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當看到精英階層利用財富或權力壟斷了太多的性資源(比如司空見慣的老夫少妻),而自己既不能譴責也不能阻止時,這種感傷和崇高感反而讓自己獲得了某種心理優越感,成為一種隱秘的精神勝利法,使我們能夠心安理得地容忍這種真實的丑惡。
近日,歌手柳爽的一首《漠河舞廳》驟然走紅。而相對于并無驚艷的詞曲,似乎這首歌背后那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更讓人動容——
1987年,大興安嶺大火,漠河也被波及,張德全(同音)的愛妻康氏不幸喪生火海。從那時起,三十多年過去了,張德全沒有再娶,他孤身一人,形單影只,生活在對妻子的思念中??凳仙跋矏厶?,所以漠河舞廳里,便有了一人獨舞的惆悵客。
看到這種如果不加入其中和大家一起感動就似乎會產生某種犯罪感的感人場面,我有點不太厚道想起了一個有點刻薄的詞匯:“刻奇(kitsch)”。
這個詞,來自 19 世紀,城市街頭還徜徉著馬克思和黑格爾的德國,原初的意思是在面包上涂抹一些色彩鮮艷的糖霜之類,用來安撫兒童,引申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具有象征意義、貌似精美、實則廉價的情感認同和撫慰。
中國讀者最早遇到這個詞,是在八十年代末傳入中國的米蘭·昆德拉那本書名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小說中。但是這本書中文譯者剛好將“刻奇(kitsch)”的意思譯反了,譯成了“媚俗”,即討好別人,而這個詞更準確的意思是“自媚”,即討好自己、迎合自己。
“靈魂的虛腫癥,是傻瓜的俗套邏輯,是一個人在具有美化功能的哈哈鏡面前,帶著激動的滿足看待自己,將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麗的語言把它喬裝起來,甚至連自己都為這種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流淚,并且容不得任何個人主義的懷疑和嘲笑。”
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文化批評家格林伯格認為,“kitsch就是假裝對顧客毫無要求除了要他們的錢”;法蘭克福學派的批評家阿爾多諾則指出,“kitsch就是用更加空虛來填滿空虛。”
三
當一個人哭不是因為悲痛,而是認為自己應該感到悲痛,笑不是因為快樂,而是認為自己應該感到快樂,恐懼不是因為恐懼,而是認為自己應該恐懼……這就是“刻奇”。
格林伯格說,“kitsch是這時代我們生命中所有虛偽的縮影。”
而因為有了這種崇高感的保護,我們就無須去面對真實的張德全背后的真實的嚴酷世界——包括共同體的瓦解、社會的原子化、外部意義世界的持續坍塌……
更不要說去嘗試改變它了!
同樣,當看到精英階層利用財富或權力壟斷了太多的性資源(比如司空見慣的老夫少妻),而自己既不能譴責也不能阻止時,這種感傷和崇高感反而讓自己獲得了某種心理優越感,成為一種隱秘的精神勝利法,使我們能夠心安理得地容忍這種真實的丑惡。
所以,還是昆德拉說得好,“這是最主要的,Kitsch是一種自我愚弄。”
我想,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是我們最不需要的東西,那就是“刻奇”,自我愚弄!
最后,用魯迅先生的一段話做為這篇短文的結尾——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獨立評論員郭松民”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