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社會復雜而深刻的變動面前,任何一網打盡的理論建構都顯得不自量力,在這種情況下,解構主義大行其道,消解“資本主義”理論便是其中之一。消解論的核心是否定固定的資本主義概念,認為真實存在的只有一個在資本和技術帶動下不斷變動的人類社會,極端消解論者甚至提出,所謂“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者為追求平等人為構造出來的對立物。初看之下,這種論點無疑是荒唐的,但它的論證卻有很大的蠱惑性,而它所包含的理論傾向和后果更是值得關注。首先,消解論潛藏著對左翼事業的釜底抽薪式的打擊,如果一個整體的、穩定的、不公正的資本主義并不存在,傳統左翼也便失去了光輝形象,像堂吉訶德一樣,他們是在與風車作戰;其次,消解論也暴露出某些資本主義理論家們的雙重標準,一方面,他們宣稱一個固定的資本主義并不存在,另一方面,卻指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加劇了貧富分化,這顯然別有用心。無論從哪方面看,深入了解這一另類理論都是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消解論在呈現形態上是復雜的,并不完全屬于右翼理論派別,國際知名左翼人士大衛·哈維在他的《馬克思資本論導讀》中也對資本主義作出另一番解讀,其中把資本主義當作一種運動過程,而不是一種穩定的社會存在方式,因而被人指責為篡改和消解了資本主義概念,為回應這種批判,他在新近出版的《資本主義的十七個矛盾及其終結》中把“資本”與“資本主義”區分開來,這多少有些欲蓋彌彰。消解論的倡導者既包括資深人士,如阿納托爾·卡列茨基、羅伯特·B·萊克等人,也包括后起之秀,如蒂莫西·申克。蒂莫西·申克的長篇論文《托馬斯·皮凱蒂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者對資本主義不平等的批判——資本主義新批判采用了經濟痛斥方式》是消解論最新主張的集中表達。
消解“資本主義”的論證大致包括以下幾點。
一、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消解“資本主義”
消解論認為,固定的資本主義并不存在。那么為什么人們頭腦中會有一個關于資本主義的概念呢?極端消解論者認為,這是追求平等事業的社會主義者們構造出來的。他們改造了精神分析學中的“俄狄普斯”情結,認為人人都希望能占有某物,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優越,看到別人比自己多占物質或地位優越時,會自然產生對抗和怨恨心理,會想辦法改變現狀,使之對自己有利,這就是追求平等的心理基礎。為了改變現狀,重建對自己有利的社會結構,就要樹立起一個對立物,對之進行批判,歷史上的“資本主義”就這樣被社會主義者們塑造出來了。不是資本主義在先,而是社會主義產生在先。說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了大量的社會矛盾,產生了現代產業階級,這一階級最終會推翻資本主義,建立一個無階級社會,這一故事并不可靠。
消解論甚至認為,馬克思主義也以追求平等烏托邦為己任,它為受壓迫者許諾了一個天堂般的前景:通過建立在社會科學基礎上的政治運動與革命推翻統治階級,建立一個平等的社會。
二 、從詞源上消解“資本主義”
從詞源上看,“社會主義”在先,“資本主義”在后。物質形態的資本主義產生于1800年前后,但觀念形態的資本主義卻過了很久才出現。據消解論考察,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概念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在19世紀中葉,“社會主義”這一概念已經存在了大約一個世紀。社會主義的創造者,如圣西門和傅立葉構想出社會主義,目的是要實施一種建立在社會科學基礎上的新宗教。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社會主義的主要對手是個體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
消解論強調,“資本主義”這一概念最初是作為武器而出現的,馬克思主義者們用它來攻擊他們的右派敵人。事實上,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并沒有使用“資本主義”這個詞,而是用“中產階級社會”。隨著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深入,資本在馬克思的思考中越來越重要,但他更喜歡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來指代這樣一種制度,其中勞動力像其他商品一樣被出售,獲取市場利潤成為統治一切的規律。只是在后來,“資本主義”這個詞才最終成為馬克思主義批判的中心詞語。 到了1883年,馬克思逝世的時候,“資本主義”這一詞語開始流行,威廉·李卜克內西稱贊馬克思是“消滅資本主義”的社會科學的奠基人。馬克思的女婿保羅·拉法格強調共產主義者是相信科學的人,他不僅創造社會,而且要把社會從資本主義統治之下解放出來。
19世紀末,自由主義已經無數次被宣告死亡,以至于威廉·哈克特,英國前財政大臣和著名的政治家宣稱“現在我們都是社會主義者”。哈克特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不同,它試圖阻止激進的革命,而不是去醞釀激進的革命。當時出現了大量不同版本的社會主義,它們之間相互競爭。盡管蘇聯解體使社會主義事業處于低潮,但馬克思的后繼者們至少在人文領域贏得了勝利,一個多世紀以來,對平等社會的談論無處不在,在此過程中,“資本主義”也隨之進入到談論社會主義的詞匯表中。
三、從資本主義概念的局限性上消解“資本主義”
消解論認為固定的資本主義并不存在,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者們創造出來的概念,這一點也可以從資本主義概念的局限性上得到證明,在他們看來,任何被創造出的概念都是有局限的。他們援引馬克思著作的一名翻譯者的觀點,認為在1898年這一年,馬克思主義者們積極宣揚資本主義的罪惡形象,異乎尋常地推進了人們關于資本主義的討論。幾年后,德國經濟學家威納爾·桑巴特也重復了這一觀點,在他看來,資本主義這一概念及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社會主義理論家的著作中,它是迄今為止社會主義最為重要的概念。但這一概念是有局限的,很多社會主義者對它并不滿意。一些社會主義者對使用資本主義這一詞語有些猶豫,他們或聲稱“資本主義”過于嚴格,或認為資本主義過于寬松,他們認為不能只是強調資本家在整個社會中的作用,其他社會群體的作用也很大。還有一些社會主義者賦予“資本主義”新的意義。到了1918年,僅在德國對“資本主義”的定義就不下100多種。1930年代的大蕭條后,“資本主義”這一詞語空前流行,成為了公眾注意的中心。
消解論還引用歷史學家哈爾德·布瑞克的研究成果,用來表明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社會主義陣營的很多思想家都相信資本主義或處于轉換過程中,或者已經轉換成了后資本主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上述觀點更為流行,這一時期也被描述為后資本主義的黎明期。人們相信借助國家的力量能夠超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建立一個比現實社會更好的社會,馬克思主義與這一觀點處于調情狀態。1960年代,在學術界的討論中,趨同論占據了主要地位,該理論認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鐵幕被拉開,一個國家主宰的有效率的經濟模式超越了階級斗爭的意識形態,成為人們共同的追求。保羅·波特抱怨“資本主義”這個詞過于陳舊,對波特來說,1960年代的社會制度要比資本主義制度更寬闊,激進左翼應該拒絕使用“資本主義”這個陳舊術語。然而,全球經濟在1970年代再度面臨巨大問題,與此同時資本主義也失去了與社會主義相對立的明晰意義,無論對左派還是右派來說,它都只是一個修辭符號。 到了70年代末,改變公共福利國家模式具有了很大的現實性,撒切爾主義應運而生,現實比任何主義都更有力量,人們無暇去理會和挑剔“資本主義”這一詞語的不盡如人意了。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1989年蘇東發生劇變,“資本主義”的罪惡形象和社會主義者賦予它的批判功能更加弱化。
四、用分析馬克思主義復興的脆弱來消解“資本主義”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爆發,資本主義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馬克思主義再度復興,但是社會主義陣營所期待的資本主義崩潰并未到來,經過幾年的調整,資本主義似乎又平衡度過了危機期。消解論認為,馬克思主義復興是脆弱的,而這從側面證明固定的資本主義是不存在的。消解論的主要論點是:如果存在一個固定的資本主義,如果資本主義是一個擺在人們面前的、無情的、不公正的、具有破壞功能的社會,那么它應該很容易被推翻,可惜,這種固定的資本主義社會并不存在,因此資本主義毀于一旦,社會主義大獲全勝的一幕永遠也不會發生,馬克思主義的復興最終是鏡花水月。
消解論認為,金融危機似乎為馬克思主義帶來了后備軍,但分析起來,他們大多是承受著過高貸款的年輕人,對這些年輕人來說,蘇聯的解體發生在遠處,而經濟危機就發生在眼前。一些剛剛離開大學的年輕知識分子們對流行的后現代主義和歷史終結論逐漸感到厭倦,馬克思主義反而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那些不太愿意深入思考,不愿意了解世界歷史的年輕人,對重新組織工人和勞動等持歡迎態度。經過半個世紀的消退,老一代馬克思主義者急需同盟軍,他們在臉譜發一個帖子就會有貧窮和膚淺的年輕人應和。2008年奧巴馬選舉的勝利也成為千禧年政治轉向提供了想像空間,人們幻想著一個改變了的、更好的社會。2011年秋天,占領華爾街運動爆發。然而,奧巴馬政府并不是左派的政府,除了少部分頑抗分子,占領運動所聲稱代表的99%的窮人,也并不想去動真格。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對占領運動最初表示懷疑的恰恰是馬克思主義者。
新型左翼知識分子把他們的事業理解為一場政治戰爭,但這是深刻的誤解,一個穩定而邪惡的資本主義并不存在,左翼斗士們的尷尬在于沒有對手及時配合他們。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新型左翼們組織政治反抗的大軍從哪里來?隨著2012年占領華爾街運動的退潮,政治秩序重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同時左翼內部也充滿矛盾,改良與革命的古老命題從內部消解著社會主義力量。消解論評價說,當關于革命的討論變得抽象時,革命也變成了波瀾不興的漿糊,只能以一些勸世良言作為其生存的基礎,如“既要有耐心,又要有幻想,既要有實用主義態度,又要有烏托邦精神”。
五、用解析《21世紀資本論》的缺陷來消解“資本主義”
消解論把《21世紀資本論》當作左翼追求平等和對抗資本主義的最新嘗試。占領華爾街的浪潮退卻之后,與“資本主義”斗爭的焦點轉向了經濟上的不平等,奧巴馬宣稱,“收入的貧富懸殊是我們時代面臨的重大挑戰”。教皇弗朗西斯也宣稱不平等是“社會疾病的根源”,號召人們開展運動來反對“導致不平等的結構”。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主持人也將不平等話題挑選出來,使其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在這一背景下,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應運而生,成為熱門暢銷書。早在“1%的人占有99%的財富”這一口號發明之前,皮凱蒂就找到了追蹤1%的人財富的方法。雖然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皮凱蒂無疑是堅定的左派,是法國社會主義政黨的支持者,他希望“能用理性與和平的方式超越資本主義”。
消解論認為,皮凱蒂在書中所提出的觀點并不新鮮,在1917年,許多類似觀點就已經面世了,1990年代的“第三條道路”也與他的觀點有類似之處,皮凱蒂的書之所以激起巨大的反響,是因為人們還沒有認識到固定的資本主義并不存在,生活在舊觀念中的人仍然希望在歷史的碎片化過程中,抓住社會理想的救命稻草。消解論提出,對社會理想的設想不應該局限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純粹的平等與純粹的不平等都是不現實的,未來之所以是未來,因為有許多新事物在人們的想像之外,未來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
總之,需要指出的是,消解論名義上是消解資本主義,實際上它消解的是對資本主義的反抗和超越,因此是為現存的資本主義作辯護。人們在設想社會理想時固然應該開闊視野,但如果喪失了對現存秩序的批判意識和反抗精神,那么合乎理性的美好未來也將無從談起。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