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的“龍卷風”,要求人們觸角更敏銳、應變更迅速,保持敏感也成為適應社會、跟上時代的一種要求。可與此同時,也有研究者提出:我們不僅要有敏感,還要有“鈍感”。
這里的“鈍感”不是遲鈍,而是以理智與克制排除外界紛擾,以良好心態向正確人生方向前行。顯然地,“鈍感”非但不是“傻慢”,還是一種“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篤定、“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堅守。面對紛擾的人情、多變的風口、時現的逆境,為什么現在許多人焦慮浮躁、處處掘井?一個重要原因,不是因為他們缺乏敏感,而是因為他們缺少“鈍感”。
成大事不可無“鈍感”。牛頓登上科學的巔峰,是因為他“并沒有什么方法,只是對于一件事情很長時間很熱心地去考慮罷了”;丁肇中曾面對“不可一世的反對意見”,卻義無反顧埋頭實驗,最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揆諸這些“大家”,他們的成功就像清代彭端淑筆下那位往返西蜀到南海的貧僧,“一瓶一缽而已”。一個人有這種純粹的內心、能夠勇毅篤行,什么樣的困難不被踩在腳下?
“鈍感”并不拒絕敏感,兩者往往不可分。敏感是“見事早、行動快”,“鈍感”是沉下心來鉆、沉住氣來干。離開“鈍感”,敏感就可能淪為一時沖動;離開敏感,“鈍感”就會造成過于滯后。把兩者有機結合,則既能遠離見異思遷的陷阱,又能保持專注、提高效率。
現在,新軍事革命的大潮風起云涌。在爭奪戰略主動權的競爭中,人人奮先、千帆競渡。你搞“流星錘”,他搞“追云劍”,戰法戰術層出不窮、眼花繚亂。這個時候,“兩耳不聞窗外事”不行,人云亦云、亦步亦趨也不行。我們只有對各種變化保持敏感、洞若觀火,對各種干擾保持“鈍感”、篤定前行,搞出符合我軍特色、符合打贏需要的那一套,才能在軍事斗爭中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憑過硬本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劉伯承元帥曾說:“與其有百發一中的槍百枝,倒不如有一發一中的槍一枝。”既保持敏感、又保持“鈍感”,在本職崗位上做到視野開闊、專注深研,我們就能底氣更足、把握更大。朝著這個方向用力,人人成為強軍制勝途中“一發一中”甚至“百發百中”的精兵、尖兵,我們的軍隊就能無往不勝。(楊雄勛)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