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觀察者按】今天(16日),《人民日報》發文《資本主義有反生態的一面——基于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視角》(作者:張曉萌),文章基于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視角,指出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內重新配置資源,把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由本國轉移至發展中國家,緩解了本國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卻在更大范圍加劇了生態危機。在世界環境氣候峰會上,西方發達國家反復對發展中國家的生態環境惡化進行指責,殊不知,它們正是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
以下為原文: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是當代西方活躍的、有代表性的政治哲學學派。它主張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剖析和批判,通過引導生態運動緩解西方以及全球的生態危機。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通過分析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和生產邏輯,將生態危機的根源歸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從而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反生態的一面。
工業污染(資料圖)
“雙重驅動”對生態帶來不可避免的惡果。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認為,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對資本的無限追逐和攫取,不僅體現在對勞動者的壓榨上,而且體現在對外部資源的掠奪中,后者成為其巨額利潤的新來源。它們的這一舉動,基于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的“雙重驅動”: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為維護政權的穩定性,向選民許下諸多美好的政治“諾言”,這就需要維持社會的高福利以收買民心;而資本家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始終如一,經濟利益驅動其使用新科技手段和非正義的社會結構束縛勞動者。利潤最大化需求同創造高福利的政治合法性需求之間存在著尖銳矛盾。在這種情況下,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只有加強對全球自然資源的掠奪和世界經濟的壟斷,創造大量的額外物質財富,才能緩和這一矛盾。而對外部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過度開發,必將導致對整體生態環境的破壞,爆發生態危機。生態學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戴維·佩珀就此指出:膨脹、蕭條、供需不平衡、環境退化等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不可避免的結果。
技術理性造成人的異化并加劇生態的惡化。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指出,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科技創新帶來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巨大提升,但同時增強了人們對自然資源的控制能力。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和組織模式化,使得技術理性滲透到人類行為方式的各個方面。技術和資本原本是人類社會交往的中介,如今卻變成目的;人所創造的技術,反過來成為束縛人自身的枷鎖。人們在不斷膨脹的欲望中自我異化,以機械化的方式對自然資源進行無止境的消耗與破壞。正如馬克思曾指出的,“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仿佛也只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我們的一切發現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
資源重新配置凸顯資本主義的非正義性。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認為,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內重新配置資源,把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由本國轉移至發展中國家,緩解了本國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卻在更大范圍加劇了生態危機。它們將生態環境污染和不合理的資源結構擴散到全世界,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承擔起發達國家消耗資源帶來的后果和責任。在剪刀差的作用下,生態危機發生大規模的遷移和重新聚集,全球的貧富差距必然進一步增大。在世界環境氣候峰會上,西方發達國家反復對發展中國家的生態環境惡化進行指責,殊不知,它們正是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
生態環境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品”。人類共享生態資源,在保護生態的問題上承擔著共同的責任和義務。了解生態學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反生態一面的論述,有助于我們避免陷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前車之轍,更好維護全球生態正義。(作者張曉萌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