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昆侖專題 > 鄉村治理 > 閱讀信息
劉石:切莫在產業扶貧的根本思路上出問題,請各地政府遠離“小農業”
點擊:  作者:劉石    來源:三農e視界  發布時間:2018-08-18 12:39:19

 

 3.jpg

原創:劉石

本文看點

· 部分地區產業扶貧思路錯在何處?

· 什么是“大農業”和“小農業”?

· 部分扶貧龍頭企業的動機是什么?

 

據新華社報道,農業產業扶貧項目在貴州“用力過猛”,直接導致了當地火龍果嚴重滯銷的新聞引發行業關注和深思。

 

其中兩篇新聞評論值得回味,一篇是2018728日,“某好事者”文章《火龍果滯銷給產業扶貧提個醒:既要看當下,更要看未來》;另外一篇是201881日,新浪貴州“某評論員”文章《貴州火龍果:脫貧攻堅的決心不動搖》,以下是兩篇文章的截圖,同樣的酷熱難耐的8月,一個火龍果家庭曬得黝黑的臉上笑開了花,一個滯銷的火龍果爛在樹上,果汁匯成源泉,想到一個詞“匯源”······

 

1.jpg

 

事實到底是什么?《馬前炮-因預見而遇見》為各位善良的群眾解析一下······

 

扶貧產業中只管“種”不管“賣”,讓貧困群眾單打獨斗找市場,恐怕“看上去很美”的扶貧產業,遇到問題后付出的代價就會越慘重。

 

今年兩會已有代表呼吁,扶貧產業趨同已造成貧困縣的橙子、西瓜和蔬菜積壓賣不出去,爛在樹上、地里的現象,極大傷害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筆者看來,產業扶貧從根本思路上出了問題。

 

從管理者的角度,農林牧副漁涵蓋廣義的農業概念,是“大農業”,而種植業相對而言就是“小農業”了。但是從產業運作和經營規律來看,大宗農產品的生產和運營是“大農業”,而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則是“小農業”,它包括:蔬菜、瓜果、花卉、有機農產品和高端品牌大米等等。

 

從產業運營的角度看,“大農業”(大宗農產品)是為了保障社會的平穩供給,維系社會穩定和公平,因此是需要各級政府機構充分關注和支持的;而“小農業”(特色農產品)由于其獨有的特色,無論是外在感觀,特別的口味(極端的例子如榴蓮、臭豆腐之類),還是內在品質,其使命是滿足特定消費人群的特殊需求,因此完全應該由市場解決,而不應該成為政府機構的關注和干涉的對象。

 

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的行程有其特殊的規律,從消費群體的數量到分布,從銷售渠道的分布到物流的安排,從定價機制的形成到利潤的分配,從生產的布局到供給數量的大體平衡。

 

2.jpg

 

特色農產品正是因為“特”,才會形成小眾市場,而小眾市場是無法承受大量產品洪水猛獸般的沖擊的

 

政府部門在各種美妙名目下的粗暴介入,會打亂這種原本脆弱的平衡,進而毀掉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的產業。因為:

 

1)盲目擴大種植面積,會打破現有的供需平衡,使得有限的市場難以承受;

2)農民為了減少損失,大幅度降價銷售,但仍然無法真正消化,造成大面積虧損;

3)政府的“鼓勵政策”會吸引大量的投機資本的進入,沖擊原有的實業資本;

4)快速的生產量的增加,降低了質量標準,魚目混雜,使得原有的消費者信心不足;

5)原有的市場開拓者和從業者在這番沖擊下潰不成軍,扭贏為虧;

6)政府不受約束的權力容易形成腐敗。

以上是所有“小農業”(小眾農產品)面臨的最大威脅。

 

政府的資源配置能力是體現在“大農業”的領域,因為“大農業”的生產要素相對少,全國基本一致,以合格產品的生產數量為衡量標準,并與產業政策息息相關。而且,大農業密切關聯全社會的生產主體和消費主體,與社會公平與效率密切相關,因而需要各級政府的深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扶持政策,并監督政策的落實到位。

 

而“小農業”由于其產品的生產,物流,營銷和消費千差萬別,政府根本沒有能力管理好,也完全沒有必要介入,應該完全交由市場解決。從根本上講,特定消費人群的特殊需求不是政府執政能力和資源配置關注的主體。

 

有智識的政府機構應該關注“大農業”,遠離“小農業”,還小農業者一片凈土。

 

劉老師這篇文章的核心是政府在“經濟作物”領域的突擊式扶持,依托“快速脫貧”其實違背了經濟作物的發展規律”,而涉及民生根本的大宗農產品領域,政府因為很難像“經濟作物”一樣,快速扶貧“見效果”,所有選擇性忽視。

 

推波助瀾的還有部分無良的扶貧龍頭企業(大部分是好的),有些企業往往想賣苗(這一塊政府買單,2塊錢成本的苗,賣給政府可以賣到30塊),另外就是借扶貧資金快速擴大“基地+農戶”規模,至于產量大了,能不能賣出去?是來不及思考的,反正苗賣了······

 

回過頭來講,無論如何,對類似廣西貴州這樣的丘陵省份,不是大宗農產品優勢產區,利用經濟作物做精準扶貧肯定是要做的,只是政府角色上有待調整。

 

      政府不是應該遠離“特色農產品”,而是從主導角色變成市場主導下的扶持。在中國政策體制和環境下,特色農業領域,政府干越越多反而越容易出岔子。

 

看看南半球的澳洲,引進中國獼猴桃,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變成“國果”——奇異果,一邊中國的獼猴桃爛在地里或者低價出售,一邊澳洲奇異果成為中國資產階級的新歡,價格不菲。這個案例對政府推動的精準扶貧和精品農業來說,既是借鑒,也是諷刺。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