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美這兩天出現一些緩和跡象后,反華勢力坐不住了。
盡管中國政府和拜登政府依據相互尊重、對等互惠的原則,就媒體簽證問題達成三項共識,美國國內保守派勢力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說,拜登政府“對華妥協來得太早了”。
與此同時,在美國兩黨議員的推動下,美國總統拜登18日表示,“正在考慮在外交上抵制北京冬奧會”。而且,美國國會的政客還想把這個舉動當做“對盟友國家的示范”。
同是在18日,針對立陶宛批準臺灣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深夜發表談話,發出嚴重警告。
此外,美國議員還想把所謂“臺灣代表”,塞入規模僅次于聯合國的國際刑警組織。
1
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7日表示,就媒體簽證問題取得的成果來之不易,符合雙方媒體利益,值得珍惜。希望美方信守承諾,盡快將有關措施政策落實到位,同中方共同努力,為兩國媒體在對方國家工作生活持續創造有利條件。
然而,美國一些人卻不滿意了。
比如一些所謂“倡導新聞自由”的組織宣稱,“中國仍在打壓國外媒體記者”,然而他們卻只字不提一些外媒記者在中國制造假消息和搞惡意的歪曲報道。他們甚至還宣稱,來自美國的“獨立媒體”進入中國,與中國的“國家媒體”進入美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不知道,他們這都是什么奇怪的邏輯。
2020年2月,蓬佩奧主持下的美國國務院正式把五家中國國營新聞機構指定為“中國政府分支”。隨后,特朗普政府把這五家新聞機構獲準同時在美工作的中國雇員人數,從160人削減到100人,并把簽證居留期從一年減少到90天。
這實際上讓中國駐美記者的工作,變得非常不方便。
而中美在本星期達成的協議,稍微放松了一些限制。根據雙方達成的共識,中國記者將獲得一年多次往返簽證;中國承諾,一旦美國的政策生效,中國將給予美國記者同等待遇。
就是中美關系中,朝著恢復往來方向的小變化,都遭到來自田納西州的共和黨參議員瑪莎·布萊克伯恩(Marsha Blackburn)的反對,她宣稱“那種美國媒體和中國媒體等值的想法荒唐可笑”。
她還敦促拜登行政當局“建立一套體系,認證美國記者在中國大陸獲得了行動自由而且未受騷擾”。
面對政治保守派的批評聲,美國國務院發言人18日辯護說,這項協議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然而,在美國國內問題上,這些議員政客的力量是比較強大的,行政當局有時候不得不妥協。
18日美國總統拜登證實,“正在考慮對北京冬季奧運會進行外交抵制”。拜登給出的原因還是老調重彈——人權。
拜登當天是在白宮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會面時,被媒體問及“是否在考慮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的。此前,已經有一些消息人士將這個可能性提前透露給《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媒體。
拜登回答說,“這是我們正在考慮的。”
外交抵制,將意味著華盛頓方面將不會派政府代表團參加明年2月份舉行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但美國的運動員仍將參加比賽。
但是,美國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科頓等國會反華政客,一直在施壓拜登行政當局全面抵制這次奧運會,也就是美國運動員也都不參加冬奧會。
一位美國問題專家告訴“補壹刀”,如果拜登真的宣布“外交抵制”也主要是出于國內政治上的利益交換考慮。
現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都有一些反華操弄這個議題,不光是共和黨,也有來自民主黨的,所以拜登在這方面有著不小的壓力。比如,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此前也呼吁拜登行政當局不派遣任何政府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
擔任過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季奧運會組委會執行長的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羅姆尼,此前也向參議院正在審議中的《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提出修正案,要求美國政府對北京冬奧會采取外交抵制。
此外,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兩黨議員于今年早些時候,也推出過類似修正案,將禁止國務卿將聯邦資金用于為美國政府雇員參加北京冬奧會提供“支持或便利”。這個修正案包含在已于今年6月獲得參議院通過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中。
這位專家說,拜登現在首要的挑戰是提高國內的民意支持率,重新提振美國經濟,在這方面急需國會的支持。比如,拜登政府前不久終于迎來了1.2萬億美元基礎設施建設法案在國會被批準通過,而之前在眾議院被“卡住”,就因為民主黨一些議員反而投了反對票。
最后因為拜登國內支持率實在太糟糕了,民主黨在明年中期選舉的勢頭上很糟糕,所以民主黨內進行了協調,爭取了部分黨內議員的同意,使得1.2萬億美元基礎設施建設法案最后得以通過。
但是,接下來拜登政府還想通過規模約為1.7萬億美元、針對美國社會保障網絡和更大范圍基礎設施改造的法案。這項法案無論在民主黨還是在共和黨,面臨的反對聲更大,所以拜登政府必須拿一些“籌碼”,與國內議員政客進行“交換”。
2
涉臺問題,也是反華勢力制造反撲的主攻方向。
針對立陶宛批準臺灣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北京時間11月18日深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表談話,發出了嚴重警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多次勸阻,批準臺灣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此舉在世界上制造“一中一臺”,公然違背一個中國原則,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的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
而且,中方給立陶宛此舉的定性是——性質極為惡劣。
在這一警告中,我們的外交部發言人強調,“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由立方負責”。
當然,立陶宛政府敢這么做,背后還有美國人的推動。
立陶宛人口不到300萬,國土面積約為6萬5000平方公里。不折不扣的一個歐洲小國。通過梳理可以發現,立陶宛的反華動作,主要是從今年年初開始的。
也就是民主黨拜登政府上臺,美國國會正式推動“在國際上幫臺灣拓展空間”。
今年2月份,立陶宛議會通過“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17+1)合作機制”等決議;5月份,該國又通過決議,干涉中國香港等問題;再接著,立陶宛又打出“臺灣牌”,先是向臺灣當局捐贈疫苗,后又密謀設立所謂的“代表處”。
立陶宛如今變得這么反華,除了這個國家與俄羅斯有著幾百年的世仇外,還有一個原因是,2019年7月,沒有從政經驗的立陶宛經濟學家瑙塞達當選總統。
這位學者型的立陶宛總統主張向歐盟和美國靠攏,在安全上全面依靠北約,對俄羅斯和中國則抱有警惕和敵意。
為了實現所謂“威懾俄羅斯”的目的,瑙塞達在競選總統時還強烈支持美國加強在立陶宛部署軍事力量。不僅如此,他還鼓動鄰國波蘭邀請美國,在該國境內設立永久性軍事基地。由此可見,這個立陶宛總統就是一個堅定的親美分子。
于是,現在的立陶宛成了美國“反俄遏華”的棋子和“先鋒”。
在美國要制裁俄羅斯的時候,立陶宛在歐盟中沖在最前列。在美國要打壓中國科技企業,跟中國打科技戰的時候,立陶宛迫不及待站到了美國一邊。為了配合美國,立陶宛也將中國稱為“國家安全威脅”。
在美國政客的授意和鼓動下,立陶宛又接連對涉港涉臺等中國內政問題發起輿論攻擊。在近一年來的反華活動中,基本都有立陶宛的身影。
從經貿上看,立陶宛對中國的出口只有幾億美元,他們認為,就算被中國經濟制裁損失也不會太大。只要美國能給立陶宛幾億美元的援助,那得到的回報可能比損失的要多。所以,立陶宛成了“美國遏制中國策略的試驗品”。
中國社科院一位研究歐亞問題的專家告訴“補壹刀”。美國人想借立陶宛打開一個“范式”,即在中國的邦交國建立與臺灣的“非正式外交關系”,將對臺外交從過去的禁忌變成“擦邊球”。
美西方一些大國,一方面在原則問題上不敢越雷池一步,但私下里上支持第三國與臺灣以一種“變通的方式”打外交牌,鼓勵歐洲小國在臺灣問題上說美國不敢說的話,做美國不敢做的事。
所謂“新歐洲國家”,以波蘭、立陶宛為代表,在外交上緊跟美國,在阿富汗等其他熱點問題上其實都是美國的“馬前卒”,試圖刷存在感。
3
在國際組織機構領域,美國國內的反華勢力企圖搞出一些“浪花”。
18日,來自猶他州的共和黨國會眾議員約翰·科蒂斯宣稱,在他的牽頭下,70多位來自民主與共和兩黨的美國議員正在推動讓國際刑警組織“接納臺灣”。
他在當天發表聲明說,70余名兩黨議員11月9日致函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德和國際刑警組織華盛頓辦事處主任邁克爾·休斯,表明國會支持“將臺灣納入國際刑警組織”的明確意圖。
科蒂斯宣稱,“臺灣理應有與美國和其他民主伙伴共事的席位,以根除國際刑警組織的腐敗和濫權。本屆行政當局必須落實國會所通過的法律的意圖,抗衡中國的影響力,并在本月晚些時候召開國際刑警組織大會之前大力推動臺灣參與國際刑警組織。”
可以說,在世界衛生組織及世衛大會失敗碰壁后,那些美國的“反華勢力”和“友臺派”政客想把國際刑警組織作為新的“戰場”。
1923年成立的國際刑警組織,是僅次于聯合國的第二大國際組織,也是世界最大的警察組織。該組織總部目前在法國里昂,有194個成員國。由于中國的反對,某些人“把臺灣塞入國際刑警組織”的企圖一直沒能得逞。
2016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一項法案,要求“促使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刑警組織”。2020年,特朗普把科蒂斯推出的“臺北法案”簽署成法,要求美國國務卿指示美國政府駐國際組織的代表,利用美國的影響力推動臺灣作為“成員或觀察員”參與國際組織。
2020年,被納入2021財政年度撥款法案而獲得通過的所謂“臺灣保證法”也提及,美國的政策是推動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刑警組織和其他國際組織。
那么,該如何對這些反華勢力掀起的反撲,進行回擊和反制呢?
一位國際問題專家對“補壹刀”表示,首先在輿論層面上要回擊,一些外媒大肆宣揚的所謂的“外交成功”,說到底只能是某一些人、某一屆政府的暫時收獲,為的是他們自己的小集團利益,搭進去的是立陶宛未來同中國關系的發展、甚至是中歐關系的政治基礎。
這會被證明是得不償失的,他們也不代表立陶宛人民或者歐洲民眾的利益。從我們行動的層面上也要把少數反華勢力謀利,跟立陶宛、中歐關系、中美關系的總體利益區分開,這樣才能做到精準打擊。
其次,是要有耐心,要進行目標管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有打一場持久戰的耐心準備,不可能靠一兩次反制就能把問題解決掉。如果太想一次性解決,反而會讓問題擴大。
歐洲議會之前通過決議中有一條,是要求歐盟駐臺機構更名。當然歐盟更不更名,還要看美國的動向。
前述歐亞問題專家認為,做壞事的人一定要受到懲罰,要讓他們感到持續的痛,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也才能阻止后來人出現。
以立陶宛為例,現在美歐是在一些非核心利益上表現出對立陶宛的支持,這是一種外交場合的表態,他們不會真正替立陶宛承擔責任,所有的責任都得立陶宛自己承擔。相關國家經濟上有很大壓力,當立陶宛看到別的國家吃肉自己連湯都喝不到的時候,就會難受了。
(來源:“補壹刀”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孫玉良 | 歐盟集體反華陰謀流產,波蘭明確表態!拒絕臺獨力挺“一個中國”
2021-09-08?孫玉良 | 美國密謀反華浪潮!立陶宛甘作先鋒,率先對華發難,中國憤怒反制
2021-08-1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