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成功,實質都是發(fā)揮了人才的作用。偉大的革命,呼喚優(yōu)秀的人才。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老一輩革命家為后人留下了用人之道的寶貴財富。
立黨為公:朱德力薦劉少奇
毛澤東指出:“指導偉大的革命,要有偉大的黨,要有許多最好的干部。”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革命的人才觀。老一輩革命家朱德深悉用人的重要性,歷來把用人看作第一要務。他用人的突出特點之一,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敢用能人,會用能人,以無私的胸襟和大海般的度量來用人。1958年在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自己不再擔任下一屆國家主席,以便擺脫日常事務,集中精力研究重要問題。全會接受了毛澤東的建議,那么由誰接任國家主席呢?當時有幾種方案,其中一個方案是由朱德接任。按說,時年68歲的朱德作為國家副主席接任主席是順理成章的,但朱德考慮的是如何選好年富力強的接班人,他想到了劉少奇。
劉少奇,1898年出生,1921年參加革命,長期在白區(qū)從事領導工作,中共七大上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1958年12月29日,朱德給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和中央書記處寫信說:“我提議以劉少奇同志為國家主席的候選人更為適當,他的威望、能力、忠誠于人民革命事業(yè),為黨內外、國內外的革命人民敬仰。因此,名單中,委員長一席,可再考慮,以便整體的安排。至于我的工作,歷來聽黨安排,派什么做什么,祈無顧慮。”中央接受了朱德的意見,1959年4月召開的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劉少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朱德的知人善任是一貫的。早在1927年南昌起義之后,起義部隊向廣東進軍時遭遇重大挫折,最困難的時刻,朱德安排陳毅擔任二十師七十三團指導員(政委)。后來,部隊在輾轉到湘南一帶時,悲觀動搖情緒蔓延,陳毅充分發(fā)揮了文化水平高、政治工作經驗豐富、能言善辯等優(yōu)勢,為保留南昌起義的火種做出重大貢獻。其后,陳毅轉戰(zhàn)南北,為中國革命立下汗馬功勞,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朱德就是相中陳毅的“伯樂”。
公正用人:彭德懷選調陳賡
在毛澤東的人才觀中,重視實踐的特點十分鮮明。他曾引用“趙括談兵”的典故,說明真正的人才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和鑒別。彭德懷元帥長期處于我軍重要領導崗位上,形成公正用人的思想。彭德懷從戰(zhàn)爭的實踐中體會到,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選人用人的公正與否,直接關系著戰(zhàn)爭的勝負,選拔的對象平時說得再好也沒有用,必須以打贏為選人標準。1951年5月,朝鮮戰(zhàn)場第五次戰(zhàn)役中,志愿軍在轉移中遭到敵機的轟炸和機械化部隊的包圍,一個師一次損失了三千人馬,這是抗美援朝作戰(zhàn)以來志愿軍第一次重大損失。古人說,國難思良將。彭德懷此時想到了陳賡。1903年出生的陳賡,長征時曾任中央縱隊干部團團長,自薦任擔架隊長,把周恩來抬出雪山草地,是一位著名的戰(zhàn)將。
殘酷的戰(zhàn)事當前,彭德懷顧不得多想,急電國內,火速派陳賡來。總參謀部經辦人員回電詢問,陳賡司令員還在越南,換個人行不行?彭德懷沒有商量的余地,非要陳賡不行。陳賡接到急電,匆忙向胡志明同志告別,沒有幾天就肩負著志愿軍副司令員、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的重任入朝參戰(zhàn)。1952年4月,彭德懷因回國治病,并接替周恩來主持軍委日常工作。行前給志愿軍領導同志交代,“我回去以后,我在志愿軍的一切職務由陳賡同志代理,他是1922年的老黨員,資格比我還老,你們要支持他的工作。”陳賡謙虛地說“我在志愿軍的資格沒有學智同志老,我是后來的。”洪學智向彭德懷表態(tài):“你放心,我堅決服從他的領導。”陳賡不負彭德懷的厚望,擔當起志愿軍的領導重任。
保護干部:羅榮桓解救梁興初
毛澤東的人才觀富有群眾觀點,注意關心干部。陳云曾說:“毛澤東同志的一個無可比擬的功績是培養(yǎng)了一代人。”羅榮桓元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杰出的政治工作領導人,人稱“政工第一帥”。羅榮桓用人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滿腔熱情地關心干部,真心實意地愛護干部,全心全意地保護干部。他把關愛干部看成是正確執(zhí)行黨的干部政策的重要內容。他常說“政治機關、干部部門是干部的家,如果讓人怕進政治機關、怕進干部部門,那就危險了!”羅榮桓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保護了許多干部,他刀下解救梁興初的故事就時常為人稱道。
那是1939年,梁興初擔任蘇魯豫支隊副支隊長兼第四大隊大隊長,當時的湖西區(qū)(微山湖以西地區(qū))軍政委員會書記王鳳鳴大搞“肅托”運動,他采取逼供信的辦法,一個多月里地方上就殺了幾百人,并將運動由地方向軍隊擴大。這年10月的一天,王鳳鳴突然抓了梁興初,理由是有人供出梁勾結日本人。王當時不問情況,也不聽申訴,一口咬定梁是特務,還要他供出所謂同伙,并將四大隊的營、連干部抓起來,搞得湖西區(qū)人心惶惶,僅有兩千多人的四大隊一下子跑了六七百人。就在這個危急時刻,羅榮桓來到湖西區(qū)糾正“肅托”運動。梁興初,1913年出生,1930年參加紅軍,從井岡山時期就在羅榮桓的領導下工作,羅榮桓深知梁興初對于革命的忠誠。一到湖西,羅榮桓就找梁興初談話,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羅榮桓對梁說:“你沒有問題,回去好好休息,還準備帶兵打仗。”人們說,如果當時不是羅榮桓刀下救人,梁興初肯定就沒命了。后來,梁興初為人民軍隊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成為我軍高級將領。
培養(yǎng)人才:劉伯承自薦辦學校
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促使人才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是毛澤東人才觀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中國革命的征程中,劉伯承元帥居功至偉,盡人皆知。他先后四次擔任總參謀長,多次辭職讓賢,對名利待遇一向看得很淡。他在用人的實踐中,不僅重視干部的選拔,更重視干部的培養(yǎng),堅持把干部的培養(yǎng)教育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認為,不懂科學,沒有文化,是建設不了社會主義的,也建設不了現(xiàn)代化國防的。他說:“訓練有軍隊訓練,有干部訓練,而干部訓練尤為重要。”他在全軍高級干部會議上指出,我們黨在組織上、訓練上培養(yǎng)高級干部太重要了,并誠懇地希望楊得志、張愛萍、蕭克、蕭華等10位高級將領到軍事學院學習深造。
1950年7月,劉伯承聽說要創(chuàng)辦軍事學院的消息后非常希望去辦學校。當時他是總參謀長的人選,中央也曾經非正式地征求過他的意見。劉伯承認為自己年事已高,身體又不好,總參謀長這個第一線上的重要職務,最好讓年富力強的同志去擔任。辦學校培養(yǎng)干部,潛心研究學術,對自己最合適。于是,他致信中央,請求辭去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參與籌建軍事學院。他在信中懇切地說:“要建設一支現(xiàn)代化的軍隊,最難的是干部培養(yǎng),而培養(yǎng)干部最難的又是高級干部的培養(yǎng)。我愿意辭去在西南擔任的一切行政長官的職務,去辦一所軍事學校。戰(zhàn)爭已經結束了,我年齡這么大了,還是讓我去辦學校吧!”中央很快批準劉伯承的要求,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給他寫了親筆信。從此,劉伯承以軍事學院為陣地,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培養(yǎng)了大批德才兼?zhèn)涞母摺⒅屑壾婈牳刹俊?span lang="EN-US">
劉伯承用人也很有自己的特點,他從來就是打破常規(guī),不拘一格,反對論資排輩,反對唯學歷論,反對歧視女性,堅持德才兼?zhèn)洌ú攀桥e。在軍事學院創(chuàng)辦初期,他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胸襟和氣魄,起用了600多名原國民黨軍隊的舊軍官當教員,占到了當時學院教員總數(shù)的70%左右,這些教員為建設新中國的國防事業(yè)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與時俱進:鄧小平論述人才標準
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駕馭全局時,歷來把人才問題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多次論述人才標準,閃耀著理論的光輝。
鄧小平在“文革”復出后,針對“文革”中對“紅”與“專”的歪曲理解,堅持了“又紅又專”這一提法,指出:“對又紅又專要正確的理解,合理的要求”,“專并不等于紅,但紅一定要專。”他還堅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標準,強調指出“培養(yǎng)人才有沒有質量標準呢?有的。這就是毛澤東同志說的,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982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鄧小平提出要選賢任能,他說:“賢就是德,能無非是專業(yè)化、知識化,有實際經驗,身體能夠頂?shù)米 ?rdquo;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鄧小平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提出了社會主義“四有”新人這一衡量各行各業(yè)各類人才的新標準,強調“教育全國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其中,他特別強調有理想、有紀律這兩條,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紀律。組織起來就有力量”。
鄧小平還及時提出干部選拔的“四化”方針和標準,他指出“要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提下,使我們的干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來加以保證。”后來他再次強調:“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zhèn)涞娜诉M班子。”
鄧小平關于人才標準的這些思想,承繼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用人之道,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