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劉作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意識正能量
點擊:  作者:劉作芳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17-11-30 15:57:27

 

 1.webp.jpg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其漫長的發展歷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必須全面認識和理解其豐富深刻的內涵,深刻認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和面臨著新態勢新特點新課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內容全面系統、內涵豐富深刻、思想理論性很強的科學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是提升我們國家軟實力的根本舉措。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體學習講話時強調的那樣:“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2013年11月,中央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明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具體部署,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價值觀和核心價值觀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歷程

 

  價值觀是人們思想和行為的一種內在支配力量,人們所有的思想和行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價值觀的支配。而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全體人民或大多數社會成員共同認可、普遍遵循、自覺踐行的主導價值觀念和主導價值追求,是一個社會中居統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個社會必須長期普遍遵循的基本價值準則。這種價值觀念因為受到統治階級的大力提倡、宣傳和維護,就自覺在社會生活里面起著支配的決定性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涵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從“五愛”到“五講四美三熱愛”,從“八榮八恥”再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新中國成立初期提倡五種道德規范,即“五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當時新中國的社會風尚比較好,人們道德素質比較高,跟我們黨和國家大力提倡“五愛”的基本價值觀念密切相關。

 

  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提倡“五講四美三熱愛”。“五講”是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是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后來中央總結了有些地方開展“三熱愛”活動的經驗,“三熱愛”是指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共產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社會風氣也比較好,社會各方面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這也與當時黨和政府提倡“五講四美三熱愛”有直接的關系。

 

  2006年3月,原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提出社會主義榮辱觀,即 “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可以說是對我們新中國成立以來那些長期有效的價值觀念的總概括,成了影響社會風尚的巨大精神力量。

 

  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次全會概括了這一體系的基本內容——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也就是說,當時提出這一體系包括“指導思想”、“共同理想”、“兩個精神”、“榮辱觀”四個方面。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命題,歷經八年多時間,至2013年11月,中央辦公廳印發了《意見》,正式明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十八大提出的“三個倡導”比較好地從國家、集體、個人三個層面表達了其深刻內涵。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的價值觀。“三個倡導”實際上區分了價值的三個類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價值行為。三者有機結合,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核心內涵。

 

  (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是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觀要求,分別強調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優越性的體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提供了最核心的價值導向。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也是出現在黨的基本路線中的四個詞,黨的基本路線的最后一句話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包含著四個方面的要求就是經濟上要富強,政治上要民主,精神上要文明,社會上要和諧。這告訴們,社會主義中國的四項價值目標追求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1、富強是經濟價值目標。富強是華夏人民千年夙愿,勤勞的中華兒女前赴后繼,發憤圖強,勵精圖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盛世。社會主義經濟的核心價值觀即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意味著把發展經濟、提高生產力、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實現現代化作為人們追求的首要目標,意味著追求人民群眾生活共同富裕。

 

  2、民主是政治價值目標。民主是人類共同的政治理想,是人類社會走向文明進步的必然追求,也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集中表現與核心價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民主的意思就是為民做主?,F在我們講的民主的含義是人民當家做主。社會主義民主是一個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我們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同時也會借鑒、吸收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積極提升公民的民主素養,將民主轉化為每個公民的生活方式。

 

  3、文明是文化價值目標,文明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文化發展的積極成果和進步狀態。文明作為文化價值目標,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創新,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4、和諧是社會價值目標。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所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社會,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整體和諧的社會,這是一個實現社會和諧的價值目標與創造性實踐相統一的久久為功的歷史過程,必須貫穿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過程,體現到黨和國家的一切重大決策、改革舉措和全部工作之中。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準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屬性,是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類文明歷史進程創造的最重要成果,是全人類最大的價值共識。

 

  1、自由的價值準則。自由是馬克思主義的崇高理想,馬克思設想的理想社會就是自由人的聯合體。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命題,是社會主義的終極價值和根本指向,代表了人類從支配自己命運的異己力量中解放出來、實現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共產主義理想。

 

  2、平等的價值準則。平等就是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證公民權利和自由,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社會各方面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它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3、公正的價值準則。公正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首要價值,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道義吸引力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把公平正義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勾畫出一個較為全面的公平思想體系,為在全社會營造公平的氛圍、弘揚公平的價值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

 

  4、法治的價值準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不僅是治理國家的方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而且是人們的一種精神理念和生活方式,即法治成為人們一種自覺的精神和行為。

 

  (三)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行為

 

  從個人層面來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包涵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各方面,匯聚了民族的傳統美德、共產黨人的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新時期道德的精華,為提升廣大人民群眾道德修養達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最核心的價值導向。

 

  1、愛國的價值行為。愛國是重要的政治原則,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撐。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關乎民族的興衰成敗。愛國是對祖國和民族的忠誠、熱愛和報效的思想與行為有機統一的完整體系。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在中華民族精神中,愛國主義貫穿于全過程,滲透于各領域,體現在各方面。

 

  2、敬業的價值行為。敬業是一種對待勞動、工作、職業、事業、使命、義務、職責的敬畏態度和負責精神。敬業要有全身心投入的專注精神和勤奮、刻苦、執著、精益求精的品質。這種精神品質集中體現在對工作對事業全心全意、盡心竭力、一絲不茍、甚至“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執著精神;體現在刻苦耐勞、廢寢忘食、樂以忘憂的吃苦精神;體現在終始如一、持之以恒的堅持精神。為了一項事業而放棄生活享受,為了一個愿望而終身投入,為了一個承諾而善始善終,一天不做工作就感到若有所失,都是這種精神品質的表現。

 

  3、誠信的價值行為。是“誠”與“信”的結合,也就是誠實守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項重要的道德標尺,是中國傳統倫理的基本規范。黨的十八大提出,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誠信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推進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環境的現實需要。

 

  4、友善的價值行為。友善根源于我國傳統文化中蘊涵的豐富的和合思想。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規范之一,講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友善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社會基礎,更是推動祖國統一和民族、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把友善作為價值行為,對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對內走和諧發展道路,積極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在意識形態領域和思想理論建設上的又一重大創新,是我們黨對當今時代發展趨勢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歷史方位的準確把握,體現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深遠而重大。

 

  (一)更能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當前,全球世界范圍內,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大背景下,價值觀較量呈現出的新態勢;國內在改革開放與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領域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培育和踐行,能夠更好的凝聚民心鼓舞民志,匯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的正能量,就能激發全民發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協同前進的強大動力,滿足發展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需求要素;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從而體現全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新的起點上發展好經濟社會,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奮力前行。   

 

  (二)更能進一步鞏固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蘊含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代表了黨的先進性,引領著全國各族人民思想、道德正確航向。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意識形態正處于大活躍大碰撞大交融狀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影響新挑戰新考驗。在此背景之下,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正確引導各種社會思潮,引領全民增強自覺抵制外來特別是西方的不良意識形態和文化思想的滲透抵御能力,筑牢堅持社會主義社會意識形態定力;能夠為發展創新社會主義社會意識形態提供與時俱進的科學指導,不斷豐富和拓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科學內涵,從而不斷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注入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進一步鞏固發展壯大好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三)更能加穩定和鞏固國家政權,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奮力前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利等方面保障人民群眾充分分享。保障我們國家政權的穩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和國家政權建設共融共進,統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現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能夠在社會結構的不斷劇烈變化中,強有力的化解各類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祥和穩定。就能夠在我國利益格局的深刻演變調整過程里,通過統籌協調從根本上減少各類社會沖突。就能夠在我國公共需求的急劇增長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趨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就能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增強人們鞏固和穩定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自覺性和認同感,確保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堅如磐石、穩如泰山。 

 

  (四)更能加明確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向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集中蘊含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性質執政理念執政方略和執政目標,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執政理念,理想信仰,歷史使命以及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執政大黨,與這些定位相適應相配套,必然要有主導全黨全社會的思想和行為的核心價值觀念。只有培育和踐行搞好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執政黨才會興旺發達,才能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否則,就會缺乏生機和活力,走向僵化落后,甚至導致跨臺。在這方面,前蘇聯的教訓尤為深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面旗幟,這面旗幟,向世人昭示了我們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決不動搖、毫不含糊的。這不論在社會思潮和觀念如何多樣多變的情況下,不論在價值取向發生了怎樣變化的情況下,也不論在國際國內風云如何變化的情況下,都會毫不動搖的培育和踐行。

 

  (五)更能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基礎 

 

  我們黨歷來重視建設共同的思想基礎。毛澤東同志強調我們黨要有“共同語言”,指出社會主義國家要有“統一意志”。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么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沒有理想,沒有紀律,就會像舊中國那樣一盤散沙,那我們的革命怎么能夠成功?我們的建設怎么能夠成功?”江澤民同志指出:“偉大的事業需要并將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沒有堅強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胡錦濤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個政黨治國理政的旗幟,是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向導”,“必須緊緊抓住理想信念教育這個核心”。習近平同志也指出:“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在社會思想觀念和人們價值取向日益多樣的背景下,根本的、原則的東西有些時候卻容易被自覺或不自覺地疏忽、淡化。積極認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昭示了我們共同思想基礎的基本內涵和以及基本要求,這必將推動全黨全社會更加自覺地維護我們共同的思想基礎。 

 

  (六)更能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與壯大綜合國力 

 

  我們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就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過程。這能夠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中華民族的創新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而今,中華文化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然而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與我們這個發展中大國的地位和滿足世界渴望了解中華文化的愿望還不相適應。也還應該看到,西方思想文化對我國的滲透和影響在不斷加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挖掘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有益價值,不斷從時代的火熱實踐中汲取新鮮養分,豐富完善,有利于我們國家保持民族性時代性先進性,展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有利于抵御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文化的滲透,有效保障我國文化安全,更好的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擴大我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著新態勢新特點新課題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提升我們國家軟實力的根本舉措。“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三個倡導”這24個字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這一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并倡導踐行,和我國現階段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及全球文化環境密不可分。這便是《意見》中提到的幾個“新”: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背景下價值觀不斷較量的新態勢,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新課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一)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

 

  西方國家,特別是以美為首的西方強國,千方百計把他們的價值觀念滲透到中國從而遏制中國的野心和行動由來已久。當初提出“軟實力”概念的哈佛大學教授約塞夫.奈就指出:“自從建國初開始,美國就一直將我們的價值觀與我們的其他利益相結合而絞盡腦汁。”在克林頓那個時代,政府就把向全球推行美國政治價值觀作為施政理國的戰略目標之一;小布什更是加大投入,推行其“民主”改造中東地區的致使該地區民眾核心價值觀念混亂、迷失,導致該地區政局動蕩、社會混亂,政權頻頻更替;現任特朗普野心勃勃,在全球擴大美國利益,推銷推行美式核心價值觀,并作為治國理政的戰略目標。

 

  而今,美國之音和英國的英國廣播公司(BBC)將大大減少了對華中文廣播的預算,甚至放棄對華的短波廣播。但這并非意味著西方對華宣傳攻勢減弱了,而是他們找到了更加便捷,更加經濟實用的載體——互聯網?;ヂ摼W的作用越來越大,他們看到廣播宣傳這種傳播形式對于中國的影響已經不如互聯網,所以才放棄美國之音的對華短波廣播,而更多地把傳播美國價值觀的功能轉移到互聯網上。

 

  《意見》在論述怎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專門講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上傳播陣地。當下,一個越來越清楚的現實是:由于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社會實際上己形成兩個社會,即現實社會和網絡社會。到2016年底,我國網民已達7.31億人,使用手機上網的群體占比達到80.7%,網絡的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

 

  西方的敵對勢力一直想利用互聯網扳倒中國,認為“社會主義國家投入西方懷抱將從互聯網開始。”多年來,西方的某些政要經常揚言,有了互聯網,對付我國就有辦法。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講過這樣的話,說共產黨內戰時打敗了國民黨,“六四”的時戰勝了民運分子,書寫了不可戰勝的神話。現在,中共終于遇到一個強勁對手——互聯網。他說,“中國不會拒絕互聯網這種技術,因為它要現代化,這是我們的可乘之機,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把美國的價值觀送到中國去。”

 

  基于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說:“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我們要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上傳播陣地作為意識形態工作重中之重來抓。”

 

  (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

 

  眾所周知,體制機制更改和完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緩慢過程,我國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社會變遷發展中,人們在分擔發展成本、分享發展成果上難以做到完全公平,致使大眾在心理體驗上的階層分化客觀存在,這就使人們在價值取向上存在普遍不適應的狀況。

 

  現在,從大的國際國內背景上說,正是全球化西方潮,社會主義低潮,封建主義回潮,信息化網絡潮“五潮”涌動的歷史時期。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人們價值觀上多元并存的狀況,出現了四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價值觀:中國傳統的價值觀、西方傳入的價值觀、過去“左”的價值觀,改革開放實踐中新生的價值觀。

 

  多元、多樣、多變的價值觀念讓整個社會風氣和社會道德領域亂象叢生:以金錢衡量一切行為的標準,讓拜金主義風氣盛行,衍生出傍大款、攀富貴心理和結交“富二代”、“官二代”和“土豪”的行為;奢靡享樂主義盛行,助長了玩物喪志的風氣,嚴重地腐蝕了良好、健康的社會風氣;誠信缺失,社會道德滑坡,最終會讓人們陷入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信任缺乏、人人自憐的危險境界;社會浮躁,個人理性不足,理想迷失、信念動搖者不少,道德墮落、觀念扭曲者也不少。

 

  因此,當代中國要真正成為一個世界強國,就必須培育符合歷史發展方向并具有世界意義的核心價值觀;否則,我們中國就很難形成持續而又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文化軟實力。沒有文化軟實力,世界也就沒有了我們的話語權,也就占領不了制高點。中國的崛起,民族的復興,離不開核心價值觀的支撐,這是我們的精神基石,也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

 

  (三)亟需解決的歷史“新課題”

 

  《意見》中提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這便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馬克思主義從誕生起,一直受到各種敵對勢力的攻擊、否定、反對,包括我們國內有些社會勢力,也是在拼命攻擊馬克思主義,宣揚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宣揚馬克思主義“失敗論”。然而,國際上有一些人反而很重視馬克思主義,看好馬克思主義。國外一些學者是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博大精神的學問去研究,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具有長久生命力的原因。美國《紐約客》的經濟專欄作家約翰•卡西迪撰文說,“只要資本主義存在,馬克思的著作就值得閱讀。”美國的知名教授道格拉斯•凱爾納說:  “只有馬克思主義的最極端的思想的敵人或無知的假知識分子才可能會真的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已經過時了。”蘇共的垮臺就是因為瓦解了世界共產主義共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使社會主義制度喪失了核心價值觀。

 

  馬克思被批判了170多年,但是照樣在發揮作用,照樣對人們的思想起著指導作用。所以我們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這個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的總要求,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營造黨內民主平等的同志關系,使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平等參與、平等競爭、平等發展、平等享有,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道不可坐論,德不可空談。人民群眾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倡導每個人都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集聚社會正能量,從小事做起,從該做的事情做起,把小事做好,堅持做好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凝聚中國力量,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去追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朱如放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 )  無線音樂·教育前沿 2014

2、王春華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 )  管理觀察 2014

3、教育部社會科學司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學建議(J )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3

4、丁偉民  思政課教學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思考(J )  消費導刊 2015

5、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黨的生活(云南) 2011

6、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  2013年11月

 

 ?。ㄗ髡呦翟颇鲜∽骷覅f會會員,中共云南鹽津縣委黨校高級講師;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