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本次亞洲之行,要訪問日本、韓國、中國、越南和菲律賓五個國家,其中的中國之行無疑是重頭戲。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這個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世界格局就圍繞著中國能否崛起和美國是否會衰落這個主線而展開,中美互為最重要的戰略對手,世界將把焦點對準特朗普這次訪華。我認為中國這次尤其要關注特朗普之行中,會不會把剛掀起蓋頭的“兩洋愿景”變成“兩洋戰略”,美國的對華新戰略就寓于美國的“兩洋戰略”中,甚至可以說,美國基于“兩洋愿景”的新戰略,就是針對中國打造的。美國的這個戰略內容,自然關系到中國的崛起進程。
在特朗普訪華之前,美國政要在吹風這個“兩洋愿景”,即一個開放的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的“美國愿景”,這顯然是一個新提法。雖然目前還只是愿景,還不具有一個戰略的具體內容和清晰性,但這個美國新愿景發出的地緣政治信號卻不容忽視。按照美國白宮釋放的消息,輿論普遍認為特朗普很可能出訪亞洲期間宣布美國的新亞太戰略戰略。
美國一旦把“兩洋愿景”轉變為“兩洋戰略”,意味著美國又一次出現戰略調整,而且主要是針對中國的戰略發生變化,這是中美關系進入新時代的美國對華政策。
美國要把亞太戰略變成兩洋戰略,重點是拉印度入伙,形成美、日、澳、印的“四國同盟”。在蒂勒森訪問印度在與斯印度外長瓦拉吉會談時表示,美國認可印度崛起,兩國是“天然的盟友”,贊揚美印有共同的民主價值觀和共同的愿景,稱美印作為世界上最大兩個民主國家是地球兩側的穩定力量。這讓人想起蒂勒森在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演講中,闡述的那個美國戰略愿景,說美國要與印度發展持續100年的更緊密的軍事、經貿和外交伙伴關系,這是表態要把美印關系要提升到百年盟友的程度。 蒂勒森在訪印時高調評價美印關系時,不忘批評中國,說中國沒有像印度那樣負責任,抨擊中國損害了國際秩序,明確表示美國不可能與中國發展出美印那樣的關系。
從美國國務卿的這些話里話外,美國的兩洋戰略的大體框架都可以勾勒出來,就是在原來的亞太朋友圈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印度,通過美印關系的全面升級,來共同應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特朗普政府在聯俄制華的戰略已經無法實施的情況下,把“聯印制華”提上日程。美國會增強對印度的軍事和經濟支持,還會把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和中東的軍事力量,跟印度的軍事力量加強合作,對中國的印度洋航線安全進行威懾。
所以,這對中國的海上能源線路,會增加威脅的力度。有美國的支持,印度會增加對中國“一帶一路”的干擾。
中美關系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無論中美關系主要是競爭還是合作,都不妨礙這個雙邊關系的重要性,根本原因是中國的崛起必然是一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不可能不跟美國的全球大國地位產生利益重疊和沖突,所以這兩個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斗爭也顯然存在。但是中美的戰略競爭之中又有離不開的戰略合作,尤其是經貿方面現在是不可分離的關系,這就跟競爭帶來了很多特殊性,是一種又合作又斗爭的關系:有斗爭,但一時半會還不會撕破臉;有合作,但斗爭也不會停止。
中美之間的競爭和合作交叉,在中國還沒有讓美國擔心來自中國的挑戰之前,美國寄希望于中國早晚會融入美國領導的國際秩序中,所以兩國之間的斗爭掩蓋在合作的表面之下。但是當中國的力量已經達到令美國感覺到威脅的程度,美國會想辦法把遏制中國作為處理雙邊關系的重點。
現在中美關系就處于這樣一個階段,可以視為是中美關系的新時代。
因為美國的戰略出現重大偏差,把本來已經對美國地位構不成重大威脅的俄羅斯作為遏制和打擊的重要對象,對來自普京的緩和關系的信號置之不理,還利用“通俄門”封死了特朗普政府跟俄羅斯關系講和的空間,特朗普政府也不得不跟俄羅斯打起了外交戰。美俄關系在短期內已經不具有向好的可能,基辛格提出的“聯俄制華”戰略,也失去了實施的可能性。
美國這樣的戰略,導致美國一方面不可能集中全力遏制中國,而且還把俄羅斯逼向了中國一邊,中俄關系開始走向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從安全到經濟的戰略合作已經全面鋪開。這樣一來,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國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性,而美國可以用于遏制中國的資源,就不足了。
這對于中國來說當然是好事。當年美國崛起的時候,當時最強大的大英帝國,就先后犯下戰略失誤,先是為了遏制法國,扶持普魯士。等到普魯士統一德意志之后,又為了遏制德國,無法對潛力更大的美國進行全方位圍堵,最后大英帝國的世界地位被美國終結,成為世界二流國家。
現在的美國越來越感覺到因為中國的實力增強而帶來的壓力,對于美國的主流政治思維而言,中國的強大就是對美國的挑戰,但是美國現在卻對于如何遏制中國繼續更加強大,并沒有找到好辦法。除了前面說的原因之外,美國也錯過了壓制中國的最好時機。911發生之后,美國把主要注意力從亞太轉向中東和中亞,打算在拿下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后,再東西夾擊解決伊朗,從而把整個中東都置于美國的控制之下,挾世界油庫而號令天下。但是在解決伊拉克和阿富汗問題時,消耗了國力,財政赤字猛增,在解決伊朗問題上又受到中法德俄的牽制,被伊朗核問題擋住了在中東版圖前進的腳步。而中國利用這十幾年的戰略機遇期,實現了國力的巨增。等到奧巴馬政府回頭想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重新把注意力放在中國身上的時候,美國發現中國已經成長到超出美國的遏制能力極限。美國現在能夠做到的是對中國進行戰術級的干擾,但是卻很難實現戰役級別的阻撓。奧巴馬要把60%的美國海外軍力部署在中國周圍,一樣無法阻擋中國走向星辰大海的腳步。
奧巴馬時期的美國為圍堵中國,重點是防止中國向太平洋方向實現突破,確保21世紀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在2011年希拉里發表的《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一文,開門見山就是:“未來的政治將決定于亞洲,而不是阿富汗或伊拉克。美國將置身于行動的中心”。但是因為中國的實力已經非昔日可比,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在中東露出了戰略空白,讓俄羅斯通過在敘利亞的行動,給美國在中東的安全主導權以很大的壓力。
特朗普政府上臺之后,對奧巴馬政府的主要政治遺產進行近乎全盤的清算,不但立即廢除了TPP,也基本廢除了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但是新的亞太戰略,卻一直沒有清晰。如何定位和處理跟中國的雙邊關系,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美國一旦把“兩洋愿景”轉變為“兩洋戰略”,意味著美國的對華戰略確立。從這個新愿景看,美國要在奧巴馬原來的亞太戰略上做一些改進,把印度拉進來,把圍堵中國的重點從太平洋轉為太平洋和印度洋并重。美國的這種調整,是跟中國的實力變化以及“一帶一路”戰略有關。
從小布什的重視中東到奧巴馬的重視亞太再到特朗普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并重兩次戰略轉變,最大的原因是中國的實力增長,都是圍繞著中國戰略變化而展開。如果說奧巴馬感覺到中國是美國全球地位的最大挑戰者,所以要把戰略重點從中東轉移到亞太。到了特朗普時代,美國已經感覺到光靠亞太戰略,一則中國的實力已經強大到美日放風美國要把第一島鏈交給日本,美國專注于第二島鏈的強化,這實際上是一種不得已的戰略收縮的打算;二則,美國主要在太平洋方向部署并不能很好的應對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不但是東西兼顧、海陸并重,而且本來就是“兩洋戰略”。對中國來說,印度洋的重要性甚至超過太平洋,因為中國一半以上的石油都要通過印度洋航線。實行海權陸權并重的中國,也要把麥金德設想過的“世界島”從被海權強國碎片化的狀態連通為一個整體,客觀上會讓地處美洲的“美國”變成從海權時代的世界中心變成一個偏于一隅的大號“英國”,所以中國的西向戰略在“一帶一路”中占據更大的權重。這樣既可以從美國力量相對薄弱的印度洋方向實現突破,也可以通過西向的海陸并進,與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實現對接,實現對美國中東的石油美元安全框架的合圍。美國如果繼續執行原來的亞太戰略,既無法應對中國向西的開拓戰略,自己的中東安全格局也會承受著來自中俄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挑戰。
針對美國還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兩洋戰略,中國可以繼續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鞏固與俄羅斯的關系,用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加上中巴的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中東實現破局,改變中東的現有政治版圖,通過聯合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對美國的中東布局進行壓縮,通過介入巴以沖突,支持巴勒斯坦,通過中東主要矛盾的轉化,對倒向美國的遜尼派陣營進行分化,進一步孤立美國,攻其所必救。
對印度,中國不能小視。印度的地緣位置優勢和同樣巨大的人口基數,是威脅中國的潛力國家?,F在的印度因為內部的碎片化,所以對中國的威脅還大致在可控范圍,但是印度的莫迪所在的人民黨,是一個既受昔日大英帝國的大國雄心感染,又有濃厚的國家主義色彩的政黨,一旦印度通過國家主義,把印度整合為一個緊密的整體,印度的國家實力和大國野心都會膨脹到對中國更為不利的程度。中國需要一個清晰的對印戰略,一旦印度和美國捆綁在一起,對中國露出牙齒,中國可以通過跟巴基斯坦的關系,回擊美印對中國西進路線的干擾;還可以想辦法支持印度的地方割據勢力的方式,抵消印度國家主義政治力量整合印度的努力。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