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問題,現在好像突然發現,那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也是一個具有相當研究難度的課題。在一些研究者那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存在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最初,有的研究者只是簡單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和觀點加以對比,尋找其中所存在的共同點,然后將這些共同點排列出來,做一點概括,就認為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了。在我看來,這項工作,或者這一類研究方法應該是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最初級的一個步驟。在這個步驟的后面,還會有更多更復雜的大量工作要做,而不是只做到這一步,對這個課題的研究與思考就算完成了。也有的研究者,在傳統文化的典籍中尋找與當今社會中所存在的一些相似的觀念和思想,然后開始進行一步步發揮,或者用學術方面的話說,就是一層層展開。這個工作應該也是具有一定意義的,但顯然仍然只是是一種初步的探索與嘗試。如果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上說,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發現了歷史唯物論,或者稱為唯物史觀。而歷史唯物論或者唯物史觀特別強調的就是堅持認為,人類社會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而人們的意識與觀念也都是建立在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基礎上而產生的。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意識與觀念的認識,我們當然也需要遵循歷史唯物論的基本觀點與方法,也需要產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各個時代中的生產方式去深入研究。當然,優秀的傳統文化可能并不直接從當時的生產方式中產生出來,而是當年的生產方式所需要的經濟基礎,以及建立在這個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還有與這種生產方式相關聯的交換關系、生產關系、生活方式與生活習俗等一系列相關的互動與連接,優秀的傳統文化才有可能在這幾個方面的綜合的而且是相互的作用之下,才有可能產生出來。對我國傳統文化影響最大的儒家文化,我們確實不能簡單肯定地說,儒家文化的整體一定就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但更不能粗暴地否定地認為,儒家文化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毫無關系。從總的角度上看來,儒家文化的興盛是為了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秩序。而對統治秩序的維護,在客觀上也能起到維護和穩定當時生活在封建王朝統治下民眾所處環境的社會秩序的作用,至少在一定的范圍和程度上,確實在起到這一類的作用。至少,如果統治王朝的秩序被打亂了,那么下層人民的生活一定受到更大的干擾。如果社會秩序得不到安定,正常的生產秩序也將不復存在。那么廣大人民更不可能從事正常的生產活動,也不可能得到安居樂業的生活。當然,在實際上,封建統治王朝的統治更主要的是服務于以皇帝為代表的大地主階級的利益,以及在王權之下的各個不同規模和不同體量的地主階級的利益。這種剝削階級的統治,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也在傷害著底層勞動者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問題還是有著另一面。如果地主階級對農民壓榨太狠,導致農民完全沒有生路,那么皇帝這樣的大地主階級的代表與在皇帝治下的其他地主階級,同樣也無法生存。他們的封建統治也一定會崩潰。所以封建王朝的剝削在客觀上也需要維持一定的限度。在歷代封建王朝中,那些曾經開辟過所謂盛世的王朝,在鼓勵農民生產方面,在控制豪強對土地的兼并方面,多多少少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封建王朝對國家的治理方面,也是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的。過去我們一直從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的角度來看待和認識這類問題。這種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的方法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對。但是,我們還要看到,封建王朝的統治,除了具有階級壓迫和階級斗爭的特點以外,同時也存在著對國家治理方面經驗的積累,國家治理方法的改良,這對整個國家的延續和發展也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只是我們要特別注意到,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與這一類國家治理的經驗和方法既不能截然分割開來,也不能完全混為一談。所謂分析,就是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既要看到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不能用一個方面去否定另一個方面,即我們既不能用階級統治的本質來否定國家治理經驗的必要性,也不能用國家治理經驗的必要性來否定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的歷史本質。畢竟,在中國幾千年的農耕社會,其生產技術、生產工具、生產技能、生產經驗的產生、存在,以及相關的發展都是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下進行的。封建王朝的統治與中國農業生產的關系是無法絕對割裂的,但同樣也不能因為封建王朝的所謂專制統治而否定中國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不能否認中國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很長時間內一直領先于整個世界。因此,我們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者結合起來,完全有必要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角度出發,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一點點地分析和研究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文明的發展歷程。這里的學問實在太多了,也太大了。孟子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我們并不能因此就直接得出孟子的這句話就完全等同于唯物史觀的結論。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其中確實存在著一點唯物史觀的萌芽。我們今天講的“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也不能說完全與孟子的“民為重”思想無關。而我們對于“為人民服務”的認識,是經過我們在實踐中的大量積累,對唯物史觀的大量研究,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所發揮的決定性作用的認識,以及我們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深刻認識,才最終確立了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最重要的宗旨。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這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成果。“為人民服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一種福利觀點。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也是有偏差的。當然,在我們的對民生工作的內容之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中的福利是非常重要的。但人民群眾所獲得的福利首先應該是我們的社會生產力在不斷提高狀態下的產物。同時也是廣大中國人民在付出艱苦勞動之后,所應該得到的成果。廣大人民群眾在民生中所得到的福利,首先是他們付出艱苦過去的結果,其次是我們黨提出的符合實事求是的各項政策的結果。我們還應該考慮到,在新中國最初建立的前三十年,我們的人民在生活上還沒有達到讓他們滿意的更高水平,有的時候還讓群眾吃了不少的苦。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遠沒有達到能夠滿足群眾需求的高水平,同時,我們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還會犯錯誤,會跌跟頭,因而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另外,也有某些官員為了貪功、邀功,而不顧人民群眾的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他們狂熱地提高不切實際的高指標,提高向農民征收糧食的數量,從而犯了極為嚴重的錯誤。這些歷史教訓我們必須牢牢記取。新中國建立七十五年以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這個理論與實際的關系上,得到最深刻的認識,就是必須始終把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放在我們工作中的首位。具體地說,就是一定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在經濟建設的諸多工作中,提高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則是重中之重。同時,在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過程中,還要在文化方面和意識形態方面保持我們的文化自信,抵制和反對西方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對我們的圍攻和絞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證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長治久安。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