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豈容得下整個西方海軍艦隊
最近一段時間,西方國家紛紛把眼光盯在了亞太地區,盯在了南海,紛紛派遣軍艦來到這里搞“航行自由”。
且不說美國,它是從未離開過亞太,從未離開過南海,其它西方國家也紛紛加入美國的“航行自由”團隊:
美國為首的美日印澳四國集團,在亞太展示常規性存在,并展開海上聯合軍演;
不久前,英國海軍宣布,將于2021年初將“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派往南海,與美軍和日本自衛隊開展演習;
加拿大加入美日陣線,參加西太平洋展開代號“利劍21”(Keen Sword-21)的聯合軍演,甚至其哈利法克斯級巡防艦“溫尼伯”號(HMCS Winnipeg)艦隊還經南海穿過臺灣海峽;
德國則宣稱要在亞洲捍衛自由世界的準則,平衡中美關系;
現在,法國軍艦也出現在南海……
一時間,西方國家扎堆南海,把這片海域擠得滿滿的——南海可不是太平洋,怎容得下如此多的軍事力量?!
一前一后兩則消息透露重重玄機
南海越來越擁擠,越來越緊張了!
就在這種情勢下,12月21日傳出兩則重磅消息,再次炸開南海本就不平靜的海域:
一則是美國高調宣布美日法海軍菲律賓海軍演,另一則是法國高調加入環印度洋聯盟。
這兩則消息僅從字面上看就有著內在聯系,都跟美國有關,又都跟法國有關。
大家應該都知道一個道理:軍事是政治的繼續,且是政治的最高形式。
這兩則消息,一則軍事,一則政治;后者是政治宣示,前者是秀軍事肌肉,為政治宣示張目、撐腰。
從時間窗口看,也很有意味:法國12月17日宣布加入環印聯盟,接著,12月18日其軍艦就與美日在菲律賓海舉行聯合軍演。
更加令人玩味的是,這一前一后的兩件事,法國媒體及至西方媒體一致在12月21日同一天報道,而且兩件事幾乎都是在同一篇報道稿中出現。
如法國媒體rfi報道的標題就是:“美日法海軍菲律賓海軍演法國加入環印度洋聯盟”。而且,rfi在報道中,將兩件事融為一體,交叉講述。
其中的聯系不言而喻!
這不禁讓人疑竇重生:這其中一定大有文章!
法海軍首次抵近中國參加美日聯合軍演
12月21日,美國海軍通過推特宣布,第七艦隊“麥凱恩”號驅逐艦12月18日在菲律賓海與法國、日本艦艇一起舉行了聯合軍演。
這里值得關注的兩個要點:
一是聯合軍演在菲律賓海舉行,這里既靠近菲律賓,也靠近臺灣,從這里經由巴士海峽可直接進入南海。巴士海峽是銜接菲律賓海與南海并位處臺灣本島與巴丹群島之間的海峽,是連通太平洋與南海的重要國際水道,也是西太平洋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海域;
另一個是法國參加了聯合海上演習,這是迄今首次看到的一個消息-沒有看到更多資料,以我的孤陋寡聞,似乎法國軍艦是首次來到距離中國、南海如此之近的海域!
不僅如此,法國派遣的軍艦規模絲毫不遜于美日。據美國國防部下屬的《星條旗報》網站報道,參演法國海軍包括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翡翠”號、“塞納河”號支援艦;美國則是“麥凱恩”號驅逐艦,日本是海上自衛隊的“日向”號直升機航母。
法國與美日合作,首次在這里舉行反潛作戰演習,矛頭所向似乎很明確。
值得注意的是,從時間上看,美國海軍發布的消息,是在美、日、法于菲律賓海開展聯合演習之后。
美海軍在發布此消息時稱,通過此次軍演三方希望“加強合作努力,支持印太地區的海上安全”。“麥凱恩”號驅逐艦艦長萊恩·伊斯特迪(Ryan T. Easterday )表示,這次演練進一步顯示了“美國盟友和伙伴網絡的廣度、深度和價值”。“麥凱恩”號驅逐艦武器官瑞安·馬蒂( Ryan Mati )則宣稱說,與伙伴國潛艇的合作增強了艦員的“戰術心態”,使他們能夠“在這一地區開展一些最好的訓練”。他表示,反潛作戰是水面軍事行動的基石,“這次演習不僅能讓我們繼續加強與長期盟友的作戰準備,也給艦員們帶來了獨特的體驗”。
這也是法國首次與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展聯合演習。
日本指揮官濱崎真吾對此表示,這次與美法兩國海軍開展的三邊演習提升了戰術技能,日本海上自衛隊將“繼續尋求與我們的伙伴海軍開展演習的機會”。他說,“此次與美國海軍和法國海軍的三方演習,不僅可以培養戰術技能,還有助于建立在法治和航行自由基礎上的'自由開放的印太'。”他還表示,日本海軍將“繼續尋求與伙伴海軍進行演習的機會”。
據了解,美日法三國還將在日本一個離島附近于明年5月舉行首次陸海聯合軍演;而且英航母明年也將參加美日聯演。
這非同尋常!
看來,西方國家篤定要在亞太刷軍事存在感,而且矛頭指向十分清楚。日本《產經新聞》曾就此報道稱,這場聯合演習旨在應對中國。
法國高調宣布加入環印度洋聯盟
法國外交部近日發布的聲明指出,法國12月16日成為了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的第23個正式成員國。
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Jean-YvesLe Drian)宣布,法國成為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IOR-ARC) 的第23個成員國。他稱,“法國的成員資格是我們打算與我們的合作伙伴,在印太領域開展行動的一個有力標志。”
法國這一舉動正好是它與美日在菲律賓海舉行聯合軍演之際,二者之間的聯系頗有玄機。
環印度洋聯盟全稱為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本是印度洋沿岸18個國家所組成的國際經濟合作組織,地跨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三大洲,總部設在毛里求斯,主席國由成員國輪流擔任
在法國加入之前有22個成員國、10個對話伙伴國和2個觀察員。成員國:南非、印度、澳大利亞、肯尼亞、毛里求斯、塞舌爾、科摩羅、阿曼、新加坡、斯里蘭卡、坦桑尼亞、馬達加斯加、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也門、莫桑比克、阿聯酋、伊朗、孟加拉國、泰國、索馬里、馬爾代夫。基本都是區域內國家。
對話伙伴國:中國、美國、日本、埃及、英國、法國、德國、韓國、土耳其、意大利。觀察員:印度洋旅游組織和印度洋研究組。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一直希望加入該組織卻沒能如愿,但不知什么原因法國竟然捷足先登,而法國的加入使之具有了跨區域性質。
從法國的聲明可見,其不僅野心勃勃,而且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
聲明稱,“2019年10月,法國總統在‘選擇留尼汪’論壇上提出了法國對印度洋的雄心。它的基礎是發展藍色經濟、互聯互通、應對氣候變化影響、捍衛生物多樣性、海上安全以及促進人類和文化交流。這一愿景將是我們2021年擔任印度洋委員會主席的核心。”聲明稱,“法國加入IORA后,將有助于加強我們的海外省和印度洋地區的區域環境,因為那里有100萬法國人。”
法國在聲明表示:“此次加入,標志著法國這個環印度洋的國家愿意更多地參與到印太空間中來。這是對我國在那里部署的行動的肯定。”
法國要在這一地區部署什么行動?難不成就是參與上面那種聯合軍事行動?
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在視頻講話中指出,法國對該組織的參與基于四大基石,它們包括:海上安全、通過法軍南印度洋地區部隊( FAZSOI)的合作行動監視區域空間、對抗氣候變化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法方將在明年與該組織成員就發展“藍色經濟”和打擊非法捕魚等領域開展合作。
法國加入環印聯盟的政治動機并不單純
環印聯盟的宗旨是:遵循尊重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政治獨立、不干涉內部事務、和平共處、平等互利與協商一致等原則,不卷入雙邊等有爭議的問題,推動區域內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促進地區經貿往來和科技交流,擴大人力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加強成員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協調。
它自成立以來,主要議題基本聚焦于經濟合作、海洋合作。
2011年11月15日,環印聯盟第11屆部長理事會會議發表的《班加羅爾公報》,提出將工作重點放在海事安全、貿易和投資便利、漁業管理、減低災害風險、學術和科技合作以及促進旅游業和文化交流等六大領域。
2013年11月1日,環印聯盟第13屆部長理事會會議通過的《珀斯公報》和《珀斯原則》,主旨是“和平、富有成效和可持續利用印度洋及其資源”。
2014年10月9日,環印聯盟第14屆部長理事會會議通過的《珀斯共識》,呼吁進一步推進區域貿易與投資便利化,促進藍色經濟和加強對話伙伴國作用。
2017年3月7日,環印聯盟首次領導人峰會的主題為“加強海洋合作,打造和平、穩定、繁榮的印度洋”。
2019年11月7日,環印聯盟第19屆部長理事會會議的主題是“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印度洋走向繁榮”。
但是,環印聯盟經濟合作動力不足,進展緩慢,其所希望達到的理想目標與具體實踐同取得的實際成果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例如,環印聯盟曾規定,“到2020年實現區域內零關稅”,目前看該目標難以實現。實際上,自2011年起,聯盟內部貿易總額占其與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環印聯盟首先受到印度、澳大利亞挑戰。
印度試圖利用環印聯盟增強其在環印度洋區域的影響力和主導作用,努力推進印度的“周邊優先”戰略,積極“西進”中東非洲,努力推進“東向行動”戰略,在聯盟中表現出排他性的傾向。
澳大利亞希望強化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加強軍事合作與“航行自由”,保證海上通道暢通、維護海洋安全和挖掘新興市場。
早在2012年,美國就通過主席國印度申請與會,外界由此認為,此舉意在牽制中國擴大在印度洋的影響力。日媒《讀賣新聞》曾報道指出,印度對中國加強在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的話語權懷有戒心,印度意欲通過拉入美國以平衡中美關系。
隨著美日印澳四國集團的形成,隨著西方國家大舉進入亞太地區,法國的加入,而且意圖把它所強調的海上安全和軍事活動帶入環印聯盟,法國、印度、澳大利亞是否會聯手把環印聯盟帶偏方向,偏離經濟合作軌道,值得高度關注!
形成對照:印澳警惕中國與環印聯盟聯系
環印度洋地區不論就其區位優勢,還是海洋資源和貿易潛力,對于中國都十分重要。而且印度洋與南海一步之遙,僅僅隔著一條馬六甲海峽,因此環印聯盟也帶有濃厚的南海色彩,南海周邊大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基本都加入其中。
中國一直希望加入環印聯盟卻沒能如愿。
主要原因:
一是印度對中國的戒備。環印聯盟實際上是以印度為核心的國際組織。隨著“印太”概念逐漸興起并進入國際戰略話語體系,印度洋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印度對印度洋區域的戰略投入逐漸增多,尤其是莫迪政府對印度洋更加重視,印度在環印聯盟中發揮主導作用的意圖也趨于明顯。
印度在環印聯盟中的一系列積極活動表明,作為環印聯盟的核心國家,印度試圖主導環印聯盟的議程安排設置,有意將環印聯盟作為其在印度洋區域實施國家戰略的平臺之一,以進一步擴大其在環印聯盟的主導作用和在印度洋區域的影響力。
特別是印度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直接戰略意圖就是抗衡美國,通過加強在印度洋地區的影響力,繼而挑戰印度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為建立地區霸權掃清障礙。因此,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行動受到印度的重點關注,并視為一種威脅,中國與環印聯盟加強聯系自然也會引起印度的高度戒備。印度自然不歡迎中國加入環印聯盟。
澳大利亞跟印度一樣的看法,其國內社會各界對中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爭論不斷,政府立場搖擺不定。澳大利亞戰略家幾乎一致認為,中國有可能發展成為軍事大國的趨勢,需要保持警惕。因此,澳大利亞對中國在加強與環印聯盟的合作及開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持負面認知而不支持中國加入。
基于戰略利益+價值觀認同,印澳當然歡迎法國的加入。而法國的加入,也增強了這幾個大國在環印聯盟的話語權,有利于控制環印聯盟。
來源:新華裔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美媒猛烈炒作:中國6艘核潛艇在南海堡壘區潛航,可向美國齊射72枚洲際導彈!
2021-11-1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