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僅于此文,獻給曾扎根中國農村,在風里雨里救死扶傷,散發人道主義精神的“赤腳醫生”。
1970年5月,江西贛南山區的信豐縣,天氣開始轉暖,時令進入繁忙的春耕期。在縣城東南方向的崇山峻嶺間,發現五個結伴同行的年青人,他們來自繁華的上海灘,前往一個名叫山香村的地方。他們不是徒步贛南山區的驢友,而是響應國家“上山下鄉”號召的知識青年。
這五個年青人,被村委書記安排在山香村老圳頭小隊落戶,準備扎根農村干革命。村民印象最深的是,有個知青與眾不同,隊里收工之后就愛看書。晚上點著煤油燈,看到深夜才肯入睡,第二天又照常下地干活。這位知青出生于醫學世家,特別喜歡讀醫學書,同時也喜歡看政治、經濟、哲學書籍,涉獵廣泛,博覽群書。
1973年11月,這位愛讀書的知青,被轉調到江西橫峰縣紅橋墾殖場總場插隊,成了一名救死扶傷的赤腳醫生。在當時,赤腳醫生并沒有完全脫產,工作不忙時要下地干農活,是半醫半農的農村衛生員。兩年后,這位赤腳醫生因工作表現突出,被推薦到上饒衛生學校深造。從此走上醫學之道,后成為全國血液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名醫,并在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這位赤腳醫生叫陳竺,2007年出任中國衛生部部長。
從江湖到廟堂,從赤腳醫生到衛生部長,陳竺見證了中國衛生醫療事業的變遷與發展。走上廟堂之后,他沒有忘記在農村做赤腳醫生的經歷,深知赤腳醫生對中國農村衛生醫療的重要意義。2007年伊始,衛生部在全國范圍內表彰了200名杰出的鄉村醫生,大部分受表彰醫生都是根正苗紅的赤腳醫生。
今天,我們一起來回憶那段溫暖人心的歲月。
1
六二六指示,催生了赤腳醫生
1965年6月26日,時任衛生部部長錢信忠,向毛澤東主席匯報衛生工作。錢部長如實地講到,國家高級醫務人員70%在大城市,20%在縣城,只有10%在農村;醫療經費安排比例75%發放到城市,農村只占25%。毛主席聽后很震怒,對當前衛生醫療情況表示強烈不滿,并做出重要指示。
“告訴衛生部,衛生部的工作只給全國人口的15%工作,而且這15%中主要還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生,二無藥。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我們應該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嘛!”“要培養一大批農村也‘養得起’的醫生,由他們來為農民看病服務。”
沒多久,毛主席再次召見衛生部部長錢信忠等人,商討在農村培訓衛生員事宜,以此解決農村缺醫少藥、看病困難的問題。毛主席針對農村一窮二白,國家醫務人才嚴重短缺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在農村培訓不脫產衛生員的戰略構想。在這個過程中,毛主席力排眾議,指示醫學教育要改變培養醫務人才的方式方法。
“醫學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著讀那么多書。華陀讀的是幾年制?明朝李時珍讀的是幾年制,醫學教育用不著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畢業生學三年就夠了。主要在實踐中學習提高,這樣的醫生放到農村去,就算本事不大,總比騙人的醫生與巫醫的要好,而且農村也養得起。”
我們從毛主席激切的談話中,可以隱隱感覺到他老人家內心深處的焦灼與急迫,恨不得自己是孫悟空,拔根毫毛變出成千上萬的衛生員,立馬奔赴全國各地農村,幫助缺醫少藥的人民群眾看病去痛。這種激切的語言,在人民群眾看來,每個字都浸潤著愛民如子的情感。
毛主席曾講過,讀書是一種學習,工作是一種更重要的學習。干革命,沒有誰天生就會,要邊干邊學習,要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農村衛生員也一樣,理論結合實際,病人看多了,醫術自然就會進步。全國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開始著手落實培訓衛生員的重要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上海市政府走在最前面,成為培養衛生員的成功樣板。
1965年夏,上海市川沙縣江鎮公社正式開辦醫學速成培訓班,學員可以學習醫學常識,以及常見病的簡單治療方法,學成后直接回公社當衛生員。這種短平快的培訓班,雖然不能培養出醫學專家,但是能快速為社會提供懂醫學知識的衛生員,回到公社農村可以普及衛生知識,幫助群眾解決感冒發燒、跌打扭傷等小病小痛。
在毛澤東思想武裝下,這些醫學底子淺薄,只有高小文化或初中文化的衛生員,白天出門問診或下地干農活,晚上還挑燈夜讀,刻苦學習醫學理論知識。他們有的拿自己做實驗,練習針灸與注射的技巧,竭盡全力提高自己醫術,爭取幫群眾解決更多的病痛。
1968年夏天,上海《文匯報》刊登了一篇農村衛生員調查報告——《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這份新聞調查報告,講述了上海川沙縣江鎮公社衛生員王桂珍、黃鈺祥,全心全意為農民提供衛生醫療服務的光榮事跡。經過上海市政府的宣傳,王桂珍與黃鈺祥成為學雷鋒式的衛生員,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
同年9月,中國最具有政治影響力的《紅旗》雜志,全文轉載這篇調查報告,隨后《人民日報》跟進刊登。毛主席在看完《人民日報》轉載的調查報告后,內心特別幸喜與激動,拿筆在報紙上批注“赤腳醫生就是好”。隨后,其他報刊雜志紛紛轉載。
“赤腳醫生”這個詞,充滿畫面感,讓人倍感親切。毛主席御批之后,在媒體推波助瀾下,一夜之間紅遍神州大地,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網紅”,經久不衰。在中央政策支持下,赤腳醫生像雨后春筍一樣涌現,散落在廣袤與偏僻的農村。最高峰時期,中國有500萬赤腳醫生,大部分人都籍籍無名,把根深深地扎進農村,和廣大人民群眾打成一片。
在中國遼闊而貧瘠的土地上,赤腳醫生用他們淳樸的初心,無處不在的良知,不尖端卻簡單實用的醫術,溫暖了中國整整20年,讓幾代農村人受益。這一切,都需要感念一個為民謀福的堅強老人,他叫毛澤東,永遠光芒萬丈的人民領袖。
2
赤腳醫生與農村醫療合作社
在近代,對于歷經滄桑的中國而言,從來都不缺吃苦耐勞、勤快能干,且頭腦聰慧的人民。尤其是在物質匱乏的艱苦創業年代,各行各業都冒出許多平凡而偉大的風云人物。譬如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井噴的油田工人王進喜,克服重重困難搞出“兩彈一星”的科學家錢學森等等。
在赤腳醫生群體中,自王桂珍、黃鈺祥之后,各地涌現出許多新生力量。湖北西南山區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就出現一個改變中國農村衛生醫療歷史的赤腳醫生。他曾作為中國赤腳醫生代表,在聯合國發表農村醫療合作的主題演講,為中國贏得國際贊譽。這位傳奇的赤腳醫生叫覃祥官,中國合作醫療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農村合作醫療之父”。
1964年,只讀過三年私塾的覃祥官,被公社推薦到縣城參加中醫培訓班。經過四個月脫產中醫培訓,他回到老家公社衛生所當醫生。在衛生所坐診看病的期間,覃祥官遇到各種各樣的病人患者,有時讓他感受束手無策。這些患者有個特點,大部分都是因家里太窮,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才把小病輕痛拖成大病重癥。
面對這個揪心的現狀,覃祥官陷入苦苦地沉思。當他翻閱《赤腳醫生手冊》時,看到毛主席語錄——救死扶傷,發揮革命人道主義精神,頓然靈光一現。什么是人道主義精神?就是免費幫農民看病,農民看病吃藥不用花錢。過去我們搞信用社,就是為了防止地主放高利貸剝削農民;搞供銷合作社,就是防止奸商欺詐農民。我們也可以依葫蘆畫瓢,搞個醫療合作社。
覃祥官說干就干,跑回生產隊挨家挨戶搞調查,聽聽社員的想法和意見。調查發現大部分社員都同意搞醫療合作社。覃祥官趁熱打鐵,把自己思路與社員想法結合起來,寫了份醫療合作社協議草案,并把它上繳給公社大隊,以期獲得政府層面的支持。
覃祥官構想的醫療合作社,運營程序很簡單,農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醫療費,大隊再從集體公益金中拿出一部分錢,按人均每年5角錢的標準,補貼合作醫療社。群眾看病時只要交5分錢掛號費,看病吃藥不用花錢。當地樂園公社對覃祥官提案高度重視,當日就召開公社黨委會進行討論,建議覃祥官在杜家村先搞個醫療合作社試點。行就全公社推廣,不行就拉倒。
1966年8月10日,中國五億農民和往常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鄂西南長陽土家自治縣杜家村的農民,卻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村醫療合作社——樂園公社杜家村大隊衛生室。貧困而純樸的農民,并不知曉它對中國的意義,包括覃祥官本人。他的初心,只是雷鋒式的善良,只不過他換了個做好事的方法,沒有單打獨斗地做英雄人物,而是整合了集體的力量。
以此同時,覃祥官還做出另一個重要決定,辭掉公社“鐵飯碗”,回大隊當赤腳醫生。為集體利益,主動放棄個人利益,是毛澤東時期特有的社會現象。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民精神,在現在看來,是一種非常稀缺的社會資源。
在覃祥官努力下,醫療合作社運營得非常好,群眾遇到小病小痛,在大隊衛生所就地解決,極大改善了群眾健康狀況。十里八鄉的群眾,對杜家村自創的醫療合作社都豎起大拇指,公社見醫療合作社試點很成功,就向縣衛生局反映情況,準備在全公社大力推廣。
1968年10月,對于自力更生的中國人而言,迎來一個重大喜訊,南京長江大橋正式通車。在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它具有劃時代意義,是中國經濟建設史與橋梁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標志著中國自主橋梁設計能力,達到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大大地鼓舞了奮發圖強的中國人。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后不久,一份詳細反映樂園公社醫療合作社情況的調查報告,兜兜轉轉終于送進了北京中南海。
1968年12月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標題為《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合作醫療制度》的調查報告,詳細介紹了湖北樂園公社搞合作醫療的經驗。《人民日報》是當時政治輿論風向標,醫療合作社隨之在全國農村迅速鋪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截止1976年底,全國90%以上的農村都建立了醫療合作社,加上數百萬的赤腳醫生隊伍,中國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赤腳醫生與醫療合作制度,給中國農村帶來巨大的改變,一是嬰兒死亡率大幅降低,二是人口病亡率快速下降,三是人均壽命得到顯著提高。
毛主席主導建立起來的公共衛生體系,是中國當代最偉大的創舉之一,其意義不亞于“兩彈一星”。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哪個國家,有能力在短時間內,解決5億農村人口的醫療保健問題。“赤腳醫生+醫療合作社”模式,開創了中國醫療發展的新紀元。縱觀整個中國歷史與世界發展史,在經濟水平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建立接近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障體系,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毛主席時代,是中國醫療模式進入最好狀態的時代。
3
赤腳醫生,影響了整個世界
赤腳醫生制度,堪稱是世界醫療的奇跡。
它以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大的成效,不僅初步解決中國幾億農民看病問題,還為世界各國政府提供建立醫療保障體系的樣本。先后獲得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婦女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的多次贊譽與褒獎。
197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幾位學者千里迢迢趕到中國,拍攝了一部紀錄片——《中國農村的赤腳醫生》。拍攝組進入中國東部農村,采訪了多名普普通通的赤腳醫生,用純粹的鏡頭記錄了赤腳醫生開展預防傳染疾病,宣傳健康衛生,以及就地取材,用傳統中醫針灸、火罐幫農民群眾治療疾病的歷史情形。
該影片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中國赤腳醫生”進入西方國家視線。西方國家開始對中國刮目相看,雙方人文交流,促進中國與歐洲各國的政治關系緩和與改善。
1976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委員會第27屆會議、世界衛生組織太平洋區基層衛生保健工作會議,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召開。中國赤腳醫生代表覃祥官,受邀發表長達2小時演講。會上外國記者百思不得其解地問道,為什么中國醫生不拿工資,給群眾看病還如此積極?覃祥官是這樣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我們是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醫生,是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醫生。
外國記者紛紛伸出拇指說,你們中國農村人口眾多,體系龐大,居然能夠做到看病吃藥不花錢,真是人間奇跡。在那個風云詭譎的年代,中國的赤腳醫生在國際大舞臺上,發出自己自信而豪邁的聲音,穿透整個世界。
后來,世界衛生組織高級官員到中國農村實地考察,把以赤腳醫生為主的中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稱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典范”,稱贊毛澤東時代的中國醫療模式是“低收入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聯合國婦女兒童基金會在1980年至1981年的年報中稱:“中國的赤腳醫生制度,在落后的農村地區提供了初級護理,為不發達國家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提供了樣板。”
寫到這里,再補充講述一件事件。當時國家為了提高赤腳醫生的醫療水平,曾組織上海中醫學院、浙江中醫學院等單位,集體編著一本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內容豐富的《赤腳醫生手冊》。這本書對赤腳醫生幫助很大,給人民群眾帶來極大的方便。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赤腳醫生享譽世界之后,這本書也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先后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公開發行,至今仍有銷售。
毫無疑問,這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這是人民群眾的勝利,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勝利,這是中華民族傳統醫道的勝利。
什么是文化自信?凡是一切有益于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創造,包括社會治理的制度在內,都將會沉淀成一種自帶流量與信心的文化。在促進人類文明進程的過程中,文化的張力能突破地域的封閉,從區域文化繁衍成世界性的文明。
歷史告訴我們答案,毛主席時期的中國醫療模式,是一種自信的文化,一種先進的文明。
4
赤腳醫生,逐漸退出歷史
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大隊,18名農戶聯合簽名搞“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中國農村“包干到戶”的改革序幕。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徹底取代過去人民公社,集體生產的經濟模式在農村土崩瓦解。沒有人民公社,依附在集體經濟基礎上的農村醫療合作社,也隨之灰飛煙滅。赤腳醫生在時代大變遷中,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許多人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與失落之中。
1985年,衛生部正式宣布停止使用“赤腳醫生”稱呼,取而代之是鄉村醫生。大部分赤腳醫生失去生存的空間,開始轉型謀生,另尋出路。少部分赤腳醫生,獲得鄉村醫生資格證書,得以在廣闊農村堅守下來。他們繼續肩挎醫藥箱,在農村懸壺濟世,走上自負盈虧的商業醫療之路。
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毛主席時期的中國醫療模式,在世界范圍內熾熱程度,遠遠超過我們中國人的想象。這份溫暖人心的余熱,一直持續到上世紀末才漸漸復歸平靜。
1991年2月4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中島宏代表世界衛生組織,向時任中國衛生部部長陳敏章頒發“人人享有衛生保健”金質獎章,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該殊榮的衛生部長。
1996年12月17日,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安南,在回答記者的問題時,認為中國赤腳醫生制度值得非洲各國家借鑒,這種初級醫務人員隊伍,是幫助解決非洲艾滋病問題的一個好辦法。
“赤腳醫生與醫療合作”模式,退出中國歷史舞臺后,人民群眾與貧困人口“看病難”的問題,開始慢慢堆積。醫患矛盾成為社會的痛點,像原野上的草,枯了又長,長了又枯……
紅旗文獻注:文中部分文字有修
作者:寒牛出欄 來源:時代紅旗網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