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文/陳忠海
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國的GDP總量仍位居世界第一,但與之相對應的是,金融業的發展十分落后,從貨幣政策制定到金融市場監管,都與世界先進國家有很大差距。在激烈的經濟競爭中,還在學步中的中國金融業不斷走著彎路,在近代至少釀成過三次大的金融風潮,本就脆弱的社會財富在這些風潮中輪番遭到洗劫。
貼現風潮
貼現,現在商業銀行經辦的一項很普通的業務,指遠期匯票經承兌后,匯票持有人在匯票尚未到期前在貼現市場上轉讓,受讓人扣除貼現息后將票款付給出讓人,或者由銀行購買未到期的票據。簡單地說,就是為了獲取資金,把遠期收益在當前兌現,前提是擁有銀行出具可以將來兌現的匯票。
19世紀60年代初,中國的江南地區正在經歷著一場太平天國運動,但這場運動非但沒有打垮上海的經濟,反而讓上海呈現出一派繁榮之勢,許多躲避戰亂的人來到這里,或購房或租房,使房地產市場爆發式增長。據《上海法租界史》,一塊原來只值每畝200兩的地皮很快就可以賣到1200兩。同時,棉花投機生意在上海也很火爆,很多懂行不懂行的人都涉獵其中,據《上海近代貿易經濟發展概況》,不到10兩一擔的花布很快漲到30兩,1863年上海的原棉出口較上一年提高了3倍。
無論“炒房”還是“炒布”,都需要大量資金,但此時上海的金融市場發育還很不成熟,中國最早的銀行——大清戶部銀行40多年后才成立,能為投資者提供融資的只有票號、錢莊等民營金融機構,它們的資金實力又非常有限。
獲利的沖動和資金的不足煎熬著人們,怎么辦?這時外國銀行出面了,他們推出了貼現業務,接受中國錢莊和票號出具的票據,錢莊、票號及商人聞風而動,紛紛用票據去貼現以獲取投機資金,開始還相對正規,但票據也是有限的,有人干脆自己開辦錢莊,不為做生意,只為能出具票據,這樣一來就亂了。
1863年,太平天國運動基本結束了,大量避難人口離開了上海,上海的房地產市場瞬間崩盤,房價大幅下降仍無人問津,房租跌了一半,在房地產市場投機的商人虧得血本無歸。屋漏偏逢連夜雨,國際市場上棉價又大跌,1865年倫敦市場上的棉花由每包15磅急跌到8磅,投機在棉花市場上的商人也損失慘重。外國銀行、錢莊和票號、投機商人構成了貼現的資金鏈,資金鏈斷了,從事投機的洋行率先倒閉,緊接著是錢莊和票號,這股因貼現引發的倒閉潮在1866年形成高峰。
倒賬風潮
過了十幾年,上海又刮起了一場倒賬風潮。
倒賬,近代金融從業者的一句俗語,意思是“賬倒了”,無法給儲戶支付,得關門了。這次風潮出現在1883年前后,起因是大批錢莊盲目為一些新開辦的公司發放貸款,公司經營不善,造成壞賬,連累到錢莊紛紛倒閉。
19世紀七十年代,受洋務運動的影響,中國又興起了一股開辦公司熱,1872年上海輪船招商局成立,其性質是官督商辦的股份制公司,對外發行股票,由于有北洋大臣李鴻章作后臺,公司成立后業績很好,股票價格也一路上漲,每股面額為100兩的股票最高時漲到了250多兩,這帶動了其他一批公司的開辦,其中包括許多礦業公司,股價也都一路看漲。
上海的投資者和錢莊經歷過十幾年前的貼現風潮的洗劫,此時元氣稍稍恢復,本應十分謹慎,但面對這一次投資機會又開始蠢蠢欲動,公司股價上漲自然是投資者追捧的結果,錢莊覺得太慢,他們想出了一招,直接向這些公司發放貸款,抵押的東西也很簡單,用這些公司自己發行的股票就行。在一個較為完善的資本市場里,股票作為一種有價證券是可以拿來抵押的,這種業務現在稱為質押貸款。但在當時,資本市場還很稚嫩,公司治理結構、信息披露這些防范風險的措施都談不上,一旦公司經營不善,股價就將暴跌,甚至成為一張廢紙。
但是,獲利沖動大過了對風險的恐懼,大批錢莊向這些新開辦的公司發放“質押貸款”,甚至主動請客吃飯央求人家接受貸款,有的錢莊資本金只有幾萬兩,但一出手就是幾十萬兩,其他資金自然是眾多儲戶們的。
1883年前后,這些新開辦的公司大多因經營不善引起股價暴跌,開平礦務局的股價5月份還在200兩以上,10月份就跌到了70兩,跌破了100兩的“發行價”。錢莊損失慘重,貸款無法收回,“質押”的股票一天天縮水,儲戶聞訊來擠兌,錢莊只好關門。上海南北市有錢莊78家,受連累的有68家,其中40多家倒閉,鎮江、寧波、漢口、北京、福州等地的錢莊也受此牽連而大批倒閉,成千上萬的儲戶失去了血汗錢,他們聽到消息去找錢莊時,那里已空無一人,能做的也只是“遂將店內所有物價抄掠一空”而已。
貼票風潮
又過了十幾年,到1897年前后,上海又爆發了一次金融風潮,影響更大,損失更重。這一次金融風潮是由另一種稱為“貼票”的新的金融業務所引起的。
貼票也是一種與票據有關的業務,意思是“貼錢兌換票據”,儲戶到錢莊存錢,存100兩,約定年息為1分的話,存一年利息是10兩,本來的流程是錢莊出具100兩的存單,期滿后儲戶拿存單去錢莊取110兩的本息。錢莊覺得這樣還不足以吸引儲戶,于是推出了這樣的新業務:儲戶只需來存80兩,錢莊就出具100兩的存單,存滿一年來取錢直接取的是100兩,換算下來,年息超過了2分。
說白了,貼票就是一種高息攬儲,當時錢莊的年息是1分左右,通過貼票手段年息被提高到2-3分,儲戶得到的是超額回報,錢莊得到的是大筆資金。
問題是,這么高的資金成本錢莊能消化嗎?這里有一個背景,當時鴉片生意火爆,大量鴉片商人急需資金,成為錢莊最重要的客戶。另一個客戶是“合會”,也就是賭場,賭場從錢莊貸出款來,通過更高的利息放給賭徒。有這兩類客戶,再高的資金成本錢莊也敢要。
這還是想真正做生意的那些錢莊的想法,對于一些膽子更大的錢莊,他們突然發現用票據可以輕易換來真金白銀,票據是什么?不過幾張紙而已,哪來這么好的事?于是票據這種“無本買賣”又開始泛濫起來,一些有“門路”的人紛紛成立自己的錢莊,一個綽號叫“楊四”的法租界巡捕在大馬路開了一個錢莊,開出空票4萬兩;一個叫孔阿才的人在四馬路開了一個錢莊,本金只有幾百兩,開出的空票就有5萬兩。這些人并不怕,他們可以用新儲戶的錢去還到期的存款,在高息吸引下,新儲戶又源源不斷找上門來,成了一種“擊鼓傳花”式的游戲。
當然,這樣的游戲肯定會有玩不下去的一天,有人也許明白,但又總覺得自己的運氣不會那么差,都幻想著泡沫破裂前自己能全身而退,這種心理被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歸納為“搏擊理論”:在這個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個傻子。
貼票泡沫于1897年下半年破滅,一部分錢莊無法兌付儲戶的錢,開始是退票,后來直接倒閉,一個月就倒閉了幾十家,許多錢莊老板“跑路”,跑不了的有些選擇了自殺。大批儲戶血本無歸,有的跳河、服毒,有的家庭破裂,巡捕房、法庭接到大批有關“貼票”的經濟糾紛案件,既無力一一偵查,也無力審判執行,上海社會被“貼票”弄得一團糟。
三大反思
貼現、質押貸款、貼票,這些名詞現在或許不算新奇,但在一個多世紀前絕對是新鮮事物,普通百姓難以搞懂。正是這些“新名詞”背后暗藏的所謂“創新業務”,使中國近代的金融業接連遭受重創,而每一次金融風潮所波及的,也絕不僅僅是錢莊、票號自身,中國的民族工商業在一次又一次浩劫中被打擊,廣大百姓辛苦積攢的財產也在這一次又一次金融風潮中被浩劫,近代中國百姓的“積貧”、國家的“積弱”,在這幾場金融風潮中都能找到直接的答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反思這幾場金融風潮,至少可以得到三點重要啟示:
一是從這幾場金融風潮中可以認識到,不是所有“新業務”都能稱為創新。在一個創新型社會里,經濟需要創新,金融更需要創新,所謂不進則退,說明在原地踏步也是一種倒退,金融業要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時時刻刻在創新。但金融創新的技術性很強,面對大量金融衍生產品的出現,如何分辨良莠是普通投資者難以做到的,這就需要創新者始終把握為何而創新、怎樣去創新的原則,切忌投機心態和短期行為,切忌鉆市場的漏洞打“擦邊球”,更不能利用甚至煽動公眾的投機心理制造所謂熱點,一旦市場失去控制,傷害的不僅是廣大儲戶和投資人,那些推波助瀾的機構自身恐怕也會先倒下。
二是從這幾場金融風潮可以折射出,金融發展一旦跟不上經濟的發展就會誘發投機行為。清末以來政權日漸式微,最高統治當局面前凈是棘手的事,根本不可能把金融建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貨幣制度、資本市場建設、金融監管都嚴重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需要,大清銀行20世紀初才姍姍來遲,支撐民族工商業發展的是一些民營錢莊、票號,在以銀兩、銀元為主幣的情況下,市場倍感銀根短缺,嚴重制約了經濟的正常運行,一些正常的資金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金融領域里的各種投機行為才得以大行其道,一次風暴洗禮所得來的沉痛教訓往往管不了幾年,不久之后新的投機行為又會上演。上海的貼票風潮剛過,僅5年后天津就上演了一次“貼水”風潮,可以稱為貼票風潮的“升級版”,是市場如此不汲取教訓嗎?根本的問題,還在于誘發這類投機行為的金融環境沒有得到改善。
三是這幾場金融風潮可以說明,一個國家絕不能把金融主導權拱手相讓。金融風暴來臨需要國家出面“救市”,這是市場渡過危機的最后一道閘門,但在這場風暴中,清政府幾乎沒有什么作為,不是不想救,而是力不從心。19世紀下半期以來,貿易逆差加上戰爭賠款,造成了中國市場資金面上總體呈現銀根吃緊的態勢,清政府以稅權、財政權為抵押多次向外國銀行貸款,私人錢莊為了擴大資金規模也向外國銀行借錢,外國銀行實際控制著近代中國的金融命脈,每次金融風暴即將來臨時,嗅到一絲味道的外國銀行搶先脫身,他們抽走銀根、逼迫還款,加劇了風險的生成和破壞力,缺少“救市”手段的清政府只能干看,任由市場自我掙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