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9日接見到訪的韓國鄭義溶安保室長一行,當面答應“同意進行與金正恩”的對話以來,圍繞著特朗普這一“意外”決策的討論和口水就源源不斷。
一方面,立場以反朝、高壓的部分勢力,繼續發文“揭露”著朝鮮歷史上“毀約”的先例,全然不顧美國在2000年和2008年兩次在朝核問題上出現的重大反悔;另一方面,不少試圖夾帶私貨,借美朝峰會諷刺我國半島政策的吹鼓手,則試圖證明對美釋放的談話意愿,是朝鮮背棄中朝傳統友好關系、“帶槍投美”的先聲。
各方對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理解,原本再正常不過,但今天我們發現,部分人為了“佐證”自己的立場,做出了逾越“實事求是”基本原則、虛構的事實和證據的不齒行為。今天某微信公眾號上的一篇“10萬+”文章《金正恩致特朗普的親筆信》(以下簡稱《信》),就是其中代表。
立場自有不同,討論必須唯實。作為立志于客觀研究半島問題、積極促進國人對半島問題理解的公眾號,特針對此文進行辟謠,以正視聽。
并不存在的“金正恩致特朗普親筆信”
親筆信是元首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通過高級外交官或通過駐外使館向對方國家元首遞交,一般分禮儀性和實質性兩類。金正恩在就任朝鮮最高領導人后,多次使用這一手段開展對外溝通。在2月更是通過其胞妹金與正,向韓國總統文在寅致親筆信,賺足世人眼球。
隨著鄭義溶美國之行取得意料之外的重大成果,外界提升了特朗普收到的“金正恩信息”充滿好奇。“金正恩委托韓國特使,向特朗普帶去內含重要信息的親筆信,并促使特朗普同意朝美首腦會談”就是其中一種猜測。
但很遺憾,從目前公開發布的消息來看,并不存在這樣一封“金正恩致特朗普親筆信”。
首先,美韓官方均否認鄭義溶向特朗普轉交了親筆信。鄭義溶在對美通報消息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使用“told”一詞可以表明,他是將金正恩的相關主張以“轉述”的形式通報給美方的;而特朗普于會后發送的推特上,亦對金正恩的態度使用了“Talk”一詞:
盡管部分媒體的確在韓美新聞發布后報道稱,金正恩委托韓方特使向特朗普遞交了親筆信,但美方官員對此很快予以否認:
原文鏈接:https://www.voachinese.com/a/trump-to-meet-kim-by-may-20180308/4287233.html
可以說,從韓美表態本身就可以排除“金正恩致特朗普親筆信”存在的可能性。那么,是否存在韓國向美國秘密轉交金正恩親筆信,對外宣稱信件不存在的可能性呢?
那么,就需要我們分析信件內容了。
七竅通了六竅的“親筆信”內容
得益于《信》文貼出的“親筆信”的全文,我們可以一窺這封疑似“秘密信件”的有關內容。然而非常遺憾,從內容來講,這封“金正恩致特朗普親筆信”,從對朝鮮式政治語言的認識,和對金正恩有關立場的把握上,都屬于“七竅通了六竅”,騙騙小白的水平。
例如,“信件”中多次提到“如果貴國承認我方政權和我國主權”和“給于我國體制應有的尊嚴”,看似同公開表態中金正恩提出的“如果保證體制,則可以棄核”一致,但卻是朝鮮語境中不可能出現的詞匯:“體制”是韓國用于形容金正恩及朝鮮政權的特定用法,帶貶義,朝鮮與之相對應的表述應為“制度”;
“信件”中還提到,特朗普“有時會一時沖動、心口不一地發表一些未準備好的言論”,并舉出“核按鈕已在桌面”作為例子。然而,“核按鈕已在桌面”的表述,恰恰是金正恩在2018年新年演說中做出的威脅(原文為“核按鈕始終放在我辦公室辦公桌上,這并不是威脅,而是事實”,特朗普的回應則是“我的按鈕更大更強”),作者搞錯了基本事實。
“信件”的落款為簡單的“金正恩”,試圖模仿金正恩在朝鮮內部給各單位、各部門的回信。然而,國家元首親筆信不同于金正恩的治理國政。根據《韓民族日報》的報道,金正恩在對文在寅的親筆信中,使用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長”的正式國家領導人頭銜用于同文在寅對等。如果金正恩真要同特朗普進行對等交流,親筆信的落款必然將與致文在寅的親筆信一致。
實際上,這些漏洞甚至不需要我們一一指出。因為這篇“金正恩親筆信”其實源于某假托特朗普《川普日記》博客中的內容。
《信》文作者刪去了文章開頭的“昨天,南韓特使團向我轉遞了金正恩委員長關于開啟美朝關系正常化的親筆信,并轉達了金正恩委員長愿意和我會面的口頭及書面請求”一段,將“信件全文”放了上來,其目的就在于試圖讓讀者相信“信件”的真實性。
“親筆信”背后的焦慮和意圖
在瀏覽《信》文評論區時,我們發現,在特朗普同意與金正恩會談后,國內部分網民的心態,正快速由厭惡、嘲笑金正恩,轉變為對我國半島戰略的失望和焦慮。在他們看來,朝鮮已經做到了與美對等,正試圖以犧牲中國利益的形式投靠美國陣營,而這也正是“信件”本身和《信》文“解讀”中試圖體現的。
但這種焦慮思維正在被以《信》文作者為代表的部分“大V”利用。假托成特朗普的“川普日記”(同時也是“金正恩親筆信”的出處),以及《信》文本身的解讀,都是這些“大V”們的杰作。在這些文字中,他們用煽動性的語言、情緒化的表達,利用著國內網民對半島局勢的關注,樹立著朝鮮“即將離開我國懷抱”的觀念,試圖達到他們的目的。
對于他們而言,半島發生的事實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個打滿“貧窮”“暴戾”“反華”的朝鮮形象才有利于他們的后一步營銷、宣傳乃至于滲透。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這些“火文”已經成功地在多個問題上引發了公眾情緒的激烈表達,其中緣由很顯然并不是簡單的“傳播規律”就能解釋通的,值得我們高度注意。
不過,某種角度上來講,這種焦慮思想某種角度上是一種好事,標志著國人開始拋棄朝鮮長久以來被標上的“臉譜化”形象,意識到朝鮮本身作為獨立自主國家,擁有著同我國國家利益不同的追求。雖然受制于在國際政治領域的知識積累的相對缺乏,普通網民并不能看出當前的朝鮮半島局勢高度敏感復雜,任何一方的重大變化都將很大程度影響局勢的事實,但當大家開始將朝鮮看作一個有國家利益、有政治追求的政治實體時,那種“暴戾”“反華”的偏見和形象,也必將隨著大家對朝鮮半島具體情況的更多了解而逐漸消散。
而促進大家對朝鮮半島、特別是朝鮮的客觀、“無添加”認識,也正是我們所一直期望,并為之不懈努力的目標。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