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蔓延,豬肉還能吃嗎?”“益生菌成了‘無益菌’?” “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魚標準之爭”……2019年1月3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舉行。在解讀會上,來自食品科技領域專家對2018年的食品安全熱點進行再解讀。(1月4日澎湃新聞)
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可以理解為食品安全的“十大謠言”,因為這些謠言比較典型,也是民眾關注的熱點。以排名第一位的“咖啡致癌和食鹽有毒”為例,這在去年一時間喧囂塵上。然而,“一個體重是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可耐受156微克丙烯酰胺,相當于12公斤咖啡提供的劑量,約等于30杯中杯咖啡。即便是把咖啡當水飲用的,一天也很難達到這個數量。所以拋開劑量和污染的水平來談整個物質的毒性,顯然是不科學的。”
再以“非洲豬瘟蔓延,豬肉不能吃”為例。農業部通報了多例我國的非洲豬瘟疫情,甚至藥監局也收到不少咨詢。然而,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近百年來沒有一例人感染的情況。現在可以說,人類不會感染非洲豬瘟病毒。非洲豬瘟也不會對豬肉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造成影響。專家提醒,如果對食用的豬肉仍不放心,可以采用高溫的方法來殺死非洲豬瘟病毒。非洲豬瘟病毒對高溫較為敏感,60℃持續加熱20分鐘即可滅活。
去年的十大食品安全關注點,具有階段性,而常態食品謠言更該引起高度警覺。每隔一段時間就出來擾亂視聽的食品謠言,如柿子和酸奶同吃會致死、草莓是“最臟蔬果”、老鼠食用轉基因作物后變碩鼠、葡萄是用避孕藥種出來的等等,不一而足。無論是蔬菜、水果、肉類,還是飲料、糧食、奶類,“躺槍”原料眾多。對此,專家以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駁斥了這些謠言,澄清了事實。如果看到專家的答疑解惑,想必人們再也不會輕信這些謠言。
互聯網自媒體的興起,使謠言傳播無處不在,令公眾一頭霧水,真假難辨,甚至被謠言搞得人心惶惶,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乃至社會穩定。食品謠言泛濫的成因復雜,總是有人心懷鬼胎,發起謠言,造謠惑眾。有人自以為是,以顯示自己的“能耐”。還有人喜歡跟風,卻由于對科學知識乃至常識的掌握不夠,無意中成了傳播謠言的幫兇。因此,一個傳播謠言的網絡就形成了。而且,隨著自媒體的普及,謠言傳播的范圍更廣、影響更大、速度也更快,令人防不勝防,這就造成了謠言滿天飛的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謠言洶涌,而如果都有專家及時站出來,答疑解惑,戳穿謠言,并形成常態,那么,謠言總是滿天飛的局面是不是就可以扭轉?謠言當止于真相,那么真相就不能遲來,而是要“跑贏”謠言。在嚴厲打擊和懲處謠言制造者和傳播者的同時,公開真相,必須在速度上跑贏謠言。遺憾的是,懂行的專家或是業內人士,抑或是相關部門,并沒有在謠言剛出現時總能立即站出來澄清,而是看到謠言都被炒得沸沸揚揚,才出來“辟謠”。
“謠言止于公開”或“謠言止于智者”,人們對此耳熟能詳。可是,如果“公開”或“智者”不能跑贏“謠言”,總是姍姍來遲,無疑給謠言的傳播留下更多的傳播時間和更大的傳播空間。對不少包括食品在內的生活謠言,只要稍加解釋就能澄清。遺憾的是,無論是有關部門還是專家學者,抑或是媒體,把辟謠當成常態任務來完成顯得并不多。如果早點澄清謠言,民眾就不至于恐慌。由此,若想謠言止步,真相必須“跑贏”,想做到也并不難。如今,傳媒空前發達,各種傳播手段都為粉碎謠言提供了方便。只要多些責任感和使命感并行動起來,無論何種謠言都將無處躲藏,終將被無情粉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