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歐洲國家組團加入亞投行、習主席訪英、荷德法首腦接踵訪華為標志,中歐雙方的關系今年呈現出迅速提升的勢頭,這看似來得突然,其實是水到渠成。雖然一直以來歐洲國家跟美國走得更近,然而,美國從未將他們平等相待,也沒有因為他們同是西方陣營就不給歐洲國家挖坑。當今世界的政經力量可以說是中(俄)、美、歐三足鼎立,那么美國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是將歐洲往中國方向在“推”,與此同時,中國在迅速崛起中的幾個節點對歐洲資本也有震撼作用,比如08危機后,中國通過G20這個平臺第一次走到了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央,歐洲國家成了配角(以前的G7成了可有可無),2010年中國成為GDP世界第二,2014年中國對歐洲的投資首次超越歐洲對華投資,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宏偉構想,這四個節點讓歐洲資本經歷了:詫異----驚愕----羨慕----垂涎。還有就是氣候問題、伊核問題讓歐洲人看到沒有中國的參與,這些棘手的問題是無法解決的,這一切都形成了一股越來越大的拉力,將歐洲向中國這邊牽引。
可以說歐洲的快速轉身是美國的“推”和中國的“拉”,再加上歐洲不甘沉淪、希望主宰自己命運的務實,這三個作用力疊加的結果,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歐關系走到今天可以說非常不容易,首先是我們的長足發展來之不易,是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奮斗幾十年才有了今天的吸引力。其次是將歐洲人一貫的優越感,轉變為愿意平等合作的結果來之不易,是無數的合作中斗爭與斗爭中合作的結果,沒有高超的外交戰略規劃,一味的“求”或“斗”是絕對不行的。第三是冷戰后中俄從改善關系----劃定邊界----成立金磚和上合----“背靠背”,這一路走來也絕非沒有阻力。第四是美國因素在中歐之間或明或暗的影響力,中美關系處理得如何直接和間接地影響著中歐關系,正是中美且斗且合作的這種關系,才讓中歐之間可以有螺旋式上升的發展空間。
所以,在看待中歐關系迅速升溫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幾點:
1、不能受美國媒體“磕頭論”的影響,中歐加強合作是基于各自的需求,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2、中歐關系能長足發展的結果來自不易,應該珍惜。3、我們沒有必要去過多地對比歐洲國家哪個跟中國更友好,不同國家有各自的優勢,合作不分先后、真誠才可走遠行。4、不能因為當前歐洲媒體或領導人說了一些動聽的話,就以為中歐關系將會一帆風順。接下來同樣會有磕磕碰碰,這是因為中西方價值觀的不同、資本逐利的局限性、深受第三方的影響。5、中歐關系不僅僅是中國與英法德這些西歐國家的關系,我們同樣要大力發展與中東歐國家的關系,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6、我們既要增進中歐人文交流,又要著力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使之成為不可逆轉的進程,同時也讓中歐這種“合作共贏”的成果,從外部影響促進美國人民和資本,使它們成為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正能量。
中國外交進入“歐洲時間”
近日,中國與歐洲國家互動頻繁、關系熱絡。習近平主席成功訪英,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德國總理默克爾接踵訪華,法國總統奧朗德將于11月初訪華,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也即將在華舉行。中國外交進入“歐洲時間”,中歐關系再掀高潮,成為大國關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春秋輪回,時光飛轉。中國外交的“歐洲時間”何以到來?細細想來,既非偶然,亦非無因。
中歐走近,是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對接的必然結果。世界正發生飛速變化,不確定性和安全風險明顯增加。中歐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有責任攜手合作,推動解決各種全球性問題,共建人類美好家園。作為兩大市場,中歐之間的緊密程度前所未有,歐盟連續11年穩居中國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國則為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2014年中歐貿易總額突破600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歐投資近年來呈井噴式增長,存量已超500億美元,2014年中國企業對歐投資更是首超歐洲對華投資。中歐對彼此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作為兩大文明,中歐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千百年來交流不斷、互學互鑒。如今,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歐盟也提出了自己的互聯互通計劃,古絲綢之路將再次煥發勃勃生機,把歐亞大陸的兩端更為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中歐走近,更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世界大勢,浩浩蕩蕩,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中國幾十年的快速、和平發展充分證明了“中國道路”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盡管還會遭遇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但中國和平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大勢不會逆轉。正是因為看到這一點,歐洲也從懷疑、擔憂到逐步接受中國發展壯大,開始熱情擁抱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目前,歐盟正遭遇重重挑戰,經濟復蘇仍然脆弱,歐元結構性矛盾未解,社會不滿情緒潛滋暗長,各種極右極左勢力抬頭,安全困境凸顯,烏克蘭危機、難民危機正在沖擊歐盟傳統政治和安全秩序。重壓之下,歐盟不進則退,正在經歷深刻的經濟、政治、社會和外交理念的轉型調整,對外合作需求前所未有。中國作為一個欣欣向榮的發展中大國,無論在經濟社會發展還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都可以成為歐洲關鍵性的合作伙伴。對中國而言,歐盟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最大技術引進方,未來仍將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合作伙伴。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中歐也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顯然,中國外交進入“歐洲時間”乃時勢使然、水到渠成,是中歐關系日益成熟的表現。高層交往是中歐雙方化解分歧、增進相互理解,以及加強各領域合作的重要環節。中歐合作符合雙方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穩定,這已成為中歐共識。未來,只要雙方互信互諒、妥善管控分歧,中歐之間還將迎來更多的“歐洲時間”和“中國時間”。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