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1840鴉片戰爭是國際金融戰爭
何老說:許多人以為1840年的中英戰爭是因鴉片和商業問題引起的,林則徐是為道德和道義(反販毒)原因而開戰。這并不是歷史的真相。鴉片戰爭實際上是一場白銀戰爭,金融戰爭。
清初雖然幾度實行禁海鎖國政策,但是并沒有擋住民間海外貿易的大發展。在清帝國康、雍、乾三代的全盛時期,當時中國是世界上生產力最發達的國家,(雖然并不是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但是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一,毫無疑問)。當時中國每年都向歐洲及其他西方國家(包括美國)大量出口手工業制成品,主要是荼葉、瓷器。
由于中國物產豐富,很少進口歐洲商品。因此在當時的中西貿易中,中國一方出現大量的貿易順差。
中國商人進行對歐貿易,結算物只要白銀,其結果是歐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以至在16-18世紀歐洲一些地區數次發生白銀短缺的通貨危機,金銀價格高漲,甚至引發經濟危機。
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導致中國國內銀價下跌,資本過剩。康雍乾三代確實形成規模超過漢唐的全盛氣象。康熙、雍正減免人頭稅和農業稅,使農民在人身上取得前所未有的解放。因此稱之為“盛世”并非虛言。1793年英國女皇派出歷史上第一個對華使團來到中國,主要目的一是希望中英建交,二是希望中國多買英國商品,以減少英國的對華貿易逆差,但這些要求則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絕。
何老說:在這種形勢下,歐洲進行對華貿易的最大壟斷公司“東印度公司”(其老板主要是英國和荷蘭)發明了對華的鴉片貿易。東印度公司利用英國占領下的印度種植罌粟,粗加工成鴉片后即賣給中國人。
中國人最初進口鴉片只是用作家庭常用藥品,因鴉片具有鎮痛、止瀉和麻醉的廣泛功效。(許多紅學家不知道,其實乾隆時代的《紅樓夢》中已經提到了鴉片)。但是,人服用鴉片后,會產生嗜癮的藥物依賴性,以至終身離不開它。因此鴉片入華的數量逐年上升。
結果是:在道光年間,鴉片已成為歐洲對華出口的主要貨品。隨著中國對鴉片進口量的急劇上升,中國在歐華貿易中由出超轉為入超,出現了連年巨額赤字,于是中國國內的白銀又大量地回流到歐洲。
而在康雍乾時代還發生的一個新情況是中國人口的急速增長。許多人以為中國從古就是人口大國,這是誤解。可以說自秦漢至明未,中國大陸的人口總量基本是穩定的,人口高峰始終保持在5000--6000萬左右。但在清初康雍乾時代,由于社會極度富足安定,導致人口發生了馬爾薩斯模式的20年幾何倍增。迅速由明未的五、六千萬達到道光時的4億以上。
一方面是白銀外流,導致貴金屬短缺,金銀價格上漲而銅錢貶值。一方面是人口巨增,導致土地及資源短缺,大量人口外流,流徙四裔及海外。中國國內自乾隆后期到道光時代,多次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百物騰貴,而政府在財政上也連年發生白銀短缺的財政危機。
正是為了緩解金融及財政危機,林則徐等大臣提出禁絕鴉片進口,限制對外貿易的海禁政策。
因此,林則徐禁煙,主要并不是鴉片對國人健康不利的道德原因,而更是由于道光朝發生白銀嚴重外流,政府財用不足,同時國內銅錢(制錢)嚴重貶值以及物價上漲民怨沸騰,即國家面臨嚴重金融財政危機這一現實原因。
在禁煙中,林則徐封鎖和關閉了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代表處和英法多家商社。而當時的對華貿易,實際也已成為英國經濟的重要支柱。荼葉當時是英國中產階級生活中的一種必需品。
【補記】
本文雖是我整理的紀錄,我對紅樓夢雖也看過,還真不知道那書中在何處提到了鴉片。
何老說:紅樓夢書中確實曾提到鴉片問題。
在他所見和記憶中,目前紅學家中還沒有人談到過這個問題。
[第五十回晴雯感冒了寶玉對晴雯說:“越發用西洋藥治一治,只怕就好了。”于是讓麝月到二奶奶那里去要“西洋貼頭疼的膏子藥,叫做‘依佛那’。]
【編按:本文是何新在2008年所作的一篇學術談話。勉羊記錄整理,2008年原載“何新中國論壇”網站。原題“1840鴉片戰爭的導源是一場國際金融戰爭”】
附錄:對何新老師談鴉片戰爭一文的幾點解讀
作者:雕欄玉砌應猶在
2009-10-25
何老此文與傳統觀點差異何在?基本有以下幾點:
1.舊觀點認為,鴉片戰爭的背景是英國先進中國落后,英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
何老認為,當時英國工業革命并未完成。內燃機才發明,還沒用在軍事上。
當時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一。
2.舊觀點認為,英國攻擊中國是為了侵略,打破中國的閉關鎖國,逼迫中國打開市場,為英國工業品找出路。
何老認為:當時英國還處在小規模的工場手工業階段,沒有那么多工業品要到東方銷售。相反,對東方產品的需求要大于出口的需求。
3.舊觀點認為:鴉片是邪惡的英國人用以奴役中國人的罪惡工具。鴉片戰爭是正義與非正義的道德之戰。
何老認為:對中英雙方,此戰本質都不是道德之戰,而是經濟利益之戰。經濟爭端的根本是誰占有貿易逆差,是讓白銀流向哪一方,因此是金融之戰,由冷的貿易戰轉變為熱戰。
至于鴉片戰爭中國失敗原因,何老認為,主要不是什么“落后的封建制度打不過資本主義”這種抽象的原因,而是一些具體現實的技術原因:
1.從政治看,中國是皇帝內閣制,英國是女皇內閣議會制。
英國決策機制優于滿清的帝制官僚制度。
2.英國軍事技術主要是火炮技術和軍事帆船技術,包括駕駛技術優于中國。
3.已經經歷過多次海上國際戰爭鍛煉,特別是戰勝拿破侖后,英國軍隊的組織制度和指揮體制大大地優越于中國。
4.在軍事上,英國用機動靈活的海上運動戰,擊敗了中國炮臺式固守一隅的陣地戰。
(2019-02-20)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