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寫道:“不論我的著作有什么缺點,它們卻有一個長處,即它們是一個藝術的整體”。加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是消除對馬克思主義的割裂和肢解、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全方位認識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人們把握貫穿于馬克思主義體系在各個層次、各個領域、各個部分、各個國家和各個時期的理論,理解整體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傳承和發展脈絡,從而把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推向新的境界。
一、文獻簡述
目前共檢索出2000年以來與“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相關的主要文獻有87篇,其核心論點反映出國內“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現狀。
一是總體評述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成果。如《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縱覽》《國內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研究述評》《近年來學界關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綜述》《近年國內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研究述評》,還有不少文章涵蓋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評論。這些文獻分別認為,整體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和理論體系的固有屬性,整體性問題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整體性主要是考察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列寧的“三分法”不能涵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全部,馬克思主義還應該包括政治學、社會學、法學、軍事學、歷史學、教育學、文化學、倫理學、人類學等十幾個部分;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可以歸結為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統一性;區分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整體性,主張把握二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對于加強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認識和實際運用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從科學性、世界觀、方法論、發展史等方面分析馬克思主義整體性。這些文獻分別認為,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決定的,維護馬克思主義高度統一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責任;馬克思主義整體性體現在“唯物史觀”這一解決現實問題的根本世界觀上,只有從科學世界觀出發,才能把握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整體性的一般特征和核心要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察歷史現象,分析歷史過程,把握歷史規律,預見歷史趨勢;馬克思主義整體性體現在為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事業的實踐提供了方法論,勞動范疇是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內核,為呈現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內在結構提供了新視角;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整體性與層次性相統一的完整科學體系,應加以全面系統的研究;工人階級的實踐活動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亦是與時俱進地發展著的整體;馬克思主義整體性體現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和傳播的歷史進程中,恩格斯在整體性的視閾中將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學說、哲學的唯物史觀、科學社會主義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馬克思本人所追求的“藝術整體”;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階段,既要考慮主流形態的發展,也要涵蓋非主流形態的發展變化,理論原理、理論運用和理論發展三者相統一,實際上就表現為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發展的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應當推進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澄清西方“馬克思學”炮制的所謂“馬恩對立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前提,列寧關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思想是他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的回答;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確立的不同時期為例,說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發展是領袖和學者共同推動的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實踐,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馬克思主義各個學科理論廣泛實踐的結果,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全面結合的產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出鮮明的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思維底色,從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思維視角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才能抓住根本學深學透。還有的文獻,批評阿爾都塞的觀點,即否認青年時期的馬克思屬于馬克思主義,主張應該將其從整體的馬克思中剝離出去,從而滑向了肢解馬克思的深淵;批評萊博維奇認為《資本論》不具備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基本要件,其研究方法、理論體系與研究內容均存在片面性缺陷,指出萊博維奇以資本為主體的政治經濟學不能構成對資本主義的整體性分析,并以此為由主張只有“超越”《資本論》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的觀點是錯誤的。
縱觀之,近十幾年來,隨著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設立,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就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提出、內涵、要義、研究路徑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觀點有同有異的廣泛探討,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仍有一些欠缺。本文在參考以往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的研究思路,即從以下十二個視角展開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全方位研究。
二、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十二個視角
1、馬克思主義定義性整體研究
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給馬克思主義下過定義,恩格斯只說過共產主義理論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我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對包含著一連串互相銜接的階段的發展過程的闡明”,等等。后來,列寧指出,“馬克思主義是非常深刻的和多方面的學說”,“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是世界各文明國家工人運動的理論和綱領,而“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斯大林從四個方面給馬克思主義(含列寧主義)下定義:“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的科學,是關于被壓迫和被剝削群眾的革命的科學,是關于社會主義在一切國家中勝利的科學,是關于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科學。”毛澤東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他們根據實際創造出來的理論,從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中抽出來的總結論。”鄧小平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另一個名詞就是共產主義”。
事實上,馬克思主義誕生170多年來,經過各國共產黨領袖和馬克思主義學者的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及其各國化的理論體系已是一個內容豐富和范圍廣闊的整體,因而可從創造和發展主體、學術內涵、社會功能、人民福祉、價值觀念和國際交往六個層面,來創新性地定義和闡述馬克思主義。一是從創造和發展主體層面來界定,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開創并由后繼者日益發展完善的理論體系。二是從學術內涵層面來界定,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規律的科學思想體系。三是從社會功能層面來界定,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指導思想體系。四是從人民福祉層面來界定,馬克思主義是關于改善民生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原則思想體系。五是從價值觀念層面來界定,馬克思主義是關于信仰和價值觀的文化思想體系。六是從國際交往層面來界定,馬克思主義是關于世界和平發展和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國際思想體系。
2、馬克思主義綜括性整體研究
2003年7月1日,胡錦濤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提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征。”“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斗都應致力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這就是說,可從理論特征、社會理想、政治立場和理論品質四個層次,來綜合概括性地探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問題。
第一,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認識自然、社會和思維三大領域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第二,在未來社會里,由于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產品極大豐富,消滅了私有制和商品經濟,可以實行全社會的計劃經濟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由于人民不僅同一切私有制實行了最徹底的決裂,也同基于私有制基礎上的“傳統的觀念”實行了最徹底的決裂,樹立了以集體和社會為核心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而成為具有高度共產主義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的新人;由于消滅了私有制和階級,生產力的大發展使產業間、城鄉間和體腦勞動間的對立和重大差別消失,每個人不再固化某種勞動、能力片面發展和永住某一地方,從而形成各個階層和領域的自由人聯合體,可以全面發展和自由發展個體的潛能和社會關系,因而馬克思主義科學預見的共產主義是理想社會。
第三,“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斗,當然是應致力于實現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而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又代表了不同時期其他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具有致力于工人階級和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場。
第四,馬克思主義“不是從原則出發,而是從事實出發”。“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馬克思主義堅持實事求是、理論密切聯系實際,以及檢驗和發展真理的認識方法,比其本身闡述的具體真理,更能彰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3、馬克思主義統一性整體研究
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貫穿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中,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的精髓所在。”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之一,就是從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辯證統一的角度來闡述。
其一,立場是人們觀察、認識和處理問題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從根本上講是由人們的經濟政治社會利益和地位決定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就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立場。
其二,觀點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馬克思主義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知識,是對自然演化和人類社會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涵蓋面非常廣泛。馬克思主義觀點是分層次的。處于最高層次的馬克思主義觀點,是關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處于第二層次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廣泛地體現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社會學、人類學、法律學、資本主義學、社會主義學以及哲學的具體觀點之中。馬克思主義各門學科還有許多具體觀點,大體屬于馬克思主義的第三或第四層次。每個不同層次的觀點,要說明的問題及其時點等均有各自范圍和較大區別。
其三,方法是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相統一的方法論,是指導我們正確認識和改造主客觀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馬克思主義方法也要分層次。應當說,唯物辯證法屬于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思想方法,它處于方法論體系的最高層次。就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社會學、人類學、法律學、國際關系學等人文社會科學來說,除了要運用唯物辯證法這一最高層次的方法論之外,還有本學科的第二或第三層次的方法論。不過,各學科的具體方法都基于唯物辯證法,有些方法還是唯物辯證法的直接擴展和延伸。
簡言之,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是基石、觀點是核心、方法是靈魂,三者有著深刻的內在關聯和一致性。越是具有科學性的觀點和方法,就越是能準確地體現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全人類的正確立場;方法越是正確,觀點就越是正確和深刻,也就越是能體現正確的立場;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階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
4、馬克思主義層次性整體研究
馬克思主義是由基本原理、一般理論和具體論斷構成的有機整體,三者既有關聯性和同一性,也有較大的差異性。具體論斷是基本原理或一般理論的具體延展,基本原理是一般理論和具體論斷的理論升華,三者適用的時間、空間和針對性有所不同。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指馬克思主義最基礎性和最普遍性的道理。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闡明的“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辯證法的對立統一原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原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原理”“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級更替的原理”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闡明的“勞動二重性原理”“剩余價值原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原理”“生產關系四環節原理”“社會生產和再生產原理”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學(科學社會主義)闡明的“階級斗爭原理”“無產階級專政原理”“世界歷史理論的原理”等。必須指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可以也必須發展創新的。譬如,列寧提出“帝國主義原理”,斯大林提出“壟斷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原理”,毛澤東提出“矛盾原理”“實踐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理”,習近平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原理”,等等。
馬克思主義一般理論是指馬克思主義非原理性的普通道理。例如,馬克思主義關于科技發展理論、股份制理論、失業分類理論、分配形式理論、革命策略理論、向共產主義過渡方式理論等。這類一般理論包含共性與個性、時間與空間、世情與國情、歷史與現實等多種因素,其理論因時因地而反映不斷變化的情況。
馬克思主義具體論斷是指基于基本原理和一般理論的具體延展,是針對某一時點具體問題的論斷。具體論斷是“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會隨著“社會生活條件的異常劇烈的變化”而改變,往往涉及明確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民族,通常都是對特定國家或地區在特定時期的歷史事件、發展狀況所作的具體斷言,有著鮮明的指向性和針對性、時效性和地域性,而非普適性。例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某國革命形勢是否到來或是否需要暴力革命方式的研判,便屬于明顯的具體論斷。
5、馬克思主義發展性整體研究
盡管不是馬克思主義發展中出現的任何形態、任何階段,都具有一般的總體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階段性意義,而只有那種代表了歷史時代和馬克思主義發展趨勢因而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主流形態的,才有可能成為一般的總體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一定階段,但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客觀上可多角度地研究。一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如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的思想;二是研究主要國家的共產黨領袖,如鄧小平、習近平、胡志明、金日成、卡斯特羅、久加諾夫等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三是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者,如大衛·哈維、伊藤誠、李大釗、李達、劉國光等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四是研究非馬克思主義或反馬克思主義學者,如歐根·杜林、伯恩施坦、薩繆爾森、張五常等對馬克思主義的質疑或攻擊;五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文化學、資本主義學、社會主義學等專門領域或分科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從世界完整而全面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來看,理應包括這五個角度和領域的系統研究,其涵蓋領袖與學者、主流與支流、全球與本國、總體與分科、傳承與創新、守正與修正、贊成與反對等所有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相關的重要理論。
如果我們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中國共產黨領袖角度來劃分和闡述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可以分為六個階段:馬克思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鄧小平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習近平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這里需要說明兩點:
其一,以往把斯大林主義涵蓋在列寧主義之中并不準確,因為斯大林有系統獨到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二者呈現出理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我們不能因西方抹黑斯大林或由于其犯有肅反擴大化的錯誤而否認斯大林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地位。
其二,列寧主義和斯大林主義長期在蘇聯和世界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起著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并實際指導一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發展,因而不僅屬于馬克思主義蘇聯化理論,而且屬于與馬克思主義并列的國際級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
6、馬克思主義三化性整體研究
2009年10月27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是要求我們從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及其相互關系的整體性角度進行研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認識和解決中國問題,使馬克思主義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理論。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取得革命勝利和全面建設的偉大成就,提出關于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從而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以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取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礎上,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時代變化和未來發展相結合,不斷豐富和發展原有理論,使馬克思主義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內涵。誕生于1848年的馬克思主義,已跨越兩個多世紀的人類滄桑歲月。大體說來,馬克思恩格斯所開創的“19世紀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嶄新的革命理論和人類解放學說,推動了空想社會主義向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飛躍。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等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基礎上形成的符合本國國情的創新理論,可以稱為“20世紀馬克思主義”,它指引世界社會主義實踐迅猛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煥發青春活力,它致力于在中外偉大斗爭中解決民族復興的中國問題和人類發展的“共同體”問題,使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樣本具有鮮明的新時代中國靚色和國際新變局下“改變世界”的時代內涵。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人民大眾及其本職工作相結合,實現有效傳播和受眾真學會用,使馬克思主義具有理論武裝的大眾主體。質言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一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其中中國化是核心,時代化是關鍵,大眾化是基礎。
7、馬克思主義分類性整體研究
2004年4月,李長春在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深入研究和準確闡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基本觀點,幫助人們分清哪些是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結合新的實際加以豐富發展的理論判斷,哪些是必須破除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須澄清的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這就是說,可從分清“四個哪些”的視角和若干理論層面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整體性。
既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科學性、長期性和有效性的特征,那就必須持久堅持,而不存在無須長久堅持的任何基本原理。不必長期堅持的只是根據這些基本原理所作出的因一時一地之特殊情況而得出的具體論斷。針對有論著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能創新而只能應用的觀點,必須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可以隨實踐發展或理論認識的深化而得到豐富性和擴展性發展與創新的。例如,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再生產理論等,發展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國家與革命理論等,創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等。當然,對于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理解,往往導致修正主義、教條主義或實用主義等不良傾向,因而在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中必須破除教條式理解。例如,對于“兩個決不會”的教條式理解,便會否定或貶低“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兩個必然”,甚至認為已經革命成功的中國和蘇聯等都屬于革命的“早產兒”;“‘兩個決裂’與‘兩個決不會’之間也存在著歷史的和辯證的關系,后者是對‘兩個必然’的深化和細化以及完善和發展”,而不能否定與私有制和私有觀念實現“兩個決裂”的共產主義最終目標。
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整體性研究,離不開澄清一些有關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觀點,如以為“馬克思與恩格斯將正義視為不切實際的虛幻物加以拒斥”,他們形成了自己的與唯物史觀無涉的正義主張;以為馬克思的“重建個人所有制”是重建生產資料或勞動力的個人所有制,股份制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是其實現形式;以為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比以前和同時代的經濟學論著缺少數學和定量分析;以為馬克思的經濟學著作是經濟哲學而非經濟學作品;以為馬克思的經濟周期和經濟危機原理過時了;以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不能與市場經濟體制高效結合;以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經濟觀,立公有制主體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觀;破傳統發展觀,立科學發展觀;破以資無法實行按勞分配;等等。諸如此類的錯誤觀點,在中外理論界比較流行,必須一一加以廓清。
8、馬克思主義學科性整體研究
我國于2005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目前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和黨的建設共七個二級學科。其中,前四個學科是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基本學科,后三個學科是從不同的主題和方向來整體性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補充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在整體研究中強調理論與實踐、邏輯與歷史、繼承與創新、研究與教學、科學性與階級性的辯證統一,因而我們可從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涵蓋的七個二級學科的整體性關系角度來研究和闡述。
以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為例,我們可以整體把握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七個二級學科的主要內容。中國共產黨是在共產國際指導下創立的,是研究和接受國外傳播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結晶;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而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新飛躍,即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是繼馬克思主義蘇聯化理論之后的第二個里程碑;中國近現代史證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黨的建設首先是思想理論建設,不斷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從而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偉大功勛和重大成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基礎上,系統把握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從而實現研究和教育的“三貼近”“四個自信”。要言之,從整體把握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七個二級學科的主要內容的角度來領悟《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是當前學科建設和宣傳教育的重要工作。
9、馬克思主義分科性整體研究
馬克思主義分科性整體研究,是指從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國際關系學等學科及其相互關系進行闡述。馬克思主義學說既包括辯證唯物論和唯物史觀的哲學體系、勞動論和剩余價值論的政治經濟學體系、無產階級專政論和自由人聯合體論的共產主義學(通常稱之為科學社會主義)體系,也包括國家論和政黨論的政治學體系、人文精神論和文藝論的文化學體系、社會結構論和社會矛盾論的社會學體系、人類起源論和人類發展論的人類學體系、世界不平等論和帝國主義論的國際關系學體系,等等。
當前,我們須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為指導,形成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的各個分支學科尤為緊迫,也是發展新文科的重要方向。譬如,中外理論界關于文明的探討文獻很多,爭論也十分激烈,我們應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探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等各種文明概念及其相互關系,開展古今中外各種文明形態和特點的比較研究,闡明中國社會主義文明比資本主義文明更具進步性,積極構建和完善馬克思主義文明學理論體系、概念體系和方法體系,為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奠定堅實的學科和學術基礎。又如,應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新理念,來創立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學。該學科要闡明真正立足于世界人民立場與致力于全人類整體利益的關系,闡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與西方宣揚的壟斷資產階級“普世價值”的區別,闡明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與加強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團結和支持正義斗爭的關系,闡明改革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與國際關系民主化公正化的關系,塑造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學派在全球學術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概言之,應建立健全馬克思主義各個分支學科,并不斷完善提高,使整體馬克思主義更加豐滿、更具魅力。
10、馬克思主義破立性整體研究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重要思路之一,便是從批判與建設、破與立、解構與建構及其互動性角度進行全景式闡述。
有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批判有余、建設不足,是所謂只批判不建設、是“破而不立”;也有觀點將“作為革命理論的馬克思主義”與“作為建設理論的馬克思主義”割裂開來,認為馬克思的觀點在革命時期有用,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則用不上。這兩種觀點無法完整地反映馬克思主義的功能定位和歷史意義。
應當看到馬克思主義批判精神和革命意志的鮮明特性,同時也應看到,馬克思主義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規律的闡述是破與立互補的,是批判性與建設性互動的,是解構與建構互促的。如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發展史上,破機械唯物論,立辯證唯物論;破唯心史觀,立唯物史觀;破唯心辯證法,立唯物辯證法;破資本的政治經濟學,立勞動的政治經濟學;破空想社會主義,立科學社會主義;破資產階級專政,立無產階級專政(人民民主專政);破舊民主主義論,立新民主主義論;破私有制主體型的資本主義本為中心觀,立以人民為中心觀;破資本主義金錢民主觀,立社會主義全過程民主觀;破新帝國主義霸權主義觀,立人類命運共同體觀;破資本主義腐朽文化觀,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觀;破資產階級個人價值觀,立社會主義集體價值觀;等等。我們應從解構錯誤理論與建樹科學理論兩大基本層面來整體展示一脈相傳、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宏大體系。
馬克思主義者強調科學地“破”與“立”,而非馬克思主義者經常背離客觀事實和發展規律而亂“破”亂“立”。比如,凱爾索·阿德勒消解《共產黨宣言》,宣揚《資本家宣言》;福山消解共產主義趨勢論、宣揚資本主義終極論;大衛·萊恩消解列寧主義革命論,宣揚無產階級消失論;科爾奈消解公有制主體型市場經濟論,宣揚私有化市場經濟論;張五常消解勞動價值論,宣揚生產要素價值論;等等。我們應理直氣壯地在回應各種謬論和質疑中全面深刻地彰明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嚴整性和實踐檢驗性。
11、馬克思主義致用性整體研究
馬克思恩格斯寫道:“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而要改變世界,就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和理論進行致用性研究,其中主要是政策研究。也就是說,可以從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理論與政策及其相互關系進行致用整體性闡述。
政策是為實現一定的路線、方針和目標而制定的行動準則和重要措施。馬克思主義總是在科學的方法和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政策主張的。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中首先提出經濟、政治、民族、宗教、教育、婚姻家庭等系列政策主張,然后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為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制定了十項主要政策措施,如剝奪地產,把地租用于國家支出;征收高額累進稅;廢除繼承權;沒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財產;通過擁有國家資本和獨享壟斷權的國家銀行,把信貸集中在國家手里;把全部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里;按照總的計劃增加國營工廠和生產工具,開墾荒地和改良土壤;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成立產業軍,特別是在農業方面;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對立逐步消滅;對所有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取消現在這種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等等。
在當代資本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者(包括共產黨人和馬克思主義學者)不斷地提出解決各種經濟危機、貧富分化、生態惡化、教育公平、醫衛體系、文藝低俗、種族歧視、社會犯罪、和平外交、對外威脅等一系列問題的政策主張。比如,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主席久加諾夫在《建立人民政權的十個步驟》、美國共產黨前主席山姆·韋伯在《21世紀的社會主義政黨:形態、理論與立場》的綱領性文章中,都闡述了適合本國的基本政策主張。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均用馬克思主義方法和理論具體分析問題,及時制定、修改和實施在各個領域的政策措施,因而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當前,我們應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過程中,系統梳理基于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和方法的主要政策思想及其演變,開展馬克思主義致用性整體深耕,力戒理論宣傳和研究的“假大空”,更好地促進理論密切聯系實際,更好地促進理論指導具體政策的致用性研究,發揮為“國之大者”獻計獻策的馬克思主義智庫作用。
12、馬克思主義互動性整體研究
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大多是用領袖名字命名的,因而一般認為馬克思主義只能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共產黨領袖來發展和創新,學者只是闡釋、宣傳和辯護。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主張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研究視閾之一,是從領袖和學者分別發展馬克思主義,并產生互動和共同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角度來闡述。
比如,有學者認為,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參與實際活動的無產階級的領袖型人物和具有創新精神的理論家的合一毫不奇怪,整個運動和斗爭要求他們必須如此才能勝任他們的地位,而他們所處的地位、他們的見識和經驗又使他們具有這種可能性。也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和理論家是兩個不同的創新群體。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所進行的理論創新側重于實踐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理論創新側重于學術方面。事實上,領袖治黨治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學者治學求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存在互動互促關系。科學的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體系只有一個,但馬克思恩格斯以后守正創新馬克思主義體系的兩大主體應該既有領袖又有學者,這一認知絲毫沒有“割裂”統一的馬克思主義體系,只是客觀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發展的兩條主線索,即治黨治國的指導思想與治學求真的學術思想在意識形態上的高度一致性和互補性。學者在領袖的治黨治國思想指導下獨立研究學術和學問,并從學理上獻智獻策;領袖在學者的治學求真思想中選用治國理政的學論策論,由此共同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應該看到學者在馬克思主義發展中的重大作用,“許多馬克思主義觀點在黨的文件里是第一次提,但從整個學術界來看就不一定是首創,所以,不能用政界馬克思主義代替學界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發展是一個充滿領袖與學者的互動性的歷史過程。例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就是政界和學界良性互動的典型例子;改革開放以來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股份制、公平與效率、知識產權和文化經濟發展的不少理論和政策,都是堅定的創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率先倡導的。只是在目前的學術研究和闡釋中,對于學者在重大理論問題上的推進關注不夠,缺少專題性的深入細致的研究。這就導致了無法全面系統地理解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發展是一個充滿領袖與學者的互動性的歷史過程,無法深入理解領袖治黨治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學者治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互動互促關系。因此,未來應當加強各主要國家共產黨領袖與學者的馬克思主義觀在交促互補和互動性方面的系統性整體研究。
三、結語:廓清若干誤區
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創造。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面對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龐大深邃的理論體系、方法體系和概念體系,我們只有全方位整體性加以系統梳理和研究,才能全景式地展示其科學性、真理性、實踐性和影響力。
為此,要廓清某些不準確的或錯誤的認知。
一是有輿論認為,馬克思主義只能作為方法,否認其作為思想體系的屬性。其實,方法只是馬克思主義整個思想體系的要件之一,整體性研究必須把立場、觀點和方法相結合,把概念體系、原理體系、政策體系和方法體系相結合。
二是有輿論認為,馬克思主義研究和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研工作只能局限在列寧所講的馬克思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和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的范圍。其實,整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需要所有骨干文科及其教研機構一起,確立全面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大馬克思主義觀”,把對馬克思主義的精湛學術研究、廣泛理論宣傳和有效政策探討有機結合起來。
三是有輿論認為,馬克思主義只是革命理論和意識形態。其實,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意識形態,同時又是學術思想。馬克思主義不僅是一般的學術思想,而更為重要的,它是最科學的學術體系。
四是有輿論認為,馬克思主義已過時或中看不中用或沒有建設理論。其實,僅從《資本論》來說,馬克思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經濟形態的論述就有幾十處之多,闡述了該經濟形態的所有制、按比例發展、經濟計劃、分配制度、農業與土地、教育和家庭等一系列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更是全面系統地闡明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和政策。
五是有輿論認為,馬克思主義是“高大上”理論,與創業就業、收入分配、住房居家、社保福利、婚姻家庭等民生和福祉問題沒有關系。其實,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共產黨領袖和馬克思主義學者都高度重視并具體闡述了關于民生和福祉的問題,均有前后繼承、與時俱進的大量理論性和方針政策性的論述。
六是有輿論認為,馬克思主義也是要由實踐來檢驗的,因而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無所謂。其實,只有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總體性實踐才能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個別的、局部的實踐并不足以證明或者駁倒來源于實踐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應確認和重視實踐檢驗和邏輯證明這兩種判明命題(思想)真實性的方法和途徑。
七是有輿論認為,只有信教才有人生信仰和價值觀。其實,近現代以來,人們分別相信各種較系統的理論體系或主義,如西方的“普世價值”觀、憲政觀、新自由主義等,也包括相信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不過,只有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生的信仰和基本價值觀,才是科學和先進的,且最終必然在全世界普及和實現。
八是有輿論認為,馬克思主義與共產主義完全是兩回事,共產主義是虛無縹緲和不可實現的。其實,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此社會也是不斷發展完善和分階段的)是人類最文明、最高級和最后一個社會形態,因而成為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與共產主義是同一理論體系,應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與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統一性研究。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來源于實踐的整體性,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因而馬克思主義整體性不是封閉僵化的整體性,而是隨著實踐的深入發展而日益豐富、氣象萬千的整體性。從整體性上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對于無產階級政黨、中外社會主義發展和哲學社會科學繁榮來說,均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向各國共產黨赴華參加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專題研討會致賀信》,《人民日報》2018年5月28日。
[2]姜輝:《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解決中國發展問題》,《紅旗文稿》2021年第1期。
[3]程恩富、余斌:《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整體性研究——圍繞“四個哪些”的闡述》,《學術研究》2013年第12期。
[4]侯惠勤:《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年第5期。
[5]辛向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哲學性》,《學習論壇》2018年第9期。
[6]余斌、程恩富:《論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辯證統一》,《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年第12期。
[7]吳文新:《“兩個決裂”與“兩個必然”、“兩個決不會”的關系和現實意義》,《政治經濟學研究》2021年第4期。
[8]戴圣鵬、張旭:《準確理解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正義批判思想》,《海派經濟學》2021年第3期。
(作者系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紅色文化網”微信公眾號,原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年第11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胡澤國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理論邏輯——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
2022-02-1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