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期以來,沈志華學派自稱是依據《俄羅斯解密檔案》的材料,說中國出兵抗美援朝,是迫于斯大林的壓力,毛澤東想了一夜,為了不失去斯大林的信任而做出的決策,等等,此類言論,不一而足,皆是無稽之談。張興德同志,在《黨史文匯》2020年第10期上發表的這篇文章,就是用沈志華公開出版的書籍中的“檔案”來批駁他們假借所謂“檔案”而編造的謊言,真可謂“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據編者了解,張興德同志,現在80歲,已經退休多年,他曾經在志愿軍歸國部隊服役近三十年。他的戰友和直接領導、間接領導多是從朝鮮前線歸來的(有不少還是老紅軍、老八路)。因此對抗美援朝戰爭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性認知,自然也有一種“志愿軍情結”。他原本是做紅樓夢研究的,并小有成就。一些論文曾得到包括被毛主席當年稱為“小人物”的李希凡先生在內的一些同行們的認可。在2015年,一次偶然機會,張興德同志接觸到沈志華對抗美援朝“揭秘研究”的“新說”。并發現風靡于各階層,在相當一些群眾中廣為流傳。然而,并沒有發現當時抗美援朝的諸多專著中有一部是對他的學說進行批評的。在眾多的學術論文中,也鮮見有批評他的。一次當年部隊戰友們聚會,談話中無意講起抗美援朝和沈志華,大家無不義憤填膺。有的戰友勸他:“你能寫,何不寫寫(意指批評)沈志華的文章?”張興德同志經過一段時間慎重考慮,毅然“轉行”。他說:“我要為志愿軍發聲、代言!”于是,開始潛心研究抗美援朝史以及沈志華的學術主張,至今已有五年多時間。
2015年,由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沈志華主編,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1945-1991)》(全12冊)(以下簡稱《檔案》)正式出版。有學者根據《檔案》中“1950年10月1日、6日斯大林先后給毛澤東電報(信),要求中國出兵”的記載,就推論說,毛澤東想了一夜,終于明白斯大林是要借著《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讓中國出兵,如果中國不出兵,便會失去斯大林的信任。甚至進一步推論說,中國是迫于斯大林的壓力,或者說是按斯大林的要求才出兵朝鮮的。此說法在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我們將《檔案》記載的當時斯大林和毛澤東來往電報(信)進行梳理,并與我國同時期的相關檔案資料一起綜合分析解讀,就會得出客觀結論,即中國出兵朝鮮完全是自主決策的,并不存在有斯大林的“逼”或是毛澤東考慮維護中蘇友好條約不得不出兵等因素。
從文電往來時間順序看,中國抗美援朝的決策并非受斯大林的主導
1950年9月30日 ,周恩來嚴正聲明:“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 ”
中國人民天性是愛好和平的,況且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還百廢待興。1950年6月上旬,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發表《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講話,全黨全國都準備把重心放到發展經濟上來。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介入朝鮮戰爭,打亂了中國人民和平發展的愿望。自朝鮮戰爭爆發啟毛澤東始終關注,并從防患于未然的安全考慮,在7月7日就以第十三兵團為主,組建東北邊防軍。其任務一方面是為保證東北的安全,另一方面是一旦有需要,則赴朝作戰。為此,中方曾向朝方表示過此意,并要求提供朝鮮人民軍軍服樣式和500份朝鮮地圖。東北邊防軍的訓練也是針對“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要求而展開的。9月30日,周恩來在出席政協全國委員會舉行的國慶節慶祝大會上作題為《為鞏固和發展人民的勝利而奮斗》的報告。針對朝鮮戰爭,他鄭重聲明:“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這些都是中共中央對當時朝鮮局勢的主動應對。
到9月底,朝鮮局勢嚴峻,金日成同時向蘇聯和中國求助。斯大林對朝鮮表示蘇聯不能出兵后,于10月1日給毛澤東發出第一封請中國出兵的電報,在講明朝鮮局勢的危機形勢后提出:“我考慮,根據眼下的形勢,如果您認為能為朝鮮人提供援軍,哪怕五六個師也好,應即刻向三八線開進,從而使朝鮮同志能夠在你們部隊的掩護下,在三八線以北組織后備力量。”(《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第三卷(1950.8-1951.8),第72-73頁)此電報是10月1日下午3點由蘇聯駐中國大使羅申轉交給毛澤東的。北京同時也得到朝鮮請求出兵的信息。10月1日晚,中共中央領導人參加國慶一周年慶祝活動。2日凌晨2時,毛澤東給在東北的高崗、十三兵團司令員鄧華發電報,要高崗立即進京開會,讓鄧華“令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同日清晨,毛澤東修改了周恩來給金日成的電報。上午,又給斯大林寫好了電報,明確指出中國出兵朝鮮的必要性、出戰之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各項戰略戰術考慮以及需要蘇聯幫助等6個問題,但這封電報當時并未發出。可能是毛澤東考慮到下午中央書記處會議要討論出兵朝鮮問題,想等開過會后再發。令毛澤東感到意外的是,會上幾乎一邊倒的意見是不同意出兵。雖然至今沒有完整的會議記錄披露,但當天晚上,毛澤東將上午寫的電報壓下沒發,又重新給斯大林寫了一封回電(就是存留《檔案》里的、被一般學者說的不同意出兵的電報),主要內容為:1950年10月1日來電收悉。我們原先曾打算,當敵人向三八線以北進攻時,調動幾個師的志愿軍到北朝鮮幫助朝鮮同志。但是,經過慎重考慮,我們現在認為,這一舉動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
第一,靠幾個師很難解決朝鮮問題(我軍裝備極差,同美軍作戰無勝利把握),敵人會迫使我們退卻。第二,最大的可能是,這將引起美國與中國的公開沖突,結果蘇聯也可能被拖進戰爭中來。這樣一來,問題就變得極其嚴重了。但如果我們出動幾個師,隨后又被敵人驅趕回來,并由此引起美國與中國的公開沖突,那么我們整個的和平建設計劃將被全部打亂,國內許多人將會對我們不滿(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創傷尚未醫治,人民需要和平)。我們將召開黨中央會議,中央各部門負責同志都將出席。對此問題尚未作出最后決定。這是我們的初步電報,我們想同您商量一下。如果您同意,我們準備立刻讓周恩來和林彪同志飛到您的休養地,同您討論這件事,并報告中國和朝鮮的形勢。(《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第三卷(1950.8-1951.8),第77-78頁)
【1950年10月2日,毛澤東關于請求蘇聯為志愿軍提供空軍掩護給斯大林的電報手跡。】
3日中午斯大林收到這封電報后,于5日給毛澤東寫了回信,6日晚上22點30分由羅申當面轉給毛澤東。斯大林回信的要點是:
我向您提出派五六個師志愿軍的問題,是因為我清楚地了解中國領導同志曾多次聲明,如果敵人越過三八線,就準備派幾個軍去援助朝鮮同志。因此,我理解中國同志之所以準備派兵去朝鮮,是為了防止朝鮮變為美國和未來軍國主義日本反對中國的軍事基地,這與中國是利害攸關的。
我向您提出向朝鮮派兵問題,而且至少而不是最多派五六個師,是出于以下幾點對國際形勢的考慮:一、如朝鮮戰事表明的那樣,美國目前還沒有為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做好準備;二、日本因其軍國主義勢力尚未復原,沒有能力給美國以軍事援助;三、有鑒于此,美國將被迫在朝鮮問題上向有蘇聯盟國為其后盾的中國作出讓步,將不得不接受就朝鮮問題進行調停的條件,這些條件將有利于朝鮮而使敵人無法將朝鮮變為它的軍事基地;四、基于以上同樣的原因,美國最后將不僅被迫放棄臺灣,而且還將拒絕與日本反動派單獨締結和約,放棄復活日本軍國主義的活動及使日本成為他們在遠東的跳板的企圖。由此我考慮到,如果中國只是消極地等待,而不是進行一場認真的較量,再一次使人信服地顯示出自己的力量,那么中國就得不到這些讓步。中國不僅得不到所有這些讓步,甚至連臺灣也得不到,美國人將會把持臺灣,把它當作基地……當然,我也考慮過,美國盡管沒有做好大戰的準備,仍可能為了面子而被拖入大戰,這樣一來,自然中國將被拖入戰爭,蘇聯也將同時被拖入戰爭,因為它同中國簽有互助條約。對此應該害怕嗎?我認為不應該,因為我們聯合起來將比美國和英國更有力量……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么讓它現在就打,而不要過幾年以后,到那時日本軍國主義將復活起來并成為美國的盟國,而在李承晚控制整個朝鮮的情況下,美國和日本將會在大陸有一個現成的橋頭堡。以上就是我向您提出至少派五六個師時所依據的對國際形勢及前景的考慮。關于中國國內的狀況……這個問題只能由中國同志來決定。(《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第三卷(1950.8-1951.8),第80-81頁)
這無疑是一封很重要的電報。電報中斯大林正面回答了毛澤東在2日信中的疑慮,講了中方出兵和不出兵的利害關系和對未來國際形勢發展的判斷。他還明確表示,蘇聯將恪守《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不要怕美國擴大戰爭以至世界大戰。這種分析判斷,是正常的對世界局勢和朝鮮未來形勢的分析預測。今天看來,斯大林的這封電報的態度和立場并無大錯,而且是同中國商量的口吻,并無強求之意。問題并不僅在于此。這里的關鍵問題是,毛澤東看到這封電報的時候,已經是6日晚上22點30分。事實上,在中國,經過4日到5日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毛澤東和彭德懷的力主下,黨中央已經統一認識,決定出兵,并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根據5日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討論如何落實出國作戰行動方案和相關事宜。這標志著中共中央關于出兵的決策已經進入了具體實施階段。可以說,斯大林5日這封回信雖然表示蘇聯愿意作為中國的后盾,但很顯然,它對中國改變2日晚上不出兵的意向,并定下出兵的決心,沒有產生實際影響。當然,毛澤東在事后看到這封信還是很高興的。這有羅申于7日晨給斯大林的匯報可證,其要點如下:10月6日北京時間22時30分,我拜會了毛澤東,并向他轉交了您的答復。毛澤東在聽完我的話之后說:
一、他完全同意您對國際形勢及其今后可能發展的前景所作的評價。二、他對于您在答復中談到中國和蘇聯共同進行反對美國人的斗爭,感到非常高興。他強調指出,如果談到打仗,那么,毫無疑問,現在就應該打。同時他還說,類似的想法他剛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說了。(《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第三卷(1950.8-1951.8),第84頁)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對朝鮮戰爭形勢的分析,毛澤東同斯大林是一致的。關鍵是這句話:“同時他(毛澤東)還說,類似的想法他剛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說了。”這說明,4日、5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對毛澤東2日電報向斯大林提出擔心的兩個問題,又經過充分討論,有了新的看法或應對舉措。例如,彭德懷在5日的會上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于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他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可以得到借口。”這十分清楚地證明,中國最髙決策層是在沒有看到斯大林5日答復毛澤東電報的情況下,經過反復討論,得出了同斯大林5日答復電報中一樣的思想認識。這也證明中蘇高層在對世界形勢和朝鮮局勢的認識上具有一致性。毛澤東作為偉大的戰略家,考慮出兵朝鮮,當然會首先考慮和研究世界的總體局勢。也就是說,斯大林雖然講了讓中國出兵抗美援朝,但是中國并不是在聽了斯大林的話之后決策的,而是自主決策的。最能證明中國自主決策出兵的是在11日之后出現的波折。8日,周恩來赴莫斯科具體談蘇聯援助問題。可11日以同斯大林聯名的方式,周恩來給毛澤東發電報表示,蘇聯空軍得兩個月之后才能出動。如果中國認為沒有勝算把握,同意中國暫不出兵。這對已經決定出兵抗美援朝的中國領導人,自然是一個意外。以前決策出兵都是以有蘇聯空軍支援為前提的(因為前有斯大林的承諾),周恩來專程去莫斯科也主要是為了落實蘇聯空軍掩護等問題。這次斯大林放棄以前的承諾,標志著中國將用落后的步兵武器對付現代化程度極高的海、陸、空聯合作戰的“聯合國軍”。這封電報,是12日15時30分通過羅申轉達的。毛澤東雖然表示同意斯大林不出兵的決定,但不想就此作罷,將準備赴朝的彭德懷召回北京,于13日再度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在沒有蘇聯空軍掩護情況下究竟是否可以出兵問題。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在美軍越過三八線大舉北進的情況下依然應該出兵。在第一時間里,可以專打南朝鮮軍,對付南朝鮮軍還是有辦法的。當日21時,毛澤東將羅申找去,宣布仍然出兵抗美援朝。羅申給斯大林的電報要點是這樣的:“10月13日21時,毛澤東把我叫去宣布了下列事項:
中共中央再次討論了菲利波夫(斯大林化名)同志的最近一封電報和我的決定。我們的領導同志認為,我們應當幫助朝鮮人。鑒于上述原因,毛澤東同志馬上把周恩來攔在了莫斯科,給他下達了同您討論朝鮮問題的新指示。”我們的領導同志認為,如果美國人打到中國的邊境,那么朝鮮就是我們的一塊心病,而且東北將處于經常的威脅之下。我們的同志以前下不了決心,是因為他們對國際局勢問題、蘇聯的軍事援助問題、空中掩護問題還不清楚。現在,所有這些問題都已經清楚了。毛澤東指出,現在派中國部隊去朝鮮是有利的。中國人有義務派出部隊。暫時先派出由9個師組成的第一梯隊,雖然裝備差,但他們能夠打李承晚的軍隊。在此期間,中國同志將抓緊準備第二梯隊。”(以下提出關于出兵需要蘇聯具體幫助的一些問題,略)(《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第三卷(1950.8-1951.8),第97頁)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第三卷封面】
從上述來往電報的時間順序看,最后的決策是中國在沒有蘇聯空軍掩護的情況下,也要出兵抗美援朝。這個決策正是在斯大林決定放棄朝鮮并于12日正式通知朝鮮作疏散轉移軍隊和黨政機關以后作出的。(《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第三卷(1950.8-1951.8),第93-94頁)這證明,中國最終確定出兵抗美援朝,是自主決策的結果,大大出乎斯大林的意料。
從電文內容看,證實毛澤東想要了解斯大林原則上答應支持的具體情況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是毛澤東一生中最艱難的抉擇之一。毛澤東作為最高決策人,對抗美援朝需要考慮、了解、解決的問題和困難甚多,并且事先都要逐一準備可靠的應對預案和舉措才行。特別是要對世界大勢作出準確的分析判斷,對敵、我、友三方情況和發展趨勢進行全面的了解。無疑,蘇方的態度和因素在這些待“求解”的問題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分量。《檔案》客觀上反映了毛澤東在決策出兵過程中,是如何了解、考慮蘇聯因素的。
如果繼續深入解讀《檔案》內的相關內容就會發現,對10月2日的“不出兵”電報,長期以來,不少人只注意其真假,而沒有注意其多重內涵。仔細分析,此電報只標明2日,沒有標注具體時間,發出的時間無疑是2日開完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后匆忙間寫成。書記處會議結束時應該已到深夜。按莫斯科收到這封電報已是3日中午12時推算,此電報發出的時間應該是2日午夜,接近3日凌晨。那么,緊接此事還有一個重要事件。就在10月3日凌晨1時,毛澤東又同周恩來商定,由周恩來出面緊急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就朝鮮戰爭問題鄭重地說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讓其轉告美國政府:“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當天,印度政府把中國的立場轉告美國。這是正式給美軍劃出“底線”。而這封“不同意”出兵的電報同給美軍劃出“底線”的警告談話,相距時間恐怕只有一兩個小時。這兩個決策迥然不同是顯然的。如果再把上述在24小時內發生的6件事(見前文所述:凌晨2時給鄧華準備好出兵的電報、改寫周恩來給金日成的電報、寫中國出兵的電報、開書記處會議、再寫不出兵的電報、周恩來找印度大使傳話給美國劃“不能過三八線”的底線)聯系起來綜合分析,那么,我們對2日“不出兵”的電報,有理由得出這樣一些結論:其一,這封“不出兵”的電報,只是反映了中央討論出兵時,對一些問題的憂慮,而不是一定不出兵的決定。從前后文看,特別是通過印度大使轉給美國的“警告”表明,在毛澤東、周恩來看來,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出兵已是定局的事了。從中可以推斷,這封“不出兵”的電報,僅是中央一些人的意見。毛澤東把這些意見向斯大林作了反饋,但并不代表他內心深處的想法。適當時機出兵幫助朝鮮,是毛澤東深思熟慮的決策。其二,“不出兵”的電文中最后有“我們將召開黨中央會議,中央各部門負責同志都將出席。對此問題尚未作出最后決定。這是我們的初步電報,我們想同您商量一下”。并告知將派周恩來、林彪去蘇聯面商。這“未作最后決定”“想同您商量一下”實際是毛澤東需要斯大林明確表態,特別是如果美軍將戰爭擴大到中國,蘇聯是什么態度。也就是說,電報可能有征詢斯大林意見的意思,意在取得斯大林的支持。作為最高決策者的毛澤東,這是出兵前必須弄清楚的問題。其三,“靠幾個師很難解決朝鮮問題(我軍裝備極差,同美軍作戰無勝利把握),敵人會迫使我們退卻。”這也是毛澤東明確表示,要出兵朝鮮不是斯大林說的五六個師能解決問題的。斯大林1日的電報證明,他并不了解朝鮮戰局的實際情況,甚至沒有明確對策。他自己也承認這點(見1950年10月1日《斯大林致什特科夫和馬特維耶夫電:對朝鮮局勢處理的意見》,承認“我們難以在朝鮮問題上作出決斷”,見《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第三卷(1950.8-1951.8),第73頁)。這里,二人的分歧已隱隱可見。雖然斯大林在5日的回信中作出令人高興的答復,但毛澤東在8日的電報中仍提出要周恩來、林彪去蘇聯面談。為什么斯大林5日答復了,還要去面談?因為斯大林5日的電報有一定的模糊性。中國出兵抗美援朝需要蘇聯幫助的許多事項是具體的,必須當面逐條明確才行。周、林同斯大林當面會談的結果證明,僅有斯大林5日的電報遠遠不夠。會談結果果然出人意料,如前所述,斯大林當初多次承諾的中國如果出兵抗美援朝,蘇聯將出動空軍掩護這個極為重要的條件沒有了。同時,在斯大林看來,沒有空中掩護的中國軍隊,必敗不可。這個思想在斯大林給朝鮮的電報中說得明白:“中國軍隊在裝備差和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目前不可能在朝鮮取得勝利,相反,會陷入危險境地。”(《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第三卷(1950.8-1951.8),第94頁)可見,斯大林和周恩來聯名的電報,實際是反映了斯大林的意圖:放棄朝鮮。總之,周、林去莫斯科最大的收獲就是徹底摸清了斯大林全部的“底”,主要有如下4點:1.中國出兵后,一旦美國將戰火燒到中國本土,蘇聯將履行中蘇同盟條約的義務,參戰保衛中國,這基本解除了中國領導人對同美國發生全面戰爭的擔憂。2.蘇聯向中國提供所需的全部武器裝備和各種軍用物資,將用租借的方式,這滿足了中國軍隊的作戰需求,并大大緩解了中國國內經濟建設困難。3.蘇聯空軍可以給中國的大城市和戰略要塞提供空中保護,這極大地解除了中國的后顧之憂。4.蘇聯空軍兩個月后不會進入朝鮮境內為中國提供空中保護和作戰支持,只能在鴨綠江以北。
這最后一點,自然給志愿軍在戰場上增加了極大的困難,但是中國最高領導層經過13日的再研究,制訂了在沒有空中掩護情況下的戰略策略。例如,“先打南朝鮮軍”就是對策之一。這樣就在實際上做到了不打無把握之戰,在戰場上就可能處于主動地位。
蘇聯給中國的支持和幫助到底能到什么程度?這是毛澤東決策抗美援朝時必須弄清楚的關鍵問題,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毛澤東在10月2日、6日、8日三次提出周、林去面見斯大林的原因即在于此。中國決策出兵抗美援朝過程中,發生了兩次“動搖”,以前之所以出兵的決心不好下,主要是“對國際局勢問題、蘇聯的軍事援助問題、空中掩護問題還不清楚。現在,所有這些問題都已經清楚了”。從上述對有關解密檔案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毛澤東決策過程是何等的細密審慎,而又不失巧妙的斗爭藝術。
從《檔案》看《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抗美援朝中的作用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文文本】
我們說中國出兵抗美援朝是自主決策的,而不是簡單地聽從斯大林的一句話,為履行《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義務而出兵的。但絕不是說,該《條約》與抗美援朝戰爭沒有任何關聯。它實際上直接影響了中蘇領導人對抗美援朝的決策。
先說對斯大林的影響。斯大林將中蘇條約當作“國際形勢變化”的重要標志和制定國際外交政策的重要根據之一。在處理朝鮮問題上,他多次考慮到中蘇條約對美國的影響力。如前文所述,斯大林在5日復毛澤東電報中對中國出兵朝鮮的判斷是,“美國將被迫在朝鮮問題上向有蘇聯盟國為其后盾的中國作出讓步,將不得不接受就朝鮮問題進行調停的條件”,后來的實踐證明,這個判斷有其合理性。美國對中國的參戰,雖然沒有因為有蘇聯背景而卻步,但中蘇條約對美國在抗美援朝中的影響還是有的,麥克阿瑟幾次想將戰爭擴大到中國,而杜魯門沒有同意,也沒有敢用原子彈,潛在原因之一就是美國怕引起同蘇聯的直接沖突甚至引發世界大戰。《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是國際上的一件大事。它使當時的和平民主(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更加壯大,成為中國的強大后盾。因此,該條約也是毛澤東當時出兵決策時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在13日毛澤東給斯大林的決定出兵的電報中說,“對國際局勢問題”由“還不清楚”到“已經清楚了”。毛澤東這里說的“國際局勢”很重要的是指由中蘇條約的存在而可能引發和影響的一系列國際形勢發展。他在2日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說:“最大的可能是,這將引起美國與中國的公開沖突,結果蘇聯也可能被拖進戰爭中來,這樣一來,問題就變得極其嚴重了。”他在3日同朝鮮內務相樸一禹的談話中也說,可以盡力提供幫助,但是不能派軍隊。原因在于,如果中國(派軍隊)幫助朝鮮,那么此舉實際上就會將蘇聯拖入這場戰爭。目前的世界政治形勢不允許我們這樣做,因為這將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第三卷(1950.8-1951.8),第83頁)所謂由“還不清楚”到“已經清楚了”當指毛澤東由2日、3日電報和談話的立場,轉變到明確了蘇聯可以為中國承擔多大風險,即前文所述周恩來去蘇聯明確的4個問題。這樣使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對出兵做到了心中有數。總之,從解密檔案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決策抗美援朝雖幾經曲折,但其考慮的重點完全是中國出兵朝鮮的利弊和后果,而看不到任何一條理由是單純為了斯大林的要求而出兵的。中國的抗美援朝是美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正如1951年10月23日,毛澤東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出兵的3條原因:“我們不要去侵犯任何國家,我們只是反對帝國主義對于我國的侵略。大家明白,如果不是美國軍隊占領我國的臺灣、侵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打到了我國的東北邊疆,中國人民是不會和美國軍隊作戰的。但是既然美國侵略者已經向我們進攻了,我們就不能不舉起反侵略的旗幟,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義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達到了保家衛國的目的,自鴉片戰爭以來始終處于外國侵略者壓迫下的中華民族,終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第一次戰勝了世界頭號帝國主義國家。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張興德丨一項不得不做的工作:擦去沈志華學派潑在歷史豐碑上的污泥濁水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原刊于《黨史文匯》2020年第10期)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