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近日,有專家指出,登記失業率存在失真現象,可能會有比較多的人下崗離職。就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日前回應稱,這并不是事實,不過也確實有一些行業出現減員的現象。
人社部:失業風險可控
“從這么多年的實踐看,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所代表的趨勢是一致的。”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認為,雖然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的統計范圍和統計方法有所不同,但能夠代表全國失業人群的整體情況。
而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說,調查失業率是國際通行的失業率統計方法,一些研究機構用其他方法得出的失業率數據雖然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局部數據并不具有全國代表性。登記失業率仍是目前判斷失業情況的重要指標。
這兩位專家給出的結論是,從失業率角度判斷,失業風險整體可控。
鋼鐵、化工、煤炭、制造業“減員” 東北地區裁員多
部分鋼鐵、化工、煤炭、生產制造類企業存在減員現象。不過,莫榮認為,需要達到較大的人群規模,才能界定為“潮”,而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數據,這一情況并未出現。
近年來,部分鋼鐵、化工、煤炭等領域的企業出現了經營困難,存在一些減員現象;部分生產制造類企業也出現用機器替代人工的現象,每年機器人使用量增長超過20%。
鄭東亮說,上述原因對用工的影響有限: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帶動下,電子商務、金融、通信等行業吸納了部分企業分流人員,而使用機器人也是企業為了彌補缺工采取的措施。
莫榮介紹,根據人社部對全國3.3萬家企業的失業動態監測數據,因經濟性裁員造成的失業僅占監測數據的2.6%。退休、勞動合同到期、企業結構調整、搬遷等正常因素占動態監測數據的主要部分。而2.6%的經濟性裁員部分,主要出現在東北等地的能源資源集中領域企業、采礦和設備制造業。另外,根據調查,全國百人、千人以上的大規模裁員出現較少。
“下崗潮”不會來,失業風險也不可忽視
兩位專家都認為,當前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在上升。勞動關系領域的案件在增加,區域性的不穩定風險也在集聚,不能忽視經濟調整所帶來的失業風險。而且,目前一些“僵尸企業”的破產倒閉、隱性失業等,都對就業產生了一定沖擊。
“但這次可預見的經濟調整帶來的下崗風險不會像上世紀90年代那樣,集中大規模地爆發,因為當前的經濟環境使就業的吸納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占比增大,能夠吸納較多的下崗失業人員。”鄭東亮認為,新興的分享經濟所帶來的新職業如專車司機等,雖未列入就業統計中,但他們實際上已經就業。
莫榮認為,6.9%的經濟增長率仍是相對較高速度的增長,經濟總量的增長對保證就業有重要作用;創業帶動就業效應持續釋放;同時,實行含金量高的新一輪就業政策、開發更多公益性崗位等,都能對就業產生穩定作用。
未來可能會消失的十大職業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