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1月3日,央行宣布下調降準1個百分點。毫無疑問,這對舒緩當前的經濟下行壓力,扭轉市場活力下降態勢,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正確的舉措。從2015年以來,中國一直在實施調降杠桿、貨幣緊縮等趨緊政策,但為何到了2019年伊始,貨幣政策會發生根本改變呢?
01
實體經濟面臨流動性困境
當前,整個宏觀經濟在貿易戰和持續通貨緊縮效應的雙重疊加下,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
據調查,出口型生產企業的訂單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少,有的企業訂單減少幅度達7成以上。這些企業在調降杠桿和貨幣緊縮政策的雙重作用下,融資渠道變得越來越窄,融資成本也變得越來越高,許多企業的資金鏈產生斷裂。
這種態勢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扭轉的話,我們的沿海地區將出現企業倒閉潮,失業率激增,這給市場購買力和社會穩定將構成嚴重影響。因此,在整個實體經濟加速下行的趨勢面前,原來實施的調降杠桿和貨幣緊縮政策在生產領域(房地產除外)就顯得南轅北轍了。
道理很簡單,本來經濟大池子里面的水因為國外市場的源頭減少而變少了,政府還要減少供水——通貨緊縮、調降杠桿,這就會使經濟大池子趨于枯竭,更遑論增強經濟流動性。
02
美國的藥方在中國不靈
從2015年底開始,美聯儲開始加息和縮表(注:縮表是2017年開始的)。中國緊隨其后,實施通貨緊縮、降低債務、調降杠桿等政策,地方政府也開始壓縮大型基礎設施建設。
這一系列政策的效果到底如何?答案是見仁見智的。但是,有一點是很明確的,那就是經濟和金融市場雙雙下行是客觀事實。
如果我們要把經濟下行和股市下行統統怪罪于通貨緊縮政策,這顯然是不客觀的,因為,糟糕的國際貿易形勢也應該有份。但若不把經濟和股市雙雙遇困的關鍵癥結找到,那就是更加不負責任。
同樣是通貨緊縮和調降杠桿,為何美國的藥方用在中國經濟身上效果會不好?其原因就在于我們跟美國的國情不一樣。
一是經濟的基礎不同。中國經濟是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基礎上,美國經濟是建立在服務型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基礎上。
二是貨幣地位不同。人民幣離成為強勢國際貨幣還有一段距離,而美元則是處于絕對主導地位的國際貨幣。
三是儲蓄率不同。相對于低儲蓄率的美國,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
因此,不同的經濟結構、經濟形態、貨幣地位和儲蓄率,就決定了解決經濟問題、完成經濟調控在方法上會有所不同。
以服務型經濟和虛擬經濟為基礎的美國經濟,已經在低利率、高通貨膨脹的狀況下運行了近10年,而工農業生產總值在其國民生產總值的占比也一直低于20%,道瓊斯指數卻從6,000點漲到26,000點,這是經濟泡沫最直接的體現。
作為最強勢的國際貨幣--美元,當它在世界各國賺得盤滿泊滿時,回流美國本土就成了它的階段性宿命。因此,美聯儲通過加息和縮表,引導全球美元回流,為它的樓市和股市高位接盤。
在這種形勢下,美國必然要加息、縮表、降杠桿、消泡沫,這是符合美國國情的藥方。能不能完全醫好美國經濟的病癥那不好說,但是延緩壽命還是可以的。
因此,明白這些關竅,我們就不難理解,哪怕冒著被炒魷魚的風險,美聯儲主席也會持續給美國經濟用通貨緊縮的藥方,否則,泡沫越吹越大,只會加速美國經濟的崩潰。兩年前,有朋友就問過我,投資美國股市的價值如何?我回答他: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
中國經濟以實體經濟為主導,擁有令全世界都十分羨慕的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這就使得我們有著巨大的優勢:即便國際市場萎縮,我們還可以利用自身14億人口的內生性市場來消化我國實體企業的產能。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必須調整經濟結構,變出口型經濟為內需型經濟,把以滿足美國市場為主導轉變為滿足中國市場為主導。用領導的話來講,就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實地把中國市場的活力激發出來。
另一方面還必須釋放流動性,使企業沒有資金枯竭的壓力而得以生存下去。只要絕大部分實體企業能把原有的生產能力維持下去,就不會出現大量的倒閉潮,工人也不會大量失業,市場購買力就依然旺盛,中國經濟就會度過難關。當然,經過一段時間的呵護,經濟逐漸好轉,市場信心增加,中國股市也將迎來一個春天。
03
房地產和地方債務的
調降杠桿不能放松
房地產和地方債務是中國經濟中的兩個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在房地產身上較典型地聚集了虛擬經濟中的諸多泡沫,而地方債務的規模依然不容忽視。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和地方債務的調降杠桿是必須堅持的政策。
到目前為止,中央的調控政策屬于對癥下藥,平穩、有序,軟著陸的目標是有希望實現的。所以,我認為,央行定向貨幣放水,不包括房地產,這對中國當前的經濟而言,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04
真經沒念好,就不要
總想著西天取經
經濟政策的制訂一定要符合自身國情。這跟人看病是一樣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免疫系統,因此,好醫生一般都是因人而異地開處方,這叫實事求是。
無論是經濟政策也好,還是經濟理論也好,當前對中國而言,堅持八個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最難的。
一段時間以來,國內經濟理論界老是想著到西天取經,而這些經往往又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究其根子,還是思想解放不夠,難以實事求是,才會老想著“西天的經比中國的經好”,就容易犯教條主義的毛病。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央行剛剛的定向降準是一步好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時間里,央行還可能繼續定向降息、降準,以此來精準幫助實體經濟,使企業生存,生產繼續,保障和增加工作崗位。
老百姓手中有錢,市場購買力才會有保障,消費市場就會活起來,資本市場的信心就會持續增強,那么,中國經濟這盤棋就一定會化被動為主動。
【作者簡介】黃星清,宏國智庫理事長,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湖北意識形態建設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原載“宏國智庫”公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