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董明珠,提交了名為《關于加強支持智能裝備自主技術創新的建議》的提案。呼吁廣大制造業企業持續走自主發展路線、加強支持國內智能裝備自主技術創新、細化對于制造業智能化升級的補貼力度。
目前,全球正加快進入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智能經濟時代,中國制造業也面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升級。而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發展智能制造裝備體系。
“抄近路”行為并非明智之舉
隨著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興起,許多國外企業和品牌,采用被國內企業高價兼并、收購、合資的方式陸續進入中國市場。國家也出臺了《工業轉型升級資金管理辦法》相應補貼政策。很多企業利用補貼的費用,購買國外的技術、設備進行升級。此舉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提高生產效率。
但從長遠眼光來看,這種“抄近路”的行為無異于助推了國外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而對方又可以利用所獲盈利再次進行技術研發升級,進一步拉大國內與國外的差距,也是一種變相的國有資產流失。
自主研發助力實現《中國制造2025》
其實早在2015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宏大計劃中就指出,要開發一批標志性、帶動性強的重點產品和重大裝備,提升自主設計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到2020年,實現自主研制及應用。到2025年,自主知識產權高端裝備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明顯下降。
近些年來,格力始終堅持走自主研發路線。從空調到智能裝備,無不是自主研發和生產,通過應用智能生產設備,逐步實現生產線無人化。在完成自身制造系統轉型升級的同時,也為“中國制造2025”提供了一大批完全自主研發的高端裝備。
政府補貼力度應該細化
雖然,不論是外面買的還是自己造的,都能實現轉型升級、效率效益提升。但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靠金錢買不來核心科技,靠市場也換不來核心技術!智能裝備制造的發展必須要走自主研發的路線。
未來,政府對制造企業的補貼應更加細化。例如:制定區分補貼政策,重點扶持自主研發技術與關鍵零部件的企業,降低對引進產品和技術的企業的支持;對納稅總額大的智能裝備企業給予適當的退稅支持,專項用于智能裝備的自主研發。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這是應對未來國際競爭繞不過去的環節。中國制造企業的整體躍升,首先要過的不是技術門檻,不是資金門檻,而是創新門檻。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