩顆高軌衛星,著力提升對地球同步軌道的監視能力。2013年12月,美國海軍“空間監視網絡”首顆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該項目將使海軍對衛星追蹤精度提高到厘米級。當前,美軍正全力打造由4顆衛星組成的“天基太空監視系統”。一旦該系統組網運行,美軍對靜地軌道衛星跟蹤能力將提高50%,空間目標編目信息更新周期從5天縮短至2天。
三是研發太空戰“殺手锏”武器。美國是唯一具備反衛星實戰能力的國家,2008年美軍利用“標準-3”導彈在實戰條件下擊毀了一顆失控衛星。此外,美軍還掌握了衛星信號干擾和欺騙、微衛星攻擊、激光癱毀等多種反衛星技術。近年來,一心追求絕對安全的美軍將目光轉向太空戰“殺手锏”武器。2011年以來,美軍對“全球即時打擊”計劃保持高額投資,陸續成功試射了“獵鷹”HTV-2、“先進高超音速武器”等高超音速武器。一旦該計劃成為現實,美軍將能夠在1小時內打擊包括地面衛星指控中心在內的任何目標。今年5月,美國空軍啟動了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的第四次飛行試驗。作為美軍“空海一體戰”構想中的核心武器系統,X-37B在未來太空戰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如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前司令威廉·謝爾頓所言,X-37B擔負的“是一種能夠改變戰局的任務,是能在戰爭中決定勝負的戰略行動”。
四是以在來太空戰演習以應對亞太地區沖突為背景。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航天大國,美軍一直在尋求全球“太空霸主”地位,而神秘重重的“施里弗”太空軍事演習則被美軍視為實現這一目標最重要的太空作戰演習。自2001年至今,美軍共進行了8次“施里弗”太空戰演習,在八次演習的時間跨度內,受國家安全角勢、國防軍事戰略、航天裝備與技術發展等因素的影響,演習側重的問題也有所不同。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以應對地區沖突為背景,劍指中國。隨著2010年《四年一度防務評審》提出“空海一體戰”、“應對區域拒止”和“在網絡空間中有效作戰”等要求,以及2012年《國家防務指南》高調宣布重返亞太,美國作戰對象直指中國。“施里弗”-2009、2010、2014演習均基于這一背景想定。2015年2月18日,美空軍航天司令部宣稱“施里弗”-2014演習已結束。美軍通過8次“施里弗”演習,其運用太空力量進行對抗的能力正逐步走向成熟。總的來看,“施里弗”系列太空戰演習,不僅是美軍推動太空理論研究、保持太空優勢和進行太空備戰的重要舉措,更是以中國為戰略對手的作戰模擬。
五是設立太空聯合作戰中心。2015年7月20日,美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透露,為應對中、俄兩國對美國太空資產構成的威脅,五角大樓將與情報界合作,在6個月內設立太空聯合作戰中心,主要用于整合所有美國衛星收集的數據,強化太空偵察能力,提高對軍事行動的太空支持效率;監控所有美國衛星的行蹤,防范潛在對手攻擊美國太空資產。成立太空聯合作戰中心只是美軍加強太空戰能力建設的最新舉措。
(二)調整亞太地區軍事基地和兵力部署
“空海一體戰”理論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解決美軍前沿基地過于集中、防護能力差、彈性不足以及主要戰略力量過于后置等兵力部署方面的問題。2009年以來,為配合“空海一體戰”作戰理論的貫徹與實施,美國開始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亞太軍事部署態勢。2015年4月6日,美國新防長卡特宣稱,亞太“再平衡”戰略將進入新階段,他強調美國推動這一戰略新階段的三大手段:發展高端武器并在亞太部署更多軍力;加強與日本等國的盟友關系;擴大在亞太的貿易伙伴。美軍目前在亞太地區已部署超過35萬名軍事人員,近2000架飛機以及180艘艦船。
1.擴大美日在軍事基地使用與防護上的合作
日美同盟是美軍“空海一體戰”理論實施的重要前提。“空海一體戰”理論明確指出:“如果日本中斷同美國的聯盟關系,或是在中美沖突中保持中立,那么實施‘空海一體戰’將變得十分困難。”因此,對美軍而言,加速日美軍事一體化進程,擴大雙方在基地和軍事設施上的使用范圍,增加駐日基地的防護力與彈性就顯得十分迫切。2012年8月美軍參聯會主席鄧普西與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巖崎茂舉行會談,雙方就擴大和加強日美軍事合作特別是加強基地使用與情報偵察方面的合作達成一致。根據協議,美軍將繼續擴大在日本的基地以及其他相關設施上的使用范圍,日本也有權使用美國北馬里亞納群島上的相關軍事設施并承擔相關防衛任務。美日還將共同加強日本境內軍事設施的抗毀能力和快速恢復能力。為增強前沿力量部署、提升前沿基地彈性,美軍已于2012年完成24架海軍陸戰隊“魚鷹”偏轉翼飛機到日本沖繩普天間基地的部署,并以朝鮮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為由,增加了日本本土和沖繩基地“愛國者”反導系統的部署。此外,美軍還從沖繩撤出9000名海軍陸戰隊員,其中5000人前往關島,其余部署到澳大利亞或夏威夷,以分散力量部署,減少美軍在中方第一波先發制人攻擊中可能遭受的損失。
2.加強關島軍事基地建設與兵力部署
在“空海一體戰”作戰理論中,關島被賦予核心戰略樞紐的角色,加強這一地區的海空力量部署,提升這一關鍵地區的防護力便成為“空海一體戰”實施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這一背景下,美軍關島基地的建設投資力量明顯加大,已由2001財年的3600萬美元提升到2012財年的3.6億美元。根據計劃,美軍正在進一步加強關島安德森空軍機場、阿普拉海軍港口以及相關保障設施建設,提升兵力駐屯、基地保障與防護能力。在關島基地建設規模日益擴大的同時,美軍在關島的軍事部署也有了進一步加強。據此,美軍將在關島部署一個中隊的F-22戰斗機、6架“全球鷹”無人機以及攻擊型核潛艇等兵力。隨著基地建設與部署的逐步到位,關島將成為未來亞太美軍遂行“空海一體戰”的兵力集結中心、作戰保障中心以及預備指揮中心。
3.加強東南亞地區和南太平洋方向的兵力部署
為改變美軍在亞太北部地區兵力和基地過于集中的現狀,美軍考慮加強亞太南部方向的兵力部署。在東南亞地區,美軍在已有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等軍事基地或準入港口的基礎上,向新加坡派駐瀕海戰斗艦、向菲律賓派駐改裝巡航導彈核潛艇。在南太平洋方向,美軍從2012年中開始在澳大利亞北部駐扎250名海軍陸戰隊員。未來駐澳美軍總兵力將達到2500人。此外,還將在澳大利亞位于北印度洋的海外領地科科斯群島部署無人偵察機,以監控南中國海及其周邊主要海峽。通過調整,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前沿兵力部署更加分散、安全性與彈性也有了進一步提高。這種分散部署,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美軍自身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實施“空海一體戰”所提出的遠程封鎖行動以及力量投送行動。
(三)積極構建亞太地區軍事戰略聯盟
在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大背景下,鑒于“空海一體戰”布局范圍較大,面對增加國防預算、推進現代化的中國,國防預算呈持續縮減趨勢的美國,不得不借助于加強與盟國的合作。為此,美國著力拓展三邊甚至多邊合作關系,加強亞太地區的戰略聯盟。
一是打造日、韓、澳“鐵桿盟友”。美國已認識到,在當前形勢下,即便把60%的兵力、兵器悉數投到“第一、二島鏈”,也難以對中國實施有效扼控與封鎖。在此情況下,必須充分利用盟國和伙伴的力量來分擔自己的壓力,充分利用這些國家的基地、港口、機場來擔負快速補給和保障打擊支援,以最終實現其戰略意圖。因此,美國積極推進聯盟戰略,並在其新版《國家軍事戰略》中強調要和日本、澳大利亞、韓國、菲律賓、泰國等強化同盟關系,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其中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則被認為是美國的“高級合作伙伴”。近年來,已全面加強對關島和日、韓等國境內的基地設施建設,并在南太平洋地區尋找更多的備用基地,如開辟澳大利亞達爾文基地。目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已進駐澳大利亞北部,正積極擴大對澳基地的使用權,并擬使用澳西部海軍基地來部署美國航母與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擴建海軍基地等。
二是加強同東盟國家的盟友與伙伴關系。美國通過政治、外交、軍事等方式來維系其聯盟戰略關系。目前,美國在亞太前沿不僅有日、韓、澳這樣的“鐵桿盟友”,在東盟還同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保持不同層次的盟友與伙伴。在菲律賓,美已獲權使用蘇比克灣海軍基地,并擬將蘇比克灣機場進行重建。美軍進駐蘇比灣后可將其作為戰略支撐點,對美國控制南海海域、馬六甲海峽以及印度洋通道都極為有利。2014年4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代表美國政府與菲律賓正式簽署了為期10年的強化防務合作協議。這一新協議將允許美國增加在菲駐軍,因而為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增添又一砝碼。該協議的期限為10年,為美國安排更多軍隊、艦船和戰斗機在菲輪駐設定了框架和法律保障,同時又給菲律賓對抗中國提供了后盾支持。快速提升美越友好關系。自2014年越南海警船和中國船只在南海發生沖撞事件后,美國政府援助越南1800萬美元購買巡邏艇,改善兩國之間的伙伴關系。2015年7月7日,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將首次訪問白宮,突顯兩國關系已經得到極大提升。另外,美國還與泰國就在烏塔堡空軍基地建立“減災中心”及擴大對泰基地的使用權進行了磋商。目前,美國海軍在新加坡和泰國的駐地均為后勤保障基地,可駐泊大型艦隊、航母編隊或核潛艇。
三是構建與印度的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為了加強與印度構建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美國通過軍售加強兩國的軍事關系。2007年,美國以11億美元出售給印度6架C-130J“大力神”運輸機。2013年8月,美國向印度出售總價值為8.85億美元價值的145門M-777 超輕榴彈炮。9月,美國還向印度出售了價值41億美元的10架C-17“環球霸王-Ⅲ”戰略運輸機。此外,美國還扶植印度在藏南地區屯兵對抗中國。美國對印售武,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國內軍火商牟利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希望讓印度成為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一枚棋子。2015年1月25日至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作為主賓出席了印度“共和國日”慶典,并成為首位兩次到訪印度的美國總統。同時這也是奧巴馬在5個月內與印度總理莫迪的第4次會見。此次會談,美印兩國拋出“亞太聯合戰略構想”,建議重啟美、印、日、澳安全合作關系,并第一次就南海自由通航問題發表聯合聲明。
三、美軍新軍事布勢對我安全構成嚴峻威脅
目前,美軍在其“空海一體戰”理論指導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布勢正在有序展開。一旦美國軍事力量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布勢完成,將對我安全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并對我國家安全構成非常嚴峻的現實威脅,我將面臨長期的軍事壓力和挑戰。
(一)進一步封堵和擠壓我戰略空間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重新布勢,從日本、韓國,經臺灣延伸東南亞,再至澳大利亞,將使美國在第一和第二島鏈擁有“攻防兼備”的打擊能力,同時還可以保護該地區美國航母的安全,提高了美國“空海一體戰”理論中提到的區域介入和自由行動的能力。可見,美國正是通過推進亞太地區軍事力量重新布勢實現其亞太“再平衡”戰略。隨著美軍“空海一體戰”的發展實施,將可能進一步強化美對我戰略圍堵態勢,使我直面美更大軍事壓力。近年來,美持續對我實施戰略圍堵和遏制,穩步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部署。例如,美在太平洋地區部署的潛艇力量已約占其總數的60%;F-22型第五代戰斗機頻繁進駐沖繩和關島,并呈現常態化輪換部署趨勢。“空海一體戰”理論的提出,將可能進一步推動美空、海力量在西太地區的布勢,加強對我戰略圍堵,強化對我遏制和對抗勢頭,我軍事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二)減煞我“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
“空海一體戰”的發展實施,重在減煞我對美軍在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軍事介入等威脅。美軍在“空海一體戰”理論指導下的軍事力量重新布勢,將我現有“殺手锏”武器的威懾效果和實戰效能將面臨更大考驗。我“殺手锏”武器的可用性和有效性,直接影響著美在涉我利益問題上的軍事干預決策。當前,美軍正從被動防御和主動出擊兩個方面,謀劃應對我部分“殺手锏”武器的措施。特別是美國積極推進亞太地區反導防御系統一體化,加強與日本的導彈防御系統合作,謀求將韓國納入其在東亞的導彈防御體系,在我周邊逐漸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導彈防御體系。對此,美國的軍事專家并不隱瞞,稱亞洲一體化反導防御系統為的是遏制中國的導彈核實力,目的是讓中國的導彈核實力無用武之地。由于美導彈防御系統采取立體探測,使得裝備這一系統的國家和地區有能力在我地理縱深的空域內,監視、跟蹤、攔截和摧毀我發射的導彈,從而將使我戰略導彈核武器的威力大大減弱,使我國有限的戰略核能力大打折扣。“空海一體戰”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強化美軍在這一方面的努力。我“殺手锏”武器的生存能力將面臨更大考驗,其威懾和實戰效能的發揮也將面臨更大阻力。
(三)鞏固和擴大亞太地區的軍事同盟
“空海一體戰”的實施,將可能進一步推動推動美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同盟關系,我維護周邊安全環境和拓展戰略空間將面臨更大挑戰。美軍不僅自己要在西太平洋地區實踐“空海一體戰”理論,還與西太平洋地區的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討論甚至演練“空海一體戰”理論,因此該理論今后還可能成為美日等國之間新型聯盟作戰理論的基礎。美國助理國防部長在2012年反導年會上透露,未來美國將通過兩組“三邊會談”加快推進亞太導彈防御系統的建設:一組是美日韓,一組是美日澳。美國此刻熱衷于在亞太部署導彈防御系統,顯然是通過該系統的構建打造牢固的軍事同盟體系。近年來,美軍不斷強化與亞太盟友的交流與合作,積極謀求地區安全主導權。“空海一體戰”的有效實施,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經濟日本和澳大利亞等亞太盟國的支持和配合。
(四)掌握處理亞太地區事務的主動權
美國以亞太地區軍事力量重新布勢為抓手,強化與亞太地區相關國家的軍事同盟關系,這些國家一旦參加進去,就會被牢牢地綁在美國的戰車上。目前,美國正在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亞太地區一體化反導防御系統建設,并且通過武器出口與合作研發的模式,充分利用盟國的資金及技術優勢,減輕獨自建立全球反導系統的經濟負擔,加速推進構建亞太一體化反導防御系統。一旦在亞太地區完成軍事力量重新布勢,美軍就實現了對亞太地區的軍事控制,進而也完成了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戰略控制。
(五)將使我解決南海和臺灣問題的難度增大
美國量身定做了所謂的“空海一體戰”來應對中國的地區“反介入”能力,目的就是針對我解決南海問題和臺灣問題。“空海一體戰”的發展實施,將有針對性地豐富美軍的作戰樣式和手段,提升美軍事干預能力,我有效維護海洋權益和解決臺灣問題將面臨更大困難。美國的“空海一體戰”是一種進攻性戰略,是面對強大國家實施的一種侵略性先發制人戰略,其主旨就是通過海空陸的立體進攻,先發制人癱瘓中國的導彈發射基地,癱瘓中國的核反擊能力和網絡反擊能力,具有全面的危害性,是對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脅和挑戰,為了實施這一戰略美國打造了X-47B、新型遠程空炸機、新型核潛艇、新型航空母艦等作戰平臺。“空海一體戰”重在應對我不斷發展的“反介入”能力,與其相配套的作戰手段和樣式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將對我偵察預警、指揮控制、戰場防御、精確打擊等能力帶來更嚴峻挑戰。未來,一旦我在維護南海、東海海洋權益以及解決臺灣問題等方面與美發生利益沖突,將可能面臨美高強度的軍事介入。
總之,隨著今后大批主戰平臺和武器裝備陸續加入現役,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海空尖端武器裝備、戰斗技術性能將明顯提升。這也從另一側面表明:數年前出爐的“空海一體戰”理論和更名后的“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現如今已由于作戰需求取得重大演進與發展,各軍種多種先進作戰武器和技術陸續進入“機會窗口期”,完全可以付諸于實戰,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并制定應對措施。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軍事后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