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瑞典電池制造商北伏(Northvolt)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北伏曾被譽為“歐洲的希望”,是歐洲最大的電池制造商,由兩位前特斯拉高管于2016年創立,主要生產用于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鋰金屬和鈉離子電池。其目標是使歐洲在全球電池市場中與中國和美國制造商競爭。北伏的破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多方面的問題。首先,公司旗艦Skellefteå超級工廠的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實際產能僅為預期的1%。這主要源于機器故障、員工缺乏經驗以及高質量電池規模化生產上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其次,失去重要客戶也加劇了北伏的困境。由于供貨延誤和質量問題,寶馬取消了價值20億歐元的合同,轉而選擇了其競爭對手三星電子。此外,公司內部管理混亂、安全事故頻發,以及領導層動蕩不安,也進一步削弱了其運營能力和投資者信心。在破產前,北伏曾從投資者和政府籌集超過150億美元,但在申請破產前僅剩下3000萬美元現金,背負58.4億美元債務,僅夠運營一周。盡管該公司在宣布破產前試圖通過裁員、暫停擴建項目和出售資產等方式自救,但未能扭轉頹勢。最終,北伏不得不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尋求重組,計劃在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并希望通過重組獲得約2.45億美元的新融資。歐洲電池制造商北伏的破產一方面將沉重打擊歐盟發展本土電動汽車產業和相關供應鏈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將對歐盟對華加征進口電動汽車關稅政策產生重要影響,使得歐盟在繼續實施上述政策時面臨現實的困境。而這為中國與歐盟就電動汽車關稅問題進行談判提供了新的契機。(一)北伏破產使歐盟扶持本土電池和電動車產業的希望破滅。北伏作為歐洲最大的電池制造商,曾被視為歐洲建立獨立電動汽車供應鏈、對抗亞洲(中國)電池制造商主導地位的希望。在北伏的帶領下,許多歐洲初創企業投資數百億美元生產電池,但需求并沒有像部分業內人士預測的那樣迅速增長。北伏的困境不僅反映了歐洲電池制造商在技術和生產規模上的不足,也暴露了歐盟在推動綠色轉型過程中面臨的資金和管理問題。而北伏最終破產則意味著歐洲在擁有自己電池產業的目標上遭遇重大挫折,暴露了歐盟在電池產業發展上的根本缺陷,包括缺乏生產所需的技術、專業知識和完整的供應鏈。可以預測,隨著北伏的破產,歐盟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將更加依賴外部供應商,尤其是中國的電池制造商。(二)歐盟繼續實施對華加征電動汽車關稅政策將面臨囧境。近年來,歐盟為了推動本土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對產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這一政策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提高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的價格,降低其競爭力,從而為歐洲本土車企和零部件制造商創造更多市場份額。然而,這一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諸多挑戰。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上,中國占據著主導地位。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全球85%的電動汽車電池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北伏的破產使得歐盟在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中國供應商的解決方案,從而加劇歐盟在電動汽車供應鏈上的脆弱性。在這一背景下,歐盟繼續實施對華加征進口電動汽車關稅政策將面臨現實的困境。一是供應鏈風險:歐盟依賴中國電池制造商,加征關稅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影響歐洲車企的生產和銷售。二是市場需求下降:加征關稅將提高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的價格,從而降低其競爭力,這可能間接導致歐洲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下降,從而阻礙歐洲向綠色能源轉型。三是技術差距:歐洲電池制造商在技術和生產規模上落后于中國競爭對手,加征關稅無法改變這一現狀,只會使歐洲在相關技術方面進一步落后。(三)歐盟維持加征電動汽車關稅將使其遭受中美兩國的關稅夾擊。可以預料,在遭遇北伏破產帶來的打擊之后,歐盟在是否繼續實施對華加征進口電動汽車關稅問題上即將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歐盟希望通過保護主義政策推動本土產業發展;另一方面,這一政策可能引發供應鏈中斷、市場需求下降和技術差距擴大等負面效應。從當前形勢來看,歐盟繼續實施這一政策的空間正在急劇縮小。首先,歐盟內部對綠色轉型的質疑和反對聲音逐漸增強,右翼政黨勢力上升,對環保政策的支持力度減弱。其次,歐盟如果繼續對華加征進口電動汽車關稅,必然會引發中國的強烈反制,雙方的貿易摩擦升級,有可能嚴重打擊歐洲車企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再者,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將給歐盟帶來巨大壓力。即將上臺的特朗普政府可能對中國和歐盟同時加征關稅,這將使歐盟遭遇中美兩國的關稅夾擊,進一步加劇經濟困境。因此,歐盟在是否繼續實施對華加征進口電動汽車關稅問題上需要權衡利弊,尋找更加現實和可行的解決方案。面對北伏破產以及歐盟對華加征進口電動汽車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中國需要采取積極的對策措施,以維護自身的利益并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北伏的破產為中國提供了與歐盟進行談判的契機。中國可以利用這一事件向歐盟施加壓力,推動其取消或降低對華加征進口電動汽車關稅。首先,向歐盟指出北伏破產對中歐電動汽車產業鏈的影響,以及加征關稅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同時強調中歐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加征關稅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利益,也必然損害歐洲消費者的利益。其次,通過媒體和公眾輿論向歐盟施加壓力。邀請歐盟官員和企業代表訪華,了解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情況和市場前景。同時,中國媒體可以加強對歐盟加征關稅政策的報道和評論,提高公眾對中歐電動汽車合作的認知和支持度。再者,通過經濟手段向歐盟施加壓力,包括針對歐盟進口商品實施更多的反傾銷措施或啟動貿易調查,以回應歐盟對華加征關稅的行為,迫使其重新評估對華關稅政策。在與歐盟進行談判時,中國可以提出一系列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以推動雙方達成共識。首先,中國可以提出設立電動汽車最低出口價格的建議。這一價格可以比目前的出口價高一些,但不應過高,以保證中國車企的利益。同時,要求要求歐盟承諾在出口數量上不設限,以擴大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其次,提出與歐盟合作建設電池生產基地的建議。中國電池制造商可以與歐洲車企和零部件制造商合作,在歐洲投資建廠,共同開發和生產電池。這將有助于歐洲實現電池產業的本土化,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再者,提出有限的技術合作和轉讓的建議。中國電池制造商可以與歐洲企業共享非核心技術和經驗,幫助歐洲提升電池制造水平。同時,鼓勵歐洲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共同開發中國市場,促進中歐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深度合作和互利共贏。歐洲市場對于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有著嚴格的標準和法規要求。中國可以建議歐盟,中國電池和電動汽車制造企業參與歐洲標準和法規的制定過程,滿足歐洲市場的需求,從而提升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提出與歐洲公共交通部門和出租車公司合作的建議,提供電動汽車和電池解決方案;與歐洲能源公司和電力公司合作,開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等,從而為中國企業進一步開拓并扎根歐洲市場打下基礎。此外,中國還可以利用中歐經貿關系的廣泛性和互補性,提議加強在其他領域的合作,為電動車關稅談判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例如,建議加強與歐盟在綠色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雙方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華語智庫”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