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
核心提示:以強調“地緣政治”的方式兜售TPP,伴隨嚴重的風險。如果美國不小心行事,中國可能會將該協定視為一個從經濟上遏制中國的企圖。
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道外媒稱,在美國國內兜售自由貿易協定是項艱難的工作,因為公眾對這類協定對美國就業的影響持懷疑態度。因此,《跨太平洋伙伴關系》(簡稱TPP)協定的擁躉們在努力贏取支持者時,日益強調達成協定帶來的地緣政治好處。
英國《金融時報》4月15日報道,這些人看法的正確之處在于,好的貿易與投資協定的確會帶來地緣政治上的好處,談判破裂的確會產生嚴重破壞。但他們往往夸大這個因素的重要性——而且,這種夸大其實也會催生切實的地緣政治風險,危及他們想要達成的協定。
TPP的地緣政治好處顯而易見。它可幫助美國的亞洲盟國(特別是日本)進行改革,由此加強它們的經濟,使它們成為更具實力的地緣政治伙伴。參與TPP的亞洲國家可使它們的經濟關系變得更加多元,減少對難以捉摸的中國的依賴。如果該協定真的能為中國提供一個最終加入進來的選擇,那么它還有助于把中國拉上一條更加自由化的發展道路。
相反,如果美國國內的爭吵導致TPP談判破裂,會讓所謂美國機能紊亂的說法變得更有市場,大幅加大美國領導世界的難度,還會讓中國更容易推進它那些將美國排除在外的貿易安排。
但是,以強調“地緣政治”的方式兜售TPP,也伴隨著嚴重的風險。如果美國不小心行事,中國可能會將該協定視為一個從經濟上遏制中國的企圖。達成一項加強美國與盟友經濟關系、同時鼓勵中國在推行一系列合理經濟改革后也加入其中(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的過程大致相同)的協定是一回事,以對抗性方式搞出一項協定、以此來制衡中國(即從經濟上遏制中國,與從軍事上遏制中國的戰略相對應)則是另一回事。
面對這種前景,北京方面很可能會斷定,維系一個開放、和平、基于規則的國際經濟秩序(他們從這個秩序中受益匪淺),給他們帶來的好處要比他們之前所認為的少得多。從歷史角度看,形成這種認識的主要大國,往往會轉而訴諸特殊的外交或軍事安排來尋求經濟安全,給國際安全帶來災難性后果。(上世紀30年代的日本侵略雖然受到多種因素推動,但日本擔心被隔絕在全球經濟體系之外無疑是影響因素之一。)
美國的亞洲盟國(更不用提加拿大和拉美了)也不想參與到與中國的直接對抗中。如果美國的伙伴對這種不受歡迎的聯合感到厭煩,將削弱華盛頓方面在該地區打造的聯盟以及美國的地緣政治地位。除此之外,美國越向亞洲伙伴表示TPP是關于地緣政治,協定未達成造成的地緣政治危害就越大。
過多談論地緣政治也會在美國國內帶來風險。TPP的倡導者之所以改用這種戰術,部分原因在于單純從經濟好處角度來兜售該協定難度太大。
但是,強調地緣政治的做法可能會讓一些騎墻派更加持懷疑態度。冷戰期間,美國經常加入不平衡的貿易協定,認為幫助盟友的經濟比加強自身經濟更重要。如今,美國人感覺更加脆弱,也不像以前那樣信任經濟一體化。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打造一個從經濟好處角度講站得住腳、而地緣政治紅利只算額外好處的TPP。
美國需要以公開言論或至少是臺面下的外交來闡明一點:TPP并不是為了分裂亞洲。這將有助于確保達成的任何協定都不僅是地緣政治上的成功,也是經濟上的成功。
【延伸閱讀】有亞投行,中國不必擔心被TPP規制
國際先驅導報4月13日報道從亞投行和TPP來看,毋庸諱言,中美之間確實存在著以規則為核心的地區經濟機制競爭。對經濟規則的塑造能力在以往也被廣泛認為是中國的短板所在。有不少分析曾主張,由于中國在主導國際經濟規則中的弱勢,美國將可以通過打造新的貿易和投資規則來“規制”中國。TPP就被視為其中最為典型的表現。為避免被規制,中國則應選擇盡早加入TPP。
然而,從亞投行和TPP的實踐來看,對于這點恐怕需要重新認識。中國可能在具體規則上無法達到美國在TPP中所推崇的“高標準”,但是從更為重要的機制合理性和普適性而言,中國推動和打造的亞投行等新經濟合作機制對于亞洲國家更具有吸引力。首先,亞投行是著眼于地區經濟發展,而TPP強調經濟規則提升。從亞洲國家經濟現狀而言,發展的排序顯然要優先于規則。其次,亞投行推崇包容和開放,成員不斷擴大,而TPP是封閉的,主要是美國及其盟友之間的游戲。再有,亞投行是福利創造型的經濟機制,能夠為成員國及其他國家帶來新的經濟福利,而TPP是福利轉移型的經濟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非TPP成員的經濟福利為代價的。這其中甚至包括在TPP之外的美國其他盟友。(作者系上海高校智庫復旦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2015-04-1312:51:23)
【延伸閱讀】TPP主要障礙來自美國國會與日本
國際先驅導報4月13日報道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對于美國或者是奧巴馬總統個人,有著如此重要的的意義,卻遲遲不能取得最后的突破,內部和外部障礙都有,并且長期存在。
TPP的內部障礙是美國的國內政治斗爭。從美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歷史看,順利的自貿協定談判離不開國會提供貿易促進授權。克林頓政府和小布什政府之所以能夠在某一時期的自貿協定談判上大有斬獲,貢獻了美國絕大多數的自貿協定,主要原因是當時的國會給予了授權。
而奧巴馬迄今還未能達成任何一個雙邊或者多邊自貿協定,癥結也在于國會未曾通過授權。國會授權與否,首要的考量因素是黨派政治。如果總統和國會的多數黨同屬一黨,或者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關系和諧,總統更容易獲得國會貿易促進授權。不幸的是,2010年之后奧巴馬大力推進TPP談判的時期也是共和黨全面控制國會的時期。更為不幸的是,金融危機之后美國國內政治極化現象明顯,兩黨對立情緒嚴重。共和黨把貿易促進授權看成是用以制約民主黨奧巴馬政府的博弈工具。奧巴馬政府越是渴望獲得貿易促進授權,共和黨控制的國會越是不會輕易給予。TPP的談判伙伴也深知,沒有貿易促進授權的自貿協定談判理論上都可能是沒有法律保障的談判,即使費盡氣力和美國政府辛苦談判,談判成果也可能遭到國會的修改、甚至否決。既然如此,那為何不在美國政府獲得授權后再認真對待呢?
從TPP的外部障礙因素來看,主要是一些成員對于本國經濟和行業利益的爭取。如果從和美國的貿易關系進行分類,美國之外的11個貿易談判國有兩類。一類是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和秘魯等6個已經和美國訂立了雙邊自貿協定的國家。一類是尚未和美國訂立雙邊自貿協定的日本、越南、文萊、馬來西亞和新西蘭等5個國家。由于那些已經和美國訂立了雙邊自貿協定的國家此前與美國就基本上解決了貿易敏感議題,因此TPP談判的阻力主要來源于第二類國家,特別是日本。日本政府面臨巨大的國內貿易利益集團壓力,希望維持對大米、小麥、牛豬肉、乳制品和白糖等五種產品的高關稅,但這又遭到了美國和其他TPP談判國的拒絕。受制于日本的堅決立場以及談判各方在這些問題上的僵局,TPP無法取得突破。
問題在于,無論是從經濟總量還是從地緣政治來看,日本是美國TPP倡議毫無爭議的關鍵成員。美國面臨TPP談判中的“日本悖論”:日本確實拖累了TPP的總體談判進程,但是沒有了日本的TPP將成為無足輕重的地區貿易協議。美國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安倍政府保持密切合作,期待其能掙脫國內政治約束,助力TPP談判成功。(作者系上海高校智庫復旦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2015-04-1312:49:07)
【延伸閱讀】美防長稱若無法達成TPP將威脅美國影響力
路透鳳凰城4月6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周一表示,支持奧巴馬政府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掃清障礙的努力,稱時間已所剩不多,若協議無法達成將令美國的影響力及亞太地區穩定面臨風險。
12個亞太國家一直在努力達成TPP。但美國國會遲遲不能通過貿易促進權法案,讓人懷疑這項協定能否達成。
卡特在首次作為國防部長出訪亞洲之前的演講中表示,美國營造亞洲穩定和繁榮的政策取得了成功,因為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將其作為優先任務。
他呼吁國會通過貿易促進權法案,因TPP是奧巴馬政府向亞太地區“重新平衡”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很強的戰略意義”。
卡特稱,事實上通過該協議“在我看來其重要性堪比增加一艘航母”。
“這將加深我們與國外的聯盟和伙伴關系,凸顯出我們對亞太地區的持續承諾,”卡特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演講稱,隨后他將訪問日本和韓國。
“時間所剩不多。我們已經看到這個地區的國家試圖瓜分這些市場.。。這對美國進入這些增長中的市場構成威脅,也可能使地區不穩。我們都必須決定,是否要放任這種情況發生。”(完)
(編譯王麗鑫;審校徐文焰)
(2015-04-0713:48:06)
【延伸閱讀】外媒:美國將利用TPP再與中國較勁
參考消息網4月3日報道外媒稱,在中國與美國圍繞亞洲領導權展開的較量中,北京最近打出了干凈利落、近乎是偶然的一拳。華盛頓企圖帶頭抵制中國牽頭組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但由于英國擅自行動,德國和韓國等國家爭先恐后地加入該銀行,所以美國的努力以鬧劇收場。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2日報道,如果說第一回合以美國的失敗告終,那么第二回合則勝負難料。華盛頓試圖說服11個太平洋國家加入名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的“新一代”貿易協議。該協議被視作2001年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貿易談判以來最重要的貿易倡議,將把美國和日本這兩個最重要經濟體納入一個占全球產出40%的集團。支持者說,在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強的形勢下,該協議也相當于重申了美國對該地區的承諾。
其中涉及的利害關系重大。如果TPP令人失望(或者根本就無法達成),將會使美國的地區外交遭遇又一次令人尷尬的挫折。目前的預兆充其量只能說是好壞參半。
報道稱,TPP把中國排除在外。這種做法不可小覷。這恰恰也是關鍵所在。該地區最重要的貿易國沒有受邀加入,理由是該國經濟屬于中央計劃經濟,受到太多操控,所以不能參與這樣一項重大協議。然而,作為同樣屬于中央計劃經濟和受到太多操控的經濟體,越南卻符合加入的條件,這實在是個怪異的外交舉動。
排除中國有兩個理由,但這兩個理由都經不起推敲。TPP是亞洲的“貿易軸心”。華盛頓承諾將繼續與該地區保持軍事接觸,而上述協定是該承諾的商業版本。不過,這既有可能使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感到煩惱,又有可能讓它們安心。
幾乎所有國家都表示擔心某些條款會干涉它們的內部事務。的確,這正是TPP的意義所在。該協定超越了減免關稅等內容,要應對據信阻礙了貿易和投資的“境內”問題。這包括招標流程、金融法規、數據保護規定和知識產權法。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的反對者認為,這不是美國的善意之舉,而是一部用于插手從藥品定價到香煙廣告等所有事宜的章程。
排除中國的另一個原因也很值得懷疑,那就是希望北京因為被拒之門外而被迫實施經濟改革,以便能在日后加入該協定。有些中國官員確實愿意接受華盛頓的挑戰,謀求加入該協定。至少從理論上講,中國允許市場力量發揮更大作用,從而已經在沿著可能有助于實現該目標的方向前進了。不過,如果以為能借此誘使中國更快地采取行動,加入一個只受到了勉強邀請的俱樂部,那就太愚蠢了。此外,北京支持其他地區貿易倡議,其中包括《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美國沒有受邀加入該協定,而這顯然是針鋒相對之舉。
報道稱,還有進一步的障礙。如果說許多亞洲國家認為TPP是為了讓美國企業受益,那么在美國國內,人們也抱有同樣深重的疑慮。奧巴馬總統所屬的民主黨的大多數成員對貿易協定持謹慎態度,他們認為這些協定掏空了制造業的就業機會、導致中產階級無法提高工資。消費者團體說,TPP將使美國人受到各種侵害,其中包括質量不佳的越南海鮮和松懈的金融管理。
不過,人們仍然認為TPP是奧巴馬為留下外交政策遺產而展開的最有益嘗試之一。
即便最終達成了TPP,也很有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為了滿足貿易純粹主義者,協定的內容將大打折扣;或者是協定的干涉性太強,令華盛頓的太平洋伙伴感到不滿。對于剛剛在亞投行問題上取勝的北京來說,這種局面肯定很好笑。
(2015-04-0313:15:26)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