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張維為:科學革命的密碼
點擊:3827  作者:張維為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2-02-15 08:13:45

 

1.webp (5).jpg
“以今天中國的國力,我們具備前所未有的充沛的條件,推動中國的科學革命和科技事業實現跨越式地發展。”

“對于‘李約瑟之謎’當然就有好多流行的解釋,這些解答都經不起推敲,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國家之間的爭霸賽,這才是‘李約瑟之謎’的實質。”

在東方衛視2月7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第132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攜手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文一教授,帶領觀眾一起探尋“李約瑟之問”的謎底以及科學革命的密碼。

 
 
 

【張維為演講】

三年前,《這就是中國》節目剛開播不久,我們討論過一個話題:為什么中國歷史上是遠遠領先歐洲的,但后來落伍了?歐洲究竟是靠什么趕上并超過了中國?我當時說了三個主要的原因:一是戰爭,如果我們從16世紀算起的話,可以說歐洲很長時間內都在打仗,從四五百個國家開始,打到最后剩下了二三十個國家。

據統計,從1500年到1799年,歐洲主要國家多數時間內都卷入了大規模的戰爭,西班牙是81%的時間卷入、英國是53%的時間卷入、法國是52%的時間卷入。但是壞事變成“好”事,當然這個“好”是打上引號的,歐洲國家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包括大量的死亡、無數的破壞。

隨后一些主要的歐洲國家的軍事實力發展起來了,社會組織能力發展起來了,科技實力也發展起來了。然后就開始到處打別人,建立海外殖民地,大量掠奪別人的財富和資源。

 

1.webp (6).jpg

【一份始于1500年至1799年間的戰爭死亡圖表。來源:correlates of war】

 

第二個原因是金融。在東方貿易中發了財的威尼斯的商人,還有一些其它地方的商人,開始投資戰爭,資助了歐洲內部的戰爭和外部的許多戰爭,這個傳統后來也在荷蘭、在英國得到進一步的延續。

此外,盡管中國當時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但中國缺少貴金屬,從明朝開始我們的貨幣供應開始依賴白銀,患上了對西班牙控制的美洲白銀的“依賴癥”。也就是中國的貨幣供應,取決于外部世界提供的白銀。一旦白銀供應出現危機,中國社會便陷入混亂和動蕩。

第三個原因是朝廷妄自尊大、不思進取、閉關鎖國,迷戀于中國版本的“歷史終結論”,老子天下第一,這種心態使中國對外部世界發生的巨變,特別是歐洲的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幾近麻木無知,最終無法應對西方列強崛起所帶來的血與火的挑戰。

那么與中國走衰,歐洲走強有關,還有一個就是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的非常尖銳的問題。李約瑟長期研究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他說中國歷史上的科技發明,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15世紀之前更是如此。

但他問了一個問題: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許多重要的貢獻,但為什么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之問”或者叫“李約瑟之謎”。

對于“李約瑟之問”,許多學者都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言必稱希臘”的回答,也就是說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臘,這個觀點今天實際上是有一些爭議的,我們這里姑且不論。

古希臘有一種不尋求任何實用目的的自由思想的傳統,因而產生了古希臘數學公理體系,這種體系又與歐洲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喜歡刨根問底的思辨傳統結合,最終產生了17世紀的牛頓力學革命等。那么相比之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學以致用的傳統,所以中國會有各種各樣的技術發明,但不可能產生科學革命。

 

1.webp (7).jpg

【1687年7月5日,艾薩克·牛頓爵士出版了自然哲學數學原理。來源:維基百科】


一些持這樣觀點的人進一步論證:我們不能只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而且必須完全擁抱孕育了近代科學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核心要素,經歷西方啟蒙運動,擁抱西方文明代表的科學、理性、民主、現代性等等,最終才能發展起來。

當然,今天的中國已經崛起,中國已經是在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第一方陣。新冠疫情的暴發,讓我們看到了西方疫情防控的全面的潰敗,西方神話也因此而進一步走下神壇。中國普通老百姓天天都在進行中西方的對比,獲得一種我稱之為偉大的“心勝”:比較今天的中國和今天的西方主要國家,究竟誰更講科學?誰更為理性?誰更擁有更高品質的民主政治?誰的國家更具有現代性?

經過疫情防控的國際比較,多數中國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坦率地講,我們從西方學習了很多東西,現在還在學,以后還要學,但我們非常明確,這是有選擇地學習。與此同時,我們的眼光早已超越了西方模式,我們看到了西方政治和社會制度,以及其它制度的許多深層次的問題。

今天西方應該鼓起勇氣,擺脫對中國的傲慢、偏見和愚昧。當然,如果西方選擇繼續保持這種傲慢、偏見和愚昧。那就如同我經常講的,我們只能把你們繼續留在黑暗中了,非常同情你們,最后后悔的必然是你們,不是中國。

不久前,文一教授讓我為他的新著《科學革命的密碼》寫幾句話。我是這樣寫的:“這本著作給人帶來了優秀的原創性研究成果特有的那種沖擊力和震撼力。這本著作解構了西方話語關于文藝復興和近代科學起源的主流敘事,令人信服地論證了歐洲的社會需求。特別是當時國與國之間長期的戰爭與軍事競爭,才是近代科學發展的核心動力。文一教授旁征博引,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正面回答了‘李約瑟之問’。《科學革命的密碼》對于中國沖破西方話語桎梏,確立中國人自己對中國和世界的主流敘事都非常有啟發。”

1.webp (8).jpg

【《科學革命的密碼》打破“西方中心論”再論歷史之問。來源:新浪讀書】

 

剛寫完這段話,我就看到一個當時全網刷屏的一個視頻,2021年10月29日,華為公司舉行“五大軍團組建成立大會”。“五大軍團”分別是:煤礦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海關和港口軍團、智能光伏軍團、數據中心能源軍團。

我意識到華為公司是抓住了中國社會的一系列最緊迫的、最迫切的需求,然后把這些需求與華為的科技強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必將為華為開辟新的廣闊的前景。從一個更廣的范圍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已經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滿足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作為中國科學革命和科技創新的最大的推動力。

以今天中國的財力、人力、物力、國力,我們具備前所未有的充沛的條件,推動中國的科學革命和科技事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1.webp (9).jpg

【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華為“五大軍團”成立大會。來源:新浪】


這里我想引用一下,就是當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那天對他的“五大軍團”出征將士所說的一番話,他講得很精彩:“我認為和平是打出來的,我們要用艱苦奮斗,英勇犧牲,打出一個未來30年的和平環境,讓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負我們,我們在為自己,也在為國家,為國舍命,日月同光,鳳凰涅槃,人天共仰!”

好,下面請我們中國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科學革命的密碼》一書的作者文一老師給大家演講。謝謝大家!

 
 
 

【文一演講】


一位著名的科學史學家李約瑟,他在研究了中國古代非常輝煌的科學技術成就時,就產生了一個很大的疑問,認為如此輝煌的科技成就,那為什么科學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而發生在西方?那么這就被稱為“李約瑟之謎”或者“李約瑟之問”。

對于“李約瑟之謎”就有好多流行的解釋,提出了將近一百年了,一種理論認為東方的鑄金傳統和功利主義文化,妨礙了中國古代出現現代科學。這種觀念認為科學的產生必須擺脫功利主義,而東方文明恰好是建立在功利主義之上的一種文明,做什么事情都要問一下它有沒有用,因此就無法產生近代科學。

另一種理論認為,古希臘的公理體系,再加上中世紀的一神教的經院哲學傳統的結合,就導致了近代科學理論的爆發或者產生。而中國文明和古希臘文明相比,中國自古以來就缺乏邏輯思維,也缺乏一神論的宗教傳統,因此在中國爆發科學革命是不可能的。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雖然天主教和伊斯蘭教都吸收了古希臘的文明,也具有一神論的宗教傳統,但是他們都不能產生科學革命。因為文藝復興期間產生的宗教改革運動,并沒有發生在天主教占統治地位的國家和伊斯蘭教占統治地位的地區。新教恰好是起了一種思想解放的運動,導致了思想自由,在這種基礎上才可能產生科學革命,而中國根本就沒有產生類似于路德和加爾文的宗教革命,因此也不可能產生科學革命。

在我看來這些解答都經不起推敲,我們回到伽利略所處的戰火紛飛的文藝復興時代。在大家的印象中,文藝復興是一個藝術繁榮的時代,其實文藝復興最大的特點并不是藝術,而是城邦國家之間的戰爭,這一點通過閱讀,詩人但丁和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思想家馬基雅維利的著作就可以得到印證。

 

1.webp (10).jpg

【意大利文藝復興(意大利語: Rinascimento)涵蓋15世紀和16世紀,這一時期以發展橫跨歐洲的文化而聞名,標志著從中世紀向現代性的過渡。來源:維基百科】

 

正是火藥的傳入,使得本來就四分五裂的歐洲,進入了一個類似于中國春秋戰國時代這樣一個歐洲版本的“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頻率高得出奇。從開啟大航海運動,一直到牛頓發表數學原理之間的200年期間,歐洲有95%的時間都處于戰爭狀態。

歐洲各國為了打贏一場接一場的戰爭,必須經常將高達80%以上的財政收入用于軍事開銷。由于炮彈飛行的距離非常遙遠,速度非常之快,因此炮彈出膛的時候,差之毫厘,在落地時就失之千里。

因此,如何讓炮彈能夠穩準狠地落在敵人頭上,就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所有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急需解決的重大科研課題。而作為威尼斯兵工廠的首席科學家伽利略,他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通過大量的炮擊實驗來發現炮彈飛行所服從的彈道學規律,從而提高炮彈的打擊精度,這樣伽利略提出了著名的慣性定律和重力作用下的落體定律。

除了炮彈力學以外,火藥爆炸學也是當時歐洲所有的煉金術士和自然哲學家關心的問題,在這樣的研究背景下,為化學革命的爆發鋪平了道路。

以下我們可以用近代歐洲對兩種自然資源木材和硝石的消耗,來說明歐洲版的“戰國時代”的戰爭頻率、密度、廣泛性有多么的不同。首先,木材對于近代歐洲的戰爭的重要性,一點都不亞于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鋼鐵的重要性。

木材,是海軍戰艦的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大炮煉鐵工業的重要燃料。一場海戰打下來,可能要摧毀和破壞成百上千艘戰艦,而制作高質量的戰艦需要上乘的木材,需要摧毀大面積的森林。因此,自從火藥火炮熱兵器戰爭在歐洲爆發以來,歐洲森林的砍伐極其嚴重,森林面積迅速消失,以至于像瑞典這樣的北歐國家都會產生沙塵暴。

另一方面再來看戰略物資硝石。它是火藥里面最重要的一個成分,硝石被發現于糞便、尿液中,浸泡過的泥土中,因此需要經過很多道令人厭惡的繁瑣的工序才能被提取出來。然后才與硫黃、木炭混合起來,成為火藥。然而,那個時代火藥和炮彈的成本十分高昂,以至于一磅火藥的價格相當于五磅黃金,而一臺重炮的價格,相當于今天的一枚導彈。

因此伊麗莎白女王的首席內政部長才向議會指出,兩萬磅的火藥對于伊麗莎白女王來講,勝過十萬磅黃金珠寶。比如說,在15世紀40年代,法國每年就需要消耗兩萬磅火藥,相當于十萬磅黃金。

 

1.webp (11).jpg

【Mons Meg,建于1449年的中世紀大炮武器,位于蘇格蘭的愛丁堡城堡,炮口直徑為510毫米,使其成為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炮之一。來源:維基百科】

 

這就是為什么歐洲的國家開啟了地理大發現和大航海運動,其目的就是要去別的國家、別的民族、別的文明去掠奪黃金,掠奪白銀,掠奪資源,這樣才能支撐它的長期戰爭。因此它們就采取了公開地扶持海盜的政策,為海盜頒發“私掠證”,讓海盜成為自己遠洋海軍的中堅力量,讓海盜組成的團體成為各種各樣的特許公司的中堅力量,來為自己的海外殖民提供一種強大的國家暴力的工具。

為了保障火藥,尤其是硝石的庫存,當時英國和法國都開啟了全民動員來收集人和動物的尿液和糞土,從中提煉硝石。比如英國政府以高價在全國收購硝石,通過皇室頒發的“硝石掠取證”,來發展出一大批民間的硝石采購人或者叫做“掏糞工”。

他們被授予特權,能夠闖入民舍,任何可以發現尿液和糞土的地方,包括馬槽、豬圈,去尋求硝石,去把別人的糞土給拉走。因此經常半夜三更闖入民舍,搞得全國雞犬不寧,怨聲載道。相比之下,英國的死敵——法國也有同樣的需求,為了和英國競爭,為了有足夠的火藥和硝石,國家公共安全委員會就將全國劃分成八大區,進行全民動員,來組織生產硝石。

全國的老百姓都被動員起來,所有的茅坑、豬圈、雞舍、牛圈、馬圈都被挖掘,都被采集,來提煉硝石。因此正是這種延續了幾百年的,試圖規模化生產火藥和硝石的國家需求,和深刻理解火藥燃燒和爆炸機制的這樣一種渴望,這樣一種欲望,導致了拉瓦錫化學革命的爆發。

 

1.webp (12).jpg

【為了有足夠的火藥和硝石,國家公共安全委員會就將全國劃分成八大區,進行全民動員,來組織生產硝石。來源:Quora】


換句話說,如果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國家之間的爭霸賽,仍然是基于大刀、長矛和弓箭,那么就不可能產生比中國戰國時代更多的科技進步和軍事創新,以及民用科技創新,那么這才是“李約瑟之謎”的實質,也是謎底。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誰首先發明了歐氏幾何,而是誰最先產生了將數學運用于軍事工業和槍炮工業,應用于描述炮彈軌跡的社會需求。同樣的道理,不是誰先發明了火藥,而是誰最先產生了把火藥應用于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應用于揭開燃燒現象背后的機制這樣一種社會需求。

正是因為這種涉及國家存亡、武力爭霸、海外掠奪的社會需求的缺乏,使得最先發明火藥的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革命和軍事革命。因此,哲學家羅素說,中國的藝術、文學、風俗習慣絕不亞于歐洲人,使我們處于優勢的是什么?是牛頓、波義耳以及后起的科學家,因為他們給了我們更加熟練的“殺人技藝”,使得一個英國人殺死一個中國人,比一個中國人殺死一個英國人要更加容易。那么一句話,需求創造供給,理論來自實踐,落后必定挨打,科技才是最高的生產力。

謝謝大家!

1.webp (13).jpg


【圓桌討論】

主持人:“李約瑟之問”的答案并不是說古希臘的或者是歐洲的、西方的思想文化如何,而是因為他們巨大的戰爭的需求,導致了資金、技術、人才儲備等等全方位地往前走,所以最后有了這個科學技術革命。

張維為:我就再補充一點,實際上文老師書里邊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觀點,假設確實是古希臘形成數學、幾何這些公理體系等等,但如果沒有后來1500年之后強大戰爭的需求,那這些知識只會永遠躺在圖書館里面。另外就是反過來一樣的,有了這么大需求,即使沒有古希臘這些東西,1500年之后也會產生這些公理體系。

文一:張老師說得對,古希臘沒有發明微積分,難道牛頓就不能發明微積分了嗎?同樣的,我們都知道相對論要用到黎曼幾何,是不是說黎曼幾何的產生,自然而然就導致相對論?那可不是這樣,是因為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需求,去找到了黎曼幾何,如果沒有需求,愛因斯坦本人或者其他人也可以把它重新創造出來。

主持人:有了這個需求,就會有很多人從事這個研究,這個研究最終會有結果。您剛剛說到伽利略,我就在想,大家可能如果光按照以前學到的知識或者聽說的,可能就知道伽利略是個科學家。剛才文一教授的演講,他原來還是當時所在國家城市的兵工廠首席裝備科學家。這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所以軍事上的巨大的需求,也催生了人才的儲備,這樣的科學家肯定不只伽利略一個,對吧?

文一:大量的。

張維為:文老師在書中還講到,我們經常小時候聽到牛頓,蘋果樹下的故事,蘋果怎么往下掉,萬有引力,他說實際上是炮彈打到腦袋上,這個才是真正的它的動力。

文一:而且我們中國的科學家,居然是大名鼎鼎的科學家都誤以為牛頓確實是蘋果砸頭上,啟發了他思考萬有引力的,這個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

主持人:您剛剛說到需求,我也援引另外一本書,一個美國的學者,中文名字叫歐陽泰,是著名的史學家史景遷先生的學生,寫了一本書叫《從丹藥到槍炮》。他也分析,其實中國的火藥技術是一直領先于世界的,而且我們早期也有槍,也有炮,但是為什么這樣的巨型的炮,是在歐洲,而不是在中國。是因為第一,它們的戰爭需求太大;第二,它們的城墻都很厚,必須要用大炮才能攻擊。

 

1.webp (14).jpg

【《從丹藥到槍炮》來源:亞馬遜】


文一:對,按照歐陽泰的觀點,中國的城墻太厚了,再厲害的大炮都打不透。因此中國就沒有必要在炮彈上去改進。歐陽泰其實有些方面可以補充,中國并沒有形成一種國家競爭體系,像美蘇冷戰和文藝復興時期同等實力國家的競爭體系,以至于每個國家都要枕戈待旦,隨時把大量的財政投到軍事武器的研發上面,要形成科學家研發團體。

因此,中國根本就沒有創造出壓力,以至于朝廷或者政府覺得,要選拔科學家,因為在和平時期,我們選拔的都是琴棋書畫的人才。羅素都說過,崇尚藝術的文明一定是偉大的文明,它處于和平時代。

歐洲的戰爭需求使得教廷、教皇、紅衣主教、國王、女皇都培植科學家,他們是用了中國的科舉制度的方式來選拔科學家,而我們是選拔琴棋書畫的人才,那兩種文明一看就是大不一樣。

張維為:因為中華文明它是一種定居文明、農業文明、農耕文明。這個傳統是源遠流長的,所以我們的祖先早就定居下來,一年春夏秋冬,種糧食、種蔬菜、種瓜果等等,形成了一種秩序,對一切都要進行預測。

我們的很多發明全是為了民生的,包括火藥,火藥是為了煉丹,煉丹是為了長命百歲,指南針是為了風水,當時那個風水不是我們現在完全負面的意義,實際上它很多地方帶了一些很實用,怎么利用陽光、怎么減少各種各樣的氣、水怎么用、環境怎么保護,有很多基本的原理在里邊。

文一:而且還有一點人們不知道,英國不光是大量地培養物理學家,它還有大量的植物學家,那植物和打仗有什么關系?英國為了把中國的茶葉技術,還有各種各樣的咖啡種子技術能夠全部地掌握,最后自己才能壟斷,才能在產業鏈上不依賴于外人。

所以英國建了很多植物園,專門培育茶葉、咖啡還有各種各樣的這些植物,所以這種才養成一種氛圍,讓植物學家去研究植物,這種環境下才培養出達爾文,因此英國有很多現實功利主義需求。

主持人:您說到達爾文的例子,其實大家如果去了解達爾文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在同時代跟他一樣的類似的生物學家還有很多,他也經常跟自己的同行來討論一些問題。

達爾文提出一些重要的理論之前,或者成書之前,他也經常跟他的同行寫信交流,這個歷史上都有記載。所以就像您說的,這個形成了是當時整個社會的一種氛圍。那其實科學技術發展還有個很重要的,就是資金。剛才我記得您在演講當中舉一個例子,有的國家80%的資金都用于戰爭。可能用太多了,這個國家也會被拖垮,但不管怎么樣,它會催生這個國家更多的途徑,比如說稅收、管理,從而保證資金充裕,能夠來打這個仗。

 

1.webp (15).jpg

【“沒有什么比武器計劃更能費錢的了。”來源:Ingrom Pinn】

 

文一:而且歐洲國家的財政改革,采納現代的財政制度,就是因為戰爭需求,需要太多的財政,光靠農民收稅是不夠的,只有商業來介入。而商業來錢是向外的,因為傳統的宗教都不鼓勵商業,但是歐洲有這個需求,因此這些人是出去賺別人的錢,然后把這個錢拿回來支付它的戰爭。要形成一種“戰爭-商業循環加速器”。

主持人:對,您說到這一點,張老師平時在節目里經常批評美國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制度設計當中的弊端之一,就是它的整個軍工復合體起到的作用。就跟我們分析歐洲中世紀時期的戰爭,國家經濟發展,跟這個也是非常類似的。

張維為:中國人的說法叫“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一般解釋就是一打仗就非常燒錢,但另外一個解釋就是一打仗十分賺錢。

主持人:有的國家軍事裝備生產廠是國營的,是不是到后來,為了能夠盡快地獲取資金也好,有活力也好,國家是不是也鼓勵一些民營裝備企業?

文一:對,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城邦國家崛起,最開始,因為這些國家的規模比較小、人口少,兵工廠都是國營的,像威尼斯兵工廠全是國營的。但是后來因為戰爭需求,國家不得不納入民間資金,允許民間辦兵工廠。

另外,資本主義發明了一種軍火市場,軍火可以到市場上去賣的,所以人們就納悶,那你的軍火到市場賣,賣到敵人手里,不是反過來打你嗎?不是這樣的,它是把要淘汰的軍火賣到市場上,然后回籠資金,用這個資金來支持新的軍火的研發。

這樣的情況下的話,會使國家武器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而清朝就沒有這樣做,清朝就沒有想到武器生產了不光是為了防衛,要拿到市場去賣,也沒有要不斷地研發,和去產生一種競爭優勢的理念,所以清朝就落后了。

張維為:現在的軍火工業,有時候民間和政府區分不是那么嚴,以美國為例,主要的軍火公司,名義上都是私營的,但實際上國家政府給它一個合同,國防部給它一個大的合同、訂單。

文一:不僅僅是這個,而且民間公司的很多管理條例都是政府規定的,比如說波音公司如果要任命高級級別的管理人員,一定要經過五角大樓批準。波音公司生產的是民用的飛機,賣給哪些國家,可能都要經過政府批準,所以管控是非常嚴的。

 
 
 
【問答環節】

提問一:兩位老師好,主持人好。老師剛才提到說社會需求是科學革命和技術創新的最大的動力,為什么當時發明了火藥的中國并沒有能夠孕育出激發這樣社會需求的土壤?

文一:首先,火藥發明的目的不是為了戰爭,因此火藥發明出來之后,在應用方面,人們也不會想到戰爭,就是中國當時的戰爭環境和歐洲是不一樣的,自從秦始皇實現大一統以后,中國戰爭的頻率和發生的方式都不一樣。

 

沒有一種和中國對等體量和科技程度的國家,和我們隨時處于一種競爭狀態,所以火藥的社會需求是不存在的。當然中國有大量的提高生產力的需求,應對天災、自然災害的需求,那么這些需求也推動了中國的科技發展,因此才有李冰父子建都江堰,這么先進的工程在沒有實現大一統的歐洲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其它的需求也可以推動科技的創新,科技的出現,但是,戰爭需求是其中的一種。

張維為:新中國歷史也是這樣的,抗美援朝,朝鮮戰爭刺激了我們必須有“兩彈一星”美國伊拉克戰爭,炸南斯拉夫使館,極大地刺激我們的國防產業的迅速發展,所以這二十來年,我們國防產業發展最快、最好的二十來年,所以背后也是強大的需求。

 

1.webp (16).jpg

【北斗系統中“三”的奧秘。來源:知乎】


文一:而且我們的北斗系統都起來了。當然了,這些都還是技術,還不是科學理論。歐洲科學理論的建立,也是因為技術長期的刺激,為了搞清楚這些技術背后的原理,因此造成了國家力量對科學家團體的扶持和資助。最后會提出科學理論,科學理論反過來又服務于軍事和商業。

主持人:大家可能很難理解歐洲的這種戰爭需求到底有多大?你看我們的朝代更迭,一個王朝建立了之后,能和平上好幾百年,跟歐洲幾十年里頭要打無數場仗,而且不打今天馬上就要滅國,那種是完全不一樣的。

文一:中國歷史上雖然有農民戰爭產生的戰爭需求,但和意大利文藝復興,像威尼斯、米蘭之間戰爭競爭還是不一樣的。但是中國今天遇到了和中國同等體量,文明程度、科技方面是相差不多的競爭——美國,因此今天大量激發了中國對科技人才的投入和重視。

主持人:對,就是我們講需求的時候,并不是說這個需求就一定是戰爭需求,它也有可能是一種競爭的需求,只不過我們在分析中世紀歐洲的時候,它是以戰爭需求表現出來,需求足夠大的時候,確實會引發進步。

張維為:羅素這個人非常值得研究,他就是一次大戰之后到中國來,他來了上海、北京、長沙,當時中國知識界極不自信,中國人講我們什么都不行,一定要全部照搬西方的,后來他說千萬不要,西方文化是有戰爭的基因,非常之不好。他說中國重視和平,這個是非常好的文化。羅素說,總有一天,當中華民族或者中國人能夠有足夠的自衛能力的時候,你們的和平文化能為世界做出巨大的貢獻。

主持人:羅素對西方的最大的弊端看得非常透徹,就是他們有戰爭基因,在和平的時候,它就體現為向外的擴張和攫取資源。

 

1.webp (17).jpg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致力于哲學的大眾化、普及化。曾在劍橋大學擔任哲學教授,他寫了許多著作,其中包括經典著作《西方哲學史》。來源:維基百科】

 

提問二:兩位老師好,主持人好。剛才兩位老師有一個提到了說歐洲有一個“戰爭-商業循環加速器”模式,這種加速器模式的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么?它是否跟歐洲同東方進行直接貿易的這個需求有關?謝謝。

文一:自從文藝復興成為這個“火藥桶”后,進入春秋戰國時代,打仗要燒錢,那錢從哪里來?最后所有的歐洲國家走上重商主義道路,就是要撈錢,而且這個撈錢不只是在自己人身上撈,要到國外去撈。

荷蘭東印度公司CEO講,要用戰爭來開拓市場,然后用商業和市場賺得的利潤來支付戰爭。因此在這樣一種循環加速器下,這個雪球才越滾越大。

主持人:“加速器”一旦開始加速了之后,它還不光是國家意志的事,個人也有需求,資本家也想掙錢,所有人的目標意圖形成了一種合力。

張維為:我們在這個節目里講過,美國過去240多年,除了16年沒有打仗,剩下200多年一直在打仗,美國現在走火入魔,就帶來巨大的問題。最近我做了一個小小的研究,一比較就出來了。

美國阿富汗戰爭燒掉是2.3萬億美元,這是什么概念?2.3萬億美元,如果這個錢不是花在戰爭上,那美國所有的大學生都免費念大學,現在4000多萬美國學生是負債,都有大學貸款,要還十幾年、二十幾年。

習近平主席主政以來,扶貧工程把最后的將近一億人全部脫貧了,我們花了多少資金?各級政府的投入加在一起,折成美元是2500億美元,也就是2.3萬億美元將近的十分之一,我們就能做到一億人的脫貧。

坦率地講,按照中國模式做的話,用這2.3萬億美元可以使全世界都脫貧,但只是理論推演,實際上是很難做的,美國的錢卻是服務于戰爭,結果是拖累了美國自己。

主持人:2.3萬億最后是進了誰的口袋?

張維為:全是六家最大的軍工企業。

文一:而且這個同學還提到另外一個問題,歐洲實際上是后發國家,它以前很落后的,馬克思都說他們住在山洞里,他們老把古希臘扯出來,是想說明他們祖上曾經輝煌過。但實際上,歐洲非常落后,非常原始。

因此,歐洲作為一個經濟體,即使從純經濟學的角度要發展,它一定要和最發達的經濟體建立聯系。然后形成一個巨大的“勢能”,有了這種“勢能”,哪怕民間是做一些兩頭在外、轉口貿易都能賺錢,而這恰好是當年歐洲的狀況。

落后的歐洲要靠一種外部的力量來提升自己,就是要和中國建立聯系做生意,把中國的產品源源不斷地買回去,再倒手買賣,再賺錢,荷蘭“海上馬車夫”就是這樣出現的,是通過這個過程慢慢進行產業升級。

提問三:兩位老師好,主持人好。我叫殷宇佳,對于科學革命來說,以前戰爭是主要的驅動力,那未來的科學革命,如果不是戰爭驅動力,那還有什么驅動力是可以使我們更加發展我們的科學?因為我相信大家都是希望可以和平發展嘛。

張維為:華為“五大軍團”的例子就是中國社會五個最主要的需求,比方說智能高速公路、海港碼頭,方方面面跟華為的技術一接軌,需求非常巨大的。

 

中國大的旗幟就是習近平主席講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這當中有很多需求都是可以創造出來的。同時在國防領域內需求也非常大,因為有個美國在威脅我們。

文一:我發現很多網友也講到,像中華文明這么大的體量,因為錯過了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但是現在經濟上來了,有了經濟基礎,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說如果中華文明要對人類文化的發展產生更大的貢獻,我們可以定一個更加遠大的目標,就是星辰大海。有了星辰大海的需求,就會刺激很多科學家的產生。

張維為:恩格斯有句話很有名的:“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主持人:所以剛才這位朋友問,中國未來我們的技術發展的需求,我們的應用場景就非常的豐富,會催生很多技術的誕生。一位英國學者寫的《科學創新的起源》,他就歷數了從古到今所有的科學創造發明,最后就發現說這些創新一來的時候,并不是馬上就能發揮作用,得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應用場景的出現。

他舉了一個例子,我印象很深,人們生活當中常用的拉桿箱,在當年發明者發明出來的時候,都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因為他說這個拉桿箱可以用到機場,可以方便我們托運行李,人家說根本不必要,因為那個時候機場都有行李小工,根本沒有人需要有一個帶輪子的箱子。但后來隨著可能人力資源越來越緊張,人力成本越來越貴了之后,拉桿箱才派上了用場。所以應用場景、周邊條件很重要,這個是中國很大的強項。

張維為:我最近跟老外交流舉過一個例子,為什么中國互聯網應用、微信革命比西方發達很多很多,因為中國人有需求。中國人作為一個大國,有這么多的人口,協商民主在我們的基因里,遇事情都要拉群商量。

老外全一個人,拉什么群,你要征得我同意,別拉群,對不對?所以需求不一樣,西方確實望塵莫及,這個需求比它大多了。

(主講嘉賓:張維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文一,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教授;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觀察者網”“東方衛視”)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