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01
“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這是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一句名言。
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對克氏的這一判斷給予了高度肯定。
列寧在閱讀克氏《戰爭論》的有關章節時,寫下了這樣的批注:
“政治意圖是目的,戰爭是手段,沒有目的的手段永遠是不可想象的。”
毛主席則對這一觀點給予了更為形象深刻的闡述。他指出,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
既然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那么作為對客觀存在的戰爭的主觀反映,戰爭題材的電影當然也是政治的繼續。
更重要的,戰爭題材電影的主要功能,恰恰是要把戰爭實踐中經常被遮蔽、被掩蓋的政治充分揭露和呈現出來。
這里,我們也可以化用毛主席的話說,戰爭電影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電影。
古今中外的戰爭電影,都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02
國外的電影也是這樣。
比如,1962年好萊塢拍攝的反映諾曼底登陸的《最長的一日》,可謂戰爭電影的鴻篇巨制,也被視為經典。
這部電影在冷戰的“尖峰時刻”攝制完成,上映時剛好爆發古巴導彈危機。
影片的政治意圖是非常明顯的。一是要和蘇聯爭奪“從納粹占領下解放歐洲”的榮耀,并為美國駐軍西歐的正當性辯護;二是要讓面對蘇聯坦克集群“威脅”北約盟友恢復自信,其不言而喻的暗示是,美國既然能夠戰勝納粹,當然也能夠擋住蘇聯。
另一部在中國產生巨大影響的戰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則歌頌了美國普通人的犧牲精神(湯姆·漢克斯飾演米勒上尉戰前為一名小學教師)和人道主義情懷,同樣具有為美國冷戰結束后在中東和巴爾干采取的一系列軍事行動辯護的性質。
2003年,美國總統小布什為自己發動伊拉克戰爭辯護時,直接引用了這部電影的臺詞:
“這場戰爭是為了拯救人類文明本身。”
但政治是無法回避的。
由于近代以來,中國進行的戰爭都是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當這些戰爭在銀幕上被用“爽片”形式表現之后,戰爭的正義性、必要性都被淡化了,這就為一些人否定近代以來一系列革命戰爭和保家衛國戰爭的正義性、必要性預留了缺口,為在這一領域里歷史虛無主義的卷土重來預留了通道。
從未來的角度看,在影響巨大的影片中對“戰爭快感”本身的過度追求與炫耀,在青少年觀眾中留下戰爭“很爽”的印象,也潛伏著以輕浮的態度對待戰爭的巨大風險。
毛主席曾經告誡,要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今天,當我們討論軍事、戰爭題材的電影時,尤其應該注意這一點。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高度一萬五千米”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