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是今年3月19日,在昆侖策研究院舉行的“互聯網時代的國家治理”研討會上,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所作“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主題發言。
張黎上將指出: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一次偉大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史上的一次飛躍。
要從我們黨長期執政和民族復興的高度,深刻理解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要隨著生產力發展而發展、積極適應信息化發展要求而改革的重大戰略意義。
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打造全新的領導工作網絡平臺,促進思維習慣轉變、治理能力提高、治理體系改革、監督反饋及時和工作作風轉變。
要統籌規劃,從現在開始,積極全面推進這項建設,就有可能像“彎道跑車”,趕上或超越發達國家。
現將全文重發如下,以供學習參考:
今天,我們一起研討網絡時代的國家治理。我是位老干部,按照一位老首長的說法:“退休了,好好休息,過去的事不記,現在的事不管,將來的事不想”。但是,這個題很有吸引力,我發個言,拋磚引玉,就算當次義工吧!講的不對的,大家批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主席就這個問題作了重要論述,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一次偉大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史上的一次飛躍。
一、長期執政和民族復興的重大戰略舉措
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否科學高效,關系到這個國家的興衰,關系到執政集團的成敗,尤其是能不能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更是一個至關重大的問題。
治理體系和能力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能力,總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農業社會,自然力是生產力的基礎,包括人力、畜力、風力、水力等。由此產生的長城、烽火臺、狼煙、驛站、郡縣府治、察舉孝廉、科舉取士、府議、衙參、朝議、金殿對策、風議諫議以及賢君、能吏、孝廉等,都是那個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產物。在工業化時代,機械力是生產力的基礎,學科分化越來越細,社會分工逐步擴大,電話、電報相繼出現,單靠一個人的智力,無法對社會情況作出全面判斷,無法對社會實施有效治理,因此,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以及軍隊司令機關應運而生,領導者借助龐大的機關和管理層次,才能更好地實施治理?,F在,社會已進入網絡時代,科學技術高度發展,學科門類成積數分化,人們的意識和需求更加多元,影響國家治理的要素空前增加。特別是網絡化、智能化、大數據、云計算被廣泛應用,信息傳遞不斷加快,人們的聯系更加緊密,個性化、多樣化隨時展現,有人形容,現在已進入自媒體時代,即:每個人都是信息傳播的主體。過去領導能控制輿論,現在一條信息,領導和群眾同時獲取,再用過去那種下情上報、上情下達的方法,已經過時。比如,一所學校出現風波,過去都是逐級報給領導,領導開會研究,制定解決辦法,再通知到其他學校?,F在往上報時,領導還沒看到,其他學校已經知道,再去發通知已經晚了。因此,網絡的發展,既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機遇。我們只有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治理體系和能力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中華民族在國家治理和治理能力方面,有著優良的傳統。如集中統一、令行禁止、重視禮治和德治等等,但是,我國的封建社會太長,工業化起步較晚,小生產的影響廣泛存在,這也會使國家治理能力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重人治、重權威、家長制、一言堂,以及決策中存在的隨意性、偶然性、局限性、片面性、盲目性、意氣用事等等,都是這些不足的表現。在網絡化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只有積極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不斷進行改革,逐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促進治理體系能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夠完成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治理體系和能力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不竭動力。我們黨是執政黨,執政的水平如何,能否長期執政,取決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否適應生產力不斷發展的要求,在當前,就是要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執政黨是負責決策和制定策略的,政策對,事業就發展;政策錯,就出現挫折。我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切身感受到這個問題太重要了。如當年的大躍進,改革后的自由化問題,這些年房地產的折騰,鼓勵買汽車優惠又限號限行,以及養豬殺豬的惡性循環,等等,幾乎一個政策管不了三年。因此,我一看到三中全會的決定和習主席的重要講話,就感到這個問題特別重要,是關系到我們黨能不能長期執政的重大問題,抓到了關鍵處,抓到了點子上。因此,第二天在人民網的訪談中,我就談了這個問題。毛主席說過: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認真抓好這個問題,我們黨長期執政就有不竭的動力。
二、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促進治理能力提高
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包括法律法規、思想道德、價值體系、思維觀念、機構設置、決策辦法、監督反饋、領導方式等方方面面,我們今天研究的主題,是網絡時代的國家治理,也就是說,怎樣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進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習總書記重要講話后,對信息技術支撐手段,討論的還不多,實施辦法也很少,有必要多加討論,研究辦法?,F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機關各部門,都有網站、自動化辦公和電視電話系統等,但是,怎樣利用信息網絡建設各級政府的領導工作平臺,橫向聯通黨委、政府、群團組織及其所屬各機關部門,縱向溝通各級黨委、政府、機關和基層群眾,并逐步實現點對點互聯、互通、互視,凡是政務公開的部分,都可在這個平臺進行。比如,領導調研,既可以帶工作組深入基層,也可在這個平臺上,隨機點選某個基層的干部或群眾對話交流,這樣得到的情況,可能更真實;討論某些問題,既可以集中起來開會,也可利用這個平臺上,與相關人員一起討論交流;至于大量的會議、貫徹討論和匯報,相當多的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進行。
這個平臺,既可以提高黨委、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干部的工作水平,同時又能極大地促進社會治理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促進思維習慣轉變。過去,由于交通和通信手段的局限,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知是點狀的,領導者通過對點的認知,進行概率思維,指導工作;社會聯系不夠緊密,各地的差異性較小,了解幾個重點,就可以指導面上的工作;領導者因為分工的不同和地位優勢,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積淀,一般要比下邊多,掌握的信息要比下邊早;再加上由于層次管理的需要,有情況要逐級上報,作出決策再按級下達,信息反饋由領導者掌握,在這種條件下形成的思維習慣,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網絡時代的需求。大家知道,在網絡時代,社會聯系日益緊密,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個性特質充分展現,人們可以不分民族、性別、年齡、貧富,通過互聯網,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地點,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獲取各方面的知識、經驗,發表自己的意見與見解。一個火星可能引起一片大火,一個偶然事件可能引發一次社會動蕩。在這種條件下,領導者的思維方式一定要轉變,真正跟上網絡時代的發展,實現概率思維到網絡思維的轉變,考慮問題、掌握信息、制定政策,都要全面、穩妥、縝密,做到橫要到邊、豎要到底,既考慮到大的方面,還要照顧到個別地區、個別群體的特殊要求,增強全面性、系統性、預見性。同時,要像普通群眾那樣融入社會,及時準確地了解群眾意見,反映群眾訴求,做到了解情況快、決策快、反饋快。各級干部通過運用領導工作網絡平臺,可以更好地促進這種領導思維方式的轉變。
二是促進治理能力提高。網絡時代,對黨委、政府和各級干部的領導能力提出了嶄新的要求,傳統的治理能力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客觀形勢的需要。提高新形勢下的新能力,既需要聯系網絡時代的特征進行學習,更需要親身參與網絡環境,運用領導工作網絡平臺進行實踐,這種在使用中促進能力提高的方法,可能更快速、更有效。網絡時代,情況瞬息萬變,親自參與網絡運用,才能更好地提高掌握情況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現在,相當多的人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提出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和措施,領導者只有親自瀏覽,才能更好地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決策的能力;當代網絡信息的內容非常豐富,歷史與現實、天文與地理,各種事物的發展變化及其特點,應有盡有,各級干部認真學習研究,聯系自己面臨的情況進行綜合提煉,就能更好地提高科學預判的能力、把握規律的能力;當代社會,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熱情不斷高漲,黨委、政府決定的落實情況,很快會在各種網絡上反映出來,哪里落實最快、最實?哪里落實遇到問題?原因在哪里?各級干部只要運用網絡,就能了解到相當部分地區和單位的情況,這對提高他們的貫徹執行能力和社會管理能力,肯定有積極的作用?,F在我國的上網人員越來越多,各階層、各行業的人都有,有人統計,互聯網用戶已達8.83億,其中有院校師生、知識分子、普通群眾,數量更大。各級干部通過網絡,了解他們的情況,掌握他們的動態,知道他們的愿望,采集他們的意見建議,用于自己的工作改進,這對干部聯系群眾,集中群眾智慧的能力,肯定大有幫助。
三是促進治理體系改革。我國現行的編制體制,是在工業化基礎上建立的,并帶有農業時代的痕跡,有許多優長,但也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為:第一,橫向分工過細,社會上有一個行業,機關就要設置一個部門管,當代科學發展的趨勢是,學科分工越來越細,這樣,機構必然越設越多(如我軍過去以步兵為主,后來炮、裝、工、化,電子、陸航的出現,增加電子對抗部和陸航部,現在又要增加網絡、航天);第二,綜合部門太少,科學發展的另一個趨勢是,學科分裂越多,交叉性越明顯,在管理方面越需要高度綜合。但是,現在機關的綜合部門太少,就是辦公部門、研究部門,而且基本是為領導服務寫稿子的,這樣,黨委、政府決策,只能依靠業務部門進行,要解決一個什么問題,通常由業務部門拿出方案,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提交黨委或政府討論決定。部門由于業務的局限,很難統攬全局,再加上部門利益的影響,所以它提出的方案,難免有片面性、局限性、隨意性,而被征求意見的部門,多數走了過場,這樣的決策實施后,難免一個傾向掩蓋另一個傾向,這就造成了黨委、政府決策朝令夕改,一個傾向掩蓋另一個傾向的問題。比如,強調刺激消費買汽車,是工業或商務部門的事情;要求限號搖號,是交通和環保部門的要求;鼓勵養豬,是商務物價部門的意見,要求殺豬,是農業部門的意見。另外,現在機關的設置是,業務部門與部門是同級的、固化的,沒有領導與被領導關系,這樣,在需要解決交叉和綜合問題時,就必須在部門與部門之間設立各種委和領導小組,這無疑又使機構進一步龐大,機關行文必須以黨委或政府的名義,各種委和領導小組協調的東西,不能以黨委和政府的名義下發,這樣還需要開個會或領導簽署的聯合行文解決,這就造成了會議多、文件多、領導事必親躬多。第三,縱向層次過多,現在,地方有國、省、市、縣、鄉,軍隊有軍、師、旅、團、營、連、排,遇事要逐級上報、逐級下達。而網絡時代的特點是,信息傳遞快,實時即達,只有扁平化的體制,才能適應這一客觀要求。多年來,我們一直強調編制體制改革,但是,受傳統觀念、利益格局的影響,改革效果總不理想。通過要求各級干部學習網絡知識,熟悉網絡時代的特點,運用領導工作網絡平臺,開展工作,橫向部門很自然地聯接到一起,相互貫通;縱向部門順暢的交流信息、商討辦法,冗余的層次會突出顯現,這對橫向部門的精簡、綜合,縱向部門的縮減,逐步實現機構綜合化、體制扁平化,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機構的大量精簡、合并,人員的精簡,將會是大幅度地,小政府、大社會的實施,將會順暢得多。
四是促進監督反饋及時。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監督,但是監督的機制相對滯后,總的情況是各級黨委、政府自己決策、自己執行、自己反饋、自己監督。覺悟高的,反饋情況的真實性可能高些,監督自己可能嚴格一些;但是覺悟低了,就做不到。往往信息反饋朝著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傾斜,統計數字總是朝著有利于證明自己決策正確的角度去說,朝著有利于證明自己要上的項目正確的角度去說。監督也經常走了形式,以至于有人說:我們的統計水分太高,監督也出現了“同級監督太軟、上級監督太遠、群眾監督不敢”的現象?,F在中央派巡視組監督,這叫第三方監督,它與被監督的實體沒有利益關系,實施起來就有力得多。隨著網絡的發展,社會透明度越來越高,黨委、政府運用網絡領導工作平臺,實施政務公開,用人情況、大的工程項目、大的經費開支、民生重點,上級、下級、群眾都能隨時點閱,一目了然,發現問題,可以及時提出,這必將大大提高監督的及時性、有效性。
五是促進工作作風轉變。我們黨歷來重視密切聯系群眾,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但是,脫離群眾、不從實際出發,唯書、唯上、不求實的現象依然存在,熱衷于開會、講話、表態、發文件的狀況仍有市場,表態快、調門高,上級的文件還沒學,自己的會議還沒開,早把表態和貫徹落實情況的文稿寫好了。如果拿出部分精力,科學地運用領導工作網絡平臺,只要不保密的,上級的講話,各級可以同時聆聽、同時領會,各級只要聯系本地區實際,提出相關要求即可;各級的討論落實情況,上級從網上點擊會場視頻,就可以看到,究竟他們討論了沒有?態度真誠不真誠?落實措施得力不得力?都能清楚地看到。而且,隨意選擇地區或部門的會場,想做弊也來不及,這樣得到的情況更真實,也避免各級層層開會、層層寫報告,滋生大量的形式主義。領導了解下級或基層情況,既可以去視察、走訪或暗察,也可以隨意通過視頻鏈接與各級交談、對話、溝通了解,甚至可以點擊鏈接到鄉鎮村莊的農戶,進行走訪談心,這樣得到的情況可能更真實,黨委、政府在領導下去前事先安排,包括看哪一家、說什么話都預演好的機會,將越來越少。這對改進作風的巨大推動,是不言而喻的。
三、在統籌規劃中推進領導工作平臺建設
三中全會的決定和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發表以來,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作出了重要戰略部署,各級進行了廣泛的討論,聯系實際,制定了落實措施。但是,怎樣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討論還不夠深入,認識還不夠深刻,舉措辦法也不多。而信息技術是推進治理體系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強了這一建設,才能更好地促進這項工作的全面發展。
一是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我感到,要推進這項工作的落實,各級必須深入領會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統一思想認識,明確重大意義?,F在,各國政府、軍隊都很重視以技術為支撐,加強網絡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建設,軍隊的數據鏈、C4I、一體化指揮平臺都已具備相當的規模。但是,從總體上來說,各國在這方面還沒有代差,如我們從現在開始,加強這一建設,有可能像彎道跑車,能趕上或超越發達國家。
二是要制定標準,搞好設計。近幾年,各地政府、各類機關的網站、辦公自動化系統方興未艾,智慧城市的建設,也在快速起步,積極性是好的,效果也是顯著的。但是,也存在著自選標準、自立煙囪、分散建設、互不聯通的缺點,亟需國家制定統一標準、加強頂層設計,指導各地區、各機關參照統一標準建設,以利國家建立統一的網絡運行平臺。避免將來各行各業的標準各異、煙囪林立,難以打通或花費高額費用打通的局面。
三是要加大投入,持續發展。以技術為支撐,加強國家治理體系網絡平臺,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現在國家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內需,不少經費找不到出路,這也是一項新興的產業,而且是高技術產業,又關系到黨和國家的根本建設,搞好了,不僅對我們自己有利,還可以技術輸出。應該建議國家加大投入,保證這項工作持續發展,創造出新的成果,這比大量的資金投入公路、鐵路、機場,甚至搞重復建設好。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