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民融合的內涵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指,軍用技術與資源的非軍事應用,以及民用技術與資源向軍用領域的拓展。具體到國防科技與軍事工業領域,這一應用更加富有價值。
具體說,上述應用應該包括“軍轉民”與“民參軍”兩個方面。當前多數市場人士口中的軍民融合,更多地理解為“民參軍”,甚至表述為“國營軍工企業向私人資本讓渡與共享已有的軍品生產份額”,這是十分不公平與不合理的要求,也完全不符合中央關于“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方向的全面內涵,是十分片面的思維模式,有可能會誤導市場上的投資者。
在“梨花園記”微信平臺3.13日《什么是軍民融合發展》文章中,我們已經就“軍民融合發展”作了初步的分析,在此對其內涵作進一步的深化,供投資者參考。
【軍轉民】
1. 鼓勵先進的軍工科技有限制地進入民用范疇
這些科技領域及其相關企業(部分舉例)包括:
a. 航空器(各飛機廠,航空設備廠)
b. 直升機(中直股份600038)
c. 無人機(貴航集團,成飛集團,航天三院,航天十一院,洪都航空600315)
d. 核與激光技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華北某化學物理所,中國重工601989)
e. 空間技術(航天科技集團)
f. 通信與導航技術(熊貓集團,北斗星通002151)
g. 衛星(中國衛星600118)
h. 雷達(南京14所,合肥38所,九洲集團,長虹集團)
i. 水聲(中國重工601989)
j. 航空動力(西航集團及中航動力600893)
k. 船艦動力(哈爾濱汽輪機廠,西航集團,中國重工601989,中國船舶600150)
l. 潛水器(中國重工601989)
m. 新材料(中航特材)
n. 三維打印(中航重機600765)
2. 鼓勵擁有先進軍工科技的企業開發與生產民用產品
3. 鼓勵軍事資源同時向軍用與民用開放
具體的細節包括機場、空域、院校,甚至部分軍民通用裝備。其中可能具有發展前景的領域有:
a. 軍隊寵大的教學資源院校向社會開放
b. 軍隊優良的飛行員培訓機構向社會開放
c. 軍隊閑置的運輸資源、通信資源、工程機械資源、倉儲資源、建筑資源以及技術人才資源向社會開放
【民參軍】
4. 允許非軍工企業申請軍工許可,承擔軍品生產
i. 這類準入在1980年代末就已經開始
ii. 目前市場熱炒的銀河電子之類的公司,在南通申通機械公司、通光線纜公司、江蘇兆勝空調公司這樣的民營軍工前輩面前,無論是技術水準,還是銷售金額,都缺乏新意
5. 通過包括但不限于軍工資產的證券化、資本化的手段,允許純粹的國內私人資本投資于現存的軍工企業中非戰略性質武器裝備產業
. 這將是今后“民參軍”領域極富投資機會的主題
i. 相關的投資標的只有在國家相關具體政策出臺后才有投資的價值
6. 允許私人資本投資新建以軍事裝備為產品主體的企業,為軍隊開發武器裝備
7. 允許私人資本投資建立軍事技術研究機構
8. 允許私人資本投資建立非盈利性軍事學術研究機構
9. 允許私人資本投資成立非盈利性軍事與情報干預基金組織
10. 允許民用機場以常規方式而非應急方式向軍隊有償開放使用
11. 允許民用航空公司以常規方式而非應急方式向軍隊有償開放使用
說實話,在“民參軍”領域,私人資本以及其他非國有資本能夠做的事情很多,能夠為國家為軍隊作貢獻的領域很多。
【市場將如何為軍民融合發展定位】
在習主席以參加解放軍代表團發表講話的方式闡述“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方向以后,市場并沒有立即給出熱烈的響應。我理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有關主管部門對習主席講話的解讀缺乏新意,也缺乏深度,二是市場在解讀的時候過于集中于上文所提及的“民參軍”,從而忽視了“軍轉民”,三是目前很少有人深刻地認識到新的歷史條件下“軍轉民”的重大現實意義與深遠戰略意義。在撰寫本文的過程中,我欣喜地讀到了華泰證券策略分析師徐彪同學于15日下午發表的文章《軍民融合下北斗迎爆發》,十分同意他的觀點。
我們需要不斷地從國家戰略利益的角度,按照習主席的戰略思路去解讀中央的“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內涵與宏觀外延,分析可能從中獲益的工業領域、商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不斷地挖掘富于潛力的投資標的。就這個意義而言,本文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在市場熱點不斷切換的過程中,在軍工逐漸慢熱式調整的過程中,習主席關于“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方針將一定會迎來市場一輪新的追逐高潮。
責任編輯:klc002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