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關于“司法獨立”的文章刷了一遍我的朋友圈,網上關于周首席講話的爭論也喧囂塵上。最高人民法院要抵制“司法獨立”?這種標題黨的解讀,讓人覺得中國在逆天下大不韙。在某些法學教授看來,“司法獨立”是普世價值啊,你反對司法獨立就是反法治。他們還援引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1995年簽署的什么《關于司法獨立的宣言》,來論證最高法院出爾反爾。而在我看來,事情遠遠沒有這么簡單。
法律從來都是跟政治聯結在一起的,脫離政治制度談法律是空談。以前談論“憲政”問題時,其實就已經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問題討論過,因為制度框架已經在那里限定了——“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我國實行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的政體,而不是“三權分立”。在意識形態領域,我國一直以來是反對資產階級的“三權分立”的。在官方看來,“憲政”和“司法獨立”都是三權分立制度下的概念,因此也一并反對。
周首席的講話沒有新創,只是重復了這么多年來一貫奉行的官方意識形態共識而已,老調重彈而已。所以,“司法獨立”并不是中國官方的共識,而只是某些法學學者自認為的“常識”。而要成為真正的“常識”,首先要成為共識,共識如果沒有達成,就只能是自說自話了。官方的“共識”是什么呢?準確的表述應該是“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從來沒提過“司法獨立”。這兩者有什么區別?讓我們看看官方權威的表述口徑,這是2014年時一次答記者問的原文:
香港大公報記者:四中全會提出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這和司法獨立有何區別?
姜偉:“司法獨立”的概念是根據一些國家三權分立的政體提出來的。我們國家實行的是議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不僅是立法機關,而且是權力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其負責,并受其監督。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提出“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與“三權分立”政體下的“司法獨立”是兩回事。我國高度重視為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都對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作出具體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和改革要求。四中全會《決定》明確要求“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要求。”這是對“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最好的闡釋。
這種官方口徑已經限定了意識形態領域永遠不可能承認“司法獨立”,而只能提“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別給我扣帽子,我說的只是一個現狀和事實。
那1995年簽署的什么《關于司法獨立的宣言》是怎么回事?其實那個文獻的準確翻譯是《關于司法機關獨立的基本原則》,根本就沒有“司法獨立”的字眼。一些公知夾帶私貨,自己把它翻譯成了《關于司法獨立的宣言》。我的證據是,這個由亞太地區三十多個國家最高法院在北京簽署的宣言,原文并沒有提司法獨立(judicial independence),而是用的司法機關獨立(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再看內容,規定的是司法機關應該在公正地分析事實和理解法律的基礎上依法審理案件,而不應該受到其他任何因素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司法機關對一切具有司法性質的問題,享有司法管轄權……這其實與我國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并無矛盾。
也就是說,我們其實承認司法機關的獨立,但不承認法官的獨立。司法機關的獨立指司法不受行政干預,不受任何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但中國審判制度是有獨任、合議加審委會,法官不可能獨立,也無法獨立,這是現實。或許在頂層設計者看來,中國法官遠遠沒有實行精英化,給予法官獨立只會導致更多的司法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啊,最高人民法院的黃松有、奚曉明已經身先士卒,作出了反面的示范。發揮法官的主觀能動性和限制其過大的自由裁量權,永遠是一對矛盾。
那怎么理解馬克思說的“法官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名人名言如果脫離具體的語境,就會被斷章取義,成為毫無意義的雞湯文。馬克思的這句話來自《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寫作的背景是1848年歐洲革命陸續遭到失敗,英、法、德、意等國的資產階級由于害怕人民群眾的革命運動,到處與封建反動勢力勾結,扼殺革命,阻礙進步。在歐洲工人運動暫時處于低潮時,馬克思總結1848年革命的經驗教訓,于1850年寫成《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馬恩全集》第一卷第181頁有這句話,原話是:“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他是在反對資產階級司法權被操控的背景下,強調法官應該獨立行使審判權,而不是推崇資本主義國家的“司法獨立”,因為在他看來,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本身是應該被批判的。
今天環球的社論里提到一句話,說互聯網輿論場常常是“用標簽開展斗爭”的地方,“司法獨立”的字面含義被一些人用來當做其特定政治含義的外包裝,打造出一面傳播西方政治價值觀的旗幟。其實何止“司法獨立”?“憲政”、“民主”“自由”之類的詞,也早已成為了有著特定政治含義的概念,不再是我們所了解的字面上的意思,但在輿論場上這種口號是有廣泛的社會動員能力的,想要去除其中的意識形態私貨變得異常困難。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官方的輿論應戰能力,毫無樂觀的前景,這種被動一定還會持續下去。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