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考隊員近日在東南太平洋海域首次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這一發現刷新了中國和國際上深海稀土資源調查研究的新紀錄。科考隊已在東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內初步劃分出了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
科考隊員是在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國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業中獲此發現的。本航段,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東南太平洋進行了海洋綜合科學考察。
據中國大洋46航次首席科學家石學法介紹,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對東南太平洋約260萬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深海盆地進行了海洋地質調查和環境綜合考察,采集了豐富的沉積物樣品、海水樣品以及淺地層剖面、多波束地形、水文氣象和生物化學資料。
科考隊員利用相關儀器對所獲沉積物樣品進行現場測試。結果顯示,該區域多站深海黏土中稀土元素含量較高,達到“成礦”條件,表明在東南太平洋海盆局部區域內沉積物具有非常高的稀土成礦潛力。
石學法說,根據對沉積物現場元素測試數據、淺地層和多波束測量資料綜合分析,科考隊在東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內初步劃分出了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東南太平洋海域發現大范圍富稀土沉積,為在該區域深入開展深海稀土資源調查和相關環境研究奠定了基礎。
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由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指導下的中國大洋46航次科考,是實現“蛟龍探海”工程“十三五”階段目標、完善我國深海活動三大洋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2012年立項開展深海稀土資源調查研究,是國際上第二個開展深海稀土資源調查的國家。
據介紹,經過科學家前期研究,我國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初步劃分出了4個富稀土成礦帶,提出了全球12個深海稀土資源潛在富集調查區,并對全球海底稀土資源潛力進行了評估。目前,我國在深海稀土資源的調查研究水平處于國際先進之列。
搭載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1”科考船目前正在駛往本航次最后一個航段的科考作業現場,進行以地質、水文、環境、生態、大氣為主的海洋綜合科學考察。
來源:新華社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