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新華社高級編輯楊兆波加按語,在今日頭條“輿情智庫”發表了牟承晉《未來網絡是繼往開來的系統創新》一文。
新華社楊兆波在按語中指出: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北斗未來網際網絡空間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牟承晉,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工作,除了職業職責之外,他的專業知識以及研究都是具有超前意識,我們應該學習他身上具備的戰略研究思維與格局。牟承晉在接受央媒專訪時說,未來十五年,是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全面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的勵志圖新時期;是建設與發展主權鮮明、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網絡強國,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頑強奮斗時期。牟承晉說,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全黨要“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目前,我們面對百年之變局,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可分割、不容分解、不許讓渡的整體底線思維。捍衛與維護國家主權,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原則基礎;筑牢國家安全屏障,是主權和發展的根本保障;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是主權和安全的核心意志……牟承晉先生的文章,有深度,屬于戰略智庫的戰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現在,向大家推薦閱讀與分享。(新華社高級編輯 楊兆波)
為此,昆侖策網和本院公眾號經作者授權,將原稿全文編發如下,以饗讀者。
一、未來十五年,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
未來十五年,是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全面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的勵志圖新時期;是建設與發展主權鮮明、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網絡強國,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頑強奮斗時期。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全黨要“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可分割、不容分解、不許讓渡的整體底線思維。捍衛與維護國家主權,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原則基礎;筑牢國家安全屏障,是主權和發展的根本保障;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是主權和安全的核心意志。長期以來,我國公眾網絡困囿于因特網“美國利益至上”的協議和標準,受制于美國因特網“一網獨霸天下”的約束與管控,桎梏于美國軍方規制的賽博空間“第五作戰域”的思維定勢,思想上盲目追崇,技術上束手束腳,管理上邯鄲學步,在網絡信息領域關鍵基礎設施與核心技術方面鮮有創新建樹,嚴重缺乏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等。尤其是在缺乏科學實踐論證的情況下,盲目地規模部署因特網IPv6的過渡(試驗)計劃,引發危害與威脅我國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深層次、大范圍、多元化的嚴重問題愈演愈烈、無處不在,如影隨形、如蛆附骨般滲透我國公眾網絡的“每一個角落”,“長城防火墻”如同虛設。當前,我國既有網信體制和機制的親美國化與管理滯后產生的阻力、壓力、摩擦力巨大,獨立自主科技創新的張力、拉力、向心力明顯不足。網信業界自下而上的混沌、迷茫、不知所措,與自上而下的躑躅、踟躇、舉棋不定,交織、交錯、相互糾葛,難以形成“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的強大動力與舉國協力。有的黨政干部、網信精英、業界才俊,離了Internet、離了IPv4、IPv6就發懵,不知道該說什么、該想什么、該做什么了。解放思想、拓展視野、廣開言路、博采眾長,是管理層、知識層當前必須樹立的風尚、具備的能力、展示的水平。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故弄玄虛,或者生拉硬拽美國IPv6與中國5G之間的技術牽連,是某些貌似權威“一貫正確”的老套數。必須堅持實踐檢驗真理的標準認真梳理和清算審計,決不能允許“崽賣爺田不心疼”的人和事繼續作亂、繼續胡攪蠻纏。黨不答應,人民不答應。怎樣建設未來網絡,建設怎樣的未來網絡,實現未來網絡強國的標準、標志、規范是什么?必須講清楚,必須界定明白,必須形成全黨全國全軍思想上、政治上高度統一的認識、意志、輿論和行動。“十四五”規劃細化、深化、量化落實在即。我國亟須果斷調整落入美國陷阱超常規模過渡(試驗)的計劃部署,激勵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繼往開來系統性創新,舉國上下同心同德奮勇前進于網絡強國新征程。
二、未來已來,相對于既有過往,未來網絡是繼往開來的規劃與標準創新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美軍阿帕網延伸演進而來的因特網,迅速擴展全球,實現了美國“一網天下”的初衷。本世紀初以來,美國一方面公開向世界各國(特別是中國)力推因特網的IPv6過渡(試驗)計劃,一方面組織國內優勢科技力量秘密研發“量子互聯網”。2020年7月,美國政府宣布,將在十年內建成與現有因特網并行的量子互聯網。我們必須十分明確地清楚認識,上世紀,美國用了20多年時間基本實現了因特網“一網天下”,其中,90年代中國全面接入基于IPv4的因特網,加速了這一進程。本世紀,美國又用了近20年的時間實現了在IPv6過渡(試驗)掩護、遮蓋下對基于IPv4因特網繼往開來的基礎性研發,跨越了并行因特網的量子互聯網系統性創新門檻。我國原信息產業部在2001年9月組建“十進制網絡標準工作組”的初衷,就是要探索適應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網絡協議和標準,探索對基于IPv4因特網繼往開來的我國自主可控公眾網絡的系統性創新。盡管當時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執行政策和協調資源的天平卻越來越傾斜于追隨IPv6,貽誤了近20年的創新探索、追趕良機。今天,我國在網信領域依然受制于美國、落后于美國,落后不止半個世紀、不止一個網絡時代。美國成功的經驗應該借鑒。謀奪和維持強大的國防(軍事)優勢,始終處于“美國優先”政策的第一序列。軍網始終是美國因特網的核心網、“燈塔網”、“網中網”,處于因特網全網的頂端、“塔尖”。因特網“明網”與“深網”、“暗網”構成的網信空間,所提供的網信服務,以及其不斷強化、完善的技術支撐,既是美國軍網的安全保護外圍屏障,也是美軍和美國政府開源情報的廣闊天地。五角大樓不久前發布的《2020國防部數據戰略》,明確了“將數據視為武器系統,并管理、保護和使用數據,以達到作戰和行動效果”的“數據武器化”意識和理念。美國陸軍網戰司令部亦已將電子戰和信息戰融合為“信息優勢”(Information Advantage),并將逐步替代“信息作戰”(Information Warfare),以支持“決策優勢”(Decision Advantage)。而我國網絡信息規劃長期偏重推敲單純技術應用,忽略了網信軍民融合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重心、重力和重點,忽略了抓住網信領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結構性規劃不合理,技術性結構不安全。一旦發生美國對中國的網絡攻防戰爭,攻防力量嚴重不對稱、不均衡、不匹配導致的結果顯而易見。首先,我國必須編制自主可控的網絡規劃和制訂安全高效的網絡標準,自主繪制我國自強奮進網絡強國的藍圖。我國的網絡規劃和標準必須心明眼亮地自己說了算,必須旗幟鮮明地保證國內網絡信息大循環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必須在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的充分必要條件下,積極構建和促進網絡信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新格局。這個主權原則、主導思維、主次關系決不可顛倒、錯置、反制。中國的網絡信息空間只能是中國的主權范疇。發源于、產生于、形成于中國的網絡數據和公民隱私信息,都必然、必須接受中國國家主權的保障和維護。任何國家、任何組織、任何個人未經我國政府依法核準或違反我國數據保護法律法規,都必須受到我國政府的依法懲治,絕不枉縱。中國的網絡信息空間要有中國的國門(相當于網絡海關),認證鑒證機構(相當于網絡移民局),國際政治、經貿、文化交流審核審批機構(相當于網絡外交部、商務部、文化部等),保衛國家網絡信息空間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權力機構(相當于網絡國防部、國家安全部、公安部、監察部、審計署)等。中國必須加緊規劃、統籌規劃、精心規劃、落實規劃,從規劃和標準入手,筑牢國家安全屏障。中國網信領域的國家標準,可參照ISO/IEC經各國家成員體通過的國際標準,可參考歐洲、俄羅斯等世界各國的通行標準,不能一成不變地照搬照套純粹的“美國利益至上”的標準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一棵樹上吊死”。必須要有中國自主可控說了算的關鍵基礎設施與核心技術標準,必須自成標準體系。坦言之,就是要給美國及其支持的敵對勢力,潛在危害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網信協議和標準,立個照妖鏡、念個緊箍咒,祭起金箍棒,從域名、地址、AS自治域編碼的設計、分配、維護到路由、解析等,強制遵循中國的規制、標準,強制遵守中國的管轄、治理,決不懈怠,決不屈從于任何外國、境外組織和機構的威脅、鉗制、封鎖和制裁。中國的網絡信息空間要堅定不移地嚴格執行保障和維護中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各項標準、規范和制度。任何數據信息,不僅進出中國網信國門必須接受中國的簽證、查驗與審核批準,必須按照中國指定的路由通行,還必須接受中國依法監控,不得隨心所欲、亂說亂動、反華反共。一經發現,嚴懲不貸,隨機驅逐。
三、未來已來,相對于時代進步,未來網絡是關鍵基礎設施與核心技術的創新
世界及各國數據化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社會信息,美國依仗因特網的覆蓋、控制與監視能力和科技優勢,一覽無余、盡搜囊中,隨心支配和利用。尤其對于同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以及美國的長期盟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無論政要、巨賈、將士、精英,盡在美國“棱鏡”的窺探掌握之中。近幾年來,歐盟為保衛各成員國的數據和個人隱私,不惜與美國展開“數據大戰”。因特網已經成為當今溝通全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橋梁和脈絡。所有的路政、路由、路標、路條(通行證)都是美國設置、管理和配發,所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關隘、路卡都是為“美國利益至上”設置和優先專享服務。另起爐灶重建網絡談何容易?“一刀切”、“一招鮮”、“一鍋端”的主意,人們想了許多、試了多年。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或包羅萬象面面俱到,太多的實踐證明不現實、不可行、靠不住。關鍵是違背了科學的規律。有人喪失“兩彈一星”愛國奮斗精神和科學家的靈魂良知,投機取巧,急功近利,欺上瞞下,諱疾忌醫,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僅僅為了解決所謂的“地址不足”問題,僅本世紀以來就耗費國家和人民數以萬億計的巨額資本資金,耗費難以統計的人力物力資源和時間成本。如今,還是被迫回到“純IPv6”的原點謀出路、找退路、尋生路。核心的美軍網還是IPv4,全球80%以上的用戶還是依賴IPv4。在無可挽回的殘酷教訓事實真相面前,怎么還能心安理得、麻木不仁?未來網絡是在現實基礎上的演進推動,是對既有網絡顯而易見弊端的釜底抽薪,是繼承地批判、批判地繼承,是糾正錯的、改變舊的、創建新的,是化被動為主動、令舊貌變新顏,是為實現網絡強國創造條件、奠定基礎、掃清障礙、拓平道路。域名、地址及AS自治域編碼的設計、規劃、分配(租用)、維護、解析(按照既定協議、標準、規范形成的路由指揮調度與分析辨識系統),構成了因特網所有硬件、軟件和數據“基礎的基礎”,構成了因特網空間的物理框架標識體系,構成了因特網的主導權、控制權等全部主權屬性。我國96%以上的數據信息只須國內流動,卻被迫(強制性地)接受指向日本、臺灣、新加坡等境外路由引導,去美國解析后再兜轉回中國。國際路由支配的信息流動巨額成本,最終被轉嫁到中國億萬網民身上。能不能自主設計、編制、支配我國公眾網絡的域名、地址、AS自治域?自主控制數據信息的路由、自主解析域名地址?理論上沒有不能,只有可能,既然可能,不試試怎知能也不能?美國人能,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天下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十進制網絡的數字域名技術,以及標識網絡技術、萬物廣碼技術、圖碼信息技術等等,無不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是不是公平公正公開地大力支持,為我國的自主創新提供規?;W絡實驗和驗證所必須的環境、條件、場景和政策,是國家主權意志旗幟鮮明的具體體現,任何人任何單位不應有任何推諉攔阻的借口與非議。不試,是不敢試,還是沒條件試,或是忌憚美國長臂管轄霸權不準試?亦或顧忌其他利益取向故意回避試?未來已來,繼往開來,究竟讓不讓試,試也不試,何時能試?亟待明確,亟待規劃,亟待扶持。復雜的問題應簡單化。今后十五年,堅定不移地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新征程,應從關鍵基礎設施與核心技術的創新開啟,從根上開枝散葉。
四、未來已來,相對于未來世界,未來網絡始終處在不斷創新革命的運動狀態
未來網絡是網絡強國的基礎和過程,也是不斷創新的運動階段。未來網絡始終是動態的、發展的、不斷進步的。半個世紀、一個世紀受制于某些協議和標準不能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網絡信息空間,只能是僵化、滯后、不適應未來環境生態及時代發展需求的過去時、陳舊式。2014年,世界最權威的標準化組織ISO/IEC正式發布的TR 29181《未來網絡問題陳述與要求》報告表述:1.1Future Network(FN)[ISO/IEC TR 29181-1]
The FN is the network of the future which is made on clean-slate approach well as incremental design approach. It should provide futuristic capabilities and services beyo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network including the Internet.中(漢)譯文:采用清晰的白板方式以及增量設計方法重新設計的未來網絡,應該提供超越包括因特網在內的當前網絡限制的能力和服務。
由此看來,未來網絡不受當前和既往所有電子學意義上的計算機網絡、控制網絡、嵌入式網絡等的限制,不受電磁頻譜意義上的有線網絡、無線網絡、光通訊網絡、微波通訊網絡、太空網絡等的約束,不受物理基礎意義上的因特網、電信網、電力網、工業控制網、軟件定義網等的糾纏,將涵蓋人類已經認識的既往和未來的電子學、電磁頻譜、量子、宇宙引力、人體經絡及生物信息等所有領域的公共、私有及專有網絡空間,以及未來發展產生的新的網絡空間域,構成多元化、多層次、多角度涵蓋有線、無線、太空、激光、量子通信等所有網絡域的面向未來信息社會的信息處理交換體系。未來網絡最終將具有廣闊縱深的空間資源,支持所有網絡域的互連、互通、互信、互操作,實現人、物、環境對人類生存、生活、生產活動的信息共享與交換的安全空間環境,提供與現實物理世界相互對應、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并且有序管理、安全互動、可信可控,息息相通、全息映射的能力和服務。未來網絡,將是人類已知和未知宇宙天地之間網際空間的組成部分。其不僅將徹底擯棄今日之因特網IPv4、IPv6技術的結構性、階段性、時代性缺陷,開創繼往開來顛覆性的理論創新和概念創新,并將最終完成從計算機網絡到信息網絡、知識網絡、社會綜合智能網絡的演變進化過程,為人類信息社會提供適應各個歷史階段最合理、最便捷、最先進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服務。但是,這絕不是一蹴而就、一廂情愿的事情,需要人類一代接一代地齊心奮斗,不斷創新開拓。正因為此,未來網絡是繼往開來的系統創新。未來十五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我國網絡信息領域的愛國志士、民族義士、革命戰士,砥礪奮進,責任重大,任重道遠。(作者系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北斗未來網際網絡空間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全文首發)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