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華民族永遠需要英雄
只有像珍愛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愛英雄的國家和民族,才能獲得真正的偉大和光榮,也才能夠贏得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尊重;在當代人特別是青少年中開展積極有效的英雄和英雄主義教育,培育正確的英雄觀,捍衛和珍愛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英雄。
習近平總書記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強調要“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總書記這一論斷,高度概括并準確評價了英雄在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價值,也喚起了我們敬仰和學習民族英雄、沿著民族英雄開辟的道路奮勇前進的意志與豪情。
英雄是國家的財富和民族的脊梁
英雄是國家的財富,也是民族的脊梁。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曾經涌現了不可勝數的英雄人物,他們是鍛造中華文明的接力者,也是引領社會進步的執旗手。在近代以來漫長的民族復興征途中,在極其艱難困苦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有無數的英雄人物涌現出來,他們震古爍今、叱咤風云,活躍在中國社會發展和前進的歷史舞臺上。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無數仁人志士以滿腔的熱血和豪情,崇革命之信仰,索理想之中華,為了革命勝利、民族解放、社會進步和人民自由,不畏犧牲、前赴后繼。他們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精神的代表人物,也是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不懈抗爭的英雄群體。其中那些勇于獻身的革命者和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堅貞不屈的共產黨人,就是時代英雄的杰出代表。李大釗、瞿秋白、高君宇、惲代英、方志敏、夏明翰……一個個鮮活的革命形象,一串串難忘的英雄名字,至今仍鐫刻在我們的記憶中。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改變新中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我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具有那個時代特點的英雄人物。王進喜、孟泰、雷鋒、焦裕祿、鄧稼先……從人民公仆到勞動模范,從解放軍戰士到知識分子,許多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大潮中成長起來的英雄,都繼承了革命英雄們那種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情懷,也都展現了為社會主義基業長青和國家強盛而奮斗的堅強意志。他們為捍衛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奉獻了自己,做出了貢獻。
改革開放開啟了新時期中國建設和發展的嶄新篇章,也為培育新時代的英雄人物開辟了嶄新的園地。在改革開放時代大潮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沿陣地上,有挺立潮頭、銳意改革的時代先鋒,有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的行業標兵,有堅守信念、克己奉公的行動模范。他們堪稱時代的楷模,也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人物。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也必將是一項培育和造就更多英雄的事業。
近代以來令中華民族自豪和驕傲的英雄人物,盡管他們所處的具體時代環境不同,身上所肩負的任務和他們具體的作為也有差別,但作為民族的脊梁,他們都是民眾心目中無比敬仰的偶像,也是指導民眾和帶領民眾奮勇前進的旗幟。民族英雄及其為改造和發展中國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業已成為引領人民群眾前進的不竭動力,召喚著人們向著光明美好的方向前行。英雄的精神所匯聚起來的強大力量,形成了一股不可斷流也不應斷流的精神之河,延續著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和思想血脈。
如何對待英雄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也是一個葆有英雄主義情懷、持有英雄主義精神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學習英雄、敬仰英雄的優良傳統,這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人生存與行為世界的主流價值取向。正是由于這種優良傳統的存在,中華民族的英雄身上所反映出來的、通過其行為所展現的價值觀念,才能夠在大范圍內發揮作用,也才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引領社會民眾朝著向上的、光明的、進步的方向邁進。可以說,英雄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既定時代、既定社會進程中的價值觀符號,而由一系列英雄所參與創造與書寫的歷史也就代表了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因此,能否正確地看待英雄、客觀準確地評價英雄,不僅可以成為個體能夠辨清各種善惡美丑和是非曲直的衡器,而且也關系到對一個國家、民族的歷史乃至其未來的判斷。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股詆毀英雄人物的思潮,有人打著尋找“真相”的幌子,對英雄特別是革命戰爭年代的英雄進行所謂的“探秘”“還原”和“戲說”。他們從人體生理機能的角度,提出“邱少云忍受火燒是不可能的”,打著所謂某戰友私底下傳言的名號抹黑“董存瑞炸碉堡”,從莫須有的材料捏造“劉胡蘭有精神病”……一直到前不久仍有人質疑“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是否真實。種種抹黑英雄的做法,實際上是在懷疑光榮、顛覆正見、消解崇高、解構歷史,是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
在當代中國所處的社會轉型、文化碰撞、思想斷裂和價值沖突中,詆毀英雄的歷史虛無主義一方面是由經濟全球化和市場擴大化所包含的負面影響所致,另一方面則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出于某種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而進行的蓄意圖謀和策劃。詆毀英雄特別是革命英雄的思潮假借“求真”的幌子甚囂塵上,其所兜售的歷史虛無主義混淆視聽,蒙蔽和誤導了不少辨別力低下的普通大眾,特別是正值價值觀形成階段的青少年。實際上,那些蓄意詆毀英雄的人,他們真正的目的是通過“毀人之史”來解構和抹黑黨和國家的形象、歪曲事實以“敗人之綱紀”、“湮塞人之教”乃致于“滅人之國”。而由于信息的蕪雜難辨,不少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會被灌輸錯誤的信息,從而形成扭曲的歷史觀和錯誤的價值觀。這必須引起我們高度警惕。
開展積極有效的英雄觀教育
歷史告訴我們,只有像珍愛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愛英雄的國家和民族,才能獲得真正的偉大和光榮,也才能夠贏得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尊重。現實也提醒我們,要讓當代人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正確的歷史觀,既需要對污蔑和詆毀民族英雄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又要開展積極有效的英雄和英雄主義教育,培育正確的英雄觀,捍衛和珍愛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英雄。
第一,高度重視英雄及英雄主義教育,構建健全、有力和有針對性的教育體系。英雄及英雄主義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歷史觀和價值觀教育,需要有完整的、專門的教育體系作保障,才能產生好的效果。因此,要讓人們特別是青少年養成健全的觀念,針對英雄和英雄主義的教育體系就必須覆蓋家庭生活、學校教育和社會教化的所有單元,同時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所有單元中進行同質同向的教育滲透。長期以來,家庭和社會上對英雄及英雄主義的教育不夠重視,甚至與學校教育之間存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沖淡和消解了學校開展的英雄及英雄主義教育。因此,國家要加強對英雄教育的統一領導和教育管理,努力構建協調一致、相互銜接、健全齊備的專門化的英雄教育體系,不僅要把英雄和英雄主義教育納入學校教育中,而且要融入家庭教育和社會生活教育中。
第二,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價值觀和方法論貫穿到教育中。在對待英雄和英雄主義問題上,我們應反對唯心主義和個人主義的英雄史觀,反對神化英雄和盲目推崇英雄主義,以及把英雄凌駕于人民群眾之上的各種錯誤觀念。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是我們進行英雄和英雄主義教育的根本立場、方法和觀點。堅持這樣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我們才能科學地判斷英雄在國家和民族發展歷程中的意義和價值,才能準確地評價英雄的歷史地位和現實價值,才能夠清晰地把握英雄及英雄主義的歷史性與時代性、普遍性與特殊性。因此,只有把科學辯證法和唯物史觀教給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才能真正使他們自覺地抵制錯誤歷史觀和價值觀。
第三,讓英雄走進現實,把英雄主義植根于生活。自古以來,英雄往往是偉岸的,但并不是完人。因此,英雄可以是崇高偉大的,但不可以被神化、虛化和抽象化。在以往的某些宣傳和教育中,英雄和英雄主義教育有形式化的瑕疵,不單在教育內容上英雄被過分夸張地塑造成“高大全”的形象,英雄主義被推崇到壓倒一切、無所不能的位置,在教育方式上也過分注重嚴肅化的形式和僵化死板的程序。這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受眾的逆反心理,反而影響了教育宣傳的效果。實際上,真正的英雄永遠都是鮮活的、真實的,他們來自群眾,也應當回歸到群眾中;真正的英雄主義永遠都是樸素的、真誠的,它源于現實,也應當回歸到生活中。因此,在英雄及英雄主義教育中,應當尋找現實方式和生活化途徑,發掘其現實價值和生活意義,想方設法地讓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英雄走入人們的現實生活中來,走入青少年的思想和心靈深處。
(作者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來源:中國教育報)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