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
摘要:進入新時代與新發展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豐富發展課題亟待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原來“三個倡導”的基礎上可由原來的“24字”擴充為“30字”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共享,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自信。要積極培育和踐行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內在的精神力量。
引言
我們知道,十年之前黨的十八大確立了“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邁入了新征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豐富發展課題亟待探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 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發展的重要性
進入新時代和新發展階段,增強以下“兩個重要性”認識尤為重要:一要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性的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是支撐中華民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指南針和行為準則,發揮著凝魂聚氣、強基固本重要作用。這十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歷史性變革,其強大的精神動力是我們持之以恒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碩果彰顯。資料顯示:我們以2017年Ipsos民調為例,這個民調指出90%的中國人認為自己國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同一個民調,美國人認為自己國家走在正確道路上的比例是35%,法國是最低的是12%。二是要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豐富發展重要性認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道德風范。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必然要求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豐富發展,賦予其與新時代和新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新內涵。
2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發展的時代要求
“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三個層面規定了不同維度的價值追求和價值目標,即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公民層面。三個層面價值目標的表述均為兩個字四項要求,語句簡明簡潔,對稱工整,從理論層面來看,它具有科學性、嚴密性、系統性,從實踐層面來看,它已經被億萬民眾所熟讀牢記并內化于人和外化于行,發揮著精神引領的巨大作用。為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豐富發展應遵循“三個層面”的基本框架。
2.1 適應時代要求,國家層面價值目標增加“美麗”一詞
研讀黨的十八大報告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報告中確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與報告中所闡述的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究其原因,是因為一個時期的國家建設奮斗目標決定著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務必要服從和服務于這一時期的國家建設奮斗目標。如果要衡量和比較國家建設奮斗目標與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價值目標的地位孰輕孰重的話,前者是主題和根本,后者是副題和從屬。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決定和被決定的關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而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也在與時俱進和豐富發展,其內容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很顯然,新時代國家建設奮斗目標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美麗”一詞而成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按照上述邏輯關系,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美麗”一詞,表述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增加“美麗”一詞,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要求。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而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十多年建設過程中的一大短板和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奮斗目標中群眾反映極為強烈的重大難題。加快美麗中國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民之所呼,民址所福。
2.2 適應時代要求,社會層面價值目標增加“共享”一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社會主義社會層面的最基本的價值目標的話,那么共享共富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社會主義社會層面的本質性的價值目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從理論角度來講,社會層面價值目標增加“共享”一詞,它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要求。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立場是人民群眾,最核心的觀點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作為人類社會最美好的社會,本質特征就是人民當家做主和共同富裕。共享就是人民當家做主和共同富裕的基本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而“美好生活需要”、“以人民為中心”、“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些極為重要的表述中,都深刻蘊含著“共享”這一本質特征的要求。
從實踐角度來看,它順應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開啟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毛澤東同志就明確指出:“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同樣,在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始階段,鄧小平同志也強調指出:“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邁入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著重強調: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為此,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在共享發展政策實施進程中,我們提出“蛋糕”的做大理論和“蛋糕”的分割理論。“蛋糕”的做大理論,就是要充分調動14億多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創新性,奮發有為地做大做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個大“蛋糕”,以此奠定共享地堅實基礎。“蛋糕”的分割理論,就是把日益做大做強的“蛋糕”分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得到充分彰顯,大力提升全體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還要正確把握共享發展理念的四個基本原則:即共享的覆蓋面上,注重的是全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數特殊人,要人人有份,各得其所;共享的內涵上,注重的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全面性的成果和人民群眾所能享受到的所有合法權益;共享的建設上,注重的是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盡責,人人貢獻,發揮全民性的群體力量和集體的大智慧;共享的進展上,注重的是扎實推進,銖施兩較,堅決克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的裹足不前、好高騖遠、口惠而實不至等錯誤性的具體問題,正確把握好“度”的科學性。
2.3 適應時代要求,公民層面價值目標增加“自信”一詞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九十五周年大會上明確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最有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為此,自信應該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層面的重要價值目標。
回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發展歷程,我們既有近代之前我國發展長期處在世界領先地位的輝煌自信,更有近代社會“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暗無天日悲慘的自卑境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無數優秀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奮起抗爭,其結果均已失敗而告終。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歷經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無數優秀共產黨人視死如歸、前赴后繼的百年持續頑強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歷史進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和勇毅前行的堅定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
進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交匯融合以及其中的驚濤駭浪和暗流險灘,最重要的思想基礎和精神狀態就是要堅定自信,準確的說是要堅定“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唯一正確的必由之路,開辟出了偉大而光明的航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唯一正確的科學理論,是守正創新、勇毅前行的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性制度保障,確保偉大復興之路始終走在正確的大道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堅實、更廣泛、更深厚的堅實基礎,讓我們前行步履更為慷鏘有力。自信已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準則和價值追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又一非常重要的突出亮點和顯著特征。
增強中國自信,青年人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講話特別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很顯然,這里的“志氣、骨氣、底氣”就是做中國人自信的強大力量。“志氣”就是堅定的決心和勇氣。位于沈陽市大東區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內,少年周恩來所提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極為醒目,它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其發奮讀書的目標聚焦于實現中華民族之崛起。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成為我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為中華之復興而讀書”應該成為新時代中國青年人的人生座右銘;“骨氣”就是剛強不屈寧死不低頭的英雄氣概。如古語所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堪稱做中國人志氣的光輝典范。他戰斗到最后一個人,對村民趙廷喜說:“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新時代中國青年更應該銘記在心,特別是出國留學、學習西方國家科學技術的高層次學子,要經得起西方反華勢力的各種花樣翻新嚴峻考驗,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底氣”就是內心最強大的力量。不容置疑,在世界文明發展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文明悠久歷史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發展史。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時代,中國青年應該如著名學者張維為所說:中國人要自信,讓我們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給我們的對手!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發展的探究結論歸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與時俱進、豐富發展的顯著的規律性。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要義是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八個明確”豐富發展到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個明確”;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從“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與時俱進、豐富發展而來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由“三個全面”豐富發展到“四個全面”,之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又將其與時俱進、豐富發展成為了現在的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按照我們黨的事業與時俱進、豐富發展的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現實邏輯的規律性的要求,本文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結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原來“三個倡導”的基礎上與時俱進豐富發展為“三個新倡導”,由“24字”擴充為“30字”,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共享,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自信,積極培育和踐行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內在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金一南.魂兮歸來[M].北京:聯合出版,2015.
作者:馬國福 中共濮陽市華龍區委員會黨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