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讀史雜記:
耶穌會間諜南懷仁智廢清朝軍工體系
清朝繼承了明朝的大多數火器
【按語】
我曾經注意過清初火炮專家戴梓的不幸悲劇。其實,他的悲劇不是個人悲劇,而是一場歷史悲劇。悲劇的主導者是西方入華的耶穌會間諜南懷仁。
耶穌會是一個從屬于梅森體系的軍事情報工作組織,而不是一個單純的宗教會團。
南懷仁是康熙皇帝信任的皇家顧問、清朝司天監主管。他巧妙利用滿清對掌控先進軍事技術的漢人的不信任,利用心懷不軌的野心家傾軋,制造了一場不白之冤案,不僅斷送了軍火工程師、天才發明家戴梓的人生,也毀滅了大清朝正在萌生的新式軍火技術。
戴梓死后,清朝此后再無先進的軍火工業,火器技術由領先于全世界,而倒退直至廢棄。最終導致幾十年后的鴉片戰爭中,中國軍隊敗于火器并不太強勁的數千英軍之手。
但是,150年后,英法聯軍攻進圓明園(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洋人在皇家倉庫中發現了戴梓一百多年前制作的連珠機關槍和大口徑火炮,深感驚訝。其技術竟然仍然沒有過時。這批武器都被運回了英法,很可能成為后來英法火器技術改進的原型。
清初奇人、軍火工程師戴梓
【戴梓生平簡介】
戴梓(1649~1726),火器制造家,工程師,浙江杭州仁和郡人。字文開,號耕煙。戴梓有家學,懂天文算法。心靈手巧,精于兵器制造,博學多才而無功名。因其善制造連發火槍及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推薦給朝廷,在平定內亂和西征新疆的戰役中獲得使用,取得重大戰果,受到康熙皇帝嘉獎。征授翰林院侍講學士(從四品),入值南書房。
戴梓最重要的成就在軍事火器研制方面,曾為清朝研制成功多種先進的火藥槍炮,開創了宮廷御制軍火工業,成為著名的火器火炮工程師、專家。
幾年后,為耶穌會士南懷仁及張獻忠叛將陳宏勛所誣告陷害,被革職斥逐關東。
多年后被赦免,但未平反不能入關。晚年于關外鐵嶺病逝,年七十八歲。
著作有《治河十策》及詩文集《耕煙草堂詩鈔》等。
戴梓的軍火武器發明
【發明“子母炮”——榴彈炮】
清康熙十三年(1674),清朝發生三藩之叛亂??涤H王杰書奉命赴浙閩征靖南王耿精忠。有人推薦白衣戴梓善制作火炮,遂禮聘其以布衣身份從軍。
據《清史稿》,戴梓向康親王獻“連珠火銃法”。所謂連珠火銃即連珠炮,亦即連發式機關槍的初型。康親王命戴梓領工制造,在戰場上發揮了重大作用。因其有功,遂奏報朝廷擢之為監軍道臺。(此史料可參光緒十六年李恒《國朝耆獻類證初編》)
康熙十九年,康親王班師回朝,向康熙皇帝奏報有功人員而舉薦戴梓。
康熙帝召見戴梓,授以翰林院侍講學士官職,入值南書房。
因戴梓通音律,命他參加纂修《律呂正義》。
康熙二十五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遣使來華。
在荷蘭使節呈現的禮品中,有新式的“蟠腸鳥槍”??滴鯁柎麒髂芊穹略?,戴梓曰能,很快就仿造了10支??滴趺鼘⒋藰屝祷刭浐商m來使,令使者深感震驚。
當時比利時人南懷仁主持欽天監(天文臺)。他曾向康熙鼓吹歐洲有“沖天炮”(又稱“子母炮”,即榴彈炮)??滴鯎芸盍钇渲谱?,但多時無果。
康熙二十六年,戴梓請命稱能造此“子母炮”(即榴彈炮),不過八天即造成。炮管長二尺一寸(約0.672米),重約300斤(約180千克),便于野戰攜帶。鑄造炮彈外形如瓜狀,每枚重20~30斤,內裝“子母彈”。此炮發射時,“子在母腹,母送子出,從天而降,片片碎裂,銳不可當”。(《清朝文獻通考·兵十六》)
制成后,康熙皇帝親自觀看試驗,十分高興,賜名此炮為“威遠將軍”。并命人把戴梓職名鐫刻于炮身上,以彰其業績。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御駕親征新疆韃靼噶爾丹部,在戰斗中,戴梓所造大炮發揮威力,直接命中敵軍大本營,“以三炮墮其營”,威懾敵軍,大獲全勝。
【發明“連珠火銃”,即機關槍】
火銃即火槍,宋朝時已發明,宋、元、明時代均已裝備軍隊組成為火器隊。
元代蒙古西征西亞歐洲,曾經有郭家軍的漢軍炮隊發揮威力。
后來東方的火槍技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意大利地區和葡萄牙、西班牙及尼德蘭低地(荷蘭、比利時)人均仿制而有所改進。
明代沿海地區邊疆不安寧,倭寇、西洋人以及海盜交相入侵。西洋人船堅炮利已有所領先。明末,努爾哈赤的清軍曾經聘請葡萄牙和荷蘭技師幫助指導鑄造“紅夷大炮”。
而晚明時期來華之耶穌會士利瑪竇、南懷仁,也均曾經被徐光啟推薦監工仿造西洋槍炮。
但是,戴梓的火器技術迅速追趕和超過了西洋火炮。他的重大發明是一種可以連續發射二十八發子彈的“連珠火銃”。
據記載,此銃槍背上備有彈匣,可貯存28發火藥鉛丸。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藥自落于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
——“形若琵琶,凡火藥鉛丸,皆貯于銃脊,以機輪開閉。其機有二,相銜如牡牝。扳一機則火藥彈丸自落筒中,第二機隨之并動,石激火出,而銃發矣。計二十八發,火藥彈丸乃盡,始需重貯”。
這種可以連續發射28粒子彈的連珠銃,是當時中國人所擁有的領先全世界的最先進槍械武器。直到一百年多后,這一技術才被歐美獲得,利用相同原理和技術,制成連發射擊的沖鋒槍和機關槍。
【被耶穌會間諜誣陷遭難】
戴梓生平事跡資料傳存不多。但據編撰四庫全書的名臣紀曉嵐記載:戴梓“好與西洋人爭勝,在欽天監與南懷仁忤。懷仁,西洋人官欽天監正。”也就是說,由于戴梓掌握先進軍火技術,而被耶穌會間諜南懷仁所嫉恨,遂遭遇了被設置的陷害。
一種說法是:戴梓發明制作了一種先進武器,不敢公之于眾,秘不示人,“器藏于家”。張獻忠有養子名陳弘勛,投降清朝后任軍官。他向戴梓“索詐”——要戴梓交出這種武器設計,以達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是被戴梓拒絕,于是陳弘勛毆打戴梓——“互毆構訟”,唆使徒眾誣陷戴梓“私通東洋”(倭寇,日本),有不軌言行。“忌者中以蜚語(即造謠)。遂褫職,徙關東。”
于是戴梓被朝廷糾辦,雖查無實據而沒羅織入罪,但是被剝奪職位,流放關東。
毀謗戴梓的“忌者”,前臺人物是陳弘勛,幕后人物是耶穌會的軍事間諜南懷仁。
(按:耶穌會是一個神秘宗教組織。在歐洲近代興起時,實際是金融共濟會設置于教廷內部直接對教皇和哈布斯堡王權服務的一個涉及軍事、政治及學術領域的特殊情報組織。)
【流放數十年】
康熙三十年初,戴梓三十三歲,舉家被貶謫流放至遼東盛京(今沈陽)。此后生活困苦,“常冬夜擁敗絮臥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饑”。
直到十三年后(1704,康熙四十三年),朝廷大赦,才獲允可以回鄉。但南歸途中,在鐵嶺(今遼寧鐵嶺)感染風寒患病,后即駐留于此,直到去世。
戴梓死時是雍正四年(1726年),享年七十八歲。
戴梓廢業后,軍火工業被清朝認為無用而也被廢棄。從此中國軍事火器技術即逐漸落后于西方。
【戴梓悲劇的原因】
戴梓是漢人,掌握先進槍炮的制造技術,毫無疑義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滿人以本部僅數十萬人的小民族而統治幾億漢人,實際上一直深怕漢人掌握新式軍火技術而顛覆之。
清初所謂閉關鎖國的海禁與禁止通洋,深層思慮并非出于經濟原因,而根本也是出于政治考慮也。
康熙乃一代雄主。其對戴梓之發明與個人才能深有了解。所以戰爭中曾經重用之,到太平時即思慮如何抑制之,故有人構陷竟順其自然,不做甄別審辯。這恐怕就是戴梓蒙冤后,被流放冷藏于關外三十余年悲劇的真正原因。
【關于戴梓的可信史料】
二十五史的《清史稿》關于戴梓的傳記正式記錄如下:
“戴鋅,戴梓,字文開,浙江錢塘人。
少有機悟,自制火器,能擊百步外。
康熙初,耿精忠叛,犯浙江,康親王杰書南征,梓以布衣從軍,獻連珠火銃法。下江山有功,授道員札付。師還,圣祖召見,知其能文,試春日早朝詩,稱旨,授翰林院侍講。偕高士奇入直南書房,尋改直養心殿。
梓通天文算法,預纂修律呂正義。與南懷仁及諸西洋人論不合,咸忌之。陳弘勛者,張獻忠養子,投誠得官,向梓索詐,互毆構訟。忌者中以蜚語,褫職,徙關東。后赦還家,留於鐵嶺,遂隸籍。
所造連珠銃,形如琵琶,火藥鉛丸,皆貯於銃脊,以機輪開閉。其機有二,相銜如牝牡,扳一機則火藥鉛丸自落筒中,第二機隨之并動,石激火出而銃發,凡二十八發乃重貯。法與西洋機關槍合,當時未通用,器藏於家,乾隆中猶存。
西洋人貢蟠腸鳥槍,梓奉命仿造,以十槍賚其使臣。
又奉命造子母銃,母送子出墜而碎裂,如西洋炸炮,圣祖率諸臣親臨視之,錫名為“威遠將軍”,鐫制者職名於炮后。親征噶爾丹,用以破敵。”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九:
“戴遂堂先生(戴梓后人)……言其先德本浙江人,心思機密。好與西洋人爭勝,在欽天監與南懷仁忤。懷仁,西洋人官欽天監正。(戴梓)遂徒鐵嶺,故遂堂先生為鐵嶺人。
言少時見先人造一鳥銃,形若琵琶,凡火藥鉛丸,皆貯于銃脊,以機輪開閉。其機有二,相銜如牡牝,扳一機則火藥鉛丸自落筒中,第二機隨之并動,石激火出,而銃發矣,計二十八發,火藥鉛丸乃盡,始需重貯。夜夢一人呵責曰:上帝好生,汝如獻此銃,使流布人間,汝子孫無噍類矣。乃驚而不獻。”
【戴梓遺詩】《渾河晚渡》
暮山銜落日,野色動高秋。
鳥入空林外,人來古渡頭。
微風飄短發,纖月傍輕舟。
十里城南外,鐘聲咽戌樓。
(2021-03-08)
作者:何新 來源:何新老家伙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