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此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不僅標志著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而且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考核了運載火箭方案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檢驗了運載火箭水平總裝、測試、運輸和整體起豎發射模式的可行性,驗證了一箭多星安裝、分離釋放、入軌控制等新技術,獲取了發射飛行技術參數和可靠性數據。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10次飛行。
那么這次運載火箭發射還有哪些看點?小編為你一一解讀……
無毒無污染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是三級液體運載火箭,動力系統采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具有無毒無污染、發射準備時間短等特點,主要用于滿足微小衛星發射需求。該型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它的研制成功,填補了我國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空白,對于完善我國運載火箭型譜、提高火箭發射安全環保性、提升進入空間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箭20星
此次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首飛,搭載發射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國防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單位研制的開拓一號、希望二號、天拓三號、納星二號、皮星二號、紫丁香二號等20顆微小衛星,主要用于開展航天新技術、新體制、新產品等空間試驗,對于促進我國微小衛星發展和新技術試驗驗證等具有重要意義。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標志著我國航天發射測控技術實現新的突破。
過去,我國曾以一箭雙星或一箭三星的方式進行過航天發射,今天的一箭20星在我國尚屬首次,這給發射測控技術帶來了新的挑戰。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科技人員郝耀峰介紹,一箭20星,測控系統需要對這么多目標上傳的包括下傳的信息進行接收處理跟顯示,這對整個測控系統各個設備的跟蹤,包括我們中心數據處理系統接收跟數據處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次航天測控要解決的第二個難點就是“快”,本次發射目的之一是要解決快速發射、快速組網的難題,測控系統要在極短時間內,準確捕獲目標、獲取數據。此外,同時對20顆衛星實現分離控制,這一技術在我國也屬首次。
一箭20星的發射成功,驗證了多星的安裝、分離釋放以及入軌控制等新技術,使我國航天發射測控技術取得了新的突破。
搭載安卓系統的天拓三號
跟隨長征六號發射升空的這20顆小衛星是什么樣子呢?我們去認識一下其中一枚叫做“天拓三號”的微納衛星。
“天拓三號”由六顆衛星組成,其中包括1顆20公斤級的主星、1顆1公斤級的手機衛星和4個0.1公斤級的飛衛星,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設計與研制。衛星入軌后,手機衛星和飛衛星與主星分離,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通過太空組網,實現6顆衛星集群飛行。
從“天拓三號”分離釋放的手機衛星“智能號”是國內首顆以商用智能手機主板和安卓操作系統為核心設計完成的衛星;釋放的4顆“星塵號”飛衛星是國內首顆飛衛星,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衛星之一,只有普通“餅干”那么大。
在未來,微小衛星將主要用于通信、對地遙感、行星際探測、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隨著電推進技術、多功能結構、微機電系統、一體化設計、先進的存儲器與計算機軟件技術以及軌道控制技術這些技術不斷被攻克,微小衛星必將作為大型航天器的補充,在軍事、國民經濟各部門得到廣泛應用。
運載火箭起豎第一人
這次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發射使用的發射平臺是第一次投入使用,它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發射臺起豎系統。
以前常規火箭是逐級吊裝,現在新一代火箭是水平整體起豎,這對起豎時間、起豎的平穩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發射臺起豎架指揮員王偉介紹,接近30米的火箭需要在10分鐘之內平穩地起豎到位,在整個起豎過程中,還要防止火箭箭體過度震動。因為在火箭起豎的過程中,火箭的第三級它是已經加注完成了,然后火箭里面還有許多精密儀器,要求必須符合在1個重力加速度以內。
王偉和他的6名同事成為首次成功起豎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