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崔樂泉 張紅霞:從傳統冰雪到冬奧文化——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點擊:  作者:崔樂泉 張紅霞    來源:“體育孫行者”微信公眾號  發布時間:2022-02-07 10:40:50

 

1.webp (72).jpg

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多樣,尤其是冬季寒冷而多雪的北方地區,生活于斯的北方民族,自古以來為了與雪共存、與冰共生,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項生產和生活勞動,并逐漸從學會抵御冰雪,發展到善加運用冰雪。經過不斷發展,最終創造出了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中國傳統冰雪運動文化。2015年7月31日,北京市聯合張家口市獲得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北京也將成為第一個同時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以現代冰雪運動文化為主題的冬奧文化,將在中華傳統冰雪文化的大地上傳承,一場跨時空的東西方冰雪文化的對話將上演在中華大地上。

1  傳承與發展:中華傳統冰雪的前世今生


冰雪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文化現象,是隨著寒冷地區人們生活與生產活動的發展演進而來的。人類征服了大地,征服了高山,降服了水域,也馴服了冰雪。冰雪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舞臺,從對冰雪瞬息萬變的嚴寒環境的適應、認識,到逐步實現對其傳承、巧用和駕馭,人們由了解冰、駕馭雪中獲得了掌握冰雪活動的技巧,并不斷在這一舞臺上演繹著一幕幕優美的冰雪運動史劇。這是人類活動領域的又一次大拓展,是人類對自然必然性的一次新超越,更是人類體育文化領域的一次重要開拓。

1.1  中國傳統雪上運動的產生與演變

“腳蹬滑雪板,手拿滑雪杖在雪地上滑行”,這是現代人對滑雪運動給出的定義。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運動形式,我國的滑雪歷史可追溯至距今1萬年前。而伴隨時間的推移,滑雪活動不再僅僅出于維持生存的本能需求,人們的滑雪器具也得到進一步改良,逐鹿雪原與賽場成為深融于中華民族血液的基因密碼。

近年來,關于滑雪起源的問題,有著多種不同的認識。20世紀中葉,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自治鄉東北約4公里的敦德布拉克河上游溝谷東側的1號巖畫棚內,人們發現了繪有滑雪狩獵內容的巖畫。其中第三組人物畫“繪有許多動物形象與滑雪人的形象線條圖形,幾個腳踏滑雪板、手持單桿滑雪人的圖像栩栩如生”。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我國范圍內較早的反映滑雪內容的形象資料,經考古學家的初步鑒定,該巖畫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已有1萬年左右的歷史。

反映在文獻中,較早描述滑雪內容的是成書于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海內經》,在其“釘靈之國”中有這樣的記載:“其民從膝已下有毛。馬蹏善走。”郭璞注引《詩含神霧》說:“馬蹏自鞭其蹏,日行三百里。”《三國志·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裴松之在注引《魏略》時亦記載說:“烏孫長老言,北丁令有馬脛國,其人音聲似雁鶩,從膝以上身頭人也,膝已下生毛,馬脛馬蹄,不騎馬,而走疾焉。”學者認為,釘靈即丁令,也即后來所稱的丁零,而“釘靈之國”在新疆阿勒泰地區。膝以下有毛,馬蹄善走,馬蹄自鞭其蹄,日行三百里等,應該是對滑雪板、滑雪動作以及滑雪速度的一種描述。至于“馬蹏善走”則是與今天阿勒泰居民用馬腿皮貼包滑雪板有關系。

隋唐伊始,在我國北方地區各民族中多有涉及滑雪的文獻記載。如《隋書》卷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九“室韋”有這樣的描述:“南室韋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韋,……氣候最寒,雪深沒馬。……地多積雪,懼陷坑阱,騎木而行。”《文獻通考》卷三百四十七·四裔考二十四“拔悉彌”也記載說:“拔悉彌一名弊刺國,隋時間焉。在北庭北海南結骨東南依山散居,其人雄健皆獵射。國多雪,以木為馬,雪上逐鹿。其狀似楯而頭高,其下以馬皮順毛衣之,令毛著雪而滑。如著屧屐,縛之足下,若下阪走過奔鹿,若平地履雪,即以杖刺地而走如船焉;上阪即手持之而登。”上述文獻中所稱室韋、拔悉彌,均為隋唐時期生活在北方的古民族,而“騎木而行”“以木為馬,雪上逐鹿”均是以木作為工具的滑雪活動。由《文獻通考》的記載看,當時滑雪板的形狀其前部已呈尖翅狀并向上翹起,板的底部著馬皮,順毛下坡可減少滑雪板與雪面的摩擦,上坡則可增加阻力,并且掌握了滑降和滑雪杖的使用技術。表明隋唐時期的人們對滑雪已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無論滑雪板和滑行技術,均有了長足的改進。

自宋以后,歷代雪上活動除了“騎木而行”的滑雪,形式更為多樣化。如宋人周密《武林舊事·卷三》“賞雪”載:“禁中賞雪,多御明遠樓下。后苑進大小雪獅兒,并以金鈴彩縷為飾,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并以金盆盛進,以供賞玩。”明人張岱在其《陶庵夢憶》一書記述與朋友一同賞雪、玩雪時這樣描述:“天啟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許。晚霽,……余坐一小羊頭車,拖冰凌而歸。”清人吳振棫《養吉齋叢錄》還記述道:“冬日得雪,每于養心殿庭中堆成獅、象,志喜兆豐,常邀宸詠。乾隆壬申、乙酉,以雪獅、雪象聯句。嘉慶戊寅,又堆為臥馬二,東西分列,有與內廷翰林聯句詩。”由上述記載看,雪車(拖冰凌)、堆雪獅雪人以及雪山等,都成為歷代雪上活動的休閑形式。

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重要成員的北方各少數民族,也因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各種不同形式的雪上活動形式。如滿族雪地走(走百病)和木馬滑雪、赫哲族滑雪(恰爾奇刻)和打爬犁(賽托日乞)、鄂倫春族滑雪(親那)和皮爬犁、鄂溫克族滑雪(伊滿得西勒都仁)和賽爬犁、朝鮮族坐雪爬犁以及被達斡爾族稱為肯骨楞滑雪板的滑雪競技。這些形式多樣的雪上活動,多由各民族的生產實踐演進而來,并逐漸發展成為上述少數民族中傳統的雪上競技活動內容。

1.2  中國傳統冰上運動的產生與演變

滑冰是遠遠晚于滑雪而出現的一種冰上活動,相對于滑雪而言,人們對滑冰技術的掌握經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在經過長期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的生產生活實踐后,人們終于學會了冰面行走的“履冰”“踐冰”或“走冰”的基本技術,開始了征服冰面的第一步。

根據史料,唐代的北方諸多民族已利用冰上技巧進行狩獵活動。《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下“回鶻下”載:“拔野古一曰拔野固,或為拔曳固,……鄰于靺鞨。……俗嗜獵射,少耕獲,乘木逐鹿冰上。”這里是指拔野古族人以腳踩木質器具滑行于冰上的形式追獸打獵。“回鶻下”還記載:“東至木馬突厥三部落,曰都播、彌列、哥餓支,……樺皮覆室,多善馬,俗乘木馬馳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輒百步,勢迅激。”同樣,都播、彌列、哥餓支等族人冬季寒冷時節的活動,也常腳踩“木馬”以木棍做杖在冰上向前滑行代步。而這類滑冰器具就是原始的冰床(車、橇)和滑冰釬。

宋代伊始,冰上活動除了“乘木逐鹿冰上”,類似“乘木馬馳冰上”的早期冰床形式更為常見。宋人江少虞的《宋朝事實類苑》就寫道:“信安、滄、景之間……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謂之凌床。”此處的“凌床”指的就是冰床,具有生活工具和生產工具雙重性質。而宋人江休復的《江鄰幾雜志》也有這樣的記載:“雄、霸沿邊塘泊,冬月載蒲葦,悉用凌床,官員亦乘之。”即使在宋代的雄州、霸州這些與北方少數民族接壤的區域,冰床亦是冬季冰上活動的主要工具。至元代,人力牽拉的冰床(橇)更擴展為役使動物牽拉的形式。馬可·波羅曾在其游記中詳細記載了元代冰橇的形式與使用方法:“大家應當知道,有許多韃靼人住在世界的北方各地。他們的領袖叫寬徹,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這里的人們保持著他們祖先的習俗和生活方式……為了能夠在結冰的路面上行進,人們制造了一種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沒有車輪,底部平直,而前端翹起呈半弧型,這種結構特別適合在冰上輕松行駛……他們用來拉橇的狗,有毛驢般大小,這種狗非常強壯。”馬可·波羅記錄的狗拉冰橇,在元代已經應用得十分廣泛。

整體而言,明代以前的冰上活動多是以生產與生活為前提的,雖然具有一定的娛樂性質,但其在當時的漁獵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進入明代,冰上運動形式更為專業化。據《清語摘抄·靰鞡滑子注》載:1626年冬,滿族首領努爾哈赤的部隊被巴爾虎特部圍困在墨爾根(今黑龍江嫩江城),危急之際部將費古烈北上馳援,“所部皆著靰鞡滑子,善冰行,以搶駕爬犁,沿腦溫江(今之嫩江)冰層馳往救,一日行七百里。”當炮聲響起時,巴爾虎特部落猝不及防,并最終戰敗。得益于滑冰技術,努爾哈赤在這次軍事戰役中取得了勝利。這里的靰鞡(烏拉)滑子,韓丹先生認為是在烏拉鞋底縛以鐵條,用手持杖撐動在冰上滑行的簡易冰刀。由此可見,人們一旦掌握了冰面滑行的技術,在冰面上取得一定的自由活動權之后,對人們的社會活動是多么的重要。

除了腳著冰刀于冰面滑行,冰床的應用更為普及。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說:“是河(指護城河)也……至冬冰凍,可拖床。以木板上加交床或藁薦,一人前引繩,可拉二、三人,行冰如飛……嘉靖壬寅正月十六日,皇太子自宮中往見,絕河冰而過。”明代歷朝官修編年體史書《明實錄》中也有“西華門……且冬則冰床作戲,春夏荷柳供觀”的記載。這就表明明代坐冰床已是當時普遍的冰上活動之一,不僅流行于民間日常生活中,而且也成為了皇家休閑娛樂活動之一。

清代除了直接用于生產生活中的冰上活動,作為休閑娛樂與競賽的冰上項目專業特點更為濃厚。由于清王朝的重視,出現了民間與皇家冰上活動多樣繁榮的景觀,標志著我國古代冰上運動達到了高潮。

清代民間冰上活動,在技巧形式與普及程度上都較前代有很大的飛躍,這與清政府的提倡和滿族人尚武善滑的傳統有著很大關系。當然作為一項與生活環境有著密切關系的冰雪文化形式,冰上活動是北方寒冷地區各民族共同智慧的結晶。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滿族人入主中原之后,冰雪活動在中原地區亦得到了廣泛發展。此將主要流行形式列表如下(見表1)。

1.webp (73).jpg


除了民間冰上活動,在清代還盛行一項重要的皇家冰嬉大典。作為皇家慶典的冰嬉活動除了本身的娛樂性、休閑性,其儀式性和軍事性更具特色。清朝廷幾乎每年冬季都要于紫禁城中舉辦皇家冰嬉大典。這類管理和獎賞體制完備的大典被賦予了國俗家法的意義,成為名聞遐邇的清宮重要慶典。這一冰上盛典在清乾隆、嘉慶時期達到鼎盛,道光以后開始迅速衰落。此根據《大清歷朝實錄》《皇朝文獻通考》文獻中的有關記載以及對現藏故宮博物院的清代乾隆年間宮廷畫家張為邦、姚文翰所繪《冰嬉圖》、金昆等人繪制《冰嬉圖》的分析,將清代皇家冰嬉大典的主要形式列表如下(見表2)。

1.webp (74).jpg


冰上活動發展至清代,既是民間的一種生產、生活技能,更成為一種國俗,并以特殊的方式表現出來。其軍事特色與藝術內涵,對后來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  吸收與借鑒:現代冰雪運動在中國的發展


產生于北方寒冷地區的我國傳統冰雪活動,至明清時期已成為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冰雪運動文化。與此同時,隨著清末鴉片戰爭的爆發和西方文化的傳入,隨著體育作為“西方文明”的一種載體開始涌入中國,現代冰雪項目也自19世紀末開始漸次傳入中國。在傳入地域上,呈現出由南向北的特點;在傳入的時間上,分別為19世紀末的天津和北京、1906~1908年東北南滿的大連和20世紀初的北滿哈爾濱;在傳入的順序上,先是冰上運動項目的速度滑冰、型滑(花樣滑冰)、冰球,其次是雪上運動的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現代冰雪運動由此開啟了東方的中國之旅。

2.1  現代冰雪活動的傳入與初期傳播

隨著19世紀中葉《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的簽訂,英、法、美、意、德、日等國家相繼將天津城南一帶劃為其租界,這就為現代體育傳入中國創造了條件。1881年,北洋軍師學堂首先將已傳入中國的滑冰納入操法科(課)。近人張燾《津門雜記》記載:“有所謂跑凌鞋者,履下包以滑鐵,游行冰上為戲,兩足如飛,緩急自然,縱橫如意,不致傾跌,寓津洋人乘樂為之,借以舒暢氣血。”說明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現代滑冰在天津已經逐漸興起。尤其是隨著19世紀90中期天津英租界“英租界運動場”和法租界“聯合俱樂部”的創立,加入其中的溜冰會員逐漸增多,花樣滑冰和速度滑冰成為主要參與項目。此后不久,滑冰的隊伍里開始出現了冰球,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冰球俱樂部。

隨著20世紀初期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京潞河中學、天津南開大學、北洋大學、南開中學等相繼利用校內或附近池塘開辟冰場,冰上運動項目的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和冰球先后在華北等地區得到了開展,甚至一些大型運動會也將部分冰上項目列入其中。1935年第19屆華北運動會“冰上表演大會”,表演項目就有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和冰球。

與冰上運動相比,現代滑雪傳入我國的時間相對較晚。1932年12月,哈爾濱鐵路局在黑龍江省阿城市玉泉鎮北山修建了一座滑雪場,滑雪場建有越野和高山滑雪線路,并修建有一座小型跳臺,這是我國第一座滑雪場。1948年,黃埔軍校新疆第九分校舉辦了一次“西北五省部隊滑雪訓練班”,來自西北各部隊1000余名連級以上軍官接受了為期3個月的訓練。教學形式有越野滑雪、滑降、回轉、滑雪射擊以及野外露營等。訓練班結束后還舉行了一次比賽,比賽項目有跳越障礙、回轉、重兵器雪地牽引、滑雪射擊以及10公里越野。這是近代史上我國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滑雪比賽。

在現代滑雪項目的傳入過程中,現代雪橇運動也于20世紀30年代出現在東北地區。據載,1938年冬哈爾濱鐵路局為進一步推動冬季戶外活動的開展,購置了4臺雪橇,有2人座,也有4人座,作為員工、旅游者和滑雪愛好者的一項活動。遺憾的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在潰逃時連同雪具焚毀一空。

由于現代冰雪運動是在一種特殊的社會背景條件下傳入中國的,因而在某種程度上帶有強烈的殖民主義色彩,體現出一種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特殊文化現象。但這種特殊環境下傳入的特殊文化現象——現代冰雪運動,畢竟為我們保存了現代滑雪運動文化的火種,并通過休閑娛樂、軍事實際需要傳播、普及渠道,最終與中國的傳統滑雪運動文化并肩走入我們的當代生活之中。

2.2  融入世界的中國現代冰雪運動

隨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中國的冰雪運動迎來了嶄新的歷史階段。作為“新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傳統冰雪和現代冰雪項目結合為基礎的群眾性冰雪運動,在有條件的地方得到了提倡和積極引導,并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冰上運動方面,1953年,我國首屆全國冰上運動會在哈爾濱舉辦,共有219名運動員參加了速度滑冰、冰球和(單人)花樣滑冰三個項目的比賽,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現代冰上競技運動的現狀。與此同時,我國運動員在花樣滑冰技能上開始邁向創新之路,諸如“后外點冰三周跳”等許多高難動作出現在冰上運動場。而與滑冰相關的群眾性休閑活動也開始涌入人們的生活,1963年2月在哈爾濱舉辦的第一次以冰雪藝術為內容的冰燈游園會,皆由內涵和外延方面,通過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展現出新時代冰上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與冰上項目發展的同時,雪上項目也開始在競技舞臺和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中嶄露頭角。1951年1月24日在吉林省舉辦的第一次全國性滑雪表演大會,就出現了急降下長距離滑行、回轉滑行和跳臺滑雪等項目。這些項目的表現雖然不正規,但卻是建國后的第一次滑雪競賽,對當代滑雪運動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在學校體育方面,滑雪也作為一項體育教學活動列入教材。但由于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在編寫滑雪技術教材上全年引進了蘇聯編寫的滑雪技術教材,并以國家體委名義邀請俄羅斯滑雪隊來中國進行講學。不過,這種“引進來”的方式在推動當代中國早期滑雪運動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后來中國滑雪隊伍“走出去”奠定了基礎。如1963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速度滑冰錦標賽上,羅致煥獲得1枚金牌,成為中國首位冬季項目世界冠軍。

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這段時間,現代冰雪運動在總體上還是與中國傳統的冰雪運動相結合,在地域和氣候適宜的東北三省發展著。就現代冰雪項目的訓練和比賽而言,參與人數亦屬小眾,未波及到全國范圍。

隨著1979年我國奧委會正式恢復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和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中國體育走進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與此同時,我國的冰雪運動也紛紛踏出國門,開始走向世界的舞臺。

1980年2月,中國奧委會首次組隊參加了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辦的第13屆冬季奧運會,在速度滑冰、花樣滑冰、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和現代冬季兩項5個冰雪運動大項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運動員的身影。1984年2月,中國奧委會第二次派隊出席在前南斯拉夫薩拉熱窩舉行的第14屆冬季奧運會,參賽項目繼續延續著與上屆相同的速度滑冰、花樣滑冰、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和現代冬季兩項5個冰雪運動大項。

在參加冬季奧運會的同時,中國運動員還參加了各種世界和洲際性冰雪運動賽事。如1986年中國冰雪運動員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1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并于男女單人滑項目上紛紛摘得獎牌。洲際性比賽的熱身為我國全面踏入國際性的比賽奠定了基礎。

1988年2月,第15屆冬季奧運會在加拿大的卡爾加里舉行。這是中國運動員第三次參加世界冰雪運動大賽,除了參加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和越野滑雪比賽外,又派運動員增加了短跑道速滑表演賽,而中國選手李琰分別以1分39秒和2分37秒92的成績獲得了短跑道速滑表演賽1000米金牌和1500米銅牌,使中國的五星紅旗首次在冬奧會賽場上升起。1992年2月,第16屆冬季奧運會在法國阿爾貝維爾舉行。中國運動員除了參加被列為正式比賽的短跑道速度滑冰外,繼續參加了速度滑冰、花樣滑冰、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和現代冬季兩項的競爭。中國女運動員葉喬波在速度滑冰500米和1000米比賽中,分別獲得了銀牌;李琰則在女子短跑道速度滑冰500米比賽中獲得銀牌,使中國隊實現了在冬奧會上奪取獎牌的“零”的突破。此后的歷屆冬季奧運會,中國冰雪運動員參賽項目逐屆增加,到2018年第23屆韓國平昌冬奧會,參加的項目數達到13個分項55個小項;自2002年第19屆冬季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楊揚于女子短跑道速度滑冰500米和1000米比賽中獲得兩枚金牌伊始,到2018年第23屆韓國平昌冬奧會,在冬奧會上共獲得了13金、28銀、21銅的成績(見表3)。

1.webp (75).jpg


總體而言,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冰雪競技運動已經真正走向世界賽場。在短道速滑、花樣滑冰、速度滑冰和冰壺等冰上運動項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與雪上技巧、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單板滑雪平行大回轉、越野滑雪、冬季兩項、跳臺滑雪、高山滑雪和雪車等雪上運動項目中,中國運動員已經成為其中的競爭力量之一。在現代冰雪運動項目的參與度上,中國的現代冰雪運動開始逐步與世界接軌;在冰雪賽場的戰績上,獎牌從無到有,奪金項目由個人到雙人再到集體,人數和參賽項目由少到多乃至競技成績的提高,使我們看到了我國冰雪運動在冬奧會上所取得的成績。

不過,從我國現有冬奧會運動的優勢項目并取得金牌的情況來看,整體的目標有待突破,因為經過20世紀80年代以來近30年的發展歷程,整體的冰雪競技運動項目,除了在短道速滑、花樣滑冰、速度滑冰以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的幾個小項上取得一定突破,整體上基本沒有大的變化。但隨著我國北京市申辦第24屆冬奧會的成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我國的冰雪運動,而作為舉辦冬奧會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的體育強國建設,將不斷引領著我國的冰雪運動走向新的輝煌。

3   對話與融合:跨越時空的東西方冰雪文化

從中國傳統冰雪到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從源遠流長的東方傳統冰雪文化,到如今廣布于世界各地的西方現代冰雪文化,在歷史的進程中各自演繹著東西方冰雪文化的輝煌。在遙遠的古代,在百年前的近代,在如今的當代,雙方由陌生到相識、到相知,最終將相會在東方的中華大地。這不僅僅是緣起于不同環境中冰雪運動項目的相會,更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東西方冰雪文化的對話和融合,世界冰雪文化將會由此開啟新的歷史篇章。

3.1  創造東西方體育文化融合的新篇章

無論是中國傳統冰雪文化,還是冬奧冰雪文化,均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并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逐步走向了現代、走向了完善。綜觀中國傳統冰雪文化和冬奧文化,均是冰雪自然資源與人類文明發展有機結合的獨特文化形態。但共同的自然生態環境、人類共通的娛樂競技方式,又為這類獨特的文化形態造就了令人嘆為觀止的運動形式,這就為我們創造地域與國際性共融的全球性冰雪文化奠定了基礎。

從傳統冰嬉的冰上搶登,到冬奧競技的短道速滑,從傳統冰嬉的雙飛燕、大蝎子、千觔墜、金雞獨立、哪吒探海等花樣冰戲,到冬奧競技的花樣滑冰、冰上舞蹈,從傳統冰嬉的托冰床、溜冰車,到現代的冰橇;從傳統雪嬉中的滑雪,到冬奧競技的跳臺滑雪、高山滑雪,從傳統雪嬉的雪爬犁、雪橇,到冬奧競技的雪車,一場跨越時空的東西冰雪文化通過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平臺,在華夏大地交融,人們也將目睹一場由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冰雪文化交流融合的盛宴,中國傳統冰雪文化將與源于西方的冬奧冰雪協奏出世界冰雪文化新的篇章。

3.2  構建現代性世界意義的冰雪文化

隨著世界冰雪文化的飛速提升與發展,參與到冬奧冰雪競技中的國家和地區正在不斷增多,世界性冰雪競技文化提速的大趨勢正在形成。1924年在法國夏蒙尼舉辦第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冰雪比賽項目僅有7個大項14個單項,參與者僅為16個國家293名運動員。2018年在韓國平昌舉辦的第23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冰雪比賽項目已經增加到15個大項102個單項,參賽者達到了92個國家和地區的2922名運動員。無論從冰雪競技項目設立的日益擴展,還是冰雪競技參與者的廣泛普及,都在昭示著與人類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冰雪文化,正在突破社會環境的局限,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走向現代化。

綜觀中國傳統冰雪文化和以西方冰雪為主體的冬奧文化,無論由活動內容,還是從形態上看,基本上是以人類勞動和生活實踐為原型。無論是中國傳統的“乘木馬馳冰上”的滑冰、“騎木而行”的滑雪,還是現代冬奧競技中的長距離滑冰、越野滑雪,都源于人們在冰雪天地長途跋涉的經驗積累和技術提煉;無論是中國傳統的“凌床”“雪船”,還是現代冬奧競技中的冰橇、雪車,均是在人類狩獵、軍事和生存活動形式啟迪的基礎上,逐漸演變成的高雅的現代冰雪運動競賽活動。再如中國傳統冰雪中的冰上蹴鞠、冰上搶球、冰上爭鞠乃至冰上轉龍射球等,都有可能成為冬奧競技文化走向世界、走向大眾的重要文化參照。其實冬奧競技文化中的空中技巧、單板滑雪、雙人滑、冰舞運動以及冰球、冰壺等,都可以在中國傳統冰雪文化中找到可資借鑒的參考因素。而這正是冬奧冰雪文化從西方走向全世界,進而形成一種高度文明的全球化冰雪文化形式所不可缺少的。可以說,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將是構建現代意義冰雪文化的基礎,更是實現人類現代文明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

3.3  賦予世界冰雪文化新的內涵,為大眾滑雪文化興起提供新的文化支撐

無論是中國傳統冰雪運動,還是冬奧會冰雪競技運動,其興起、發展的文化土壤和根基理所當然地是大眾冰雪文化。中國傳統冰雪運動因地理環境因素而肇始,因生產活動而發展,因文化生活而演進,并最終成為兼具大眾文化休閑與民族表征的一種東方冰雪文化形態;同樣,源于西方的冬奧冰雪運動,亦與中國傳統冰雪文化有著同樣的演進軌跡。但西方文化中強烈的競爭意識、善于展現自我的人性表達、科學與多元的文化價值觀,使得冬奧冰雪活動形式無論在運動特點上,還是在競技方式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因此,中國傳統冰雪文化更注重人性自然地表達,冬奧冰雪文化更注重人性競技潛能的展示,共同表述了當代世界冰雪文化的突出內涵。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隨著人類對大自然適應性的開發,隨著人類休閑意識的不斷加強,注重人性自然表達與注重人性競技潛能展示這一當代冰雪文化的內涵,將日益吸引更多冰雪愛好者參與其中。

上述由東西方冰雪運動融合為一的當代世界冰雪文化內涵,將會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籌備不斷展現在中華大地,更將會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而產生世界性的影響。因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就是為大眾體育謀取福祉,同樣注重人性自然表達與注重人性競技潛能展示的當代冰雪文化,亦將會為大眾冰雪文化的勃興提供文化支撐。這同樣是新時期我們所倡導的讓不同階層人群“走近”冰雪運動,實現我國3億人“走進”冰雪運動的主要文化理念支撐。

3.4  提升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傳統冰雪運動文化是中國歷史文明進程中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人類文化演進過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曾給予其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這種交流是雙向的,是超越國度、跨越時空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習總書記是由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整體觀提出這一希望的,同樣,發展至當代的中華傳統冰雪文化,也正在世界文化信息不斷傳播的今天,逐步地走向世界。

眾所周知,作為世界公認的滑雪文化起源地,中國傳統冰雪運動已經發展傳承了萬年以上。同樣,豐富多彩的中國冰上運動亦流傳發展了數個世紀。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冰雪文化,在其不同時期的發展過程中,曾給予人們以生產、生活、體育休閑和文化傳播的多種形式的惠顧。時至今日,發展、傳承數千年的中國傳統冰雪文化,已經成為世人關注的東方獨特文化形態。

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辦與舉辦的影響、冰雪運動融入全民健身事業所產生的影響,為國家構筑冰雪運動的未來發展藍圖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無論是中國傳統冰雪文化的傳承、普及,還是冬奧冰雪文化的推廣,都將成為我國體育事業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而通過中國傳統冰雪文化和冬奧冰雪文化的對話、交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將會進一步走向世界,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將會進一步提高。

4  結   語

傳統冰雪運動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彌足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冰雪運動不只是一種運動形式,還是一種文化的存在。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中國傳統冰雪文化,還是冬奧冰雪文化,其內在特質和文化價值雖然會因時空環境的不同而呈現出各異的樣態,但作為一種與人們文化生活息息相關的運動文化形態,都蘊含著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人們的智慧和追求。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將通過東西方冰雪文化的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世界不同形式冰雪文化的盛宴,讓更多的人親身體驗注重人性自然表達的中國傳統冰雪文化,讓更多人親身感受和欣賞注重人性競技潛能展示的冬奧冰雪競技文化。

【注釋從略,完整版請參考原文。】

 

作者:崔樂泉,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張紅霞,濱州學院體育學院。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體育孫行者”,原刊于《體育學研究》2019年第1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