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手機越來越侵蝕我們生活的時候,越來越多人號召大家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去閱讀。拿起書本閱讀這個行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問題出在人們拿起書本的時候,需要一群人一起才能有所行動。
讀書已經變成了一種群體行為了嗎?
有幾個好朋友都是社交軟件的活躍用戶,最近看見網絡上火熱呼吁讀書,便去報名參加了讀書會。于是,我看見朋友一到周末就去參加線下讀書會,在朋友圈也開始秀自己的成果,比如認識了多少個博學多才的人、又知道了多少本好書。看到朋友這么努力,我很自然地奉上了一個贊。
幾個月后,和朋友聊天,發現他很少在社交軟件上秀自己讀書的狀態了,便問起這事兒。朋友回答道:“別說了,一開始還興致勃勃,私下里讀幾頁就不行了。”我接著詢問他參加讀書會的事情,他回答說:“每次去都是不同的人,一直堅持來的沒幾個。可是常來的那幾個都不怎么讀書,都是像我一樣去聽書的。”
我笑著對朋友說:“大部分真正熱愛讀書的人是不怎么愛參加讀書類的活動的。他們真正熱愛參加的書籍類活動最可能的是書展,淘幾本自己喜歡了很久的老書,買回家慢慢品味。”
讀書從古至今都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它需要人和書本中的內容相融一體,人沉浸在書中,書中的內容才能給人享受。讀書本來就是一件非常耗費精力的事情,社交也是一件耗費精力的事情,讀書和社交這兩件事情同時運作,難以兼得。兩三個熱愛讀書之人約在一起看書還行,上了五六個就很難專心看書了,因為大家總會想著說點什么。
讀書有時是一種休閑,可這種休閑也需要耗費精力。都說閱讀是沒有門檻的,那是針對閱讀這種行為來說。但我們會發現,有人拿起書本看幾頁就困,原因在于閱讀本身會有一種自然門檻。天性愛動的人看不進去書,心浮氣躁的人看不進去書,易被外界干擾、精神難以集中的人看不進去書。書需要讀者認真對待,就像母親對待嬰兒一樣,粗心不得,馬虎不得。
不僅如此,讀書還是一件“孤獨”的事,你要一個人面對書中的內容,自己去理解消化,自己去感受小說中的情節變化,去領悟書中的起起伏伏。看完一本優秀的書,人自身都像經歷一場磨練,即使放開書本,也久久難以平復看書時的心情。
除了我們在接受教育時被迫呆在同一個教室學習,這種行為勉強算得上是一種群體閱讀以外,絕大部分的閱讀過程都是安靜、私密以及個人的。讀書會活動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部分人希望借讀書會活動去努力讀書的心態。類似于“一百天讀書”、“二十一天讀書訓練”等等活動都沒有問題,問題在于活動結束后,你是否真正習得讀書的要領,繼續自己的閱讀。
小時候,我問過表哥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是不是只有通過讀書才能學習到更多知識?”
表哥回答我說:“當然不是,有許多人靠自己的經驗和拼搏也總結出來了不少進步和成功之道。但是,你一定要相信,讀書是這個世界上最輕松最舒服獲取知識的方法,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
時代的多元性隨著互聯網的到來獲得了更大量的擴充,如今,面對新時代的百花齊放,讀書同樣不是成才的唯一道路,有的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也獲得了人們的尊敬。
但是,讀書仍然不是一件熱鬧的事兒,從未改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