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國家已經確立了黨領導下的“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因此這對黨的理論建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課題,迫切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并建設好民生實體經濟以及執政文化等事關執政根基的工作。法治可理解為外力規范,德治則注重內化于心,一個帶有強制規范性,一個是自動自發,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廣大黨員在加強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和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學習傳統文化和了解宗教文化。
筑牢執政根基,保證執政能力(一):人民為根,民生為本
在當前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大潮中,我國一黨執政和特色經濟發展模式受到來自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挑戰和質疑,國內很多人在思想領域被搞得迷迷糊糊,甚至有部分黨內人士也認識水平不一,這對黨的理論建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課題,迫切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對內做好正面宣傳教育工作,對外直面質疑和詰問,理直氣壯,以正視聽。
一、人民為根
為什么中國要實行“一黨執政,多黨合作”的政權模式?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處于國家的執政黨地位?
“話不說不透,理不講不明”。我們沒必要回避這個“敏感”問題,提出這個問題是為了打消新形勢下一些人的模糊思想認識,是要明確中共一黨執政理論依據,并用最簡單明了的語言大聲告訴全世界。9月9日,王岐山在“2015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期間,首論中共“合法性”,不僅理論意義重大,更彰顯了我黨執政一個世界大國的自信與開放。
歷史合理性。從中國歷史文化層面來講,中共代表人民執政符合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但中共執政不是簡單的“打天下、坐江山”的封建思想認識,而在于中國共產黨本身是一個能夠代表最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組織,有其階級代表性、理想信念、組織體系、行動綱領、組織紀律,完全不同于“家天下”的世襲封建皇權,更不是“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
政治合法性。黨有沒有資格處于執政黨地位,突出體現在人民的選擇和認同,中共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由弱小的革命黨成長為一個大國的執政黨,正是因為得到了最廣大勞動人民的支持和認同,人民政權是人民用“手推車推出來的”,這就是人民的選擇,這就是中共執政的政治合法性。
法學合法性。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就是黨代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人民民主專政的法理依據。
總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最廣大的窮苦人民,推翻壓在中華民族頭上的各股侵略壓迫勢力,建立起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掀開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篇章。這時候,新中國由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政權需要一個代表來領導人民管理國家,這個代表當仁不讓就是中國共產黨,因為中國共產黨自其成立之日起,就把自身的政治立場定位為無產階級政黨,成為廣大勞動人民政治權力和各項利益的忠誠代表,因此,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黨地位合理合法,名正言順。
二、民生為本
習近平講到:“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
我黨的執政基礎是人民的意愿,因此,保證我黨執政根基永固的根本問題,一是黨建,二是民生,說到底就是一句話,怎么做好“為人民服務”。
做好黨建工作是要著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黨執政的法理基礎是代表最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權力和各項利益,這就要求黨一定要把自身黨組織建設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能夠代表得了人民的利益,經得起人民的考驗。一個國家的執政黨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這個政權的合法性就必然會產生危機和動搖,這從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可得前車之鑒。
“民生為本”是在黨的執政方針和實際工作方法方面,要時時處處以民生為我黨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從方法論講,當國家研究各階段發展戰略、制定各項政策法律時,如果最終的落腳點能夠體現在提升國家生存競爭能力,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國民的精神享受和幸福指數,這就是善政良法,那么不論有多大困難、需要多長時間都要堅持下去,假如一項政策法規僅是能夠帶來一時的增量和繁榮,或是只能體現個別部門利益,而最終卻危害到大多數國民的生產生活和長遠利益,則一定是短視的或者錯誤的,包括上至國家政治、軍事、外交為人民提供的穩定、安全、寬松的外部發展環境,下至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保障機制。
鄧小平論述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就要看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因此,“民生”這個詞實實在在就是黨執政治國的“定海神針”。
筑牢執政根基,保證執政能力(二):實體經濟
在經濟建設方面。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建設成就,當前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就是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提升國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水平。
“肚里有食心不慌”,工商業實體經濟是國家健康發展的穩定器,是化解各種危機的緩沖器,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柱和生命線,是國家任何經濟發展階段都要全面保障的國之根本,因此,自主建立國家完整的工業體系無比重要,其中的重點就是制造業,特別是國家投資的重點國有高端加工制造業。所以,國家提出的“轉型升級”和“工業4.0”發展戰略正當其時。
而金融服務業稱得上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倍增器,要鼓勵并保證其健康發展,同時警惕金融資本壟斷和過度投機對工業資本、商業資本甚至政府的控制和危害,當國家發生危機時,再多的錢不能當飯吃,何況資本并不愛國,一秒鐘就會跑掉。這是當前壟斷資本集團可能對美國和全世界造成的生存危機,也是考驗中國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課題。
“為了煮熟自己的雞蛋可以去燒了別人家的房子”,壟斷金融資本的本來面目就是如此,因為金融資本的本質不是愛國而是投機取利,這從美國為了美元霸權在中東引發戰爭,以及國際金融大鱷引發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次貸危機席卷全球就是明證,當前美國金融資本主義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的實質,一是給美國短期內在全世界攫取了超高額資本回報,但同時對全世界包括其自身實體經濟的危害也達到嚴重程度,害人不利己,這也是美國的世界影響力日亦萎縮的根本原因。亞洲首富李嘉誠先生在當前中國經濟出現困難時,資產大規模變現,資本轉移海外,這也不一定就說明李先生不愛國,但足以說明資本的本來性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民政權要放開手搞技術搞實體,實干興邦,實業富民,同時對金融資本市場謹慎應對,成熟一個開放一個,不能防松更不能失去對金融資本的監督和控制,要抓緊培養國際金融、貨幣市場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的專家團隊,防患于未然,特別是在當前國家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的關鍵時刻,特色人民政權要像這幾個月“國家隊”那樣依法加強風險管控,成為中國A股市場占比80%的散戶們的最后“守護人”,而不是像西方忽悠的那樣作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守夜人”,因為,中國政府雖然渴望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但畢竟在二百多歲的國際金融市場中還只是小學生,中國人民雖然渴望過上富裕的生活,但畢竟都還是華爾街金融大鱷們嘴邊的“小鮮肉”。
國人當自強。
筑牢執政根基,保證執政能力(三):執政文化
世界上沒有那一個定律說每個國家一定要采用多黨制輪流執政和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組織規定每個國家一定要采用由地中海古希臘文明演變過來的西式三權分立民主政治模式。對于西方普世價值觀和民主政治制度,我們要謙虛謹慎地學習借鑒,不應該強加于己而學步邯鄲,更不能妄自菲薄或自我否定,不要只看到美國在很多領域的先進,也要多分析思考希臘、臺灣和一些“顏色革命”國家的民主政治實質和狀況,不能只看到一些國家民主制度的成功運作,也要看到該政治制度的適用性和局限性,這是科學的理智的學習方法。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確立一個國家的政權方式,要立足于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傳統,取決于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是世界上最獨特的政體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沉淀,中國人民接受了馬克思共產主義理論,并致力于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造,使之與中國文化“世界大同”、“天下為公”普世價值協調一致,因此,對于中華文明復興和特色中國的建設與發展,我們要有足夠的信心。
文化是一個國家政體成功運行的潤滑濟。中華文明是公元前800至前200年人類文明“軸心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一直有序延續至今,這是我們的驕傲。西方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一脈相承,都是由多神教歸于一神教,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是積極入世的文化,道家主張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佛家文化則更為深遠,是對宇宙實相、生命意義的終極探討,三者早已深度融合,成為燦爛中華文明的成熟內核,已經遠遠超出了單一宗教對民眾精神的引導,并終將引領世界人文精神的未來方向。
今天,儒、道、佛文化基因已經深刻融入中國人的血脈,形成當前多民族文化匯集而成的中華文明,這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的宗教文化成分,而宗教文化與馬克思唯物主義世界觀的表面矛盾性在于宗教的有神論,因此,在黨的民族文化工作中,要充分認識到宗教文化、宗教信仰和迷信活動并不是一回事,很有必要對此認真研究并區別對待。
當前,由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戰略受到了沿線各國各民族的歡迎和支持,這是一個創造性的全方位大合作,其中涉及宗教信仰濃厚和民族意識強烈的國家比比皆是,在下階段與其開展深度的政治、經濟合作當中,文化交流將是國家推進這項工作的重要保障因素。
在國內,因中國幅員遼闊,人口基數大,宗教信眾的人數也很大,其中伊斯蘭教擁有廣大的區域和教民,中國基督教信眾人數已經有1.3億強并快速增長。因此,黨組織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立和諧的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首先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群眾,不可能把黨的理想信念放在宗教文化的對立面,應該主動接近他了解他研究他指導他,防范別有用心者利用宗教活動欺騙信教群眾,或以宗教為名企圖詆毀顛覆人民政權的組織和行為,打擊所有打著宗教旗號行騙人斂財的迷信活動,確立“愛國愛教”為宗教工作的首要原則,鼓勵人民培養“和平仁愛,去惡揚善”的宗教精神,實現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傳統儒家文化、宗教文化完美結合與無縫對接。
當前國家已經確立了黨領導下的“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其中傳統文化對于“德”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要實現“德配位,位守法”的理想吏治狀態,法治可理解為外力規范,德治則注重內化于心,一個帶有強制規范性,一個是自動自發,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廣大黨員在加強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和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學習傳統文化和了解宗教文化。 (作者單位:河南能源集團)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