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烏克蘭損失巨大與俄羅斯矛盾空前尖銳
俄烏戰爭已進行了一百多天,戰爭每天都給烏克蘭帶來巨大損失,隨著戰爭繼續和擴大,因戰爭所造成的死亡、破壞、人員流離失所,以及對世界經濟的破壞難以準確估量。
也正因如此,烏克蘭全國各地出現去俄羅斯化現象,一切與俄羅斯相關的文化被清除,其中,包括二戰期間在烏克蘭犧牲的烈士墓,一些有俄羅斯色彩的街道等也被改名。總之,與俄羅斯的國家矛盾空前尖銳,成為歷史上的最壞時期,這一矛盾有可能持續數代。
據估算,如今,烏克蘭現已損失約三分之一的國民生產總值,以及五分之一的領土。可以說,在俄烏殘酷的戰爭中,烏方有多少戰斗人員或平民死亡,政府官員聲稱的傷亡人數無法核實,因為,有時可能出于公共關系的原因或被夸大或壓低數字。
前不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盧森堡議會發表評論時說,到目前為止,至少有數萬名 烏克蘭平民死亡。每天至少有60至100名烏克蘭士兵在戰斗中死亡,此外,還有每天大約500人受傷。
僅在馬里烏波爾,當地官員們就報告了超過21000名平民死亡。據馬里烏波爾市長說,東部盧甘斯克地區的錫耶羅多涅茨克市已成為俄羅斯軍事攻勢的重點和焦點,全市大約有1500人傷亡。這樣的估計包括被因戰斗死亡的人,以及因食品供應和衛生服務崩潰,或受到饑餓和疾病等次生影響的人。
據資料統計,俄羅斯最后一次公開發布自己部隊的數字是在3月25日,當時,一位將軍告訴國家媒體,有1351名士兵被殺,3825人受傷。對此,烏克蘭和西方觀察家說,實際數字要高得多。
澤連斯基說,有超過3萬名俄羅斯軍人死亡,這比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10年的損失還要多;英國政府估計俄羅斯的死亡人數為15000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方官員在討論情報問題時,他說俄羅斯仍然在傷亡,估計約有4萬名俄羅斯軍隊受傷。
俄烏戰爭的激烈炮擊、轟炸和空襲,致使烏克蘭的許多城市和城鎮的大片地區變成了廢墟。烏克蘭議會人權委員會稱,俄羅斯軍隊摧毀了近38,000座住宅樓,約22萬人無家可歸。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大學,附近的1900個教育設施被損壞,其中,180個完全被毀。
烏克蘭官員稱,其烏克蘭城市他基礎設施的損失包括300座汽車橋和50座鐵路橋,500家工廠和大約500家受損的醫院。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稱,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境內296起針對醫院、救護車和醫務工作者的襲擊事件。
據聯合國難民機構估計,俄烏戰爭期間,大約有680萬人被趕出了烏克蘭。自從基輔附近地區和其他地方的戰斗結束,以及俄羅斯軍隊重新部署到東部、南部以來,約有220萬人已經返回到了烏克蘭。
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估計,截至2022年5月23日,烏克蘭境內,有超過710萬烏克蘭的境內流離失所者,這比早先統計的800多萬人有所減少。
有烏克蘭官員說,在今年2月俄羅斯軍隊入侵前,俄羅斯僅控制了烏克蘭約7%的領土,其中,還包括俄羅斯在2014年占領的克里米亞,以及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當地武裝控制的地區。
有媒體報道說,俄烏戰爭前線情況在不斷地變化,被俄羅斯控制的領土增加了58,000平方公里,總面積略大于克羅地亞,或略小于美國的西弗吉尼亞州。
烏克蘭相關部門報告稱,烏克蘭的遭受驚人的經濟打擊,澤連斯基辦公室負責人說,我們目前為止的直接損失已經超過6000億美元。烏克蘭2021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約為2000億美元,也就是至少損失了約三分之一。
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后,盡管,俄羅斯稱已將數百萬的烏克蘭居民安全撤離,但是,諸多城市公共設施和民宅被嚴重摧毀,上千萬烏克蘭公民無家可歸,致使雙方結下的怨恨至少在短時間內無法消除。俄烏戰爭造成的嚴重災難,使兩國仇恨空前加劇,未來,俄烏邊境不會平靜。
芬蘭和瑞典成為俄羅斯事實上的敵對國家
令包括俄羅斯在內世界許多國家沒有想到的是,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后,芬蘭和瑞典感到受到嚴重安全威脅,迫切要求加入北約。這意味著,除也烏克蘭處于敵對和交戰狀態外,在西北方向,北約將兵臨城下。
對于俄羅斯來說,如果采取特別軍事行動前,能夠預料到這一歷史性變化的話,那么,俄羅斯大約不會采取特別軍事戰爭行動。況且,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仍在繼續,難以意料真正完全結束的時間與結果。
2022年5月,芬蘭總統尼尼斯托、總理馬林發表聲明,明確表示芬蘭將申請加入北約,此后,瑞典政府領導人立即表示,瑞典將與芬蘭一起遞交“加入北約”的申請。
對于芬蘭和瑞典申請加入北約,各方反應不一。顯而易見,北約繼續“北擴”至芬蘭和瑞典,將進一步威脅到俄羅斯的地緣安全,讓本已嚴峻的形勢雪上加霜。
5月16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與瑞典總理安德松通話。對瑞典政府申請加入北約的決定表示歡迎,宣稱瑞典是北約最親密的伙伴之一,他強調說:“瑞典加入北約將加強歐洲-大西洋地區安全”。
同日,俄羅斯外交部對外發表聲明說,俄羅斯方面認為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不符合芬蘭和瑞典民眾的長遠利益,不會提高這兩個國家的安全水平,反而會使瑞典在外交決策中逐漸喪失主權,將損害北歐甚至是整個歐洲大陸的安全局勢。對此,俄羅斯將被迫采取軍事技術和其他性質的報復措施,以應對所面臨的威脅。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說更加明確,北約不要幻想俄羅斯會心平氣和地對待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行為和企圖。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這一舉動,是北約的嚴重錯誤,未來會產生嚴重后果。
不過,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此的表現,卻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他在莫斯科出席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領導人峰會時表示,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不會對俄構成直接威脅,但是,北約軍事基礎設施在芬蘭和瑞典的擴張將會引起俄方反應。
北約的擴張完全是為了美國外交政策利益人為制造的問題,北約實際上已成為一國外交政策的工具,所有這些都加劇了本已艱難的國際安全環境。
普京表示,俄羅斯與芬蘭、瑞典這些國家不存在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北約以犧牲這些國家為代價的擴張,不會對俄羅斯構成直接威脅。但是,北約將軍事基礎設施擴張到這片領土必然會引起俄方的反應。至于如何回應,將取決于對俄羅斯所造成威脅的評估。
盡管看上去,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說法并不像以往那樣強硬,但是,歐洲地一些國家都看出來,芬蘭和瑞典要求加入北約的行為,有可能產生嚴重后果。
北約強化對波羅的海控制嚴重威脅俄羅斯
拉脫維亞外長林克維奇斯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如果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整個的波羅的海將會成為北約的內海。北約對波羅的海的控制將大大強化,而俄羅斯的兩個重要地區——圣彼得堡和飛地加里寧格勒都位于波羅的海沿岸地區,這使俄經濟中心將完全暴露在北約軍事威懾之下。
北約官方文件顯示,目前,俄羅斯與5個北約國家享有大約1200公里的邊界。一旦芬蘭加入,北約成員國與俄羅斯的邊界將增加約1300公里,這是原來的一倍還多。特別是,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距離芬蘭邊界僅有大約170公里,幾乎沒有戰略縱深,俄羅斯的經濟中心將完全暴露在北約的威脅之下。
此外,芬蘭與俄羅斯的科拉半島接壤,這一地區是俄羅斯北方艦隊的所在地,俄羅斯認為,這是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戰略堡壘”。俄羅斯的兩個重要的歐洲出海口:圣彼得堡和摩爾曼斯克,都毗鄰芬蘭,俄羅斯船只從這兩個港口進出,無可避免地須經過芬蘭和瑞典的海岸線,從而暴露在對方的視線之下。
芬蘭和瑞典如果真正加入北約,將使北約的影響力更加迫近北極地區,使北約對俄羅斯的戰略包圍和威懾,從西側進一步延伸到北方。而北約一旦取得了地理上的立足點,在北約資源共享的政策下,其他北約國家的優勢軍隊,可以視情部署到芬蘭和瑞典邊界地區,在北極地區對俄羅斯形成壓迫。
近年來,北約軍事力量進駐波蘭,北約還向烏克蘭繼續擴張,當下,北約的軍事力量已經接近俄羅斯邊境線,俄羅斯在歐洲方向,幾乎被美國主導下的北約軍事圍堵,擠壓幾乎難以無法呼吸的境地。
俄羅斯安全形勢惡化迫使向東尋求后方
盡管俄羅斯有使烏克蘭一分為二的可能性,但是,卻不能否認當今的俄羅斯周邊生存環境正在急劇地惡化,因為,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北約軍事力量進駐波蘭,再向烏克蘭擴張,這樣,北約的軍事觸角已經踏到俄羅斯的邊境線,甚至幾乎到了難以平靜呼吸的境地。
對俄羅斯來說,面對歐洲如此嚴峻的威脅和挑戰中,亞洲有可能成為俄羅斯對抗美國和北約東擴威脅的戰略后方,包括可以得到的中國幫助。
在政治領域,西方視俄羅斯為冷戰的失敗國,不承認其安全權益;在經濟領域,西方以新自由主義的原則,迫使俄羅斯融入世界經濟,使嚴重依賴于西方的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西方國家不斷推行所謂的自由民主模式,動輒便向俄羅斯施加制裁,這些將導致俄羅斯必須重視在亞太地區的發展。
亞太地區的多元性,及在世界政治經濟舞臺上不斷上升的地位,客觀上拉動著俄羅斯的戰略重心向東方轉移。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日益崛起,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日益顯著作用。亞太地區在經濟、環保、抗擊疫情等領域的突出表現,使亞洲在世界經濟體系中,與歐洲的差距有所縮小。
有學者據統計,全球有近40%的世界經濟由亞洲創造,33%的國際貿易發生在亞洲地區,62%的集裝箱運輸也在亞洲各國之間穿梭。在可持續發展、環保、新技術新能源利用領域,亞太國家不僅走在世界前列,還是共同應對全球威脅的可靠伙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亞洲一些國家不斷成功控制疫情,快速恢復和發展經濟,這不僅與歐美形成鮮明對比,而且,為世界經濟的后疫情時代復蘇,做出重要貢獻。
有學者指出,俄羅斯建立亞太穩定機制的構想,來自于對“印太概念”新的認知。整體上,雖然,俄羅斯對“印太概念”和“印太戰略”多有批判,但是,另一方面,在俄羅斯看來,在“印太概念”和“印太戰略”中,美國已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美國的最主要的對手。
美國等西方國家試圖通過“印太”地區的戰略計劃,對抗和遏制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美國、印度在印太地區的利益沖突,可能導致地區內新一輪的海軍及核武器軍備的競賽,增加了亞太和印太地區的不穩定因素。
俄羅斯政治家認為,美國主導的針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計劃旨在亞太地區建立封閉的安全機制,以美日印澳“四國機制”為基礎的“印太戰略”的發展前景相當有限,這不僅因為美國主導的戰略計劃帶有濃厚的冷戰思維特點,而且,更因為亞太地區已經形成了“多極化環境”,導致美國愿望無法完全實現。
有學者指出,俄羅斯構建亞太安全穩定機制,至少可以滿足自己的三大目標:一是可改善目前并不樂觀的外部戰略安全環境;二是可積極參與構建非西方主導的多極化國際體系;三是可落實俄發展遠東、融入亞太領先經濟與科技發展進程的戰略。
(作者系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華語智庫”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