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建設應當提升為戰略重點 (2015年11月23日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經濟網、人大經濟論壇等) 曾飛 早在1998年,著名專家雷亨順教授就在《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發表關于長江航運和長江經濟帶的研究論文,重點指出:“黃河持續斷流,長江的使命重大。長江經濟帶對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占有主體地位;‘斷鏈’是長江經濟帶難以形成的關鍵因素之一;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不能舍東西而取南北,當盡力聯接斷鏈。長江的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水資源保護至關重要。重慶市必須實施生態型經濟發展戰略,將庫區建成生態經濟區。”
2014年《人民論壇》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陳建軍《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意圖》等論文進一步指出“長江經濟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互相聯系,以及長江經濟帶戰略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該文指出:“2013年以來,中央決策層關于建設國家重點戰略區域長江經濟帶的設想逐漸清晰起來,這一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湖北時指出,‘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發揮內河航運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打造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意圖:一是依托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漢、重慶三大航運中心;三是推進長江中上游腹地開發;四是促進‘兩頭’開發開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緬經濟走廊。這樣一個以長江水道為紐帶,橫貫東中西部的經濟帶的提出,意味著中國國家區域戰略的出臺和選擇有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2014年09月26日騰訊財經《長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布局五大城市群》一文也已經報道過:“繼長江經濟帶寫入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后,國務院昨日(9月25日)發布《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提出將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這標志著長江經濟帶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江西、湖北 、湖南 、重慶 、四川 、云南 、貴州 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
2015年11月23日光明日報《專家研討“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報道披露:“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等聯合主辦的“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促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廣西師范學院召開。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與區域發展”、“資源利用與合理配置”、“衛星測繪與遙感應用”和“資源教育與人才培養暨研究生論壇”4個專題進行研討。” 簡而言之,華夏經濟很早就以黃河及長江經濟帶為重心。而長江經濟帶的作用更是后來居上。要振興民族經濟,不能只重沿海經濟帶而忽略沿江經濟帶。只重南北互通而忽視東西貫通的經濟結構必然是畸形的(東西失衡)。在通過絲綢之路貫通外部的形勢下,內部的東西貫通也就更加迫切。沒有內部經濟互聯的完善的結構,建構良好的世界經濟互聯的輻射結構就會失衡,沒有完備的輻射中心,內外互聯的整個構想甚至有淪為空談的危險。
然而,政府有關經濟部門當前所關注的更偏向于分散布點的、一哄而起的、沒有整體結構的所謂“新區”建設。其間的短視訴求還在于救火,希求通過“新區”建設重整房地產業,以救因為房地產泡沫而引發的鋼鐵、水泥等相關產業的產能過剩的經濟結構扭曲之急。然而,單單就此而言,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不但能夠更好地拉動,而且還沒有再一次扭曲經濟結構之貽。就因為短視,經濟建設的注意力被轉移,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步履蹣跚,其戰略重心的地位被忽視,因而建設速度遠遠不能滿足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
因此,筆者呼吁,迅速扭轉偏差,把建設重點轉移到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上來,加快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迅速從根本上完善中國的經濟結構,打下今后經濟高速、平穩、持續發展的良好基礎。而完成長江經濟帶的重建關鍵就在于兩點:連接斷鏈和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水資源保護,包括適中地把握好三峽水庫的蓄水量,不走極端,兼顧全面。并恢復洞庭湖、鄱陽湖等湖泊群的天然調節作用(注:長江中下游湖泊星羅棋布,較大的湖泊面積總和達2萬平方公里以上,它們對長江的水量起著天然的調節作用;在這些眾多的湖泊中,以鄱陽湖、洞庭湖的面積為大,對長江水量的調節作用最為顯著;近年來這些湖泊的水生態遭到了嚴重破壞)。其間的一些問題,雷亨順教授等許多專家已有過詳細的研究和論斷,這里就不再重復論述。在廉價、大運載量的水運通暢的基礎上,輔以沿江鐵路、公路網和航運中心的完善,東西大通聯的格局就有了基本骨架。完善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成都等重要節點及其相互依存關系,就能進一步確立長江經濟帶的基本構架。外部與南北大通道連接,西與陸上絲綢之路聯通,東與海上絲綢之路聯通,中心輻射形的大聯通就會形成完善的格局。這十分有利于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沒有理由不把長江航道和長江經濟帶(長江“一帶一道”)當成戰略重點來加速推行。
要完成“長江一帶一道”的復興就必須有如同廈門人痛下決心整治廈門環形海域,完善廈門深水港環境那樣的魄力與果斷。優柔寡斷,前瞻后怕是完成不了如此大業的。當年廈門人為了完成環形海域的整治,下決心清除了一切海域養殖與妨礙深水港環境的項目,甚至拆開了廈門人曾經引以為自豪的海堤,終于形成了良好深水港與環形海灣城市的基本條件。非此等決心業終難成。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