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論持久戰》這篇文章里,曾經高屋建瓴地說過這樣一句話:“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這句話雖講于1938年,但84年后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輝,如今各方在俄烏戰事上的博弈就是它再貼切不過的注腳。在烏克蘭人流血的時候,歐美多國同樣與俄羅斯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當地時間6月26日召開的七國集團峰會上,拜登不光大談他遏制中國的新戰略,還宣布了一系列加碼制裁俄羅斯的計劃。在拜登的極力推動下,這次峰會一致同意今后七國停止從俄羅斯購買黃金。盡管2020年俄羅斯對外出口黃金總量的90%都被七國集團吃下了,但這些國家的領導人還是贊成了這一提議。拜登于是得意洋洋地對外宣布,這份制裁將讓俄羅斯“減少數百億美元的收入”。
而在公布這一計劃的第二天,拜登又推出一項針對俄羅斯國防工業的制裁計劃。該計劃準備對與俄羅斯國防工業有關的人和機構進行制裁,白宮宣布這份制裁名單起碼有500人,并認為這能“將俄羅斯與世界經濟進一步隔離開來”,目前已經公布了70個實體和29名個人。此外,七國集團還將對那些幫助俄羅斯逃避制裁的外國公司實施限制措施。
歐盟同樣也出招了。為了給長期苦求歐盟席位而不得的澤連斯基一點小小的安慰,在6月16日法德意羅四國領導人訪問烏克蘭之后,歐盟近期終于通過了決議,同意給予烏克蘭歐盟候選國的地位。此外,歐盟成員國立陶宛還公然封鎖俄羅斯與飛地加里寧格勒之間的陸上交通,并稱自己是在執行歐盟第六輪對俄制裁的計劃,該國總統甚至還表示,我們是北約成員國,不怕俄羅斯打過來。
北約會不會死保立陶宛,這一點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北約最近的的確確是進行了一些敏感的部署。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北約峰會上,波蘭政府要求北約再往波蘭境內部署一個旅級戰斗部隊,以抵御“俄羅斯未來可能的軍事行動”。相信北約部隊馬上就要開拔至波蘭了。
一力降十會
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同樣也得不到,戰斗民族自然深諳這一道理。針對歐美諸國這半個月來令人眼花繚亂的種種行動,俄羅斯壓根沒有跟他們扯皮,直接以具體的軍事行動展開了反擊。
在拜登宣布制裁俄羅斯的當天,俄軍向烏克蘭首都基輔發射了14枚導彈,這一消息得到了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議員阿列克謝·貢恰連科的證實。俄軍不是沒有這樣做過,但是上次發射導彈還是在三周之前,很難說這次不是在給身處德國的拜登提個醒。而拜登收到的壞消息還不止這一個,北頓涅茨克市軍民行政當局負責人亞歷山大·斯特魯克在電視節目中宣布,俄軍已經完全占領并控制了北頓涅茨克市,殘余烏軍已撤退到外部防御陣地。
這次的七國集團峰會也因此頗有些“喪事喜辦”的意味,實在沒什么能夠讓他們振奮的消息。于是七國集團便只好對著出現在鏡頭里的澤連斯基承諾,未來還將向烏克蘭提供280億歐元的援助。
不過,就算俄羅斯不采取什么具體行動,上文歐美諸國的行動也難以起到什么作用。
首先,黃金一直都是國際市場上的硬通貨,七國集團不買了還有其他的買家,壓根就不愁賣不出去,加之“亂世買黃金”的觀念一直存在于人們心中,恐怕俄羅斯黃金未來售價還會水漲船高,誰賺誰虧還不一定。而且七國集團表面上承諾不從俄羅斯購買黃金,但黃金融了之后又沒有名字,他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招數可太多了。
其次,拜登針對俄羅斯國防工業的制裁更像是一個笑話,難不成俄羅斯國防是靠美國技術發展起來的?關鍵武器的關鍵部件肯定都掌握在俄羅斯自己手里,非關鍵部件也能找到替代品,不存在因為美國制裁就造不出的情況。更主要的是,美國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早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就達到了頂峰,奧巴馬幾乎是絞盡腦汁找制裁俄羅斯的領域,拜登現在無非也就是做做面子文章,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在8年前就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此外,獲得候選國地位不代表就能加入歐盟,歐盟完全可以口惠而實不至,再晾著烏克蘭幾年,拖個十年二十年也是完全有先例的。土耳其在1999年獲得了候選國的資格,但是直到現在歐盟仍舊不準土耳其加入,這已經間隔23年了。北約的調兵遣將目前來看也難取得什么成果,一個旅級戰斗隊在面對俄羅斯時能起到多大的威懾力呢?
大勢去矣
上面這些消息已經明白無誤地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歐美諸國過去半個月展開的對俄羅斯的行動,又一次以失敗告終,倒不如說這幾個月以來歐美諸國一直在失敗。接連的失敗甚至已經影響了西方民間對這場戰爭的看法。在俄烏戰爭剛開始的時候,BBC專門設立了一個欄目報道戰事,實時滾動更新,連烏軍俄軍占領了哪一塊城區都要做一個專門報道。然而現在該頻道幾天才更新一次,更新的也都是烏軍敗退的消息,看來西方媒體也對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十分厭倦。他們就像是禿鷲準備吃掉瀕死動物的尸體那樣,靜靜等待俄烏戰事的結束,俄烏戰事也回歸了它本該有的關注度。
現如今反倒是俄羅斯高歌猛進,在戰場上拿到了相當大的戰果,下一階段的博弈俄羅斯大有文章可做。
在軍事上,目前俄軍已拿下盧甘斯克、赫爾松、扎波羅熱、克里米亞這四個州,第三階段的目標是占領敖薩德、哈爾科夫、尼古拉耶夫這三個州。
(粉色區域為俄軍控制地區)
不得不承認,俄軍第三階段的計劃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哈爾科夫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有140多萬人定居于此,而敖德薩則是烏克蘭第三大城市,也有100萬左右的人口。拿下這兩個城市并不可能輕松,不打幾場惡仗是不可能的。
但有利于俄軍的消息是,烏軍的兵員素養和裝備數量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大量老兵已經在之前的作戰中損耗殆盡,靠拉人湊出來的“壯丁”在現代戰場上根本沒有什么戰斗力,那些西方援助的裝備新兵不經過培訓就更不會用了。不久前俄媒還報道稱,俄軍在打掃戰場時發現了烏軍士兵的手機,上面的搜索記錄顯示,在這名烏軍戰士陣亡之前,他還在用手機搜索“怎么使用標槍反坦克導彈”。
(紅框標注處即為搜索內容)
在政治上,俄羅斯同樣有一定的操作空間。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當地時間6月25日,俄軍對烏克蘭境內多個目標發動了導彈襲擊,而這些導彈的發射地點是在白俄羅斯境內,這說明俄白一體化的程度又有很大的提高。此外,俄羅斯已經恢復了伊斯坎達爾導彈在白俄羅斯的部署,這種導彈可是能搭載核彈頭的,盧卡申科同意將其部署在白俄境內,也是充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目前來看,俄羅斯的戰略目標其實是很清晰的,他們不會選擇占領烏克蘭全境,而是退而求其次奪回烏克蘭的俄語區,即下圖所示的幾個州。等到軍事上的占領完成后,俄羅斯很有可能就此停手,迫使烏克蘭接受這一現狀,到時候無論澤連斯基是什么態度都不重要了。第三階段的軍事行動結束之時,很可能就是俄烏戰爭重新坐回談判桌之時。
與俄羅斯的游刃有余相比,歐美諸國接下來恐怕打不出什么好牌,再怎么援助烏軍,也無法改變烏軍難以在正面戰勝俄軍的事實。開戰至今已經四個月,戰線一直在往西部推進,烏軍只能憑借固守工事來拖延時間,那么究竟還有多少烏克蘭人愿意投入這場看不到一點勝利希望的戰爭中呢?
一次預演
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此次俄烏戰事中歐美諸國色厲內荏的態度,或許是日后的一次“預演”,能夠讓我們看清他們萬事利為先的本性。
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不難發現,自從俄烏戰事爆發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立馬占據了道德的制高點,對俄羅斯展開了輿論上的狂轟濫炸,但除此之外他們竟然沒有做出能夠實質上改變局勢的行動。“制裁”和“援助”對烏克蘭不能說毫無幫助,但很大程度上也只能算作添頭,最后還得靠烏軍自己的力量遲滯俄軍進攻。
這些國家想要保住烏克蘭其實很簡單,既然已經占據了大義的位置,那上應澤連斯基請求下應烏克蘭民心,直接派兵參戰不就可以了嗎?北約在蘇聯解體之后仍然東擴,把俄羅斯看做是自己的敵人,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個時候也該輪到北約出面彰顯自己的決心和意志了。從俄軍初期的戰斗力來看,北約軍隊一旦加入完全可以改變戰局。然而北約卻選擇作壁上觀,放任烏克蘭被俄羅斯用火炮犁了一遍又一遍。
或許有的人會強調俄羅斯有大量核武器,北約不敢冒著風險挑釁俄羅斯。這番話看似正確,但美國核武庫并不遜色于俄羅斯,為什么俄羅斯能憑借核威懾令北約不敢越雷池一步,連重型武器都不敢大規模援助烏克蘭,而美國卻不能憑借自己手里的核武器令俄羅斯不發動戰爭呢?
核博弈的確很復雜,但也并不是無跡可尋。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面對蘇聯威脅,直接擺出一副要打核大戰的架勢,不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導彈就沒商量,只有兩個選項“屈服或是戰爭”,最后成功迫使赫魯曉夫讓步。這種以命相搏的態度是最重要的,和當下一比便能發現,難不成現在世界第一的美軍和拜登手里的核武器都是紙糊的?
說穿了,美國現如今其實已經蛻變為一個“商人”型的國家,對外政策講求一個“收大于支”,最起碼也要“收支相抵”,而這樣的國家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殊死一搏。拜登壓根就沒有打算為烏克蘭付出什么代價,開戰前對澤連斯基承諾的那些豪言壯語不過是一些場面話,因為他知道卷入烏克蘭的泥潭只會給美國帶來財政赤字,美國再也經不起這樣一場戰爭。
(美軍撤離阿富汗)
既然美國現在舍不得自己的那點壇壇罐罐,那我們也不難推測它日后對某座島嶼的態度,被拋棄烏克蘭便是某些跳梁小丑的前車之鑒。
文章最后,戎評有話說
以上即為俄烏戰事暴露出來的美國的問題。雖說俄羅斯這次在戰場上的表現的確不怎么樣,同樣也暴露出了近些年軍隊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它畢竟頂著美國給的壓力動手威懾了北約,同時還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勝利已經寫在他們的日程表里了。美國這個世界第一的軍事強國值此時機卻無所作為,充分驗證了毛主席的一番話:“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這番話是毛主席1946年對美國記者說的,現在來看也同樣沒有過時。
美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真老虎,像古巴導彈危機那樣稍微動它一下就要張嘴咬人,但現在的美國已經成了紙老虎,它雖然仍然可以憑借自己額頭上的“王”字嚇一嚇人,但到了真刀真槍的時候一定會露餡,這次不就是這個情況嗎?某些國家和地區以往靠“真老虎”狐假虎威,這還能理解,但指望靠著“紙老虎”復現同樣的效果,只能說是有些冥頑不化抱殘守缺。更何況在美國挾二戰戰勝國之威彈壓朝鮮半島之時,中國尚且敢于迎面亮劍捍衛國家安全,就更不要說美國當下這個狀態了。
何時夜出五原塞,不聞人語聞鞭聲,這種場景似也不會太久了。
(注:這句詩出自陸游的《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大致意思為:何時才能夠像漢朝時在五原塞出兵討伐匈奴那樣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軍隊伍十分整肅的場景,只聽到揚鞭催馬的聲音,而沒有人語聲。)
作者:戎評說策 來源:戎評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